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移民安徽有多少人
擴展閱讀
廈門海滄古鎮有哪些景點 2025-07-01 09:55:37
廈門到大連怎麼轉火車 2025-07-01 09:18:44

天津移民安徽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5-07-01 04:27:52

A. 安徽省固鎮縣人的後裔就是天津人對吧

天津話來自以宿州市固鎮為中心的廣大的江淮平原,從這點判斷,天津人起碼有一支源頭來自安徽宿州,具體你可以看一看李世瑜先生的《天津方言島調查研究》。
下面轉載一段僅供參考——
天津由滄海變桑田了,才能有人住。在坐有許多年輕人,回家問問你們老人,我們原籍是哪裡?很多人會說:咱們的祖先是燕王掃北而來的,老家是山西大槐樹;也有人會說是安徽、山東等等。的確天津這地方是五方雜處,人從四面八方而來。但主要是成陸以後,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開成商埠,和海外有了交通,陸續地從四面八方來的。但是第一批大量的數以萬計的移民到天津來,是在明初。所謂「燕王掃北」,燕王就是朱棣,朱元璋第四個兒子,他當時被封為燕王,讓他帶著兵到這邊陣守。防止北方的蒙古人、金人、遼人侵略 。天津就是一個軍事要地 ,設了衛,就是天津衛。在他來以前,天津這地方屬靜海縣管,居住的是靜海縣人,講的話是靜海話。燕王掃北帶來大量的人,那裡的士兵和家屬數以萬計,他們後來多數定居在此。當時居住的靜海人說的話就被燕王帶來的人同化了。有人說:天津人是從大槐樹來,沒有這么回事。我曾去過大槐樹,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天津人說的與山西話甚關系。且不說傳說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在燕王掃北前後,蘇皖地區不斷有移民到天津地區,江淮人逐漸地佔了壓倒性優勢,才確立的天津方言島。從山西或其他地方移民天津的人,由於不是大批的,無論是操什麼方言,也都會被同化。《衛志•毛愷德政碑》記:「天津近東海,故荒石蘆荻處。永樂初始辟而居之,雜以閩、廣、吳、楚、齊、梁之民。」這些史料、說明了明朝初期天津衛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軍經商的吳人成了天津衛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加上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比較高。於是,具有低平調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衛的通用語。
天津方言和普通話比較,最大的特點是陰平差異很大 。北京話是「 五五度 」。天津叫「一一度」。按樂譜他們差八度音。其它在詞彙,聲調上更為復雜。我也研究了幾十年,發表了有關天津方言的研究論文。後來我就做了這個工作:首先將天津方言的區域找出來,語音學叫:等語線。再看四面八方都是什麼方言。在天津方言區域圖(見6頁)中,標明七個方言小區 ,(1)就是天津方言區,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天津舊城是天津話的中心,它的四至(即等語線或同言線,同語線圈)從東郊徐莊子開始經趙莊子、張貴庄、翟莊子、蘆莊子、西郊北馬集 、南馬集 、北里八口、大韓庄、大蘆北口、小南河、陳村、侯家台、邢莊子到曹莊子。在這范圍的西北方向是(3),即北郊方言區 。這里又分為A、B兩區。(5)即東郊方言區。(4)即靜海方言區(屬靜海音系)。以及(2)即武清方言區(屬北京音系)。由於(1)即天津方言區,它的東南西三面都被靜海方言區包圍著 ,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就稱(1)為「方言島」。所謂方言島是外來的方言勢力占據原來某方言區,形成被原來方言區域包圍著的獨立的方言孤島。全國這種例子不少,大都因移民所致。北方方言區內最著名的方言島是承德,它距離北京近二百公里,但居民操純北京話,就是由於康熙時興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大批供奉、保衛人員移住該地,定居下來,以致壓倒原來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於北京話,因此承德形成一方言島。
下面一個問題,燕王掃北占據這個地方,有多少人,從哪裡來,他們說的話怎麼是天津話?怎麼把靜海話壓倒的?這得找出天津母方言。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各方面的調查證明,安徽省宿州市就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宿州市就是當年燕王掃北招兵的中心點。江淮平原附近,北邊到宿州,南到蚌埠都是說天津話。
我對天津史志做了兩個貢獻,第一個是我發現了天津古代海岸遺跡,掌握了天津退海地和滄海變桑田的規律。第二個是我發現了天津方言島以及天津母方言。通過方言解決了天津歷史問題,天津數以萬計的移民從哪裡來的?這些問題都是通過方言的調查以後,才得到比較圓滿解決的。

B. 天津人為什麼有很多安徽人後裔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修建宮室.同時又從安徽老家,調八萬子弟兵,布防在京城痛往大海的要津.就是天津衛.明成祖特別擔心大亂冊海,因為被他奪權的建文帝據說就是逃往海上,他怕建文帝從海上殺回來.包括他派鄭和出海,其實也是為了打探建文帝下落.後來有實行禁海政策,也與此有關.所以守住扼海要塞,非親信家鄉子弟兵莫屬, 以後以這八萬安徽兵為主,老兵退役了不回去了.再加上不斷地從安徽及江南征調新兵補充,就此安家繁衍,以此,本地逐漸繁榮,經歷數百年,終發展成一大都市. 天津話也很特別,離京城這么近,就在河北省內,可和周遍地區的語音炯然不同.其實天津話,是安徽話在北方水土上轉化出來的變種.不信,您去安徽走一躺,尤其是風陽租陪粗周圍幾百里,那裡人說上幾句安徽白話.天津人必然大吃一驚.明顯可以感覺到語言上的血緣關系.因為這就是天津人祖輩的語言

天津市區大多是安徽兵繁衍的後代。明朝朱棣帶領從安徽招募的老弱殘兵,守衛天津,
並發動了奪帝的靖難戰爭,將周邊河北省的百姓基本殺光了。

朱棣奪帝後賜名天津,這些安徽兵留在天津繁衍後代,形成最初的天津人。
史書上對靖難戰爭有記載
「村莊毀去十之八九,民僅存十之一二」,「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青轔白骨,怵驚心目」 。
李鴻章、袁世凱在北洋練兵也是招募的安徽兵,弊鎮這些安徽兵大多留在天津繁衍後代。所以天津市區大多數是安徽兵繁衍的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