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至4月廈門經濟總體平穩 行業指標穩定增長
近日, 廈門市 統計局發布我市1-4月經濟數據顯示,面對困難挑戰,我市經濟總體仍然保持平穩,各相關行業指標穩定增長,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整體韌性較強。
規模以上工業
保持平穩增長
1-4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工業行業增長面超六成。從行業看,35個行業中有23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5.7%。
三大主要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葯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255.32億元、68.75億元、66.75億元。從支柱行業看,電子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長11.9%,機械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長23.9%。從產業鏈看,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信設備兩條產業鏈規模不斷擴大,分別實現產值559.03億元和493.04億元,分別增長8.9%和16.4%。
外貿外資
保持穩定
1-4月,全市進出口總額2755.29億元,增長5.9%,其中,出口增長勢頭較好,出口1406.49億元,增長11.8%,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高1.5和1.0個百分點;進口1348.81億元,增長0.4%。1-4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118.60億元,增長32.8%。
固定資產投資
較快增長
1-4月,全市實現固定資產投資903.7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3%。從產業投資看,全市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171.80億元和731.46億元,分別增長28.1%和9.2%,拉動全市投資增長4.7和7.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製造業投資保持較高速增長,完成投資150.49億元,增長29.7%,佔全市投資的16.7%,拉動全市投資增長4.3個百分點,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46.2%,拉動全市投資增長0.9個百分點。
消費品市場
基本持平
1-4月,我市加力培育創建國際性消費中心城市,打出組合拳全力激發消費活力,以2022年廈門消費節為抓手,以節帶促,每月聚焦一主題,線上線下促消費,取得良好成效。消費整體仍實現穩中小漲——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82.58億元,增長1.0%。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540.86億元,增長5.7%。
⑵ 廈門經濟特區主要以生產什麽為主
廈門經濟特區以發展出口加工工業為主要建設方向,現在全市已經形成以電子、儀器儀表、輕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五金機械、傢具工藝為主的工業完整體系。能生產輕工、紡織等各種產品,而且還生產多種機械和海洋化工產品。
其次是發展旅遊業、商業,並向轉口貿易和過境貿易發展,使之成為我國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
⑶ 廈門的經濟概況
解放前,廈門是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業消費性海島城市,經濟基礎脆弱,結構畸型,生產落後。
解放初到1978年,由於受到海防前線國家投資少、「大躍進」對生產力的破壞和「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廈門市社會經濟發展不穩定,人民生活停留在較低水平。1978年,全市生產總值僅4.8億元,財政收入1.54億元,分別比1950年增長11.1倍和20.26倍,年均增幅僅9.3%和11.5%。工業總產值7.21億元,農業總產值1.5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4億元,分別比1950年增長33.3倍、4.0倍和4.2倍,年均增幅為13.5%、5.9%和6.1%。人均生產總值僅528元,職工年平均工資6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元,比1950年分別增長4.9倍、24.3%和1.8倍,年均增幅分別僅6.6%、0.8%和3.7%。
截止200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達到1 946.37億元,建成各類房屋面積達6 258.28萬平方米,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59.69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 394.17億元,完成農業總產值30.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分別比1950年增長496倍、5 032倍和14.8倍,年均遞增12.4%、17.4%和 5.3%。財政總收入149.2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34億元,比1950年分別增長2 131倍和535倍,年均遞增l5.6%和12.6%。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達到53 58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9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 152元,人民生活步入富裕型小康。
2015全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66億元,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23.9億元,下降0.5 %;第二產業增加值1509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933.1億元,增長6.5 %。結構調整優化推進,廈門三次產業結構為 0.7:43.5:55.8,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居全省九地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9.04萬元,摺合 1.45萬美元。 據1993年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統計,廈門土地總面積為575.71km²。土地利用率達92.8%,可供開墾的荒地僅2.56平方千米,佔全島陸地面積的1.8%,土地後備資源不足。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馬、雞、鴨、兔、鵝,零星和小量養的種類有驢、狗、貓、珍珠雞、鵓鴿、鵪鶉等。
在改革開放的1979、1980年的兩年時間內,廈門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了水產、畜牧、蔬菜、水果、花卉五大主導產業,建立了一批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農業示範園區和生產基地,形成了一批比較知名的農業產品品牌,以及如意、銀鷺、惠爾康、湧泉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到2003年,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突破200億元,達235.57億元,比1978年增長150倍,年均增長22.2%。其中,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1978年增長2.2倍,年均遞增4.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為種養業的3.7倍,16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完成產值48億元,實現利潤2.1億元。1993年農村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吸納農村36%的勞動力就業;2003年鄉鎮企業產值由1978年的不到1億元發展到208億元,增長692倍,年均增長29.9%。生產由原來的作坊式生產向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年產值上億元以上企業33家,組建了5家企業集團(公司);2003年全市鄉鎮企業實現出口產品交貨值18.32億元,成為農村出口創匯的重要力量。
200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5 152元,比1978年增長29.67倍,年均遞增14.7%,其中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佔74.4%。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 931元,比1978年增長26倍,年人均支出增加151元。恩格爾系數由1978年的57%下降到40.7%,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人均16.18平方米增加到43.16平方米。通過發展鄉鎮企業,鼓勵農民務工或轉產經營,農村勞力1997年以來連續多年出現減少,2003年全市從事農林牧漁業勞動力21.02萬人,只佔全部鄉村勞動力人數的52.5%。廈門島內2003年全部實現「村改居」。
2012年全年,廈門市農林牧漁業產值41.29億元,全年完成產值301.21億元;銷售收入294.55億元;上繳稅金總額14.31億元。吸納本地農從業人員2.3萬人,帶動農戶數21.51萬戶,該地農戶從產業化組織得到的收入18.09億元;工資總額5.93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3455元,工資性收入733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54.5%,已成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全年農村人均轉移性收入908元。 改革開放初期,廈門工業企業規模小,結構鬆散、基礎脆弱,所有制以國營、集體企業為主,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改革開放後,尤其是特區建設開始後,廈門市把戰略目標和發展重點放在工業化的加速推進上,大力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構築「一主三型」(工業為主、發展生產型、技術型、出口創匯型企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03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比1978年增長172倍,年均遞增22.9%,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53%,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942家,完成產值1 318.2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94.5%,企業資產合計1 190.35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 336.39億元,利稅總額152.82億元,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已達170家,其中5家產值超二百億元。
2003年,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1 042.9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9.1%,其中,電子工業完成產值就達532.25億元;全市211家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產值829.8億元,佔全市工業產值的59.5%。自1984年7月第一家三資企業成立至2003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資工業生產項目4 359個,合同外資129.5億美元,佔全市合同外資的62.3%。1988年開始,三資工業企業完成產值超過國有工業,2003年,全市「三資」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 116.55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4.7%,其產品出口交貨值佔全市的95.8%。
2012年全年,廈門市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4664.6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72.57億元;全年產值超百億企業有宸鴻、戴爾、友達、聯想、翔鷺石化、冠捷、廈門煙草等7家,合計完成工業產值1391.45億元;十三條重點產業鏈完成產值3027.78億元,增長9.6%,佔全市規上工業的68.3%;機械、電子兩大行業分別完成工業產值1081.43億元和1762.46億元,合計完成產值2843.89億元,占規上工業的64.2%;輕工業產值1358.47億元,重工業產值3072.32億元;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共336家,全年實現工業產值1877.38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的42.4%。 金融:2012年完成金融業增加值237.03億元,拉動第三產業增長3.3個百分點,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為27.2%。至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472億元;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107.35億元。
交通郵電: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70.84億元,拉動第三產業增長2.2個百分點,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為16.8%。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7227.31萬噸;集裝箱吞吐量720.17萬標箱;廈航加入天合聯盟,開通廈門至柬埔寨直航航線,全年空港貨郵吞吐量27.15萬;空港旅客吞吐量1735.41萬人;郵電業務總量100.06億元。
旅遊業:旅遊業是廈門市的支柱產業。截止2011年,廈門市星級旅遊飯店共72家,其中4星級以上旅遊飯店30家;旅行社113家,其中出境組團社17家;4A、5A級旅遊景區10家。2011年廈門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已經突破3522.9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453.44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十大熱點旅遊城市和接待國際郵輪最多的口岸之一。
對台貿易:2012年,廈門與台灣多家銀行簽訂人民幣清算代理協議,人民幣結算額增量居中國首位。台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03.03億元,高於全市規上工業6.4個百分點。對台引資取得進展,全年台灣直接投資項目121個,佔全市新設外資項目總數的36.6%,居各來源地首位;合同台資1.07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0.64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包括製造業中的光電、模具、機械設備,現代服務業的軟體業等。對台貿易穩步增長,對台進出口貿易總額76.47億美元,其中對台出口14.66億美元;自台進口61.81億美元。台灣水果進口量保持大陸各口岸第一。大嶝對台小額商品市場交易免稅額由3000元提升至6000元。
「9.8」投洽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於每年09月08日至11日在中國廈門舉辦。投洽會由商務部主辦,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WAIPA)協辦,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部分計劃單列市政府,國家有關部門和部分全國性商協會作為成員單位參與組織工作並組團參會、參展。是中國惟一以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為主題的國際性投資促進活動,位列國家主辦的三大交易會之一。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上的菽庄花園,2000年1月落成,是中國唯一一家鋼琴博物館。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 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是由國際奧委會和中國奧委會批准成立的中國第一家奧林匹克專題博物館,也是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聯盟12家成員之一,為獨立的國際化非盈利性公益機構。館內收藏了豐富的奧運會相關文物,旨在薪傳奧林匹克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奧運的歷史與輝煌。 華僑博物館 華僑博物院是陳嘉庚於1956年倡辦,1959年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由華僑集資興建的文博機構,是唯一全面、系統展示華僑華人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此外還有鄭成功紀念館、廈門市博物館、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等。 國外友好城市友好城市締結時間友好城市締結時間友好城市締結時間英國加的夫郡 1983.3.31日本佐世保市 1983.10.28菲律賓宿務市1984.10.26美國巴爾的摩市 1985.11.7紐西蘭惠靈頓市 1987.6.23馬來西亞檳島市 1993.11.10立陶宛考納斯市2001.3.11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 2003.08.15荷蘭祖特梅爾市 2005.7.14印度尼西亞泗水市2006.06.24韓國木浦市2007.07.25美國薩拉索塔市 2007.11.09
(思明區友城) 希臘馬拉松市 2009.1.4德國特里爾市 2010.11.11澳大利亞陽光海洋市 2011.1.9加拿大列治文市2012.4.27塔吉克杜尚別市2013.6.20法國尼斯市2014.5.22 國內友好城市城市 時間 城市 時間 城市 時間 邯鄲市 1984.12 鞍山市 1985 普陀區 1986.7 吉安市 1987.6 淄博市 1988.2 漢中市 1988.4 安陽市 1988.5 撫順市 1988.10 吉林市 1990.12 青島市 1991.6 丹東市 1991.12 哈爾濱市 1992.5 南京市 1992.10 咸陽市 1992.12 龍岩市 1993.6 三明市 1993. 萬洲區 1993.9 保定市 1993.11 太原市 1993.1 濰坊市 1994.5 平頂山市 1994.10.21 鷹潭市 1995.1.7 蕪湖市 1995.3.8 雞西市 1995.5.9 長沙市 1995.12.26 韶山市 1995.12.27 安慶市 1996.5.21 大連市 1997.7 溫州市 1998.4.8 沈陽市 2005.2.18 蘭州市2007.7潮州市2013.7
⑷ 誰能告訴我廈門的產業結構怎麼樣
廈門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鄭柵潔30日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廈門的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廈門市「十一五」規劃擬將旅遊業列入現代服務業支柱產業來培育、發展。
電子、機械、化工目前是廈門市三大支柱產業,它們占廈門市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近年來,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廈門的旅遊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2004年,廈門市接待國內外遊客總人數達到1616.6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達76.6萬人次,國內遊客達1539.99萬人次。去年,廈門市旅遊總收入達到210.67億元;其中,入境旅遊收入達到4.16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達到176.24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8.3%。廈門市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比較完善的大旅遊產業體系和以觀光、休閑、度假為主的都市旅遊體系。
⑸ 廈門的GDP真的只是靠旅遊和房地產嗎
可以這樣說,廈門的GDP是靠旅遊和房地產,廈門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旅遊業是廈門最重要的行業之一。2018年廈門全年接待遊客8900萬人次,旅遊收入1402.12億元,佔到了廈門總GDP的29.26%。旅遊業對廈門來說太重要了。廈門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方,教育也比較發達。廈門有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廈門醫學院等院校。
⑹ 在廈門,什麼工作比較吃香
如果文憑不高,當當售貨員,如果有機會入廈門市戶口,那麼可以參加銀行的編外員入行考試,雖然進去只是個櫃台小職員,但好歹是白領,晉升機會多,工資穩定在2500元/月,年終獎也很高。
進不了廈門戶口也不要緊,廈門的外企很多,對外語要求高就是了,工資也不錯,但是聽說工作很辛苦,不過可以長見識,還有就是晉升機會也很多。當然了,盡量不要去日企和台企,這兩類企業很苛刻。
考公務員是下下策,因為很難,而且很多人擠這個飯碗~命中率太低了如果沒有後門。。。
女孩來說可以去做外貿或者物流方面的工作,工資高,而且比較輕松!
如果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的話,也可以去做資訊,也是比較可以的!
累一點的話,可以去做軟體工程師,待遇很好,但是要求很多!
建議還是去幾次人才市場看看或者廈門人才網看看大概情況,根據自己的要求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廈門的就業機會很多,希望你成功,早日找到稱心如意的崗位!
⑺ 在廈門做些什麼小生意比較容易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去廈門旅遊過。因為這是個旅遊城市,所以做一些網紅店最好了吧!比如土耳其冰激凌,還有一些網紅鳳梨酥都在那裡,賣的都不錯。現在互聯網經濟不可小視。
你可以開連鎖在景區,賣手信,伴手禮之類的,記住連鎖一定挑紅的,被宣傳的都知道的。或者你自己原創品牌,這個就比較難一點了,但是廈門客流量那麼大,沒問題的。要是你想原創的話,可以回復我的評論,我可以給你具體參考建議。
廈門市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市場很大,適合產品也真的挺多的,建議先對廈門市的市場先做一個調研,去看一下市場上面現在對什麼樣的產品比較有需求。
能接受什麼樣的產品,那就可以去做什麼產品,建議你多去考慮風險低,成本小,市場大的特色項目,那種項目是比較容易做起來的,要求的東西並不多。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⑻ 在廈門,有什麼好工作介紹
我是廈門本地的,在大學畢業後就回廈門上班了,至今已有15年工齡了,換了5家企業。根據個人感悟說一下。
首先,要看你的學歷專業和個人興趣,這點很重要。廈門的工作機會很多,各行各業,大大小小兩三萬家。普工的薪資水平在4000~6000,基本上都是經常加班的。
學歷高一點的,比如大學專科以上,找個技術工,待遇也在5000~7000,加班比一線員工少一點。
如果從事行政辦公銷售采購等非直接生產相關的,通常5天8小時。工資也在5000~7000,級別高一點的管理崗位,8000~上萬。
廈門的工廠很多,信息光電,生產製造,軟體服務,各行各業。以電子電氣行業為例,友達光電,TPK,TDK,冠捷,天馬微電子,這些都是光電領域的巨頭。軟體公司也很多,美圖,柏亞,三五互聯...物流商貿的,象嶼,建發,國貿等等。廈門的工廠集中在各區的火炬高薪區,軟體園(一期二期三期)。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大小公司, 科技 公司等。
總之,廈門的創業就業環境都不錯,找工作,可以上廈門人才網,什麼樣的公司需求都有。找個合適的,對口的,待遇好點的,不太容易,但也不是很難,努力加油吧!
在廈門有哪些比較好的工作推薦??
本人今年應屆畢業生,大學里學習的是電子商務專業,目前在軟體園二期工作,軟體園二期在島內會展中心附近,旁邊很繁華,許多大公司都在軟體園二期,比如美圖,4399等等這些上市大公司,我從實習期都畢業現在一直在軟體園二期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上班,一開始實習每個月只有2500的工資,現在畢業了工資增長很多,業績提成加基本工資一個月6000多(這在廈門應該算平均的),這樣的工資在廈門剛剛好
所以有什麼好工作推薦,得看你所擅長什麼,公司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加油!!祝你找到好工作
這個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來判斷,好工作沒有一定的標准,自己的喜好不同,判定也不一樣。七十二行,行行有狀元,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你就成功了。
倉管的話,往工廠投遞應聘簡歷,機會還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你沒有倉管的工作經驗,剛開始可能就4000左右。
工廠包住是有的,包吃比較少。
⑼ 廈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是工業,主要是湖裡區。
當時鄧掌大權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湖裡的工業才成為經濟特區的。
全年著力重點培育的13條產業鏈共完成產值1786.14億元,其中有6條實現增長,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平板顯示、 汽車 、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這4條產業鏈已超百億元,工程機械、現代照明和太陽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這3條產業鏈接近百億規模;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全年共完成產值2049.59億元,比上年下降7.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3.6%。
分享一篇文章:迷失的城市,中國負面城市典型——廈門, 旅遊 城市熱度下的理性
一、袖珍城市
廈門,小清新眼中的聖地。 廈門城市很小,但是名頭很大。 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再加上海西經濟區和福建自貿區,可以說廈門幾乎站在了每一個變革的風口之上,沒有錯過任何一次發展機遇。
可惜的是,現實中的廈門始終都長著一張袖珍的娃娃臉。 2015年廈門的GDP僅為3466億,在所有副省級城市及計劃單列市裡排名倒數第一。 即便是排名倒數第二的長春,深陷在東北經濟崩塌的坑裡,GDP也還有5530億呢,比廈門的經濟規模大了足足60%。福州被視為中國經濟最差的代表性省會,2015年的GDP也有5618億。在經濟體量問題上,廈門袖珍得恨不得可以被忽略不計。
經濟體量小,增速同樣很低。廈門2000年GDP為501億,2015年的GDP規模是2000年GDP規模的6.9倍,低於全國平均的7.6倍,僅略高於福建省平均的6.6倍。近年來,廈門的經濟增速越來越弱。2013年至2015年,廈門GDP的名義增長率分別為7.1%、8.4%、5.9%;全國為9.5%、11.9%、6.3%;福建為10.4%、10.6%、8.0%。這么對比來看,廈門的經濟增速顯著低於全國和福建全省,真是難看得要命。拿到了這個國家幾乎所有扶持政策的廈門,在經濟建設上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成績單,而且成績越來越差。這種成績,無疑給了迷信所謂的優惠政策能救城市的經濟磚家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廈門的現狀?廈門經濟在哪裡出了問題?
二、蕭條的產業
我們先來看看廈門的產業經濟數據。雖然外表看來是個小清新 旅遊 城市,但是 廈門其實算得上是一個工業城市 ,2015年廈門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509億,佔GDP的比值為43.5%,第三產業增加值1933億,佔比55.8%。第三產業並沒有取得明顯的優勢地位。當然了,2015年第二產業的比值較低,只不過是因為近5年來廈門的製造產業蕭條所致,往前看到2011年,第二產業增加值1304億,佔GDP的比值為51.4%,第三產業增加值1207億,佔比47.6%,工業還占據了優勢地位呢。
2015年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30億,相對於2011年的4464億,總增幅僅為12.7%,年均增幅只有可憐的3.1%,這恨不得還沒趕上通脹率。2015年的廈門工業企業利潤181億,較2014年的229億下滑21%。 2015年的企業虧損面24%, 比全國13%的平均水平高出差不多一倍。每四家廈門的製造企業,就有一家入不敷出。
工業產量數據也不容樂觀,2015年彩電下滑7%,PC下降19%,行動電話下滑55%,筆記本下降4%,軟飲料下降7%,要不是顯示屏模組等電子配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增長,整個廈門的產量數據可以說是一片狼藉。就連港口城市引以為傲的進出口數據,也已經連續兩年萎縮。2014年廈門外貿進出口總值下降了0.6%,2015年又下降了0.2%。最關鍵的是,作為對台經濟合作的窗口城市,廈門的 對台貿易額出現了大幅度下降 。2014年對台貿易額下降了13%,2015年又繼續下降了6%。我大中國人民與台灣人民罵架不斷的同時,相互之間的貿易紐帶關系也在逐步減弱。
廈門的支柱產業是電子和機械,以前還干過化工。細述起來包括通訊設備,交通設備,平板顯示, 汽車 汽配,食品加工,石油石化,工程機械,生物醫葯等等等等,看起來一應俱全,但是實際上, 在任何一個產業門類上,廈門都沒能形成規模化生產, 更像是看什麼熱門就摻和一把的節奏。
縱觀廈門產業發展史,90年代初台灣石化大王王永慶的「海滄計劃」流產;1994年自由港計劃無疾而終;引來柯達、戴爾、泰古飛機,卻突遭遠華案,城市發展被迫停滯,項目中止。直到07年,廈門的小清新市民用腳投票拒絕PX,並將整個城市的石化產業趕上絕路。產業資本一次又一次的帶著希望而來,然後失望而去。而廈門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站上發展的風口,然後又無奈的墜落。 拒絕產業進入的結果,就是拒絕了經濟增長。廈門經濟近年來喪失了增長性,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在廈門的各項統計數據中,最耀眼的就是稅收數據。2015年,在產業經濟日益蕭條,企業普遍虧損之際,廈門的政府收入竟然還實現了10%的增長。2 015年廈門政府 一般預算總收入(包含了上繳中央財政部分)1001億,占當年度GDP3466億的的比值高達29%, 比值排名幾乎是全國第一。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了,GDP大致就等於全 社會 所有經營主體的稅前利潤之和。這部分毛利的3成,都被廈門政府收走了,這種宏觀稅負水平真是讓人目瞪口呆。這個數據需要對比,才能讓大家明白有多麼荒謬。福建省會福州市政府2015年一般預算總收入(包含上繳省財政及中央財政部分)848億,只佔當年度5618億GDP的 15% 。泉州政府2015年一般預算總收入804億,占當年度6137億GDP的比值僅為 13% 。而全國的平均水平也只是22%罷了。廈門的經濟體量小得可憐,相對於福州和泉州的GDP規模來說簡直就是腰斬,但1001億的財政收入規模,竟然顯著超過了這兩個城市800來億的水平。 而這種全國排名第一的稅負水平,當然也是廈門的產業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的另一個原因。
最後,說說房地產,廈門2015年商品房銷售均價16121元,在全國所有城市中高居第五名。這算是廈門政府有意引導的結果。在數據上,06年至2015年,廈門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為1168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合計為2343億元,佔比20%;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合計為4534億元,佔比39%。 房地產投資是工業投資的兩倍! 而廈門小清新聖地的名聲,也令其地產市場具有相對強大的對外吸引力,購房客戶的外地戶籍比例高達 七成 。這種純粹由外地客戶支撐的市場,在全國范圍內還有一個,海南就是。不過現在海南的房地產市場現在處於全面萎縮之中,廈門還能撐多久,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好吧,以上就是廈門, 它的實業近年來日益蕭條,還承擔著驚人的高稅負,並表現出明顯的地產依賴症狀,這三種經營城市的致命傷,竟然全都發生在了廈門身上。 廈門,也算是負面城市的典型了。這樣的城市當然沒什麼前途可言。我們在前面講過泉州,堅守傳統的製造業,艱難的維持住了經濟的穩定發展。而廈門,卻在執著的吹泡泡。這兩種城市發展之路,或許,分別是通向天堂和地獄的吧。
工業已經嚴重衰退,大部分工業已經開始搬撤廈門。從2013、2014年開始,房地產已經成為廈門的支柱,Zf開始賣地發財,開發商使勁忽悠,把漳州周邊的房產也是帶動了起來,從2016開始,人才開始慢慢流失,特別是2017年金磚的影響,周邊200公里以內,很多企業整頓停產,工人無工能打,80後開始面對上有老下有小已經清醒,反思廈門是否安居樂業的城市,所以今年去年廈門除了房地產、城市綠化業、公路建設以外,真正農民工只能領到一天1-200元,最後發財的是誰,大家心裡清楚。其他產業已經開始蕭條,比如我們小公司公司今年會虧本300萬,老闆七省八省,依然省不了Zf公關費,具體大家懂的
要不是在觀音山用地換取了周邊城市龍岩、漳州、泉州的大企業進駐所謂的CBD,爭取了一些沒在廈設廠卻能大量開票貢獻GDP的總部企業,相信數據會更難看。在廈門生活久了發現政府懶政,只想短平快,而壟斷土地資源,拉高房價就是條捷徑,但最終卻是讓人才流失、實業越走越遠,真是讓人痛心!小清新廈門再也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國每個城市都雷同的高樓大廈。
房地產是廈門的經濟支柱。
為了穩住房地產,城市需要擴容,快速大幅增加常駐人口。增加人口,就需要增加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於是brt,地鐵,機場,各個大通道加速投資建設。這樣帶動就業和拉動投資消費,房地產有效支撐。
我是廈門本地人做過農業服務業也嘗試過工業,除了小飯店賺點生活費其他都虧得一塌糊塗。拚死拼活幾十年不及鄰里蓋幾棟房子出租或者拆遷賠償的收入,現在也老了沒力氣再去拼搏、正准備回鄉下蓋房子養老,因為無業可創!
一、廈門是地處東南沿海,海峽西岸中最美麗的海島城市,是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心城市,是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中國五個富省級計劃單列市,是中國充滿煩惱爭議而依然在繼續發展成長著的港口城市。 二、在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中,深圳擁有中國獨一無二的臨港優勢,應該可以說,沒有香港這座高度國際化的的大都市,就沒有今日深圳的輝煌!珠海對面是澳門,廈門對面是金門,汕頭對面是海峽東岸。除了深圳外的三個經濟特區中,廈門應該屬於優秀吧! 三、廈門是中國少有的海島型城市,在廈門島132.5平方土地中,有機場、火車站、大學、黨政機關、港口與會展中心等大量公共設施,居住著200萬居民。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15094人,應該是人口密度極大的地區吧,在寸土寸金的廈門島,物以稀為貴,極其有限的土地資源與巨大的市場需求,是導致廈門島內房價居高不下的根源之所在,之必然。 四、廈門應該說是歷經挫折的城市,遠華事件使廈門遭到重大傷害,PS事件使廈門再遭挫折。廈門作為國家計劃單列市,卻只有1699平方公裡面積,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副省級城市,極大影響了廈門的發展空間,國家應該為廈門經濟的騰飛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廈門靠吸血產業。它是的代名詞就是吸血。全國人民都知道。把附近的公司總部吸過去,留工廠在泉章。整天想泉漳廈整合。用炒高房子把福建資金吸血過去。因為一個特區的名字國家大力扶持。小島卻整天談一線城市。島內就相當於一個鎮的大小。不要想著大城市。人家澳門比你好十倍,但是沒做你這些鳥事。發展自己就行不要整天吸血想合並
近幾年當然是靠商品房和 旅遊 了,沒什麼講的!計劃就是搞金融和 旅遊 城市,其他實體經濟已經嚴重衰老,從企業的工資收入就可以看出來,已是全國最低水平。國家一直再扶植廈門,希望走出商品房的綁架!
我個人覺得廈門呢工業時代已經過了,房地產時代開始進入泡沫了, 旅遊 呢雖然來的人多,但是消費不起來所以也不能靠 旅遊 了!那到底靠什麼呢就是互聯網了,廈門已經有三個軟體園了,你知道嗎一個軟體園一年可以帶動多少價值答案是幾百億!前幾天因為一款 游戲 王者榮耀市值突破一百多億,你想互聯網的價值和潛力有多大!所以馬雲說這個十年這個十年你的觀念不改變一定會被淘汰!我想也是的如今出門都不帶一分現金就走,就一部手機就夠了,所以說廈門的經濟支柱慢慢會轉為互聯網!房地產呢也是重要的因為現在樓價太高了,但是它不能稱為未來永久支柱!
廈門是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 旅遊 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適合居住和 旅遊 的濱海城市。
談到經濟支柱,首先我們的了解什麼是支柱產業?支柱產業值得是它在經濟中生產發展速度較快,對整個經濟起引導和推動作用的先導性產業。支柱產業具有較強的連鎖效應,誘導新產業崛起;對為其提供生產資料的各部門、所處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發展變化,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結合廈門自身的特點、支柱的定義以及我對數據的整理。廈門的經濟支柱主要是:工業、金融、房地產以及 旅遊 業。
目前來看廈門的產業結構比例是: 0.9 : 47.5 : 51.6,顯然是第二和第三產業佔主導。第二產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機械行業」。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房地產、 旅遊 業等營利性服務業」。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⑽ 福建廈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是工業,主要是湖裡區。當時鄧掌大權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湖裡的工業才成為經濟特區的。
只找到這個。。 2009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886.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實現工業增加值670億元,增長3.2%,佔全市GDP的4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784.02億元,增長1.6%,實現工業增加值654.62億元,增長2.8%。
至年底,全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03家,比上年增加212家。其中產值增量超億元的企業有49家,合計實現產值增量193.75億元,佔全市產值增量的63.5%。
全年著力重點培育的13條產業鏈共完成產值1786.14億元,其中有6條實現增長,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平板顯示、汽車、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這4條產業鏈已超百億元,工程機械、現代照明和太陽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這3條產業鏈接近百億規模;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全年共完成產值2049.59億元,比上年下降7.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