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二輪集中供地大降溫:房企資金鏈偏緊,五城流拍率超30%
9月22日,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從已完成二輪土拍的城市表現來看,溢價率較首輪明顯下降,底價成交成為二輪集中土拍的主旋律。
截至9月18日,22個重點城市中已經有廈門、福州、蘇州、青島和天津等9個城市完成了第二次集中供地的出讓。而尚未開始二輪集中土拍的城市,在報名環節就已透露出寒意。
杭州市的10幅「競品質」地塊僅有1幅正式進入競價環節,其餘9幅因報名企業未達到3家,無法進入後續的競拍環節,導致地塊面臨「流拍」。克而瑞認為,流拍率成為二輪集中土拍的關鍵詞。
對比首輪集中土拍熱度來看,所有城市二輪集中土拍熱度均有所下滑:成交溢價率均較首輪有所降低,尤其是濟南、天津等低熱城市,溢價率降幅均在10個百分點以上;長春、無錫、福州、青島、濟南、天津和沈陽二輪流拍率均大幅走高,沈陽、長春、福州、濟南和天津等城市二輪土地出讓流拍率均超過了30%。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輪集中土拍過程中,多個城市出現臨時「中止」出讓地塊的現象。
截至9月17日,已經相繼有長春、福州、天津、青島、濟南、成都、蘇州、沈陽等8個城市在第二輪集中土拍前臨時中止出讓,總數量高達91宗,占這些城市第二輪集中供地總幅數的22%。其中沈陽中止出讓宅地最多,高達22宗,占其第二輪集中供應總量的比重高達50%。
從土地供應角度來看,截至9月17日,除了鄭州和寧波兩個城市尚未發布第二輪集中供應以外,其餘20個城市土地供應規模與首輪基本持平。
此外,各城市間分化較為顯著。其中,蘇州、杭州、南京、武漢、長沙等城市第二輪供地規模較首輪明顯下滑,降幅均超20%;其他城市較首輪均有明顯上漲,尤其是深圳、廈門、青島等地,供應規模均實現翻番。
由於土拍規則調整,第二次集中供地過程中,多城土地延期出讓或重新掛牌,譬如深圳、杭州、青島均停止掛牌之後重新掛牌,福州、濟南、沈陽、蘇州和天津等城市均延期出讓。就出讓時間來看,很多本該8月集中土拍的城市被擠壓至9月、10月。
如若將第一輪集中供地和第二輪集中供地的競拍方式作對比後會發現,大致上有三個明顯的變化。
具體來看,第二輪集中供地更多採用了「限價 搖號」方式進行土地競拍,並且溢價率均有明顯下調;部分城市取消了競配建;對項目上市銷售做出了更多限制,部分城市出現了現房銷售、限售等規定。
克而瑞認為,第二輪集中土拍規則密集調整之後,已完成土地出讓的重點城市大多遭遇了「滑鐵盧」,溢價率下降,流拍率明顯上升,臨時中止出讓成為「標配」,土地市場熱度面臨下行壓力。土地市場低熱之下,拿地成本也在下行,如首輪高自持比例的成都二批次集中成交地塊的地房比還不到0.5,較首輪大幅下滑。因此,對於現金流穩健的房企來說,將迎來以較低成本增加優質土儲的機會。
從企業的角度而言,在融資難度加大、資金鏈偏緊影響下,企業拿地積極性明顯受挫,尤其是觸及紅線的房企大都「暫停」了新增土儲。結合近期市場、資金和政策環境來看,重點城市第二輪集中土拍「降溫」將是大概率事件。
❷ 專欄土地流拍、退地和土地底價成交
由於土地、信貸、稅收、金融等房地產宏觀調控手段的密集出台,房地產企業在拿地成本、自有資金和相關資質等方面的壓力與日俱增,再加上金融危機沖擊、銷售持續冷清、行業景氣下降等影響,企業對暫時低迷的宏觀經濟和樓市持觀望態度,拿地行為十分謹慎,從而造成目前土地不斷流拍、退地現象時有發生、土地出讓普遍底價成交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以來,土地流拍、底價成交從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開始向二線城市乃至全國迅速蔓延,城市流拍、退地和底價成交情況嚴重。
土地流拍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約有120宗住宅用地流拍。
東莞:前11個月流拍土地共32宗,其中商住用地為21宗,超過該市前8年的總和(從2000年到2007年流拍土地29宗),為全國之首。
北京:流拍商住用地8宗,占該類地塊總數的近10%;流拍地塊面積近30萬平方米,占該類地塊總面積的近5%。
深圳:前8個月,共出讓了28塊居住、商住以及商業辦公用地,其中8塊用地流標,占總出讓地塊近3成,流標地塊的建築面積達到了129萬平方米。
退地
上海:上海志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退回2007年9月拍得的總價11.04億元、樓面地價約1.64萬元/平方米的上海普陀長風生態商務區4號東南地塊;南京蘇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退回2007年8月拍得的總價44.04億元、樓面地價6.69萬元/平方米的上海南京路地塊。
福州:福州融信地產退回2007年9月拍得的總價9.04億元、樓面地價約9953元/平方米的福州市中心白馬路地塊。
南京:南京新城創置房地產有限公司退回2007年12月拍得的總價2.36億元、樓面地價約2000元/平方米的江寧開發區同仁醫院以東地塊。
土地底價成交
廣州:全市十區共出讓19宗住宅用地,其中10宗為底價成交,有7宗住宅用地成交的樓面地價為1000多元/平方米,平均地價比上年低了3成多。
成都:上半年成交的41宗地塊中有28宗底價成交,全年底價成交地塊比例佔到80%左右。
廈門:推出的26宗商住地塊(不包括純商業用地),流拍14宗,12宗成交地塊中,僅4宗進行了現場競價,其餘8宗全部以底價成交。
2009年,預計土地流拍尤其是商業用地流拍、退地等現象仍會繼續,當然在地價開始下行、房價逐步回歸理性、宏觀政策繼續穩定市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不太可能出現集中大規模爆發的局面,但會對未來兩三年內房地產的有效供應造成一定影響。
摘編自互聯網
❸ 廈門房價跌了嗎
廈門房價下跌 ,房價腰斬比去年跌上萬元。
中國最難買房的城市房價跌了地價回到兩三年前
持續的調控高壓之下,中國最難買房的城市——廈門,房價開始松動,二手房降價明顯。
7月的最後一天,中央定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顯示出堅決調控樓市的信號。這樣的表述徹底擊碎了一些人憧憬地產調控放鬆的美夢。
此前不少人懷著「房價永遠漲」的信仰,然而在調控越來越緊的大環境下,不少城市的房價出現松動,甚至有較大幅度的下跌。廈門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二手房降價明顯
土地價格回到兩三年前
今日(8月2日),有自媒體消息稱,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目前「(廈門)島內房價普遍跌了1-1.5萬/平米,島外跌了6000-1萬/平米左右。」
「據中介們說,現在房價但凡不降到2016年10月份的價格,就別想成交,高位沖進去的投資客,因經歷著煎熬,大套的都要虧上百萬,小套的至少五十萬,但因為限售又不能割肉。」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通過鏈家隨機查詢了廈門島內的多個小區發現,相比2017年3月的高點,如今廈門的二手房確實有一定幅度的降價。
比如位於湖裡區金湖路的凱悅新城,2017年3月房價位於高峰期時,多起二手房成交價達到6萬一平,甚至超過6萬,而到今年5月的最新一筆交易,價格已經降到5.3萬一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交價格下降的同時,二手房從掛牌到成交的周期也明顯延長。
廈門房價下跌
來源: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