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內戰時期北平式,天津式,綏遠式各是什麼意思
1、天津方式,即用戰斗去消滅敵軍的方式。
2、北平方式,即和平改編國民黨軍隊的方式。
3、綏遠方式,即暫時維持原狀,以後再改編敵軍的方式。
內戰時期北平式,天津式,綏遠式提出於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會議確定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的各項方針。會議認為,今後解決國民黨殘余軍隊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綏遠三種」。「天津方式」,即用戰斗去消滅敵軍的方式;「北平方式」,即和平改編國民黨軍隊的方式;「綏遠方式」,即暫時維持原狀,以後再改編敵軍的方式。
當前首先必須採取的還是「天津方式」,但後兩種方式也不能忽視,必須認真學會和平斗爭的方式。會議認為,在進行軍事斗爭的同時,還必須積極開展政治斗爭,無論在軍事和政治斗爭中,都應把原則的堅定性同策略的靈活性緊密結合起來。
為了適應斗爭的需要,必須培養大批革命幹部,要把人民解放軍看成培養幹部的學校,准備把210萬野戰軍全部地化為工作隊。
(1)天津談判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經過充分准備,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央機關食堂,召開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會議的11人。
會議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這是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新中國奠基的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
毛澤東主持了開幕會議,並於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27人在會上發了言。
會議聽取並集中討論了毛澤東的報告,批准1945年6月黨的七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國共產黨發起的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批准毛澤東關於以八項條件作為與國民黨南京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基礎的聲明,並根據毛澤東的報告通過了相應決議。
B. 解放戰爭中的北平模式、綏遠模式、天津模式都是指什麼
1、北平模式就是和平談判模式。
2、綏遠模式就是以當地軍隊和地方絕對德高望重之人從中撮合和調解,最終走向和平談判或者收編,避免戰爭。
3、天津模式就是邊打邊談判,談判的籌碼取決於戰役的輸贏。
(2)天津談判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殘存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