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本還是二本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已經沒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廈門理工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創辦時間1981年。
廈門理工學院位於「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海上花園城市——廈門,是福建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秉持「以學生為本,為產業服務」的辦學理念,遵循「明理精工,與時偕行」的校訓,積極探索產學融合、校企合作、對外合作三位一體的服務地方發展道路,建設「親產業、開放式、國際化」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
科研水平
承擔科研項目的級別、數量和經費總額連續十年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2015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50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2項、省部級項目315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和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級科研獎勵26項、廈門市科技進步獎和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市級科研獎勵32項,授權發明專利240件。
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在廈高校中率先啟動《服務海西/廈門行動計劃(2009-2013年)》;制定並實施《服務閩西南產業發展行動綱要(2015-2018年)》;成立廈門市第二家、集美區首家大學科技園,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及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聯合共建全國高校首個國際化離岸孵化器——「中美(廈門)國際離岸孵化器」,吸引了上市公司廈門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廈門美亞中敏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企業入園,園區產值超過2個億。與玉晶光電、宸鴻科技、冠捷集團、聯芯電子、麥克奧迪、好慷在家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全球安卓系統研發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中心、觸控產品檢測中心等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和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獲批福建省時尚設計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在龍岩打造了全國首個高校紅色孵化器-廈龍築夢紅色孵化器;深度參與福建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在泉州、龍岩、三明等多地承擔並實施了農村環境改善項目。積極參加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福州)、9.8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惠州)、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進行項目成果交流,每年發布「兩岸創意經濟研究年度報告」。2018年與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申報「智能製造綜合標准化與新模式應用」成功獲批工信部2018年郵輪薄板分段模塊化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批准立項。2017年與廈門華聯電子、中國電子標准化研究院聯合申報的「家電智能控制器綠色製造關鍵工藝系統集成」項目獲批工信部2017年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批准立項。參與冠捷顯示器和中國航天集團聯合申報的工信部綠色製造項目「液晶電視綠色製造關鍵工藝開發與系統集成」。建設首個福建省高校產學融合系統,實施「先導項目」,2016年以來,共立項 「企業委託型」項目24個,「團隊培育型」項目16個,帶動350名教師直接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得到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高度認可。
國際交流
與美、英、加、新等20多個國家68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交流。與密蘇里大學合作,成功獲批教育部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二級機構——廈門理工學院密蘇里學院。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共建軌道交通研究中心,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聯合共建「中美(廈門)國際離岸孵化器」(中國高校首家)等。與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共同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開展師生交流和本碩士生的聯合培養。大力實施海外高端外專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請計劃,年均聘請40名海外專家到校進行教學與科研合作。為中國政府獎學金、廈門市陳嘉庚獎學金合作高校,招收優質國際學生及台港澳生到校攻讀學位。2010年起成為福建省首批「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試點高校,先後以「3+1分段對接」、「4+0」模式聯合培養人才;兩岸校校企共建海峽商貿學院、微電子學院;兩岸高校共建實驗室和研究所;與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元智大學聯合設立福建省師資閩台聯合培養中心。
學校的榮譽
連續三屆獲評「省級文明學校」;獲評省「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譽為「地方經濟的人才搖籃」,「福建省最受考生歡迎的高校之一」等。2017年5月及2018年1月,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裴金佳等市領導兩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校深化綜合改革、推進產教融合的成效。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泰斗潘懋元先生帶隊到校考察調研,高度肯定了我校「以學生為本,為產業服務」的辦學理念以及「產學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指出學校發展緊貼廈門經濟社會和產業轉型發展需求,辦學成效顯著。
㈡ 廈門理工學院現在是幾本
截止到2017年1月,廈門理工學院大部分專業在二本類招生,自2013年起部分專業在福建省及其它部分省列入本一批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