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發業績大增背後:廈門「地王」左手倒右手
本報記者 郭陽琛 童海華 上海報道
日前,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發股份」,600153.SH)披露了2020年三季報。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建發股份實現營收2643.34億元,同比增長25.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14億元,同比增長54.18%。
業績大增的秘密在於一塊2019年年底出讓的廈門總價地王。建發股份於財報中解釋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之所以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正是子公司土地一級開發業務中的該地塊,在2020年第一季度確認收入並結轉利潤。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彼時,名不見經傳的廈門恆融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廈門恆融晨」)從建發等眾多品牌房企「口中奪食」。但廈門恆融晨卻被認為是游離於建發體系外的全資子公司,而「廈門2019P05」地塊僅隔半年便被打造為建發養雲項目,並出現另一港股上市平台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908.HK,以下簡稱「建發國際」)的2020年半年報中。
值得一提的是,建發國際計劃承接建發房產全部的房地產開發業務。與此同時,頗為激進的拿地策略,也讓其凈負債率與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飆升至303%和79.24%,連踩兩道「紅線」,也為規模增長的可持續蒙上一層陰影。
誰的「地王」?
時間撥回至2019年12月24日,廈門市迎來了一場土拍盛宴,集中出讓了5宗地塊,起拍總價128.3億元,土地總面積約14.1萬平方米,最終總成交金額150.62億元。建發股份也積極參與其中,共斥資約44億元拿下了其中的3宗地塊。
「重頭戲」則是將成為2020年建發股份業績支柱的2019P05地塊,廈門恆融晨以75.25億元將上述地塊收入囊中,還刷新了當時的廈門總價「地王」紀錄。據多家媒體報道,廈門恆融晨是建發成立的體系外全資子公司,主要在建發旗下做一級整理的殼公司。
據建發股份公告,2019P05地塊屬於「後埔-枋湖舊村改造項目」,系建發房產全資子公司廈門市禾山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山公司」)受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政府委託實施的土地一級開發項目。該項目於2008年批復立項,湖裡區人民政府作為業主,委託禾山公司承擔上述改造項目的開發建設,由禾山公司「費用包干,自求平衡」。
建發股份方面透露,上述項目的經營模式是公司投入資金進行拆遷改造,改造完成後交予政府進行招拍掛,公司在滿足地塊交付手續等確認條件後,按政府應支付的土地開發費用確認相關收入。由於行業特性,多年的經營成果有可能集中體現在單個會計年度。
據建發股份初步預計,以建發股份2018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72億元為基數,該地塊出讓事項將貢獻建發股份「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以上。
然而,記者注意到,雖然拿地的廈門恆融晨與建發控股表面上並無實質性的關聯,但2019P05地塊最終打造成的建發養雲項目卻並表於建發國際中。建發國際半年報顯示,建發養雲可供銷售面積23.29萬平方米,建發國際所屬權益為80%。
據悉,建發股份主營業務為供應鏈運營及房地產開發,其房地產開發業務由子公司建發房產負責。而建發國際是建發房產旗下控股子公司,2014年「借殼」在香港上市。
在業務定位上,建發國際主要負責承接建發房產的房地產開發及相關產業鏈業務,同時負責新興產業的投資,隨著母公司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逐步注入建發國際,預計3~5年後,建發國際將承接全部建發房產的房地產開發板塊。
上述建發股份投資部工作人員則解釋稱:「建發養雲是建發房產開發的,項目宣傳時也都打著建發房產的旗號,拍地時建發並沒有拍到,是後續通過合作的方式有了一些業務往來。」
值得一提的是,建發養雲也有望拿下今年廈門住宅單個項目銷售金額和面積的「雙料冠軍」。據克而瑞廈門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建發養雲成交金額54.37億元,市場份額佔比9.2%;成交面積8.22萬平方米,市場份額佔比5.5%,均大幅領先第二名。
土拍兇猛「後遺症」
2020年,建發在土地市場上的表現不可謂不兇猛。據中指研究院最新披露,今年前10個月,建發房產拿地總耗資510億元,排名第16位;拿地面積481萬平方米,排名第29位,與過往排名均有不小的提升。
以其港股上市平台建發股份為例,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建發國際在北京、上海、貴陽、南京、杭州和廈門等核心城市取得18個優質項目,新增項目的總可售面積達2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總可售貨值為667億元,同比增長145%;購地權益比例為79%。
中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建發國際在招拍掛市場新增貨值近600億元,約 90%位於一線和二線城市,約10%位於大本營福建的三線城市。
建發股份也不甘落後。僅在10月,建發股份便在株洲、南昌、淮安三地多次「落子」,總地價達84.52億元。其中,南昌、淮安所拿地塊溢價率均接近55%。此外,今年7月,建發股份以33.64億元在無錫市新吳區競得一幅地塊,約1.4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更是讓其成為該區樓面單價地王。
在地產評論員嚴躍進看來,拿地力度比較大與激進,說明企業還是想追求規模。不過由於「三道紅線」的約束,未來激進拿地也會面臨很多阻力和壓力。
相對激進的拿地策略,也使得建發的債務壓力雪上加霜。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建發國際負債總額達到1212億元,較2019年的959億元增長26%。其中,須於一年內償還的債務約26.85億元,長期債務約502.75億元,相較期初大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建發國際的凈負債率已從2019年底的234%飆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03%。加之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9.24%,觸碰了「三道紅線」中的兩道。據監管部門規定,兩項「踩線」,為橙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
建發股份的債務壓力同樣逆勢加大。Wind數據顯示,2015年,建發股份的負債率和總負債分別為73.18%和727.63億元;而到2020年3月末,上述數據已飆升至82.76%和3216.04億元。對房企而言,負債率達到80%是一個「分水嶺」,會有一定的財務風險。
對此,建發控股投資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房產業務在拿地方面算是比較積極,拿地策略具體看業務的把控,會結合自身情況對土地進行評估和考量。「現在才11月,我們會照著合規的標准來做,盡量把負債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具體時間還未定,今年年末應該可以的。」
「在債務壓力大的時候,若是盲目擴張,可能相關動作就會不可持續。所以還是需要積極降低負債,這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尤其是要減少對各類債務的依賴。」嚴躍進說。
擠入物業「上市潮」
面對陡增的債務和「三道紅線」的雙重壓力,建發選擇分拆建發股份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建發物業赴港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建發物業成立於1995年,歷經20餘年的發展,目前業務范圍涵蓋全國10餘個省(區、市)。招股書顯示,截至6月30日,建發物業合同建築面積為3959.0萬平方米,在管面積為2165.1萬平方米,在管項目數量超過200個。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19年,建發物業的收益分別為4.47億元、6.08億元及8.01億元,同期毛利分別為1.16億元、1.40億元及1.8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245.9萬元、4848.3萬元、6828.5萬元和6147.1萬元。
然而,公司的盈利能力卻較一般。2017~2020一季度,建發物業的毛利率分別為26.2%、23.1%、22.9%、24.3%,明顯落後於物管行業平均毛利率29.8%和平均增速42.6%。
和眾多中小型物業公司類似,建發物業也較為依賴母公司等關聯方。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建發物業在管面積分別為1580.5萬平方米、1876.0萬平方米、2067.2萬平方米及2165.1萬平方米,其中來自關聯方的在管面積佔比分別為67.3%、61.5%、54.4%、55.7%。
此外,建發物業的業務布局也較為集中。2017~2019年,建發物業來自福建省的營收分別為2.20億元、2.92億元、3.64億元,佔比分別為72.78%、73.01%、74.83%。從具體城市來看,來自廈門的營收佔比分別高達45.46%、44.93%、46.52%。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三道紅線」下,物業公司的上市對於房企而言是很好的融資渠道。但過度依賴母公司可能制約公司未來發展,物業公司要想有更好的表現,還是要有獨立的市場拓展能力,以體現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通過收並購與提升增值服務收益,取得在規模和業績方面較高的成長性。
Ⅱ 廈門2022第四輪土拍時間
2022.12.20。
換取競買標志牌時間:2022P13、2022P20、2022P21三宗地塊為2022年12月20日上午8:45。T2022P07宗地為2022年12月20日上午10:30。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公告,計劃於12月20日集中拍賣出讓2022年第四批商住用地,本次地塊共計4宗,總用地面積8.6公頃,總計價建築面積20.19,萬平方米,總起拍價77.9億元。
Ⅲ 多城下調競拍門檻,第三批集中供地規則優化能否帶動地市回暖
22城第三批集中供地開始啟動。截至10月27日,無錫、南京、蘇州和深圳已經掛牌第三批集中供地,從競拍時間來看,預計多數城市將在11-12月集中出讓。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第二批集中供地流拍、撤牌率明顯上升,土拍趨冷,南京、蘇州等地在第三批集中供地計劃中,競拍規則已出現放鬆跡象。對此,業內人士預計,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下,重點城市第三批集中供地或做出優化。與此同時,在各地供地計劃不達標的壓力之下,優化地塊的出讓條件,提高房企拿地意願也是當務之急。
南京、蘇州等城市明顯下調競拍門檻
10月25日,蘇州掛牌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推出26宗地塊,總出讓面積203.5萬平方米,總起始價405.61億元,計劃於11月24日開始出讓。與第二批集中供地相比,蘇州第三批集中供地的數量及面積均明顯增加,共增加5宗地塊,出讓面積增幅達到45.2%。
而從蘇州第二批土拍結果來看,土地市場降溫明顯,大多數地塊以底價成交。為此,第三批集中供地在出讓規則和要求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寬。
據億翰蘇州研究中心分析,蘇州第三批次地塊的保證金全部下調至30%,而第二批集中供地中除吳江區出讓地塊保證金為30%外,其餘區域保證金比例大多為50%。
此外,第三批次地塊不僅將首次付款比例由60%下降至50%,還取消了土地市場指導價(除園區地塊外),這也意味著取消了因超溢價而需提前支付尾款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需提前支付二期土地款的壓力。
而計劃於11月25日出讓第三批集中供地的南京,在10月24日掛牌了61宗地塊,也同樣調低了拿地門檻。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總出讓面積274.16萬平方米,總起始價482.86億元,將按「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的方式出讓。
對比來看,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有11宗土地要求不得聯合報名競買、不得合作開發,嚴格限制股權轉讓,而第三批集中供地,這一約束則取消了。在房企資質方面,第三批供應地塊全部要求資質為三級及以上,此前多數要求二級甚至一級。
同樣將於11月25日競拍的深圳,在10月27日集中掛牌了第三批11宗地塊,總規劃建築面積約192萬平方米,總起始價352億元。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表示,本批次用地掛牌方案延續了第二批次用地成功出讓經驗。
根據深圳第三批集中供地出讓規則,除2宗地塊擬用於建設出售型人才住房用地外,其餘9宗地塊均採用「三限雙競 搖號」的方式掛牌出讓。其中包括限出售型人才住房面積/可售公共住房面積,以及競出售型人才住房面積或可售公共住房面積。相比第二批供地,深圳此次沒有出現競自持的規定,這也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土拍規則略有寬松。
據悉,深圳土地市場供貨緊缺,第二批供地在諸多城市土拍轉冷的情況下,只有深圳仍有房企積極舉牌。在多宗土地競拍中,突破最高限價標准,進入競公建面積階段。
優化「出讓條件」以提升房企拿地意願
「考慮到當前房企面臨較大的資金困難,為避免大比例的土地流拍,競拍門檻將有一定程度的放鬆。」克而瑞分析人士認為,蘇州、南京兩城均為熱點城市,在第二輪土拍中表現尚可,這樣來看,流拍率較高的部分城市競拍放鬆的可能性更大。
在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研究副總監陳文靜看來,此前,重點城市響應中央「穩地價」要求調整土拍規則,但第二批集中供地與市場下行周期及企業資金承壓時點重合,市場整體明顯降溫,超兩百宗地塊流拍或被撤牌,「從目前來看,除政策調控頻繁、市場調整壓力、房企資金承壓等因素外,第二批次地塊的初始價格、捆綁限制、試點規則、品質要求等出讓條件限制,也是房企觀望情緒上升和流拍撤牌上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基於部分重點城市可售庫存整體偏低、涉租賃用地流拍撤牌等原因,重點城市土地市場低迷態勢亟須改善。」陳文靜預計,第三批次地塊或將從參拍門檻、保證金比例、地塊體量、自持配建面積、初始價格、試點規則和品質要求等方面做出調整,優化地塊的「出讓條件」,提高房企拿地意願,促進土地市場平穩運行。
另據克而瑞分析,雖然「兩集中」新政之後,大部分重點城市在供地計劃中都加大宅地供應力度,但從重點城市1-10月宅地實際成交規模來看,除廣州、深圳已完成全年宅地供應計劃超八成外,其他大部分城市如北京、鄭州、寧波、廈門、濟南等供地完成情況均相對偏緩。而隨著第三批土地密集入市,為完成全年供地計劃,供地計劃完成率不高的城市預計進一步加大宅地供應量。
展望:拿地「盛況」難再現?
值得關注的是,受部分房企財務風險的影響,一些地方在土地競拍門檻下調的同時,對於房企的資格要求也在提升。其中,蘇州第三次集中供地對於參拍企業資質及資金來源的要求更為嚴格,比如審查資金來源,並在嚴防金融風險、禁「馬甲」參拍同時,要求聯合競買的各方均具有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
對此,克而瑞分析人士認為,市場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仍存在較好拿地機會,預計市場熱度分化延續。
在陳文靜看來,9月底以來,中央連續釋放維穩信號,市場短期內有望改善,但「房住不炒」基調下政策調控難言大幅放鬆,房地產市場壓力仍在。預計第三批集中供地在土拍規則和出讓條件的優化下,房企拿地預期或將邊際改善,整體流拍和撤牌情況或略有好轉,但市場熱度分化態勢依舊延續。
億翰智庫分析人士則認為,接下來,行業投資將觸底回升,但幅度或有限,第一批集中供地的「盛況」難再現;國企、央企以及部分財務和經營狀況優良的民企具有較強的應對外部環境波動和風險的能力,其在此輪供地中表現強韌,享受到了低成本拿地的紅利,接下來這些企業在競爭中仍具有明顯的優勢。
Ⅳ 翔安區下潭尾地塊什麼時候再開始拍賣
2022年10月20日。
翔安區下潭尾地塊計劃於2022年10月20日再進行土拍。
最後由廈門炬和翔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總價人民幣990萬元競得。
Ⅳ 南京2022第三次土拍時間
2022年9月。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22年8月27日南京土地規劃局表示還有兩次土地拍賣,第三次土地拍賣時間為9月份,第四次土地拍賣時間為12月份。
Ⅵ 廈門7月份海滄有土拍嗎
來【yаtаi118.сом】有錢就是萬能的
Ⅶ 2022年成都第三次土拍時間
暫未公布。土拍在指定的時間、公共場合,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通過公開競價而定價的方式買賣土地使用權的行為。根據查詢重慶市土拍網官方網站可知,2022年重慶第二次土拍於2022年8月24日開始,但至2022年8月8日並沒有公布第三次土拍的活動時間。
Ⅷ 廈門:首個出台「限售令」城市價跌量增待「解禁」
在全國范圍內,廈門是率先推出 「限售」政策的城市。
自2017年3月25日起,廈門開始執行新規:居民新購買住房,需在取得產權證後滿2年方可上市交易。這意味著,到今年3月25日廈門首批限售房源即可解禁入市。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與去年下半年進入冰凍期形成反差,今年開年以來廈門樓市出現回暖跡象,開發商推盤速度明顯加快,新房供應有較大幅度上漲。如3月份,廈門有9個重點項目開盤,多項目開盤去化情況可觀。當月廈門商品住宅供應面積達8.52萬平方米,環比上漲238%;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0.96萬平方米,環比上漲213%。
安居客研究院房產分析師吳寅向分析認為,廈門二手房成交量創兩年來新高,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客群開始重新占據上風,且所佔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而這部分客群對於房產的主要訴求是住,而非投資。這就使得,當所謂的「解套」房源到期後,並不見得會流向市場。
近一年來廈門二手房價格走勢
二手房市場表現搶眼
2017年3月份限售新政頒布以後,廈門二手房成交量近乎腰斬。2017年4月,二手房成交3830套,而這一數據在新政頒布前夕的3月份達到7000套左右。去年下半年,廈門樓市迎來寒冬,樓盤降價、虧本銷售的消息不斷傳出,萬科在廈門的項目甚至一度被推上熱搜榜。
不過,近來廈門的房地產市場回溫跡象明顯。新景祥廈門市場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廈門二手房市場刷新近兩年來新高,3月份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量達到4433套,環比上漲154%,同比上漲388%;成交面積為425879平方米,同比上漲384%。1至3月全市二手住宅累計成交9345套,成交面積90萬平方米。
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增長是否與近期廈門兩年限售政策到期有關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購房簽訂合同到取得不動產證,再到不動產證滿2年後才可上市交易,意味著不少房源從購買到售賣需要「凍結」4年左右時間,實際可供入市的房源並不多。
吳寅認為,進入4月份之後,成交的房源中,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客群開始重新占據上風,且所佔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大。而這部分客群對於房產的主要訴求是住,而非投資。這就使得,當所謂的「解套」房源到期後,並不見得會流向市場。
再者,即便當時被套牢的投資客硬撐到了今日,按照當前的市場行情來看,這部分投資客也不一定會拿出來售賣,因為如今的二手房價比之2017年3~4月時至少跌了20%~30%。同時,現階段市場行情不錯,有著企穩向好的預期,這部分房源更希望能再往回漲一些,以盡量減少損失。
土地市場方面,3月22日廈門迎來今年首場土拍,吸引了眾多龍頭房企前來競拍。最終由中南和首創、翔發聯合體分別以26211元/平方米及 25209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奪得翔安南部新城的兩宗地塊,雖然價格與周邊「地王」還有一定差距,但相比2018年出讓翔安地塊在價格上已有不小反彈,可以看出開發商對於廈門房地產市場預期重新走高。
新房去化冷熱不均
首場土拍過後,新房市場也迎來一波開盤潮。3月份廈門有9個重點項目開盤,開發商推盤速度明顯加快,供應與成交有較大幅度上漲。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成交大漲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每年2月份一直是成交低谷,3月份漲幅較大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樓市迎來「小陽春」,有明顯的回暖跡象,買房人的觀望心態有所改變。
不過廈門新房市場成交均價仍在下跌,同時庫存較去年明顯增加。數據顯示,受整體成交結構影響,一季度成交均價環比下跌12%。調控周期下近24個月平均去化僅7.4萬㎡,同比2018年全市庫存去化周期約87個月增長至103個月,庫存去化壓力加劇;其中新房可售餘量175萬平方米,按近12個月平均去化6.27萬平方米計算,可售庫存去化周期需28個月,同比2018年末增加了8個月。
3月份,廈門8個項目9次開盤,除個別項目基於入市產品的提升有小幅漲價外,大部分項目仍處於讓利促銷狀態。但從去化情況來看,不同項目之間的去化率差別較大。
如3月9日開盤的翔安金茂悅,開盤價格與上次開盤(2018年10月26日,首推出2#、 6#、8#高層,折後均價26850元/平方米)的價格相比再次下調,但因區位優勢較弱,去化當天去化僅13套。
保利叄仟棟壹海里3月兩次開盤,去化差異明顯。3月8日開盤的去化率達到61%;3月23日再次開盤,優惠力度基本持平,但去化率卻降至10%。
而特房萊昂公館憑借價格優勢吸引剛需客戶,3月29日推出的92套房源當天即售罄。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樓盤價格出現小幅上調。位於集美新城片區的國貿天悅,3月份的開盤價格相比上一批次(2018年8月18日,推出8#樓高層,均價35000元/平方米)上漲了3000元/平方米。
新景祥廈門研究中心總經理張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價格因素對樓盤去化影響明顯,今年整體的去化情況比去年理想,做了促銷策略的高性價比樓盤會比沒有折扣的樓盤去化更快。他預測,隨著購房者逐步結束觀望,房企信心逐漸恢復,預計二季度起廈門土地市場將在平穩中持續向暖發展。
Ⅸ 重點城市第三輪 集中供地規則料優化
針對各地第二輪土地集中出讓過程中流拍率和撤回掛牌率高企現象,業內人士預計,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下,重點城市第三輪土地集中出讓或優化規則,減少捆綁限制,逐步推進品質相關要求落地。
溢價率明顯下滑
從已有的第二輪土拍數據看,撤回掛牌和流拍的數量較高。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第二批供地共計流拍70宗地塊,撤回掛牌195宗地塊,整體流拍撤回率達到31.8%,首批流拍撤回率僅為6.5%。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第二輪土拍主要呈現五大特徵:集中改規則;多城頻繁撤銷地塊出讓、流拍率明顯提升;溢價率大幅走低;主流房企參與度普遍下降,城市布局更加謹慎;國企拿地意願相對較強。
據安信證券監測,20城土拍撤銷率為23.8%、流拍率為10.2%,明顯高於首輪的3%、2.7%;綜合流拍和撤銷的廣義流拍率上升至31.6%,首輪土拍僅5.7%。北京、沈陽等城市過半地塊撤銷出讓,廣州流拍率達52.1%,長沙、長春等城市流拍率超10%。受規則調整、開發商拿地謹慎等原因,平均土拍溢價率由首輪的15.3%下降至第二輪的3.9%。廈門平均溢價率最高,為23.6%。
TOP100房企第二輪土拍拿地金額為2972.6億元,占總成交額的48.9%,明顯低於首輪的69.4%。主流房企在北廣深等熱點城市的參與度明顯下降,拿地金額占城市總成交金額的比重由首輪的70%以上,下降至50%左右。
TOP100國企第二輪土拍平均拿地金額為112.4億元,較首輪的164.1億元下降了31.5%。
減少捆綁限制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分析指出,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下,重點城市第三批供地或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優化:第一,部分城市保證金比例或邊際改善,中小體量地塊加大供應;第二,為了完成全年租賃住房供應計劃,部分城市第三批涉租賃用地或保持一定體量,「競自持、配建及初始地價」等條件或優化;第三,部分城市第三批地塊或優化試點規則,減少捆綁限制,逐步推進品質相關要求落地。
劉水預計,第三批次地塊或從參拍門檻、保證金比例、地塊體量、自持配建面積、初始價格、試點規則和品質要求等方面做出調整,優化地塊的出讓條件,提高房企拿地意願,促進土地市場平穩運行。
國金證券預計,在銷售市場繼續下行預期下,房企拿地意願將進一步降低,第三批次土拍成交金額料繼續下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呈略降態勢,同比漲幅持續回落。70個大中城市中,36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相比下降,持平的有7個,上漲的有27個。二手住宅方面,52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相比下降,持平的有1個,上漲的有17個。
有機構對房地產後市持樂觀態度。東方基金認為,當前行業政策、貨幣環境存在邊際放鬆的可能性,央企背景的龍頭房企或受益。
行業健康發展態勢不變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房地產市場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地產信貸或迎來邊際改善,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維持看好龍頭優質地產股的主要原因包括凈利率觸底、地產供給側改革、估值較低。地方政府在網簽進度、按揭額度和首付款審核等多方面都有邊際放鬆的空間。
針對目前的房貸利率現狀,貝殼研究院表示,10月,90城中有20個城市房貸利率出現下調。其中,14城首套利率下降,14城二套房貸利率下降。
中指研究院認為,對購房者來說,購房條件會稍微放鬆,貸款審批時間縮短、額度增加、利率適當下調等,有利於滿足合理住房需求,有利於購房需求釋放,有利於市場銷售好轉。對房企來說,會明顯緩解資金緊張情況。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持續落實好房地產長效機制,准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