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建省廈門市有哪四座古橋啊
廈門有四座文物保護單位古橋。最長的古橋是薴溪橋,長73米,其次是五顯第一溪橋,長64米,再次是深青橋,長25米,最短的是樵溪橋,只有14米長。
先說薴溪橋,位於集美後溪鎮薴溪村口,在古同安連接漳、泉兩地的古驛道上。它始建於北宋大觀年間(1107年),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重建,平梁式,東西走向,面寬2.6米,高4米,八墩九孔,橋墩亦呈船形。元代文人鄧子實留下一首《薴溪》寫到它:「日照松梢宿雨乾,秋風剪剪作輕寒。青林缺處雲山好,更過橋西仔細看。」
五顯第一溪橋位於同安五顯村西,與同安影視城前一座現代橋並肩。第二溪橋位於五顯村北,第三溪橋位於安爐村北。它們始建於元大德年間(1297-1307年),是同安通往泉州府的古道橋梁,也是北同安往金門水路的起運點。
最短的樵溪橋位於萬石植物園內紫雲岩。此橋為單墩雙孔石樑橋,橋墩為天然巨石,橋寬1.5米,橋兩旁皆有石階可供上下。橋邊有南明永曆七年(年)岱州余宏所題的「樵溪橋」摩崖石刻。
深青橋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深青社東南面後溪仔與落壁溪交匯口,橋身長24米,橋面寬4米,橋高4.8米,船形橋墩長4.9米,寬2米。全橋均用巨大的條石鋪砌而成,是古驛道的必經之路。
❷ 廈門有哪些橋
廈門是個島,解放後直接與大陸鋪了一條海堤,可以通火車,汽車,行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已不夠進出島使用了;
後來就在海堤邊上建了第一座公路大橋---廈門大橋
90年代又加了一條出島西北通道--海滄大橋(也是公路橋)
目前廈門出島的就這兩條大橋,另外還有正規劃的島西側通往漳州的大橋;
還有一條在建的海底隧道,也為往後出島提供了便捷。
在島內呢:
有「寅武大橋」「五緣灣大橋」(原來叫鍾宅灣大橋,後來鍾宅灣改名為五緣灣,所以橋也就跟著改名了),都是環島的跨海大橋,起橋接圓形環島路的作用。如要來廈門旅遊,坐觀光巴士,就都能經過。
東渡立交、湖裡高架、石鼓山立交、仙岳高架立交工程(還沒全部造好)
http://www.xmpig.com/viewthread.php?tid=104995
❸ 廈門大橋的介紹
廈門大橋(英文:Amoy bridge)始建於1987年10月01日,1991年4月主體工程竣工,同年5月試通車,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廈門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由高崎引道、跨海主橋和集美立交三部分組成。是廈門地區繼高集海堤之後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座橋梁,現今依然是西出廈門本島的重要通道之一。
❹ 廈門的一島兩路三人物四棵樹五座橋指哪些
一島是指鼓浪嶼
二路是指中山路和環島路
三人物是指陳嘉庚、鄭成功和林巧稚
四棵樹是指榕樹、芒果樹、大葉樟和鳳凰木
五座橋則分別是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和五緣灣大橋。
❺ 有關廈門橋的資料
上個世紀90年代,廈門人建起第一座跨海大橋廈門大橋,順道拿下全國最長跨海公路橋的稱號。一位廈門的藝術家說,廈門大橋就如同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倫(Myron)的《擲鐵餅者》,後者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里程碑,前者則是廈門人征服大海阻隔的里程碑,它讓廈門人擺脫船槳只用雙腳就能跨到海對岸。 。1999年通車的海滄大橋創下了亞洲第一座三跨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的記錄。較廈門大橋而言,海滄大橋沒有那麼硬朗,但多了幾分神秘,白天它彰顯雄偉氣勢,夜晚它釋放令人折服的瑰麗。在一位廈門攝影師的眼裡它是一幅油畫,不過他說他的最愛還是那低調得就像一幅鉛筆素描的演武大橋。演武大橋是目前世界上離海平面最低的跨海大橋,廈門人都知道這個世界之最不是刻意為之,只是想讓附近的居民視線不受阻擋,近看花木繁茂,遠處看漁舟鼓浪。 杏林大橋最長跨海公鐵兩用大橋 杏林大橋全長8.53公里,其中跨海大橋長7.48公里,工程總投資約為19.3億元,建成後是廈門市最長的跨海橋梁。 杏林大橋由鐵路和公路橋組成,兩橋同層並建,主線按雙向六車道設計,橋寬32米。杏林大橋跨海主橋橋型採用駝峰線形設計,與杏林互通豎曲線形成「M」字形跨海。跨海主橋長4.15公里。 杏林大橋的景觀設計理念是「鷺島龍騰」。橋梁的斷面形態象徵展翅的白鷺,是廈門地方文化的集中體現。 集美大橋和杏林大橋就猶如肩並肩守護廈門的兩個勇士,互相協作,但私底下他們又互不服輸,暗暗比拼,杏林大橋拿下了廈門市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稱號,集美大橋拿下了廈門最寬的進出島通道稱號。 集美大橋南起於環島路與五石路的交叉口,以橋梁方式跨過潯江海域(廈門島與集美之間海域),在集美樂海路上岸,沿樂海路途經嘉庚體育館、大學灣,接集美大道,直達擬建的廈門西客站。 集美大橋橋面寬度達36米多,雙向八車道,是廈門所有進出島通道中最寬敞的。由於橋面較寬,為了分解橋梁壓力,採用三幅橋型建設,即將一座橋分為三座橋梁施工,整體看上去就如是由三座橋拼接而成。為了滿足橋下3000噸級船舶通過,集美大橋橋高設計15—20米,橋跨最大的是100米。
❻ 福建有什麼著名的橋
福建橋梁,在古代有過文明,最著名的有洛陽江橋、安平橋和虎渡橋。
洛陽江橋建於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橋長834m,寬6m。它的筏形基礎,種蠣固基,應潮架設的方法被茅以升稱贊為開辟了橋梁技術新紀元,譽為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
安平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始建,長2491m,寬3-3.4m,現橋長2251m,寬5m。在1905年鄭州黃河大橋完工之前,它為歷史上最長的石樑橋,有贊句:世間有佛宗斯福,天下無橋長此橋。
虎渡橋,原為浮橋,南宋嘉定7年,1214年建,石墩木橋,後改鋪石樑,全長285m,寬6m,孔徑最大21m,每孔架石樑3根,最重達200噸,古代十大名橋之一, 石樑如何開采,搬運、鋪設至今仍是謎。
洛陽橋之巧,安平橋之長,虎渡橋之奇,已載入我國橋梁史冊。
廈門海滄大橋,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也是廈門市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交通工程項目,工程全長5926.527米,主跨648米,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8.7億人民幣。 海滄大橋不僅是廈門與外屆聯系的又一重要通道,更是現代化廈門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廈門新興的旅遊景點,其優美流暢的橋梁造型,輕巧獨特錨、塔結構、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橋梁色彩,輕柔的夜景效果等等,都將與廈門這座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相適應。大橋的建設也證明我們已達到世界造橋水平。
海滄大橋 廈門大橋 集美大橋 安平橋
❼ 廈門五緣灣大橋簡介
五緣灣位於廈門機場和翔安隧道兩大門戶之間,是島內惟一一塊集水景、溫泉、植被、濕地、海灣等多種自然資源於一身的風水寶地,還有大量的畲族文化等人文景觀。策劃大師王志綱在看過五緣灣之後,把它比做台灣校園歌曲中的「外婆的澎湖灣」。他說,走過中國許多海濱城市,還沒見過這么好的海。
五緣灣大橋位於廈門的東側,原名鍾宅灣大橋,是廈門首座採用鋼性吊竿結構建設的橋梁.五緣灣大橋共有五座大橋組成,分別為日緣橋、月緣橋、天緣橋、地緣橋、人緣橋,這五個橋的名字分別對應了不同的寓意,如月圓橋,寓意「海上升明月」;天圓橋,寓意「天涯共此時」;人圓橋則寓意「兩地共嬋娟」( 在此不禁感嘆,中國人的相象力真是太豐富),五個圓寄託兩岸人民盼團圓的美好意願,而五圓恰好與「五緣」諧音,故而取名五緣橋。
❽ 廈門中山公園有哪些橋
中山公園現有長橋一座,叫玉帶橋(也有稱彩虹橋的);短橋10座,分別是,東辰橋、涵春橋、荷庵橋、君廷橋、蓼花橋、三路橋、西瑞橋、曉春橋、星河橋和一座叫不出名字小橋,姑且稱它為「無名橋」吧
❾ 入廈門島有幾個橋分別是什麼橋
要入廈門島有4條大橋。一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
❿ 演武大橋觀景平台能觀賞到廈門哪裡的景觀呢
如果說來日光岩可以將鼓浪嶼的美景盡收眼底,那麼哪個地方能夠將整個廈門的無限風光一覽無遺呢?這個回答肯定是一致的,那便是演武大橋觀景平台。
聽說夜幕下的演武大橋觀景台更加美不勝收,海島兩岸霓虹閃爍,美的讓人心醉。只可惜時間有限,沒能來得及等到晚上,不過,這一份恬淡之美,就足以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