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白厝墓屬於什麼街道

廈門白厝墓屬於什麼街道

發布時間: 2022-08-08 18:27:31

Ⅰ 廈門鍾宅屬於哪個區

廈門鍾宅畲族社區屬於廈門市下轄的湖裡區。

隨著廈門經濟的發展,鍾宅畲族村於2003年10月撤村改居,成為廈門市島內唯一的少數民族社區,它位於廈門島東北部,東北兩面臨海,西距離廈門高崎國際機場3.5公里,南傍湖邊水庫,北與翔安區劉五店碼頭隔海相望。社區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

(1)廈門白厝墓屬於什麼街道擴展閱讀

湖裡區南面與思明區接壤,東面與同安區、翔安區港灣相連,西面通過海滄跨海大橋與海滄區相連,北面藉助高(崎)集(美)海堤和廈門跨海大橋與集美區相通。介於北緯24°29′—24°34′,東經118°04′—118°02′之間,陸地東西向最寬處13.8千米,南北向最寬處8.7千米,陸地總面積73.77平方千米。

湖裡區是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的中心,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六位,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是廈門島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廈門海港、空港,廈門島陸上通道都集中在該區。

Ⅱ 我要一些關於廈門的資料

概況————

廈門(廈門又名鷺島、宋曰嘉禾嶼、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副省級城市。郵政編碼:361000,區號:0592。位於福建東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o04′04〃、北緯24o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而稱「鷺島」。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畲、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

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旅遊景點:

鼓浪嶼風景區————鼓浪嶼是廈門旅遊景點中最具魅力的景觀之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廈門風景名勝的傑出代表,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鼓浪嶼全島都是景,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海底世界、鄭成功紀念館、毓園、琴園、萬國建築、鼓浪嶼音樂廳、廈門博物館、鼓浪洞天、後海濱浴場。
萬石植物園風景區————在萬石山自然岩景中,有著名的萬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曉鍾、虎溪夜月等;人文景觀,如萬石蓮寺、太平古剎、中岩天竺寺、天界寺、醴泉洞、聽泉閣、新碑林、高讀琴洞、鄭成功殺鄭聯處、鄭成功讀書處等。1988年,鼓浪嶼-萬石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以石、林、湖為主要特色,是人工與自然緊密揉和與具有廈門歷史文化特色的名勝游覽區。
南普陀旅遊區————位於廈門島南部和東部,主要旅遊點有南普陀寺、五老峰、鄭成功演武場遺址、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魯迅紀念館、胡里山炮台、榮光寶藏博物院、台灣民俗村、華僑博物院和胡里山浴場、曾厝垵浴場、黃厝浴場、會展中心等,本區是一個以人文旅遊資源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區.
集美風景區—————光旖旎,嬌嬈多姿。在潯江畔,有民族風格的閩南建築,掩映於綠樹花叢之中,亭台水榭屹立在凝碧晶瑩的龍舟池畔。陳嘉庚陵墓,中外遊客必仰,鰲園浮雕,令人嘆為觀止..
同安風景區—————同安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豐富,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前者有北山十二龍潭、汀溪溫泉、三島風景區、出米岩、白雲岩、紫雲洞和鱷魚嶼文昌魚等。後者如梵天寺、蘇頌史跡陳列館、蘇頌故居、梅山寺、面山岩寺、孔廟、汀溪窯址、婆羅門塔、鳳山石塔、凱歌高爾夫球場、雙溪公園及影視娛樂城等.
海滄風景區————杏林海滄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以溫泉療養為主的杏林度假游樂區,以海上娛樂為主的寶珠嶼游樂區,以高爾夫球運動為主的鰲冠休閑度假區,以森林游覽狩獵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園游覽區,以紀念吳真人為主的青礁慈濟宮文化旅遊區。此外,海滄還有蓮塘別墅、魁星樓等唐宋以來的重要文物古跡遺址多處.
其它風景區—————廈門市在進行大規模的城鄉建設的同時,保持了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的風格。不僅傳統旅遊景點和著名遺址得到不斷修茸和擴建,新辟景點也層出不窮。慈濟宮、金榜公園、湖裡公園、南湖公園、人民會堂、噴泉音樂廣場……不在傳統景區內的其它景點不勝枚舉,只要遊客用心就可游覽到這些景觀.

廈門特產:

廈門盛產花生、水果;沿海多產魚、蝦、蜊、蟹、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之一。
廈門盛產的甘蔗,是輕工業、製糖業重要的原料。同安素有「甘蔗之鄉」的美稱,年產甘蔗6萬多噸.至於珠綉、漆線雕、泥塑、彩扎、雕塑等工藝品,更是豐富多彩,暢銷國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
主要特產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葯酒、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魚皮花生:是選用特級麵粉、白糖和其他優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處滾合烘製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花 生 酥:的主要原料是花生和糖,食用時將其輕輕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留齒頰。
菩 提 丸: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青 津 果: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製作而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 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脾之效。
餡 餅:為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等烘製而成,其製作重在火候,做到整個餅內熟外赤不走油,吃起來餅皮香酥油潤,鮮餡冰涼清甜。市面上以鼓浪餡餅和南普陀素餡餅為最佳。
葯 酒: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葯的療效,酒的作用。有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等品種。
文 昌 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又名蛞蝓魚,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劉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每斤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 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遊購物佳品。
廈門土筍凍:土筍是一種長在海邊沙子里的腔腸動物!灰頭土臉兒像一根一根的小蟲子,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碗土筍凍了。扣在盤中,執刀化為四塊,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著嘴兒吃也能嚼出一份勁道。土筍凍或許談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絕對一流。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一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別處有點不同,首先它的顏色就是艷紅欲滴,不像多為暗紅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備,而甜似乎還略占上風。辣醬倒入碟中,箸未動而眼一亮,筷子到嘴邊,涎水已經下桌沿了。
廈門餡餅:此餡餅非彼餡餅,沒有什麼韭菜雞蛋餡,豬肉白菜餡的。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誇張。而在南普陀寺,有一種素油餡餅,餡心除了綠豆白糖還有黃花木耳的。
廈門珠綉: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廈門珠綉產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綉包等一百多個品種。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

Ⅲ 廈門思明區金榜路東方巴黎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361000

  • 郵編

  • 行政區域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磁巷

  • 361005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嘉庚

  • 361005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勤業

  • 361009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祥店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定安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人和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白厝墓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開平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水仙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月眉池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後井仔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山仔頂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十一間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小學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養元宮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夾舨寮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道平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鷺江道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泉州街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石坊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靈應殿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金新河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橫竹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惠通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洪本部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棋桿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美仁里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釣仔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八卦埕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興安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營平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靖山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壽彭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後岸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竹寮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鎮邦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白厝墳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南蕎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六仙宮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後廳衙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石礙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虎頭山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大溝乾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付厝巷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開禾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外較場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古營路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河仔乾

  • 361001 福建省 廈門市思明區永安巷


Ⅳ 廈門同安紀乃溪有關資料

圩鎮:東靠大帽山農場,北與南安市接壤,西鄰五顯、洪塘鎮,南邊內厝、馬巷鎮。面積77平方公里,人口40123人,漢族。轄龍新居委會和新圩、馬塘、古宅、後埔、後亭、金柄、鳳路、村尾、烏山、雲頭、面前埔、上宅、詩坂、東寮、桂林、庄垵16村委會,鎮政府駐新圩.清至民國前期屬長興里和同禾里一部分,清置(新圩)汛,設把總分守,有報警的煙火墩(已廢).1943年為長興、公安鄉。1950年屬第四、六區。1956年為新鳳鄉,屬汀溪鄉。1958年合新鳳、牧茶、詩林3鄉為新圩鄉,1959年屬布塘公社。1960年屬汀溪公社,1964年改為新圩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1988年改為新圩鎮。境內有廈門新圩中學,廈門詩坂中學。有宋代古宅十八灣古道、詩坂六角形井、馬池,明代台壩,磚塔,清代古宅石塔等文物古跡。

龍新居委會:在鎮區中部,政府駐地,有16居民小組,137戶,772人。以主街「龍新」命居委會名。1990年2月14日經同安縣人民政府批准,從新圩村委會析置居委會。

新圩村委會:在鎮政府駐地,為鎮區大部分。轄新圩、後行、林尾、面前、埔尾下、何宅、後溪、洋尾8自然村,有19村民小組,1128戶,4629人。清屬同禾里新圩保,1943年屬公安鄉新圩保,1950年為新圩鄉,屬第六區。1958年為新鳳鄉,屬新圩鄉。1959年析置新圩大隊,屬布塘公社。1960年屬汀溪公社。1964年屬新圩公社。1984年改稱新圩村委會,屬新圩鄉,1988年屬新圩鎮。

新圩:據傳蔣、石、許姓首先在此開店,繼龍山市、下埔市之後,成為圩集,故名新圩。清代在此設新圩訊,把總駐守兵41名。民國時期設公安區,後為公安鄉,駐地均在此。有8村民小組,530戶,2210人。多黃、蔡姓。村民亦農亦商,原每逢「一、四、七」日為圩期,進行仔豬及牛羊等交易。原有商業街為頂市(也叫蔡市,居民以蔡姓為主),下市(以黃姓居多,亦稱黃市)。六十年代新建商店於村南,至八十年代商業街已具一定規模。1988年新圩建鎮後,新霞路已建成。

後行:有一條谷地將村落隔成東南、西北兩邊,中間是谷地是水田,其它均是坡地。有4村民小組,225戶,932人。多朱姓。有手工的抽制線面。

洋尾:在鎮政府駐地北面,與原新圩自然村相距50米左右。方言把一片略平的田園叫做「洋」。1927年烏山蔡姓村民徙此,取「在洋的末尾」之意,命名洋尾。人口合在新圩自然村統計。現因街道建設,已與新圩連在一起。

林尾:村邊是台地,樹林茂密,村子建於樹林邊的末端,故名林尾。1949年屬公安鄉郭山保。1950年屬郭山鄉,1952年屬新圩鄉,1959年屬新圩大隊,1984年屬新圩村委會。有2村民小組,98戶,425人。多黃姓。

面前:林尾村對面。村民是從林尾移住的,故名面前。人口合在林尾村統計,多黃姓。

埔尾下:與新圩自然村隔溪相望,在林尾埔的斜坡末端,故名埔尾下。1949年前屬公安鄉郭山保,1950年屬郭山鄉,1952年屬新圩鄉,1959年屬新圩大隊,1984屬新圩村委會。有78戶,295人,多黃姓。

何宅:村北緊靠同安--新圩公路。何姓首先建村於此,故名何宅。有2村民小組,135戶,515人。多黃姓。地處坡地,水利較差,多旱地。

後溪:村子建在發源於白雲山溪流拐溪處西岸的後坡地上,故名後溪。有62戶,252人。多沈姓。

後行茶場:六十年代末,新圩大隊在後行村東北山坡創辦茶場,故名。以種茶為主,兼營山林。體制改革後,由村民承包,現在無常住人口、。

馬塘村委會:僅轄馬塘自然村,有1村民小組,64戶,270人。多陳姓。清屬同禾里郭山後保,1943年屬同禾鄉布塘保,1950年屬第四區布塘鄉,1959年屬新圩大隊,直至1993年3月人新圩村委會所析置。1985年創辦同安新圩興華罐頭廠,創出了蘑菇,龍眼,荔枝,八寶粥,牛奶花生、等系列罐頭產品。該村於1995年就全面實現小康。

馬塘:村南、東、北三面被小山環抱,西面為谷地,初 為馬姓挖掘水塘,以資灌溉,稱為馬塘。現為陳姓居住。現在為「廈門第一村」的都市式新村。

古宅村委會:在鎮北部,轄古宅、涵頭、宮仔邊、宮央、後地、下鋪、大路、芹內8自然村。有15村民小組,775戶,3463人。清屬長興里古宅保,1943年屬長興鄉古宅保,1950年屬第四區古宅鄉,1956年並入牧茶鄉,屬汀溪區。1959年析置古宅大隊,屬布塘公社。1961年屬新圩公社。1984年改稱古宅村委會,屬新圩鄉。1988年屬新圩鎮。主要以大蒜、玉蔥為主。境內有古宅水庫,宋代修造的十八彎古道及民國時期華僑捐建龍涎橋。

古宅:原為辜姓居住,故名辜宅,後以方言同音簡化成古宅。有7村民小組,319戶,1405人。多黃姓。僑鄉,古有「小官商」之稱。東有宋代修建通泉州古道盤山石路十八彎及景定元年修建路碑記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為清雍正年間,行伍雲南副將林可贊;乾隆年間,文舉人黃景雲故里。

涵頭:村後靠山,村東南原有座葛壩,涵洞經村邊,故名涵頭。清屬錫園保,1950年前屬先屬五山保,後屬古宅保,有102戶,470人,多黃姓。

宮仔邊:隔100米與涵頭村並列。村東面有小宮廟,祀清水祖師,故名宮仔邊。人口合在涵頭統計,多黃姓。古代同安東北部通泉州大路從村口經過。

芹內:村民是古宅黃姓一支系。先自古宅遷居灌口等地。後又回來在此建居,為紀念繞一圈再回當地,乃取名芸來,寫作茵內,簡作芹內。有80戶,390人。

後地:地處觀音山下,坡度較陡,只能旱作,方言叫地。清代建村居住,靠山的叫後地,坡度緩的叫前地,現前地已和古宅連接一起,南、北均為坑溝,聚落順山坡呈長條狀。有80戶,343人。多黃姓。

宮央:村東隔溪通古宅處有宮廟,故名宮邊。以方言稱宮央,外村人則稱為古宅宮。人口合在古宅村統計,多黃姓。古代同安通泉州大路經此。

大路:古宅水庫南面,清光緒 年間,下鋪黃希築隨人去南洋,20年無音信,過後突然寄信匯款給其父,並接一弟去南洋。民國初寄錢回來建造房屋以,因地點處在通往南安市九溪、鳳巢的大路旁,故名,村東西各有溪流在村西南匯合(東溪主要水源)。有35戶,165人,多黃姓。

下鋪:古宅西北100米田壟上,僑鄉,原為榨蔗制糧作坊,方言叫作叫糖廍,分頂廍和下廍,清代中葉古宅村民在下廍建居,仍名下廍。「廍」為地方俗字,更為下鋪,有159戶,690人,多黃姓。

七房場:古宅水庫東面山谷中。山地原為古宅黃姓七房所有,六十年代古宅大隊在此建立專業場,取名七房場,大隊派人在此管理,體制改革後,實行承包,現無常住人口。

前茶寮: 古宅村後十八彎南山麓,據《同安縣志》記載,此地(含後茶寮),為原同安縣最早的產茶地之一,(另一個在蓮花)。是清末民初古宅人開辦的,蓋有房屋以,供採茶季節住人,公社化時,歸古宅大隊管理。體制改革後,實行承包,現無常住人口。

後埔村委會:在鎮北部,轄後埔、西洋、田中央、下寮4自然村。有14村民小組,851戶,3504人。清屬長興里錫園保,1943年屬長興鄉美後保,1950年屬第四區後埔鄉,1956年與金埔、古宅並入牧茶鄉,屬汀溪區。1958年與新鳳、詩坂合並為新圩鄉。1959年析置後埔大隊,屬布塘公社。1960年屬汀溪公社。1961年屬新圩公社。1984年改稱後埔村委會,屬新圩鄉。1988年屬新圩鎮

後埔:村後錫頭山(小山崗)西坡下有村稱錫頭,錫頭村後有荒草埔 ,故名後埔。現與錫頭聯成一自然村。仍以後埔為名。有472戶,2420人,多黃姓。、、

田中央:原稱村落周邊為農田,故名田中央。有126戶,500人。多黃姓。

下寮:傳汪姓在明代從新店鎮汪厝來此養鴨,搭寮居住成為村落,取名下寮。有2村民小組,89戶,374人,多汪姓。

西洋:地勢略平,北西兩面是溪谷。汀溪主渠道沿村東過,民國十四年後埔村民在水上地名西洋建房居住,取村名西洋。有16戶,64人。多黃姓。

後湖:後埔村北的坑谷里,房子建於兩條坑谷匯合處的坡地上。後湖是自然地理實體的俗名,六十年代後埔大隊在此建立耕山隊,種果,栽樹,養豬,,兼種糧油作,現無常住人口。

大埔茶場:石獅水庫之北,建有房屋,六十年代後埔大隊在大埔山東1公里的坳里建立茶場,以山名為場名。以栽種茶葉為主。現無人居住。後亭村委會:在鎮西北部,轄後亭、溪口2自然村。有6村民小組,290戶,1141人。清屬長興里錫園保,1943年屬長興鄉五山保,1950年後先後屬後埔鄉,牧茶鄉,後埔大隊。1984年屬後埔村委會。1987年析置後亭村委會,

後亭:傳早先村西同安通泉州大路旁有候亭(在其西1華里,另有一石亭),此為後寧,並以此為村名。清代分後亭、宋厝、洪厝、圳仔四個小村,民國初已融合為一,仍名後亭。有260戶,1011人。多黃、宋姓。

溪口:村建溪流自東而西急折向南流的轉折處,故名溪口。1984年屬後埔村委會。1987年析出,屬後亭村委會。有30戶,130人。多黃姓。

金柄村委會:在鎮中部.轄金柄、尾林、李厝遼、方田、鍾厝5自然村。有14村民小組,645戶,2496人。清屬長興里金柄保。1943年屬長興鄉金寮保。1950年為金埔鄉,屬第四區。1956年屬牧茶鄉。1959年為金柄大隊,屬布塘公社。1960年屬汀溪公社。1961年屬新圩公社。1984年改稱金柄村委會,屬新圩鄉,1988年屬新圩鎮。

金柄:村後有一赤土山脊,筆直似柄,故名金柄。又以周圍多坑谷,俗稱坑柄。有444戶,1698人,多黃姓。為南宋紹興年間,文進士黃萬頃;明崇禎年間,欽賜進士北勝知州黃繼冕;清道光年間,文進士翰林編修黃益齡故里。

尾林:村東原墓葬地,傳說有一死者家貧,以兩籃合攏裝屍,到此天黑,又遇暴雨,暫為擱置,翌日往埋葬,已被泥沙掩埋,稱為米籃墓。後在墓西建村,炙為米籃,雅稱米林,俗稱尾林。有104戶,395人,多黃姓。村口有神農廟,自唐代始祀。

李厝遼:隔溪與金柄相對。李姓先在此居住,故名。1949年前常遭搶劫,幾度廢村。人口合在金柄村統計,多黃姓。

方田:北距金柄村1公里,原為坡地,遠離溪澗水利差,生長芒草,名謂芒田,開墾的耕地也常缺水,作物枯萎而成荒地,故稱荒田,雅化成方田。有34戶,130人。多黃姓。

鍾厝:金柄村南0。5公里處,據傳最先是鍾姓居住,故名鍾厝,後他姓居住,以方言諧音字寫成增厝、曾厝。有63戶,275人,多黃姓。

溪園內:在鎮政府駐地北10公里的叢山裡,南臨溪澗。六十年代金柄大隊在此開山造林,種植杉樹,建房屋,住管理人員,取名溪園內耕山大隊。體制改革後,改承包,無常住人口。。

鳳路村委會:在鎮中部,轄黃崗、路坂尾、御宅、馬池、曾溪5自然村。18村民小組,928戶,4098人。清屬同禾里盧坂尾保,1943年屬公安鄉御路保。1950年屬第六區鳳路鄉,1959年屬布塘公社鳳路大隊,1961年屬新圩公社。1984年改稱鳳路村委會,屬新圩鄉,1988屬新圩鎮。

黃崗:村子建於黃土崗上,名黃崗,俗稱黃光,雅稱鳳崗(含頂厝、埔央、下鄉、四房4角落)。有405戶,1823人,多蔡姓。主生產甘蔗。

路坂尾:古時村北為沼澤地,生長大片蘆葦,村子建於叢蘆之末,故名蘆坂尾,又以首居者為盧姓。寫作盧坂尾,後為葉姓居住,逐漸以諧音寫作路坂尾。有285戶,1245人,多葉姓。為清嘉慶年間,文、武舉人葉金章、葉廷衡故里。

御宅:大帽山西麓。傳南宋帝昺逃至同安駐蹕於此,故名御宅,方言諧音稱為"牛宅",另傳是牛姓居住地,以姓命村名為牛宅,幾年御宅是雅稱.現居是陳姓是清代從詩坂遷來的,有179戶,730人,多陳姓.

馬池:大帽山西麓.據傳宋帝昺逃至同安,駐蹕御宅,在此喂養馬匹,故名.七十年代陸續拆掉房屋,遷往御宅,只剩一房屋,有一老人看守,基本廢村.現可能已不存在了.

曾溪:大帽山南麓,東距曾溪水庫大壩約700米,宋代此地為曾姓聚落地,有曾溪、頂曾、下曾尾等村。民國初期已無頂曾、下曾。傳首居曾溪的叫曾半朝,以村前有溪流,冠以姓氏,稱為曾溪。宋代遭流寇洗劫,曾姓他遷,後何姓、張姓住過,現黃姓居住。有59戶,300人。

村尾村委會:在鎮東南部。轄村內、村尾2自然村。有村民小組,92戶,361人。清屬同禾里宅吳保。1943年屬公安鄉御路保,1950年屬第六區鳳路鄉,1956年屬新鳳鄉,1959年屬鳳路大隊,1964年從鳳路析置鳳尾大隊,1984年改稱村尾村委會,屬新圩鄉,1988年屬新圩鎮。

村尾:大帽山南隅,曾溪水庫東岸。據傳宋江代陳長者於村東南建倉儲谷,村子在糧倉末尾,故名倉尾,以諧音簡作村尾,曾是千人以上村莊,因血吸蟲病橫行加上生態破壞,以致田園荒蕪,故又名「誤田園」。寫作吳田園,有61戶,235人。多劉姓。

村內:曾溪水庫東岸山坳里,與南安市接壤。據傳宋代有陳長者在此建倉儲谷,故名倉內,諧音寫作村內。與村尾合稱村尾內。原是血吸蟲病重疫區,勞力喪失,加上生態受破壞,以致田園荒蕪,故又名「誤田園」。寫作吳田園,有31戶,126人。多楊姓。

烏山村委會:在鎮中南部。轄烏山、宮仔尾、前山、上宮、下曾尾、松管院、田邊7自然村。有18村民小組,856人,3439人。清屬同禾里宅吳保。1943年屬公安鄉帽山保,1950年屬第六區帽山鄉,1959年為帽山大隊,屬布塘公社。1961年屬新圩公社。1984年改稱烏山村委會。屬新圩鄉,1988年屬新圩鎮。

烏山:明代蔡姓遷入以前系烏姓所居,名烏山。現為蔡姓。有355戶,1400人。為清咸豐、同治年間武舉人蔡榮邦、蔡振興、蔡從飛;蔡安邦故里。

上宮:汀溪渠道東側。上宮村包括3個距離靠近又不相連的小村(九柱、中站、劉厝)。清屬宅吳保1950年前屬帽山保。有216戶,865人。多蔡姓。

前山:據傳古時有個富翁陳長者在此崗上立旗收租,紅旗收稻古,白旗收白米,各方來交租都朝自己面前的山崗走,故名前山。村邊尚留有陳長者喂馬用的圓石槽。山崗狀若畚箕,村子建在凹陷中,有150戶,622人,多蔡姓.

下曾尾:村南小溪澗至新圩與源於白雲山的溪澗匯合流入東溪.宋代在大帽山南為曾姓聚居地,以曾字命名的有曾溪、頂曾、下曾,本村在下曾旁,故名下曾尾,有34戶,138人。多蔡姓。

宮仔尾:西距烏山百米,早先村子南面建有小宮廟,村莊稱宮仔尾。有48戶,194人。、

松管院:村西隔公路是新圩中學,明代村西有佛寺祀觀音佛祖,名靜隱院。村以寺名。後以方言衍成凈管院,又訛成松管院。傳明代贈奉直大夫陳甫吉卜穸寺後,乃廢此佛院。有53戶,720人。多蔡姓。陳甫吉墓原有石亭及其他石雕,五十年代毀壞。

田邊:位烏山與松管院之間,原有頂下二個田邊。下田邊1949年前陸續移居烏山、松管院、至1950年已成廢村。頂田邊現僅一座房子,屋主移至烏山。

城內:六十年代帽山大隊在此建立專業隊,以原來的小土地名城內作為專業隊名稱。體制改革後,由村民承包,現無常住人口。

Ⅳ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推薦

1.武夷山

2.三坊七巷

3.東山島

4.漳浦火山島

5.建寧縣豐源村

6.莆田平盤村

7.德化桃花島

8.廈門鼓浪嶼

9.開元寺

10.湄洲島

1、武夷山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推薦,武夷山不去一次怎麼行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武夷山通常指武夷山,它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公里處,被稱為福建第一山。它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武夷山自然風光獨特,尤其是「丹霞地貌」。九曲河兩岸的奇峰怪石,倒映出清澈的河水,形成了一幅美妙絕倫的景觀。那麼,我怎麼能一次不去武夷山就去福建旅遊呢?

2、三坊七巷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推薦,武夷山不去一次怎麼行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福建省福州市的重要標志之一。到目前為止,唐宋以來形成的相當數量的大巷和大巷得到了保存。目前,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文化街區。當你來到這里,你可以看到數百棟明清建築,你不需要門票。

3、東山島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推薦,武夷山不去一次怎麼行

東山島,也叫凌島,類似蝴蝶島。它位於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屬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它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島。中國第七大島,位於廣東省廈門市和汕頭市之間,位於閩南、廈門、漳州和全荃金三角經濟區的南端,東臨台灣海峽,西臨詔安灣,三面環水;東南是著名的閩南漁場和粵東漁場的交匯處。

東山被譽為中國優秀旅遊縣、福建省最佳旅遊目的地、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福建省十大濱海旅遊產品和十大美麗島嶼。

4、漳浦火山島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推薦,武夷山不去一次怎麼行

火山島自然生態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前亭鎮至佛壇鎮的沿海地帶,距廈門市、漳州市和漳浦縣約50公里。景區保留了中央火山噴發的構造特徵和後期風化、海蝕的地質特徵。景區由三座山(香山、岩婁山和魚鱗石山)、三個島(林金嶼島、南岐島和梅錚半島)和三個海灣(岐沙灣、江口灣和後蔡灣)組成。火山島自然生態風景區是保存完好的沿海火山地質遺跡,被福建省政府列為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之一。

5、建寧楓元村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推薦,武夷山不去一次怎麼行

三月,我們應該去建寧吃梨花大餐。每年春天的三月和四月,建寧溪口鎮豐源村路兩側的房子前後都有一簇簇的花。雪白的梨花點綴著鄉村,從遠處可以看到一片花海。滿園芳菲,陽光燦爛,穿行在桃林和梨林中,徜徉在花叢中,或漫步,或拍照,或賞花,這樣朋友們就可以在這里呆很長時間。

6、莆田坪盤村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推薦,武夷山不去一次怎麼行

平盤村位於福建省莆田市韓江區白沙鎮海拔400多米的崇山山頂。它毗鄰長泰鎮、西天圩鎮和庄邊鎮。它被命名為「平盤」,因為它周圍是平坦的山脈,中間是平坦的地形。該村有268戶人家,人口1100人,黨員58人。有山區10640畝,其中耕地888畝。

Ⅵ 福建省廈門市蓬前西路郵政編碼

福建省廈門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361001

海後路 海濱路 李厝墓 靈應殿 泰山路 文淵井巷 文淵井橫巷
東磚仔埕 夏禾路� 雙2~388號 大井腳 大井腳橫巷… 南喬巷 南豬行巷
中山路� 單1~191號 外王路 外較場 鷺江道 鷺江道橫巷� 下井巷 工人新村
大元路 大中路 大字酒� 新路街 新填地 泉州街 鎮海路� 單1~23號
廈禾巷 大同路 單253~429號 虎頭山新區 昇平路
思明南路� 雙2~288號 竹寮巷 講古腳巷 長寮巷 布袋街 土堆巷 土地公祖巷…
磁安路 磁巷 鎮邦路 周寶巷 周厝巷 開平路 開禾路 開元路�
石聖王巷 石照巷 大王後巷 大連興館… 道平路 晨光路 棋桿巷� 釣仔路
小走馬路 三十六崎巷 三條巷… 十一間、十六間、十六合� 白厝墓
永安巷 思明南路� 單1~301號 曾姑娘巷� 28號 興安路
錢爐灰埕橫巷 塗崎巷 暗迷巷 民族路� 單1~41號 第六、第四市場路
定安路 定安路橫巷� 同文路 梧桐埕 梧桐埕橫街… 丁仔巷� 雙2~6號
水仙路 廈禾支路 廈禾橫巷… 西應殿 山仔頂 廣仔井 廣平巷�
民族路� 雙2~50號 和鳳街 營平路 崎宮巷 石坊巷 石坊橫巷
幸福路 特、17、19號 魚仔路頭 六仙公巷 壽山路 壽彭路
太平路 鎮海路� 雙2~14號 思北巷 曾姑娘巷� 單23~57號
錢爐灰埕 羅浮路 羅浮路橫巷� 思明西路 思明北路… 天一樓巷
二王街 二王街橫巷… 第八、第九市場路 局口街 局口街橫巷… 養元宮巷
大同路 3~251號 武當分鎮巷 青墳石灼巷 賣雞巷… 龍船礁
洪本部 相公宮巷 石潯巷 石潯街 國公府 擔水巷 典寶巷� 二舍廟巷
中山路� 雙2~236號 大埕頭 小打鐵 小史巷� 北市仔街 金新河街
古營路 大同路 雙2~254號 後廳衙街 馬柱巷 馬柱橫巷
蘆山路 麥仔埕 九條巷 光彩街 橫竹路
八封埕巷 人和路 水流巷 水流橫巷 通奉第巷 通奉第橫巷� 夏禾路� 單1~421號

福建省廈門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361002

復興路(鼓浪嶼區) 市場路 海壇路 旗山路 旗尾路
興化路 漳州路 古山路 古聲路 公平咱
中明路 安海路 晃岩路 康泰路 港後路 鹿礁路�
錦祥路 筆山路 泉州路 內厝沃
雞山路 鼓山路 鼓聲路 鼓新路� 烏埭路 龍頭路
永春路 田尾路 中華路 虎巷 福州路 福建路

福建省廈門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361003

台光街 本部巷 四仙街� 養真宮巷 後河路 後岸巷 後海土乾� 華新路
鶴壽路 興中路 興華路 合群路 百家村路 第七、第五市場路
北烘爐埕街 北磚仔埕街� 中興路 中岸巷 中府巷� 虎園路 和光里 和光路� 黃厝巷
公園東、西、南、北路 … 思明東路 思明東路橫巷� 玉屏巷 三民路 三官巷
大同路 雙256~426號 頂井巷 幸福路 城隍廟巷
豆仔尾 協和路 馬箭巷 外清巷 新德路
夏禾路� 雙390~558號 橋亭街 鹽溪街 中山路� 雙238~444號 尚武路
玉平媽街 太安街 上古街 鎮海路� 雙16~78號 和衷里
妙香路 蘇厝街 吳厝巷� 仁安巷 仁愛里 仁和宮� 丁仔巷� 雙8~14號 勵志路 勵志里
打索埕 打錫箔街 中山路� 單193~397號 雙蓮池 大溝土乾 大埕巷
福河街 福茂宮巷 新民路 新生路 新華路� 鎮海路� 單25~57號 曾姑娘巷� 單1~21號
南土地公巷 釋仔街 普佑街 博厝巷� 內武廟 深田路 維新路 菜媽街�
園東里 園南里 民有路 民治路 夏禾路� 單423~551號 蓼花路 牆頂巷 鼎新路�
石壁街 北門外行 共和路 共和里 育青路 東門北里 東門南里…
九竹巷 曾姑娘巷� 雙2~26號 福華里 靖山路 虞朝巷
禾太街 出米岩 面線巷� 後井仔蒼 第一、第二市場路 信義里 故宮路 炫妙巷�
先鋒營 自強路 刺皮巷 圖強路 忠教里� 海岸後巷 海岸街 同安路 同安里 同德里�
文園路� 85號~完 光榮路 溪岩路 溪岩街 石頂巷 石路街 石泉路�
丁仔巷� 單5~21號 永安里 西山社 西閹宮巷 白鹿路 白鶴路
月眉池 頭石函巷 斗西巷� 丹霞宮巷 手亻車巷 草埔巷 草埔尾 古城東路 古城西路…
福建省廈門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361004

湖光路 湖明路 東明路 東浦路 電台山路 將軍祠 岩路
夏禾路� 雙560~894號 美仁前社 美仁後社… 角濱路 美西巷 美湖路
文園路� 雙2~68號 鳳嶼路 陽台山路 湖中橋 湖中路 湖東路�
職業路 文園路� 單1~83號 金榜路 湖濱1~4里
小文灶 檳榔東里 檳榔西里… 萬壽北路 湖濱中路
湖濱南路 湖濱北路… 坑內路 檳榔路 後江埭 後濱路
官都社 站西路 浦南社 袁厝社� 西濱社 禾祥東路 禾祥西路…
斗西路北段 梧村社 梧村街 安平路 塔厝社
夏禾路� 單553~907號 文灶社 文塔路 文屏路�

福建省廈門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361005

Ⅶ 廈門島內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音樂之島」、「萬國建築博覽」的美稱,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鳥語花香,無車馬喧囂。

10、白鷺洲公園是廈門最大的全開放廣場公園,分為西公園、中公園、東公園,是篔簹湖內的一方台地,面積10萬平方米。公園內設有茶舍、公館、生活館、會所、酒店、字畫廊等,附近還有購物中心、海鮮美食城、保齡球館,是以休閑、游樂、購物為中心的城中公園。公園內的白鷺女神鵰塑,是鷺島的象徵,雕像前的廣場上常年有成群的鴿子,與遊客同樂,非常自然溫馨。園內的音樂噴泉廣場和音樂露天廣場,是人們夏天納涼的好去處。

Ⅷ 平潭縣白厝鎮有多少人口

5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