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廈門最好玩的地方在哪
廈門是一座環境優美,風景怡人的城市,這里有最美麗學府,最干凈的街道,以及最清鮮的空氣。如果你想去一個讓你完全放鬆的地方,那就去廈門。下面就是我跟大家分享一篇廈門最好玩的地方推薦,歡迎大家閱讀!
廈門旅遊必去景點推薦: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島東南隅,毗鄰廈門大學,三面環海。景區現有景點30餘個,包括微型石壁炮台、英艦艦首炮等。景區內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4點舉行「紅夷
火炮清兵操演」項目表演,每場表演16分鍾。此外,每天上午8點30分,在胡里山炮台馬道至前門停車場還將上演「駿馬配騎士、旗舞顯雄姿」的迎客儀式。在這里,感受清新海港的歷史情懷,感受胡里山炮台曾經彌漫的滾滾硝煙,炮台一聲響,震顫雲霄。
廈門旅遊必去景點推薦:鼓浪嶼
來廈門怎能不花上一天逛逛鼓浪嶼,這里是眾多人心中小清新氣息的集中地,有「不游鼓浪嶼,枉費廈門行」之說。登島後往龍頭路徑直而行,可以滿足吃貨們奔放的心和胃,以及深受文藝愛好者青睞的手工奶茶店、甜品店、咖啡小站和甜餅屋等。環島順時針散步,可以遇見菽庄花園、日光岩、皓月園等景點;繞島逆時針而行,則會發現廈門海底世界、鼓浪嶼私人別墅、八卦樓、風琴博物館。踏上鼓浪嶼蜿蜒的小路,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安靜時光。
廈門旅遊必去景點推薦:廈門大學
廈門也許是學生們最愛的旅遊目的地,不僅是因為它四季如春的氣候,浪漫的海風,更因為它濃濃的學術氛圍和明媚的校園風光。當你穿過廈門大學的芙蓉隧道,與斑斕的塗鴉擦身而過時;當在暖暖的海風中,緋紅的鳳凰花翩躚起舞時;當你踏上建南大禮堂長長的石階,觸摸高聳的禮堂石柱時,你會真正愛上這份靜謐動人的校園風光。
廈門旅遊必去景點推薦:中山路步行街
「中山路攻略:重點不在中山路步行街,而是旁邊的老街區,走走吃吃,看看老廈門」。清晨安靜的老街區,大同路、海後路、昇平路,還在將醒未醒的朦朧中。這里的老廈門就如同想像中老香港,騎樓。中山路的建築都是騎樓,騎樓是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這種建築有著濃郁的南洋風情,粉紅和乳白是主色調,經過歲月的洗禮,斑駁的牆體與古舊的木窗更為騎樓增添了幾分特有的神韻。
廈門旅遊注意事項
1. 來廈門吃海鮮一定要記住帶好止瀉葯,不可貪多。
2.喜歡吃夜宵的朋友最好不要太晚出門,這里有名的.大排擋生意都超好,去晚的話,可供挑選的海鮮品種會很少。
3.每年8月前後,是台風多發季節,所以要關注氣候情況
最佳旅遊時間
廈門旅遊最佳時間是春秋兩季,因為此時天氣清爽、溫度宜人,而廈門很多品種的花也主要在這兩個季節開放。
夏冬也是不錯的選擇,夏季廈門天氣炎熱,這7~8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但是這時候的海島游便顯得特別舒服。冬天的廈門顯得有些安靜,但是天氣又相對溫暖,也適合遊玩。
廈門的潮水計算方法
初一,十五是中午12:00長大潮。然後從初三開始乘以8直到十四,例:今天是初五。就是5*8=40,就是下午4點的潮水。今天是農歷十二,就是12*8=96,那就是9點半的潮水。當你過了農歷十五以後,直到農歷29。就用那個數字減去15再乘以8,例:今天是農歷20,那就是
(20-15)*8=40,那就是下午4點或者凌晨4點的潮水。
② 胡里山炮台歷史是怎樣的
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島東部的胡里山上。建於光緒16年,歷時五年,炮台連同城堡佔地1、3萬平方米,糅合了歐洲半地堡式和中國明清時期防禦陣地的結構模式,形成了科學合理的防禦體系,保留完整的城門、城牆、城樓、護城壕、清兵營房、操練場。
炮台大都用優質花崗岩築成,是研究我國海防軍事史、洋務運動史和兵工建築技術的頗具價值的古跡。胡里山炮台裝備著兩門主炮,分東西炮台,另有兩門副炮分居兩側。每門主炮值白銀6萬兩,該炮是世界上同種類型火炮中僅存最大的一門,堪稱「世界古炮王」,1989年底,在海中撈起一門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軍推入海中的古鐵炮,隨即,又在城堡北門地下挖出兩門德國公司1881年製造的小鋼炮,這是炮台12門雙輪炮中的兩門。1986年,在胡里山炮台的前沿,新建了「望歸亭」、「盼歸台」。近百年來,胡里山炮台一直是軍事禁區。
③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炮台
廣東虎門沙角炮台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是鴉片戰爭的古戰場,當時的沙角炮台與大角炮台是虎門海口的第一道防線,被譽為粵海第一重門戶,今天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觀光的場所廣東深圳蛇口半島頂端的赤灣泡台始建於康熙五十六年,赤灣炮台為林則徐禁煙曾立下汗馬功勞。 海南海口市海秀大道約6公里處的秀英村,始建於1887年,清光緒七十年(1891年)建成,是為抗禦法軍入侵而建造的,與虎門、吳淞、大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炮台 1900年,清軍提督羅榮光率愛國將士和義和團戰士頑強守衛大沽口炮台,擊沉艦艇4數艘 這就是著名的"大沽口炮台"還有就是 上海吳淞口的 吳淞炮台.. 山東威海劉公島上有清代炮台6座,共有各種口徑的大炮58門。炮台施工嚴謹、造型巧妙、堅固實用,並與南北兩岸炮台遙相呼應。工程規模宏偉浩大,當時曾使許多人為之贊嘆。 天津的塘沽....許多 許多
④ 去廈門自助游的路線和必去的景點
1 鼓浪嶼
位於廈門島的西南面,原名「園沙州」,開拓於元末,明朝時改稱「鼓浪嶼」。全島面積1.78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二萬三千多人。 鼓浪嶼素有「音樂之鄉」、「鋼琴之島」的美譽。本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擁有500多台鋼琴,許多聞名中外的音樂家在這里誕生和成長。鼓浪嶼主要觀光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廈門博物館、環島路、鄭成功紀念館等。
住宿:廈門錦江之星(廈大店)、廈門畫廊旅館,如家快捷酒店(可以出行前事先網上預訂),介紹的以上住所靠近廈大,經濟實惠,廈大距離輪渡很近(各個公車站點上,有顯示輪渡站的都可),或者青年陽光連鎖酒店公寓,中山街附近,靠近輪渡。
小吃:面線糊(在龍頭路菜市場對面,只買早上,生意好到暴),接著是龍頭路的魚丸,凡到到上的遊客固定要品嘗的小吃,這家很出名。 最最不可錯過的是葉氏麻糍,超好吃,祖傳的。買回去是黃勝記的肉鬆(在葉氏麻糍對面一個很小的店面只有過道那麼大,經常很多人排長隊買的那家)還可以買汪記餡餅,很好吃,饋贈佳品。
公交路線:廈門各個公交站點都有公車到輪渡,到了輪渡,坐船,去鼓浪嶼時不用買票,船坐回時3元船票。到了輪渡,坐船,去鼓浪嶼時不用買票,船坐回時3元船票。島後買鼓浪嶼的通票,80元,可遊玩日光岩、百鳥園、皓月岩、淑庄花園。上島先遊玩海底世界(門票大概70元),日光岩,然後依次遊玩百鳥園、皓月岩、淑庄花園,乘船回去,入住酒店——青年陽光連鎖酒店公寓,洗漱完畢後到中山路商業街逛,邊逛邊吃。中山公園南門的土筍凍;中山路烏糖沙茶麵;中山路大同鴨肉粥,海蠣煎;中山路美食一條街上很多小吃。
2 皓月園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
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雕像園,其名取自鄭成功的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中的「皓月」二字,寄託對英雄的緬懷和對台灣同胞的思念。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為了紀念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人們在此建造了鄭成功紀念園。 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風格的建築與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圖畫。
3 廈門古炮台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環島路2號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廈門大學,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
炮台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內開砌暗道,築造護牆、彈葯庫、兵房、官廳、山頂瞭望廳等。炮台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古炮台門票:網上預訂打折票20元
4 南普陀寺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南部五老峰下
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是閩南乃至全國聞名的佛教寺院。整個寺廟建築群背依秀奇群峰,緊鄰廈門大學。南普陀寺起源於唐代,曾數次被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建,因其與浙江舟山普陀山普濟寺同為主祀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規模宏大,佔地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平方米。寺中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目前正在修繕,暫時無法參觀)、大悲殿、藏經閣等。兩廂鍾鼓樓、左側新建的慈善樓與右側普照樓,左右對應,雄偉壯觀。
5 天竺山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郊西北部的集美天竺山森林公園
位於廈門市郊西北部的集美天竺山森林公園,距市區30餘公里,佔地4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6.8%;喬木層樹種以馬尾松為主。奇岩怪石是公園的一大特色,仙桃石、海龜石、鷹嘴岩、巨石坊、八仙桌、千丈岩等等,令人引起無窮的遐思。在這綠色的世界裡,五個人工水庫如五顆珍珠鑲嵌在林海之中,清澈如鏡,水質甘甜,在岸邊漫步或垂釣,其樂無窮。
夕陽山下留有唐代的真寂寺遺址,系集美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從僅存的廟基、石碑碑文記載看來,古寺建築宏大,僧侶眾多,山田富蔗。史載,唐十三代皇帝唐宣宗李忱曾在此修度3年。並留下浴龍池、浴龍橋、皇帝井等古跡。
6 集美鰲園
位於集美學村東南角海濱。鰲園分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陵墓三個部分。進入園內就是一條長50米的門廊,兩廂牆上鐫刻著40幅古今歷史人物的青石浮雕,立體化連環雕像,許多人物千姿百態,形象生動。且能雕出喜、怒、衰、樂的各種表情,漫卷的紅旗,薄如紙片,高舉的干戈,細如筆箸,真是巧奪天工,人間奇跡。
集美解放紀念碑,位於園的中央。碑高28米,雄偉高聳,用花崗岩建成,碑身正面是鎏金的毛澤東手書:"集美解放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手撰寫的碑文,計284字。碑座四層,第三層八級,第四層三級,象徵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碑座石欄,刻著各種珍禽怪獸和奇花異草。碑座正面是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黨和國家領導人合影的浮雕。
7 海滄大橋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西港中部
海滄大橋坐落於廈門西港中部,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有東渡飛虹之稱。它是從廈門島通往海滄的一座兼具公路和城市橋梁功能的內海灣大橋,是廈門出島的第二條通道,直接連通海滄區。
大橋全長5926.572米,其中主橋3140米。其索塔採用門式結構、橋柱各部結構採用曲線造型為基調的設計構思,線條流暢、輕柔,是橋梁中的藝術精品。銀藍色的橋體與碧藍天空相輝映,看似長虹卧波,宛如玉帶橫卧在粼粼的海面上。110束平行鋼絲索股,劃過天空掛在門式索塔上,構成力與美的結合。尤其是夜幕來臨,橋塔白光如晝,映襯著橋上的霓虹燈光,宛若巨龍盤旋海面之上,美麗異常。
⑤ 廈門湖裡山炮台的結構
廈門胡里山炮台景區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廈門大學,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於1896年十一月初八,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炮台用花崗石條建造,並以烏樟樹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築而成,堅固異常。整個建築糅合歐洲半地堡式和中國明清時期防禦陣地的結構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防禦體系。用優質花崗岩築成的城門、城牆、城樓、護城壕、清兵營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國海防軍事史、洋務運動史和兵工構築技術的珍貴史跡。
胡里山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28生(280mm)克虜伯大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達16000米(最遠射程19760米) 花了白銀10萬兩才購得(含海運及保險費)。
胡里山炮台的克虜伯大炮曾被鑒定為「世界現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並榮獲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項目獎。
炮台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內開砌暗道,築造護牆、彈葯庫、兵房、官廳、山頂瞭望廳等。炮台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炮台地理位置重要,向東可支援白石頭炮台,提前將敵艦攔阻在廈門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對岸的嶼仔尾炮台隔海相對,互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鎖阻擊廈門航道之敵艦;向西可追擊進入廈門港的敵艦,守住廈門港;向北可支援陸軍陣營等,因此被稱為廈門的「天南鎖鑰」。
炮台配備了當時最優的裝備,特別是兩尊280毫米口徑,射角為360度,炮身長13.13米,重50噸的克虜伯大炮為主炮,其口徑280毫米,炮重87噸,炮長13.9米,仰角可達30度,炮輪規道直徑7.36米,炮高4.6米,寬5.29米,可360度旋轉,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鍾可發射1-2發炮彈,威力巨大,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海岸炮。被稱為「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西炮台大炮被拆毀,現僅存東炮台大炮一門,護炮二門。
胡里山炮台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打造了克虜伯大炮和紅夷火炮操演兩個核心品牌,「迎客儀式」表演、「牽手櫃台」項目、高模擬機器人硅像館、4D影院、幻影成像劇場、擊沉日艦史料館、光緒朝硃批奏摺、獨木成林等三十餘個配套項目
這些融新、奇、特、的平面、立體、靜態和動態的文化旅遊產品徹底改變了胡里山炮台景區曾經只有一門大炮的歷史,豐富了景區產品結構和文化內涵,提升了景區旅遊檔次,使胡里山炮台成為一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景點,每年接待中外遊客突破一百七十萬人次,成為了廈門旅遊城市的名片和窗口,是一個集觀光游覽、歷史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主體性景區。
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獨特,東面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南與漳州臨海,西與鼓浪嶼遙相輝映,北面是繁華市區距高崎機場僅需二十分鍾,距輪渡碼頭僅需十分鍾,距火車站僅需十五分鍾,交通十分便捷。
詩詞選登:
七絕·廈門胡里山炮台觀海
李祚忠
胡里山頭古炮台,曾經御外吼常開。
欣今到此觀長海,不教敵船再敢來!
⑥ 廈門鼓浪嶼上面有沒有古炮
有,日光岩上有古炮,燕尾山有古炮台。
⑦ 廈門胡里山炮台導游詞解說
廈門胡里山炮台導游詞解說
胡里山炮台並不是只有一個炮台,只是炮台位於這座公園。有鼓山之形,兔耳嶺之草。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廈門胡里山炮台導游詞解說,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來賓,你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嶼旅行社的導游,姓吳,名X X!很榮興能成為你們的導游,為你們服務,希望在我們相處的時間里能夠讓你們感到一份快樂!預祝大家能夠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們將去游覽胡里山炮台景區,他是一座海岸炮台,原用來防禦外來侵略的,炮台於1894年三月初八動工,1896年十一月初八竣工,歷時二年九個月,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要由炮台、兵營、庫組成。廈門二十名景中稱「胡里炮王」因為炮台現存放著一座世界最大的古海岸大炮,那他到底是什麼樣的大炮呢?不妨現在就與小吳一同前往,我們游覽這個景區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現在我們的車行駛在美麗的環島路上,各位來賓請往左邊看,這兒的草地上有用石料砌成的樂譜,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能夠猜它是什麼樂譜呢?他就是鍾立民作曲,張黎、紅署作詞的《鼓浪嶼之波》的五線譜,全長250米,在這兒出現這么長的樂符,讓環島路增添了生命的靈性。現在我給大家唱一段《鼓浪嶼之波》,本人唱得不好!如果有機會,大家不煩到我們的菽庄花園里的鋼琴博物館里的工作人員用鋼琴彈奏的'《鼓浪嶼之波》一定會有一小的收獲的。
現在車子進入停車場,請大家等師傅把車停穩後再下車,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閩D88888,好了,車停好了,大家帶上貴重物品,其他的行禮可以放在車上,現在我們將要進入胡里山炮台去觀看胡里炮王。
各位來賓,進入大門,站在大榕樹下,我們可以看到前面有兩個大門,大門上寫著「奮武」、「震威」,在兩門對面是由福建工藝美校蔡志強先生創作的大型《民族魂》壁雕,表現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萬裏海防,從「刀槍入庫」到奮武震威,抗擊侵略者,氣勢恢宏、立意明晰,是一幅很好的佳作。
現在我們走進「奮武」門,各位來賓,請看這塊示意圖,這就是整個炮台的示意圖,這兒主要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榮光寶藏館,一個是炮台,這個榮光寶藏館,一共分為五個展館,分別是古代寶劍、古代戰炮、古代火槍、世界奇石、古樹化石展館,這是張榮光先生的先世歷七代近200年從世界各地徵集來的,有極高的文史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其中有非常模擬的肉石,就像我們菜市場里看到的三層肉,大家等一會兒一定要去看看,還有,世界上最小的炮,僅十一厘米長!那麼,我們今天來此最主要的呢,還是去看這個世界上最早、最大、最完整保存在原址的古海岸大炮,等會兒我會留給大家一些時間參觀榮光寶藏館,那麼,我們現在往前走!
我們將從這兒上去,這旁邊的門是炮台的隧道,可以互通的,等會兒去看完大炮下來,你們就從這扇門走進去,這樣可以完整把整個榮光寶藏館游覽一遍,好了,現在我們將前往炮台,1841年英帝國主義發動戰爭,廈門海岸守軍與侵略軍展開了激烈的炮戰。當年,東從黃厝、西至鳥空園沿海一線,築有白石、胡里山、磐石等9座海岸炮台,英國人稱它為「長列炮台」,當英軍入侵時,守軍一齊發炮轟擊敵人,打得英軍狼狽不堪,但岸炮只能直射一個方向,不能旋轉多角度放炮,英軍看出此缺陷後,繞過射擊方向,在白石炮台附近登陸,突破防線,從身後射擊清軍,守軍只好走下炮台,揀起石頭與英軍拼搏到底,終因力量懸殊,全部壯烈犧牲,廈門從此陷落,英國侵略軍搶走了部分大炮,搶不走的就毀掉,有的推入海中,至今在這一帶還能打撈到當年的。
戰爭後,廈門軍民為鞏固海防,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開工,建造了現在的炮台,大家看,這就是我們所提到的胡里炮王,當年建成這個炮台後便安裝了兩門能360度旋轉的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大鋼炮,當年這大炮每門的出廠價是八萬兩白銀,從德國運至閩江口每門炮花了2萬兩白銀,從閩江口再運至胡里山,兩門炮一共用了1.5萬兩白銀,這整個炮台的建設花費了8.7萬兩白銀,算一算,這兩門炮一共花費 30.2萬兩白銀,每門炮的花費是15.1萬兩白銀。大家看這大炮,他的長度是13.13米,重50噸,口徑28厘米,射程1萬6千米。這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古海岸炮,已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各位來賓大家看,原來這兒是有東西兩座大炮的,但是現在呢,大家只能看見東炮了,為什麼呢?在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這兒的西炮以八分錢一斤的價錢買給煉鋼廠煉鋼了,還好當時市委的書記聞聲急忙制止,東炮得以保留下。現在說起有點讓人覺得心痛。在大炮的旁邊有一個水池,這個水池是做什麼用的呢?據說是因為這大炮每發一門後就要冷卻三十分鍾,而這個水池就是放其降溫用的。大家再看,這兒的地板是不是有些與眾不同,它是由漳樹汁、糯米、石灰與砂料拌均夯成的,地質非常堅硬,在實戰中不會崩起土塊傷到人。
我們現在往裡走一些,站在這個古炮台上,遙望海天,一定會思緒聯翩,這是「望歸台」,在這兒我們可以看到,大擔、二擔島離這兒的距離不過4000多米,但卻不能往來,可謂是「長空有月照兩岸,浩海無瞧宜三通」希望我們的台灣能夠早日回歸我們祖國的懷抱。
現在大家可以去參觀榮光寶藏館,現在是下午五點鍾,一會兒五點二十分後回車上集合。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看過了這個世界最大、最小的古炮,還有那逼真的肉石,這些能給你們留下些什麼回憶呢?我們即將分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謝謝!再見!
;⑧ 廈門胡里山炮台的由來
胡里山炮台在廈門島東部、廈門大學附近的胡里山上。始建於清道光三年,即1823年,鴉片戰爭中被毀。光緒十七年,即1891年,募得白銀10萬余兩進行重建,歷時5年建成。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炮台依山臨海,視野寬廣,隔海與嶼仔尾互為犄角,控扼廈門港。東西長1.5公里,連同城堡佔地1.3萬平方米。炮台用花崗石條建造,並以烏樟樹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築而成,十分堅固。整個建築糅合歐洲半地堡式和中國明清時期防禦陣地的結構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防禦體系。用優質花崗岩築成的城門、城牆、城樓、護城壕、清兵營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國海防軍事史、洋務運動史和兵工構築技術的珍貴史跡。
炮台原裝備著2門克虜伯主炮,及副炮2門,小炮10門,配炮兵140名。現存東炮台的主炮炮身長13.96米,炮口內徑28公分,炮重48974公斤,全重59888公斤,有效射程1646米,經專家認定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克虜伯大炮,有「世界古炮王」之稱。1989年底,在附近海中還撈起一門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軍推入海中的我國自製鐵炮,後來又在城堡北門地下挖出兩門德國克虜伯公司1881年製造的小鋼炮。
近百年來,胡里山炮台一直是軍事禁區,1984年才對外開放。1986年,在胡里山炮台的前沿新建望歸亭、盼歸台,遊客可以通過望遠鏡瞭望金門所轄的大擔、二擔諸島。同時利用清兵營房興辦「世界古炮、寶劍、奇石、火槍陳列館」。炮台後山岩石上有明隆慶六年,即1572年的七絕詩刻,為廈門現存最早的詩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