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脾胃濕熱如何調理
擴展閱讀
廣州南到潮州坐什麼車 2025-05-17 04:32:46
廣州到閘坡多久可以開車 2025-05-17 04:21:09

廈門脾胃濕熱如何調理

發布時間: 2022-09-12 04:52:37

Ⅰ 如何有效的治療脾胃濕熱的症狀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脾胃問題。我們應該重視脾胃給我們發出來的信號,那當我們有了脾胃 濕熱 怎麼辦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關於如何調理脾胃濕熱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治療脾胃濕熱的方法

一、 按摩 法:

1、摩腹

【方法】先把這兩個手疊在肚臍這個位置, 順時針摩三十六,再逆時針摩三十六。 順時針要越來越大,一圈比一圈大,然後逆時針,要一圈比一圈小,最後還要捂到這個肚臍上。

【功效】順時針主要是瀉法,用來去濕熱。 逆時針是補法,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2、提肛

【方法】把拇指放到中指根,攥起來,這個叫握固。 然後用勁兒收縮肛門就行了。

【功效】你別看這個小小的動作,不但能健脾,還能 補腎 。這是咱們老祖宗,最長壽的那個老人叫彭祖 養生 健康 的方法,幾千年前就發明出來了,現在外國人也把咱這個學走了,為啥啊?

有許多 疾病 ,像 糖尿病 以後, 神經 源膀胱經常有尿不盡,殘余尿,滴滴嗒嗒, 甚至嚴重的尿失禁 。

像糖尿病病人,也經常有 拉肚子 的,一天拉幾十次,也有合並 便秘 ,大便不通的 。

還有像男性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的陰道脫垂,子宮脫垂。

女的還經常有一種病叫膀胱過度活動症,就是經常想尿,尿不盡、尿急、尿失禁,有的人一聽水管的水聲就想尿,有的一 咳嗽 就尿出來了。

這些情況都可以練握固和提肛。

3、點壓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有強壯的作用,就是有病治病,無病防身。有一句話叫“肚腹三里求”,肚子有毛病,腹部有毛病,都是扎足三里。實際上 感冒 、腦血管病,也可以扎足三里。

尤其到冬季的時候,推薦用艾條灸足三里。如果你沒法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揉足三里,空閑的時候,就去點揉足三里就行了。

【方法】點揉足三里2~3分鍾。

二、 食療 法:

補養脾胃經典名方——四君子湯

若脾胃虛症日久,可服用四君子湯調節。四君子湯主要來源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黨參、茯苓、白術、甘草組成,黨參能夠健脾益氣,為君葯;脾胃氣虛的人體內多濕,茯苓可健脾祛濕;白術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甘草主要起到調和諸葯的作用。

四味葯材配伍在一起,可使我們的脾胃氣充足、祛除濕邪、充實肌肉,讓人體的氣力變得強壯,同時還可改善神疲、乏力、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

面色青黃是肝氣犯胃的表現

中醫 五行 五色對應五臟理論,面色又青又黃,為肝脾之色,是肝氣犯胃的表現。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調暢情志,經常情緒緊張會造成肝氣郁結,肝氣郁結造成肝的氣機紊亂,橫逆犯胃。而胃氣主降濁,肝氣犯胃後胃氣不降,就會出現打嗝、惡心或者胃疼等症。

玫瑰陳皮飲可舒肝和胃

玫瑰陳皮飲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玫瑰,能夠疏肝理氣、和血止痛、調理肝臟。陳皮是一味常用 中葯 ,味辛苦、性溫,具有通氣健脾、燥濕化痰、解膩留香、和胃降逆的作用。而肝氣犯胃主要表現為打嗝、惡心,胃氣上逆,陳皮有降胃氣的作用。

因此,玫瑰陳皮飲既能夠疏肝,又能和胃止嘔,是疏肝和胃的最佳代茶飲。我們取玫瑰花、陳皮、炒麥芽各5克,泡水飲用,可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油光滿面多是脾胃濕熱

一般來說,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便不能運化水濕,濕濁在體內停留,久了就會阻滯氣機。而氣相當於我們人體的能量,氣機堵在局部不動,淤久便會化熱,所以濕熱蘊結在脾胃之後,反映在臉上就是油光滿面。除了滿面油光之外,脾胃濕熱還表現為胃脘痞滿、口甜口膩等。

脾胃濕熱和人的生活習慣脫離不了關系。中醫認為,“魚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即經常吃魚易生火,吃肉容易生痰,而痰和濕都是水液不正常代謝的產物。另外,飲食辛辣、情緒緊張以及過於勞累都能產生濕熱。酒為熟谷之液,性熱而質濕,過量飲酒必助陽熱、生痰濕,釀成濕熱。

冬瓜能 清熱 化濕。冬瓜甘涼,能祛風逐濕,將冬瓜帶皮煮湯,或喝冬瓜小豆飲,這些都可以調理脾胃濕熱。以冬瓜小豆飲為例,我們取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20克,玉米須15克,赤小豆30克熬水食用,具有清熱、止咳、利水的功效。

產生脾胃濕熱的原因

1.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濕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濕土,為“受濕之區”,濕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濕結合即為濕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濕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濕,結合亦成濕熱。正如薛生白所雲:“太陽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濕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濕從內生,郁而化熱,形成濕熱。

2.飲食不節

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濕阻、氣滯等,而食滯、濕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濕”,氣滯也是水濕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極具生濕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濕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濕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系。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惡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濕熱證與胃的關系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濕熱證。

3.情志因素

“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張景岳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泄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濕,濕郁化熱,濕熱乃成。

Ⅱ 脾胃濕熱怎麼根治

脾胃濕熱可以口服參苓白術散、清胃散、二陳湯等葯物調理。同時也可以在飲食上多吃紅豆、山葯、薏仁、白術、冬瓜等食物,盡量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禁止食用過於油膩的食物。適當增加體育鍛煉。

Ⅲ 脾胃濕熱的體質如何調理

脾胃濕熱屬於一種實證,患者表現為口乾口苦、舌苔厚膩、口中黏膩、惡心、納呆、小便發黃、大便不爽等。一般採用食療的方法進行調理:

1、紅豆薏米粥:生薏米與紅豆按1:1比例,加大米煮粥,一天一次。20-30天以後,生薏米與紅豆改2:1比例,一半薏米和紅豆,一半大米,煮粥,一天一次服用;

2、冬瓜湯:連皮的冬瓜加水頓服,有清熱祛濕作用,夏季較適用;

3、麥冬菊花茶:麥冬6-10克泡菊花茶,一天一杯,茶水喝淡為止。

Ⅳ 脾胃濕熱應該怎麼調理回來

脾胃濕熱是臨床常見的脾胃實證。它是“脾濕臟”與“胃燥腑”相濟共營爛谷、運化、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脾濕與胃熱交蒸”的病理變化。濕熱內蘊脾胃。主要症狀有身目俱黃,腹脹脘痞,飲食減少,惡心,倦怠,尿少而黃,苔黃膩等。

還可以選用簡便實用的葯膳:

胡蘿卜大米粥、糯米小麥粥,都有健脾益氣之功效。

沙參麥冬白扁豆粥,更適用於脾胃虛弱並有濕熱者者,除健脾外還有清熱的功效。

2.適當體育鍛煉

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另外,也要靠運動排除濕氣,但不宜過度,宜選擇不太激烈的運動,微微見汗即可。

3.葯物

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大便溏瀉、面色萎黃,可酌情服用參苓白術散和香砂養胃丸。

每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可酌用附子理中丸。

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可選用參梅養胃顆粒。

盜汗者,宜用瀉黃散。

4.代茶飲

可適當飲用蘭香子泡水。

5.還要注意其他生活習慣,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疲勞,憂愁、悲傷、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創傷,飯前少用腦,吃飯要專心,飯後要稍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冬季來臨,注意保暖。

Ⅳ 脾胃濕熱怎麼調理身體

脾胃濕熱可能因飲食傷脾,脾虛則濕蘊。主要應健脾、去濕。相關中葯主要有: 薏仁:性涼,入脾經、胃經,健脾,逐濕 芡實:性平,入脾經、腎經 白術:性濕,入脾經、腎經,健脾,燥濕 紅豆:性平,入脾經、心經,健脾,利水 這幾樣可以作為食療經常吃,熬粥,煲湯,燉菜等,口服葯粉也可, 但要注意配伍,長期吃不要偏於某一樣,配合起來可以揚長避短。 中成葯可以吃:歸脾丸,香砂養胃丸,加味藿香正氣丸。 脾胃弱,土生金,影響到心肺,所以要加強鍛煉,增強心肺功能,排出濕氣。 脾胃濕熱也可能引起皮膚濕疹,這種情況可以在肺俞、大椎等處敲梅花針、拔罐、刮痧等,幫助把濕氣病氣排出。 日常飲食有禁忌:不可吃冷飲、生冷瓜果,油膩、燒烤類,酒助濕熱要禁絕,魚蝦、花椒、辣椒、蔥、姜、蒜是發物,盡量避免,雞蛋、牛奶也生熱,少吃。不要喝茶,哪怕是全發酵的,茶對脾胃傷害很大,古人對其評價很低。 另外比較好的食物: 醪糟:健脾,利水腫 海帶:泄熱,利水 冬瓜:主要是解熱,健脾,利尿 豆腐:清熱,排毒 這幾樣搭配很好。 紅糖:性溫,入肝經、脾經,逐濕 老冰糖:性平,入肺經、脾經,維族人以冰糖為健脾胃之葯。單晶的無效。 白糖:會助濕熱,不宜吃。 雞內金:雞胃能消化沙子,可見很強大,能補脾健胃。 多吃粗糧,多吃麵食,少吃電飯鍋煮的米飯,濕氣大。 對了還有小米:小米,入腎經兼入脾胃經,能除脾胃的濕熱(熬粥喝對脾胃特別好,聽一當過兵的說部隊上因吃飯不規律多有胃病發生,喝小米粥就能治好。) 因為細分還可以再分多種,所以也要看醫生,但一般中醫沒多大意思,除非口口相傳的著名老中醫,常常一付葯湯下去或幾個銀針紮下去就見效。 自己的一點經驗,希望採納。

Ⅵ 脾胃濕熱怎麼調理

脾胃濕熱的治療,當祛邪以消除病源,通過清熱、解毒、利濕、溫化,給邪以出路。由於濕邪郁滯於中、下二焦,故濕邪的去路在於通利小便。故祛濕利小便是治療濕熱的重要方法。治療時應掌握的原則有:
濕為陰邪,其性粘膩重濁,易耗傷臟腑陽氣,損其功能;熱為陽邪,其性燥烈,易耗傷臟腑陰液,傷其形質。所以
1
偏於熱重的治療,應注意清熱護陰,否則,苦燥或利濕太過會重傷陰液,使熱更甚;2
偏於濕重的治療,應注意化濕護陽,否則苦寒太過會損傷陽氣,使濕反難化;另外,調整肝脾功能,即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改善肝鬱脾壅、瘀血阻絡的病機。具體有
:1
熱重於濕—症狀有壯熱煩渴,心中懊儂,嘔惡納呆,溲赤便秘,脅脹痛拒按,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療宜清熱利濕佐以通腑,可用茵陳蒿湯或甘露消毒丹;2
濕重於熱—無發熱或身熱不揚,多頭身困重,胸脘痞悶,納呆嘔惡,口粘不渴,小便不利,便溏不爽,苔黃厚膩,脈濡緩弦滑,宜除濕化濁、泄熱除黃用茵陳四苓湯加味。3
濕熱並重的治療,可選用三仁湯或王氏連朴飲;若屬膽腑郁熱型的可見身目發黃鮮明,右脅劇痛且放射至肩背,壯熱或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嘔逆,溲黃便秘,舌紅苔黃而干,脈弦滑數等證,治宜泄熱化濕、利膽退黃,可選用大柴胡湯。
防止濕熱的產生,應做到1不喝酒,不吸煙,不吃肥甘油膩辛辣食品;2
平時可多吃一些利濕的食品,如紅小豆、冬瓜皮、苡米、山葯、荷葉、綠豆、西瓜、、及茯苓熬粥等食
脾胃濕熱的治療,當祛邪以消除病源,通過清熱、解毒、利濕、溫化,給邪以出路。由於濕邪郁滯於中、下二焦,故濕邪的去路在於通利小便。故祛濕利小便是治療濕熱的重要方法。治療時應掌握的原則有:
濕為陰邪,其性粘膩重濁,易耗傷臟腑陽氣,損其功能;熱為陽邪,其性燥烈,易耗傷臟腑陰液,傷其形質。所以
1
偏於熱重的治療,應注意清熱護陰,否則,苦燥或利濕太過會重傷陰液,使熱更甚;2
偏於濕重的治療,應注意化濕護陽,否則苦寒太過會損傷陽氣,使濕反難化;另外,調整肝脾功能,即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改善肝鬱脾壅、瘀血阻絡的病機。具體有
:1
熱重於濕—症狀有壯熱煩渴,心中懊儂,嘔惡納呆,溲赤便秘,脅脹痛拒按,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療宜清熱利濕佐以通腑,可用茵陳蒿湯或甘露消毒丹;2
濕重於熱—無發熱或身熱不揚,多頭身困重,胸脘痞悶,納呆嘔惡,口粘不渴,小便不利,便溏不爽,苔黃厚膩,脈濡緩弦滑,宜除濕化濁、泄熱除黃用茵陳四苓湯加味。3
濕熱並重的治療,可選用三仁湯或王氏連朴飲;若屬膽腑郁熱型的可見身目發黃鮮明,右脅劇痛且放射至肩背,壯熱或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嘔逆,溲黃便秘,舌紅苔黃而干,脈弦滑數等證,治宜泄熱化濕、利膽退黃,可選用大柴胡湯。
防止濕熱的產生,應做到1不喝酒,不吸煙,不吃肥甘油膩辛辣食品;2
平時可多吃一些利濕的食品,如紅小豆、冬瓜皮、苡米、山葯、荷葉、綠豆、西瓜、、及茯苓熬粥等食

Ⅶ 脾胃濕熱的體質如何調理

脾胃濕熱應多喝常渭保茶調理。飲食上面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
1、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2、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3、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4、山葯: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5、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6、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Ⅷ 脾胃濕熱怎麼調理

濕氣首責之於脾,卻不局限於脾。對內調理脾,胃,肺,腎調和五臟六腑。對外消除濕氣,可服用中葯,比如,蒲公英,淡竹葉,馬齒筧,紅豆,薏仁,槐米,芡實,綠茶,梔子,茯苓,山葯等均可用來煮水,或熬粥,現在大多數人喝紅豆薏米粉,或煮紅豆薏米粥,效果比較好,你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