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遠眺金門的地點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惠州怎麼去廣州 2025-07-18 14:41:58
浙江杭州哪裡有畫展 2025-07-18 14:38:44

廈門遠眺金門的地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1-13 23:11:06

『壹』 廈門海上看金門在什麼位置

海上看金門是廈門的一個景點,具體地址是廈門市思明區鷺江道3號(和平碼頭),為了避免旅行期間找不到此景點,最好提前規劃路線,選擇適合自己的交通方式。

從廈門出發,搭乘海上看金門的遊船經過45分鍾的航程,貼近海上軍事分界線,遊客可以用肉眼看到金門前沿列島大擔、二擔的宣傳標語和一些軍事設施,然後再回廈門。在海上遠眺比靠近瞻仰更具震撼力。

乘遊船(有中式,歐式遊船)航行中可觀看閩檯布袋戲表演;賞景聽濤領略大海的風光。船上設有貴賓室、觀景台、餐廳、表演台等多種設施。

『貳』 去廈門看海,怎麼安排行程遊玩體驗更好

去廈門看海,怎麼安排行程遊玩體驗更好?既然到了廈門,那麼看海是我們的第一步,以下從鼓浪嶼到白城到椰風寨到黃厝海濱,還有沿路的環島路都是看海和遊玩最佳之地,以下分別從這5個地方詳細展開。

一、鼓浪嶼

二、廈大白城

三、廈門椰風寨

四、黃厝海濱

五、環島路

環島路(英文:Island Ring Boulevard)是環繞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島的城市幹道,跨越廈門市的思明區和湖裡區兩個區級行政區,全長43公里,地方道路編號為縣道401,現主要有兩個路段,環島東路-環島南路。從廈門大學到前埔的一段海岸,長約9公里,被稱為"黃金海岸線",是大家最鍾情的區域之一。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環島路

🚗交通攻略:

環島路騎行線路推薦:

1. 廈大白城-環島南路-環島東路-五緣灣大橋-五緣灣北灘;

2. 廈大白城-胡里山炮台-曾厝垵-椰風寨-會展中心-觀音山海灘-五緣灣;

其中椰風寨到會展中心是風景較漂亮的一段,騎車40分鍾左右。當然你也可以從中間任意一個點開始,帶上你愉悅的心情即可,胡里山炮台是環島路木棧道的起點。馬拉松賽跑運動員銅雕像位於環島東路的草坪上。

⏰開放時間:全年全天開放

門票:免費

建議遊玩時間:全天

不用預約什麼的,直接去那裡遊玩打卡就行,也不用出示核酸。

【景點介紹】

環島路沿海而建,沿途有眾多景點,它是來廈門必去的一個地方。走在安靜的木棧道上,近處沙灘、遠處的海水以及日出日落映襯著的那片海景讓人難以挪步。還可以租輛自行車騎行,讓海風拂面,別有一番韻味。環島路全程約31公里,本地人又叫它五色路:藍色的大海、金色的沙灘、綠色的草地、紅色的跑道、灰色的公路。沿途有眾多景點,胡里山炮台、椰風寨、國際會展中心、五緣灣等,這些景點都非常漂亮。從廈門大學到會展中心的一段海岸,被稱為「黃金海岸線」。環島路清晨或傍晚時候遊人稀疏,氣溫適宜,非常適合騎行遊玩。從哪來開始騎行並不重要,哪裡都可以是起點,沿著環島路一路向前即可。騎行對很多人而言都是很好的減壓方式,更別說周圍還有那麼美的環境。旁邊就可以看到大海,你可以吹著海風,看看路邊的花花草草,即使不特意去找任何景點,你也會覺得生活很美妙。

【客戶遊玩體驗】

環島路很長,四十公里左右,不過遊客遊玩的一般是精華路段,廈大白城到會展中心這一段,途中主要景點有白城沙灘、胡里山炮台、珍珠灣、曾厝垵、書法廣場、音樂廣場、黃厝、椰風寨、會展沙灘等。風景不錯,適合漫遊。

【必看貼士】

1. 如果從胡里山開始騎行建議不要超過椰風寨,從胡里山到椰風寨大概十公里。

2. 可以在曾厝垵一帶解決就餐的問題,那裡有很多經濟的排檔和酒樓。如果是廈大白城開始騎行,也可以在廈大附近解決用餐。

以上推薦的5個景點都是非常適合拍照打卡的,姐妹們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去哦~分分鍾拍出大片。到廈門看海,這5個地點是必須去的哈,這樣的行程更節省時間和金錢哈。

『叄』 在廈門可以眺望到台灣金門的是哪裡

現在福建省外的朋友,可以提前與具有經辦資質的旅行社聯系,提前報名上金門島旅遊,不用眺望啦

『肆』 小嶝島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小嶝島5個好玩的景點

1、小嶝島地道,這條地道起於前堡村深水碼頭地下室,止於後堡的後深鞍地下室。東西貫穿小嶝島,蜿蜒1200多米,距地面13-10.5米,據說是廈門市最長的人防工程。此隧道最大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夏天時那天然的涼意可讓你「涼不思暑」猶如身處於沒有炎熱夏天的世界,這條埋在地下四十之久的地道再現了敵對斗爭的年代,體現了小嶝人民鬥智斗勇的時代精神.是當時小嶝人民的保護傘。

2、八閩鐵樹王,英靈殿的右側有棵樹齡600多年的鐵樹,被稱為「八閩鐵樹王」,樹幹上分出了三支粗大的分枝,彎彎曲曲伸向不同方向,奇的是這鐵樹幾乎每年都會開花。鐵樹開花代表了吉祥,所以村裡的人都把它當成了吉祥物。運氣好碰到鐵樹開花,相信你也會心花怒放。

3、獨木成林一棵榕樹,由於氣生根扎入土內,起了支持作用,使榕樹冠得以發展,故有「獨木成林」之感。

4、遠眺角嶼金門島,角嶼島,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端,因其形似牛角而得名,該島不對外開放,平民不得靠。該島距離大金門島只有2.3公里,最低潮時,與金門島的馬山哨所附近的陸地距離僅有1800米,因此也被人稱為「和尚島」。

5、月亮灣沙灘,在小嶝島面對金門島的方向,有一半灣沙灘,名為月亮灣,這片沙灘不僅是小嶝島最純凈的沙灘,遊客少,沙灘干凈,而且在這里可以遠眺金門島,也可以拾貝殼玩海、看潮起潮落。碧海藍天,海灣的弧度成月牙狀,浪花拍打岸邊,任由微風拂面,盡情享受陽光。

『伍』 在廈門哪邊能看到金門

從黃厝到廈門會展中心的海灘上都可以看見金門,金門在廈門的東面,下午到海灘看金門,順光,能見度好。

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海上,屹立台灣海峽中,東距基隆198海里,東南距潮湖82海里,距高雄160海里,西距廈門約18海里,與大陸最近處為自馬山至角嶼,僅2310公尺。金門西面環海,環島多港灣口岸,可停泊船艇者計30餘處,潮高水深。

金門島原來一直歸福建管轄,自古與廈門屬於同一地區范疇,合稱「金廈」。

(5)廈門遠眺金門的地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金門全縣面積150.145平方公里,包括金門本島(大金門)、烈嶼(小金門)、大擔、二擔、烏丘、東碇、北碇、等十二座島嶼,其中金門本島面積為134.25平方公里。

金門島形中狹如錠(或是一根骨頭),島形似啞鈴,東西寬,南北窄,東西端較寬,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最長處約15.5公里,中部狹窄處僅3公里,太武山雄踞東部,海拔253公尺。金門西面環海,環島多港灣口岸,可停泊船艇者計30餘處,潮高水深。

金門的主要地形為起伏的花崗岩地形,島上最高峰為太武山(其高為253米,其上有「毋忘在莒」蔣中正的手書),雄勢雄偉,獨冠嶼上,近觀之若兜鍪狀,故名太武。其石紛糾縈紆若印章篆刻,又稱「海印」,隔海遠望,如仙人偃卧(仙人倒地卧不起之形),海上人因別呼之為「仙山」。

太武山之外,東有鵲山、鳳山、塔山;南有雙山、長安山、豐蓮山、太文山(古燕南山)、獻台山、南磐山;西有矛山;西它雪鄐、虎山、天摩山、金山等等。

而古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與烈嶼區除有部分丘陵地形外,多為地勢平坦,紅土廣泛覆蓋之台地,各區海岸則有花崗片麻被海水侵蝕而形成之崖面或平台,以及發育良好之沙灘,岩岸沙岸交錯構成了金門多變的海岸景觀。

『陸』 金門旅遊有什麼旅遊景點

1.莒光樓

金門人都說,沒到過莒光樓,別誇說到過金門,所以莒光樓是金門的地標建築之一,是金門佔地精神的象徵。莒光樓總共有三層,是古城堡式建築,位於金城莒光湖旁邊。樓內規劃為展示館,一樓是簡報室,二樓是金門建設成果和一些當地風俗,一樓和二樓都是民俗展覽,可以藉此了解金門的城隍文化和風師爺文化。頂樓為三樓,站在三樓可以遠眺廈門,在這里有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信號,所以離廈門真的很近。三樓里最珍貴的展覽物品是「青天白日勛章」,被譽為免死金牌。

『柒』 去廈門旅遊能去金門島嗎

去金門是需要辦理台灣通行證的。你去廈門只能遠眺金門,在公海上遙遠。沒辦法登陸。

『捌』 是從廈門坐船海上看金門大擔島好,還是從廈門大嶝島坐船海上看大金門島好

廈門坐船看金門、大擔島是來廈旅遊的經典項目,但是從本島出發和從大嶝島出發是有差別的,分別如下:
1廈門本島輪渡碼頭乘坐仿古遊船40分鍾,航線上可以看到鷺江兩岸的分光(廈門外灘-鷺江道和鼓浪嶼),廈大沿岸風光和大擔島、二擔島,大潮時候,遊船可以開到離島只有二三十米的地方,遊客主要是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牌子及青天白日旗拍照,票價大約40元/人。
天氣晴朗的時候,在廈門島的環島路也可以遠眺小金門,如果攜帶高倍望遠鏡,觀察效果更好哦。
2從大嶝島的大嶝碼頭出發,乘坐快艇,到距離大、小金門幾十米的位置一覽兩島風光,票價大約70元/人。
此外,也可以從大嶝島乘船到小嶝島通過軍用望遠鏡遠眺金門。小嶝島距金門最近距離1.8千米,其中白哈礁離金門僅1800米。

『玖』 在廈門的哪個地方能看到台灣

在廈門是看不到台灣的,可以看到台灣的金門縣。

金門縣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海域泉州圍頭灣與廈門灣內,屹立於台灣海峽西部,與中國大陸最近處僅2310米,位於九龍江出海口外,西與廈門島遙望,東隔台灣海峽與台中市相望,北與泉州市晉江市相望。

東距基隆198海里,東南距澎湖82海里,距高雄160海里,西距廈門18海里,距離角嶼僅1.8公里,離台灣島有210公里。

(9)廈門遠眺金門的地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金門旅遊風景

1、浯江書院,浯江書院建於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08年),書院內有朱子祠,乃是為了紀念宋代名儒朱熹。朱熹曾講學於金門,立燕南書院,金門受朱熹的教化頗深。

2、牧馬侯祠,金門在唐德宗(公元800年左右)時期曾被福建設為牧馬區,陳淵被派來擔任牧馬監的工作,他帶領隨從及十二姓來金門開墾,奠定了金門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