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話的詞彙方面
閩方言有一大批屬於本方言區常見而其他方言少見的方言詞。這些方言詞有兩個特點:一是繼承古代的語詞多,二是單音節詞多。例如「卵」(蛋)、「目」(眼睛)、「途」(泥土)、「曝」(曬)、「帕」(打)等等,都可以從古籍中找到出處,也都是單音節詞。此外,也有一部分閩方言詞借自外語。這些外來詞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語,形成了閩方言詞彙中的獨特色彩,例如,廈門話里的「薩文」(肥皂)來自sabon,「道郎」(幫助)來自tolong,「洞葛」(手杖)來自於tongkat,「斟」(接吻)來自chium。
『貳』 廈門全境的閩南話……
你說的沒錯,從外地來廈門生活一段時間後,對廈門方言的口音感覺和你說的一樣,確實如此,集美、同安、翔安這三地的閩南話是一個口音,海滄的閩南話和島內的很接近。
可是,如果是廈門本地人,一般是能夠分辨出這幾個地方的口音,其實真正的閩南話應該是集美、同安、翔安這三地的口音,因為廈門以前屬於同安管轄,解放後才改變的,廈門島內正宗的廈門人很少,多數是福建省內的移民,如惠安、南安、晉江、安溪、莆田、仙游、福州等等。
現在的廈門人口成分更加復雜了,江西、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東北來的也很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聚集廈門,很多人已經融入廈門,學了廈門話,以後的口音就很難分辨了。
『叄』 廈門話是客家方言的典型代表
不是。
廈門話,舊稱廈語,又稱廈門閩南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屬於閩南語的泉漳片。客家方言的經典代表是「廣東梅縣話」因此廈門話既不是屬於客家話的一種,不是客家方言的經典代表。
客家方言又稱客家語,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可分為梅州話、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部分地區還稱土廣東話、水源音、涯話、新民話、麻介話、懷遠話等。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縣話為代表,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
『肆』 福建話有幾種
福建方言主要區分為閩語、客家語、贛語、吳語和官話,閩語下列細分為閩北語、閩南語、閩東語、閩中語、莆仙語。
閩語主要成型於唐朝,雖然早期吳越時代就有行政規劃,但其人口未能廣泛分布,經過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晉朝士大夫避難於閩地,給福建地區帶來大量人口。
偏居一隅的福建人口大量增長就大致形成了閩語,因閩地多山交通阻隔不變,就根據幾大盆地地形形成了以福州沿海平原地帶的福州話,莆田沿海平原的莆仙話,泉州漳州沿海平原的泉漳話等三大分支,因其基礎都是閩語,如果沿海以相鄰的兩個鎮之間交流的話都能做到暢通無阻。
閩南語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灣
閩南語主要分布福建泉州、漳州、廈門、龍岩新羅區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地區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寧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區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區。
福清市漁溪鎮的部分自然村,一都鄉的王坑的部分自然村,上逕鄉、音西鄉、陽下鄉、東張等鎮,宏路鎮的龍塘,圳邊、周店等村。泉州的回族和滿族,蒙古族也會使用流利的閩南語,不在回族鄉的泉州回族也會閩南語。
除了福建外,閩南話流行最廣的是台灣,台灣會說閩南話的人口大約佔全台的80%。
『伍』 廈門話的語法方面
①名詞附加成分的運用。
②人稱代詞單復數的運用。
③形容詞-量詞-名詞的結構形式在閩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詞直接組合的形容詞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細(小)。例如廈門話「大隻牛」、「細泡燈」等。
④動詞「有」 的特殊用法。閩方言動詞「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動詞的前面,表示完成時態。例如:廈門話伊有食我無食(他吃了我沒吃),台北話:「我有買」(我買了)。
⑤賓語提前的現象比較常見。 如「蘋果買兩斤」(買兩斤蘋果)的說法就很普遍。普通話 主語-動詞-賓語的句式在閩方言中常加上一個介詞「共」(或「甲」),並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例如「我共汝講」(我告訴你)。
⑥動詞「去」常用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已成為結果,相當於已經的意思,例如「死去了」(已經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經破了)。
⑦特殊的比較方式。閩方言的比較句有特別的結構,福建、台灣的閩方言多用「甲-較-形容詞-乙」表示,如廈門話「伊較懸(高)我」,台北話「高雄較大新竹」。 也有簡單一點的表達方式:「甲-形容詞-乙」,如福州話「伊懸(高)我」。
『陸』 廈門市屬於哪一種方言區,簡要說明這個方言區分布的大致范圍
廈門市屬於閩南方言區。
閩南方言歷來有泉州、漳州兩種口音,廈門興起後出現另一種帶混合性質的廈門口音。除此之外,在西部龍岩、漳平一帶由於受客家話的影響,也形成了另一種口音。這樣,閩南方言可分為東、南、西、北四片。
東片,廈門話區:廈門、金門2市、縣。
北片,泉州話區:泉州、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石獅9市、縣。
南片,漳州話區: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10市、縣。
西片,龍岩話區:龍岩、漳平(包括舊寧洋)。
以上4片可以稱為本土閩南話。
『柒』 廈門島的通行語言
地方上通行閩南語之廈門話,閩南方言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方言的「福佬話」(屬閩南語「閩台片」)互通。千餘年來,閩南、潮汕一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今天的東南亞諸國,有相當一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方言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閩南方言的流播: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為五個次方言:
廈門話區:廈門、金門、同安
泉州話區:泉州、石獅、晉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個縣市
漳州話區:漳州、龍海、漳浦、雲宵、東山、詔安、華安、長泰、平和、南靖等十個縣市
龍岩話區:龍岩、漳平
大田話區:大田縣、尤溪縣的一部分。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台灣,台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著近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據初步調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閩南人移居台灣據說開始於元代,但大規模遷移是在17世紀中葉,大量閩南人隨鄭成功渡海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回台灣。300多年來,閩南人和其他地區東渡的漢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開發祖國的這個寶島,在共同的生活和斗爭中,閩南方言始終作為主要交際工具,保留在台灣人民的口中。特別是今天,大陸與台灣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灣的父老兄弟不斷到大陸尋根、探親、訪友,閩南話顯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灣省以外,廣東省的潮汕、雷州半島、海南島等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許多僑胞也使用閩南方言,據初步統計,海內外操這種方言的人將近6000萬,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十分突出的。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閩南話已經作為地球60種主要語言的代表之一,被錄制在美國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到廣漠無垠的星河中尋覓知音。
『捌』 廈門說什麼方言的
閩南語,也叫廈門話,台語也屬於閩南語。
『玖』 現代漢語有幾大方言廈門市屬於哪一種方言簡單說明這個方言區分布的大致范圍
現代漢語有十大方言區。廈門話屬於閩南方言區,是這個方言區的代表話。閩南話的使用人口不多,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潮州、汕頭一帶,湖南省和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