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島內蜿蜒不曲的門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廣州一路有多少站 2025-07-03 20:35:26

廈門島內蜿蜒不曲的門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9-01 03:15:22

㈠ 廈門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1.鼓浪嶼

鼓浪嶼,2007年5月8日起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島上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

嶼上居民喜愛音樂,鋼琴擁有密度高,被贊為琴島。主要旅遊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海濱浴場、鄭成功紀念館等。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

2.廈門方特夢幻王國

廈門方特夢幻王國,是華強方特集團自主研發的一個大型高科技主題樂園。

廈門方特夢幻王國坐落於美麗的海濱古城廈門●同安,是由深圳華強集團投資巨額興建的大型高科技第四代主題公園。其最大特點是以科幻和互動體驗為最大特色,將動漫卡通、電影特技等國際時尚娛樂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巧妙融合,創造出充滿幻想和創意的神奇天地。

3.五緣灣濕地公園

佔地85公頃,面積相當於半個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公園,也是最大的濕地生態園區。

有的水棲和濕生植物帶、水生植物群落、蘆葦及濕地區域植物群落都將得到保護,並將種植上台灣相思樹、木槿、銀合歡、睡蓮、紅樹林等植物;而目前棲息在濕地中的9科25種濕地水鳥和17科29種山林和農田鳥類也將繼續在這兒生息鳴唱。

4.金光湖

位於廈門市同安蓮花鎮內田村,距同安城區23公里,廈門市區60公里。林區山形如「湖」狀,四周六條山嶺和兩座小山交相環抱,構成「金」字形,旭日初生、葉露晶瑩、金光閃閃,故名「金光湖」。

金光湖被譽為「閩南的西雙版納」,林海茫茫,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林區總面積7768畝,最高海拔845米。

5.南普陀寺

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岩。元廢。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詩僧覺光和尚遷建於山前,殿堂院舍齊備,住僧常達百餘眾,清初又廢於兵禍。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復台灣後駐鎮廈門,捐資修復寺院舊觀,又增建大悲閣奉觀音菩薩,並以之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類比,更名為南普陀寺。

此後數百年來,經歷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已構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成為近代閩南最具規模的名剎。

(1)廈門島內蜿蜒不曲的門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鼓浪嶼的文化傳播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涌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

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 「音樂之島」。

有國內僅有、國際一流的鋼琴博物館,常年舉辦鼓浪嶼鋼琴節暨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美國音樂周等重大音樂活動。

㈡ 廈門島內必到十大景點都是哪些

鼓浪嶼、日光岩、中山路步行街、環島路、胡里山炮台、廈門大學、南普陀寺、華僑博物館、集美學校村、萬石植物園。

推薦:鼓浪嶼、日光岩、中山路步行街。

1、鼓浪嶼

沿著廈門中山路步行街散步,即使是廈門旅行的寶貴時間也值得。大多數遊客會在前往鼓浪嶼之前或之後來到中山步行街,因為中山路的起點就在廈門輪渡碼頭對面。

㈢ 廈門為什麼取名為"廈門" 以前聽人說北京有天安門.下面要一個取名叫"下門"真的嗎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
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
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㈣ 廈門島內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音樂之島」、「萬國建築博覽」的美稱,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鳥語花香,無車馬喧囂。

10、白鷺洲公園是廈門最大的全開放廣場公園,分為西公園、中公園、東公園,是篔簹湖內的一方台地,面積10萬平方米。公園內設有茶舍、公館、生活館、會所、酒店、字畫廊等,附近還有購物中心、海鮮美食城、保齡球館,是以休閑、游樂、購物為中心的城中公園。公園內的白鷺女神鵰塑,是鷺島的象徵,雕像前的廣場上常年有成群的鴿子,與遊客同樂,非常自然溫馨。園內的音樂噴泉廣場和音樂露天廣場,是人們夏天納涼的好去處。

㈤ 請問廈門島內有哪裡游樂場

暈 用說那麼多嗎!我知道有兩個,一個在蓮版站那裡! 一的是椰風寨!!!!!!!

㈥ 廈門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旅遊景點

前幾天去廈門旅博會看到一個新開發的景區,佔地挺大的,還發了現金券,去看演出不錯

㈦ 廈門島哪裡好玩的地方

廈門島的景點也有很多,像是鼓浪嶼就要在島內做輪渡過去,還有中山路、廈門大學、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萬石植物園、鍾鼓索道、鐵路公園等,有些景點需要門票 可以在小程序友艇上預定門票。還有一些免費的公園也很不錯,像是忠侖公園、海灣公園等

㈧ 廈門島內島外什麼概念

廈門以島為中心的城市,廈門由本島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在島上的,叫島內,不在島上的叫島外。島內是湖裡和思明兩個區,島外有同安區、翔安區、集美區和海滄區。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

(8)廈門島內蜿蜒不曲的門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廈門在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廈門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其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

㈨ 什麼叫 大廈之門

那還得從廈門的起源說起:一.廈門這個地名的來歷及內涵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 、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人稱廈門島為鷺島,廈鼓海峽又稱為鷺江。人類生活在廈門島上,可以追朔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自唐朝中期,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唐朝天寶年間,漢族人薛姓和陳姓從閩東的福安和閩南的漳州移民入島分別在洪濟山下的南北麓聚族而居。廈門市的行政建制始於宋朝,屬泉州府同安縣。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遷開始在島上築城寨,置衛所,城名「廈門」意寓「祖國大廈之門」。廈門的地名,從此確立。此後數百年間,廈門也曾改名為「思明州」「思明縣」等。1933年廈門正式設市,成為福建省設立的第一個市。

㈩ 廈門鄉土

1.廈門被稱為「安全島」

廈門島是一個受東北向和西北向兩組斷裂切割形成的菱形體斷塊島,毗鄰環太平洋地震帶。但30多年內沒受過大於4級有感地震。地殼能量釋放主要在外圍斷裂帶上進行,而斷塊內部相對穩定,這種現象成為地震帶內的「安全島」

2.自然地理鄉土情況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o04′04〃、北緯24o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而稱「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又名「嘉禾嶼」。

廈門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畲、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

3.<<福建鄉土>>1989年第4期上發表了<<廈門考析>>一文...

茲特將文章附下------

附一:

廈門考析

廈門這個海濱城市,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就向西方世界特別是東南亞敞開了門戶。現在,作為中國開放改革的經濟特區,它的歷史和發展前景,也成為引起人們興趣的問題。

可是廈門的由來,眾說紛紜。這里從明代萬曆年間起到現在的三百五十多年裡,先就各家的辨析做作一簡要的歸納。

(一)

從可見的史料、書籍論證來看,關於廈門的說法大約有四種:

1、村名說

明萬曆《泉州府志》卷十一記載:「同安縣寨十有四,西南曰廈門、曰歐舍、曰經山,二十二都;曰東渡、曰下尾、曰流礁,二十三都;曰井上、曰龍淵,二十四都,俱隸中左所。」卷首的同安縣地圖還標有「夏門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也明確記載:二十三都「其他為蓮坂、毫灶、吳倉。廈門、中左所、石埔、埭頭、呂厝等鄉」。根據以上記載,「廈門」在明代以前是以嘉禾嶼上西南海邊的一個小村莊,而且是船隻啟泊、人們出入的門戶。明代初年,在「廈門」統稱全島。

2、築城說

萬厲《泉州府志》、道光《廈門志》均有記載:「廈門城在嘉禾嶼,明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興築」,「徙永寧衛中左千戶所軍守御」。這就是史家一貫沿用的通常說法,即周德興築了「廈門城」,才有今天的廈門,此說散見於諸多史料與書籍中。

3、上下說

1980年,廈門市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廈門市地名錄》稱:廈門處於九龍江出口部外側,與內側的海門相對而言,是位置在下的出海口,人們俗稱「下門」,「廈門」似系「下門」的諧音雅化而來。

4、門戶說

乾隆《鷺江志》的作者、當年居住廈門島上的乾隆乙酉舉人薛起鳳在「鷺江志總論」里說:「鷺島者,泉南海島也,以其為泉之門戶,故曰門也」。又說「鷺島四面環海,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門戶」。道光《廈門志》的作者、福建興泉永海防兵備道監司觀察周凱在序文里說:「廈門處漳之交,扼台灣之要,為東南門戶,十閩之保障,海疆之要區也。」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廈門從「泉之門戶」、「台澎之門戶」、「東南之門戶」上升為「祖國之門戶」了(見《廈門經濟特區》第38頁)。

(二)

以上四說,各有所據,但那一說比較確切、比較科學呢?我認為「村名說」較為可信。中國歷來就有一條不成文的取命章程,就是往往以所處地點而得名,如「湖裡工業區」、「後讀渚港」等便是。「廈門」的取名,就是因為當年嘉禾嶼上有個「廈門」小村莊,並在其旁建設了城垣,因而取名「廈門」城。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廈門」終於取代了「嘉禾里」、「中左所」等名稱而名揚海內外。

至於哪個小村莊為什麼叫「廈門」?因它們與嘉禾嶼的西南海邊,按古代同安都里的排列順序,東為上,西為下,廈門村位序西南,古為「下」;按字志注釋,「夏」即門,大屋之謂也。「下」「夏」「廈」同音近義,相互混用,最後一致而叫「廈門」。「村名說」之所以成理,就在於它提供了「廈門城」築於廈門村因而得名的史料。

其餘三說中的:築城說,也不無道理,因為有了「廈門城」才以「廈門」統稱全島。但為何取此城名「廈門」的傷缺考查了。

至於「上下說」,其理難免有牽強之嫌。「門戶說」則由於廈門歷來為重要的軍港、海港、商港,譽稱之為「門戶」,有史可稽,而且從今天看來,更有時代氣息!

載《福建鄉土》1989年8月30日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