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有什麼特產
擴展閱讀
北京西站鄭州東站哪個大 2025-07-05 12:56:13
天津師大怎麼樣 2025-07-05 12:55:28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有什麼特產

發布時間: 2023-02-23 18:14:23

⑴ 想自助游

廈門自助游

廈門又稱鷺島,是我國東南部的一座海港風景城市,它背靠漳州、泉州大陸,面對金門,與台灣、澎湖列島隔海相望。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島、九龍江北岸沿海地區及附近小島、海域和同安縣組成,管轄開元區、思明區、鼓浪嶼區、湖裡區、集美區、杏林區六區和同安縣,總面積151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5萬人。
廈門的行政建制始於宋朝,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廈門也是著名的僑鄉,目前在海外的廈門籍華僑、華人有35萬人,在廈門的歸僑、僑眷也有20多萬人。同時,廈門與台灣有著密切的地緣、血緣關系,語言相通、習俗相近。

廈門總體氣候比較溫和,雨量充沛,屬海洋性氣候。這里夏季較為炎熱,7、8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冬季溫度則經常低於10℃;全年平均氣溫為21℃。日照時間長,太陽光充沛,所以廈門一年四季花木繁盛。
除了8月份台風季節,海邊的船隻全部停開,不能欣賞到優美的海景,其他時間去廈門旅遊都很好。秋冬季節一件薄毛衣加一件外套足夠,如果到海邊,風比較大,可以適當多加一件衣服。

市內交通
目前,廈門全市共有公交線路50多條,設站點近300多個,形成縱橫交錯的公交網路。公共汽車市區專線服務時間自早上6時至晚上11時,這種公交運營巴士到站停車,不實行中途招手停車制。廈門巴士或雙層巴士設有專人售票和無人售票兩種,上車一元,路途不分遠近,均實行統一票制。
小型公共汽車(小巴)擁有獨立的巴士點,車首有起止站名,車身為黃色,到站停車,也不實行中途招手停車制。
廈門計程車的數量很多,從喧鬧的商業區到偏遠僻靜的住宅小區,隨處可見。廈門市內所有的計程車身均上為銀色下為棗紅色,這是政府交通管理部門統一規定的營運的士車身顏色,是為了方便遊客識別和加強交通制度的管理而設定的。在廈門乘的士,共有二種記費方式:一般檔次普通牌子的汽車,起步為人民幣7.00元,三公里後每公里再加收一元;稍好一些牌子的汽車如桑塔納、紅旗等高檔車,起步為人民幣8.00元,三公里後每公里再加收2元,乘客可根據記價器上顯示的數字支付車費。

城際交通
廈門交通便捷,歷史上曾為我國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經過4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較完善的立體化交通網路。

航 空: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位於廈門島東北部,距市區12公里,是國家二類干線機場。高崎機場現已開辟國內航線53條,每周出港航班320多架,全年旅遊吞吐量達348.8萬人,貨郵吞吐量7.8萬噸,是華東地區主要的航空驅紐之一。廈門開辟的國內航線包括:廈門至安慶、北京、長春、長沙、常州、成都、重慶、大連、福州、廣州、桂林、香港、上海、南京、杭州、哈爾濱、深圳等航線。27路公交車往返於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和市區輪渡間,每半小時一班,車費一元。

鐵 路:1955年廈門高集海提建成,鷹廈鐵路通車,廈門站是鷹廈鐵路終點站。出廈門市可達省內的福州、三明、漳州、龍岩等22個市、縣;出鷹潭市可直達上海、杭州、南昌、合肥、南京等省轄市,廈門成為閩南、廣東潮汕地區旅客、貨物及全國各省市經由廈門港進出口物質、海內外旅客的集散地。為了適應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需要,鐵路部門除對廈門站及其配套設備進行擴建和改造外,還於1993年12月26日完成了鷹廈鐵路全線電氣化改造,大大提高了鐵路運輸量。

長途客運:廈門的公路運輸出現了多層次、多渠道,全民、集體、個人、三資企業一起上的新格局。公路運輸四通八達,汽車運輸不僅可直達省內各地,而且還可北至浙江溫州、南抵香港和廣東的深圳、廣州、珠海、汕頭等地;客運有直達上海、南京、合肥、福州、南昌、鷹潭等地車次。

港務運輸:隨著廈門經濟特區口岸交通配套的不斷完善,港口基礎設施的日益改善,以廈門港為中心的海、河客、貨運輸體系已逐步形成,沿海航運呈現百舸爭流的景象。廈門成為特區後,恢復了廈門至香港的定期客輪班,「集美號」客輪每周三17:00由廈門港開出,周三上午8:30左右由香港返回

★鼓浪嶼:隔鷺江與廈門市區相望,面積1.77平方公里,步行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繞島一圈。島上濃蔭覆蓋,花香撲鼻,處處似公園,觸目皆佳景,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鼓浪嶼古名圓洲仔,因西南海濱礁穴受浪沖擊,聲如擂鼓,明代改稱「鼓浪」嶼。小島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各種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現在,鼓浪嶼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島上主要旅遊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鄭成功紀念館等。
門票:60元(包含日光岩、鄭成功紀念館、百鳥園、索道),望遠鏡觀光2元

★日光岩:俗稱「晃岩」,是一塊直徑為40多米的巨石,凌空獨立在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它海拔92.68米,為島上最高點。相傳清順治四年(1647年),鄭成功來到晃岩下,看到這里的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山腰的蓮花庵也因之稱為「日光寺」。登上日光岩頂,秀麗的山光水色和波濤起伏中的大擔、二擔等島嶼盡收眼底。岩下峭壁上刻有明萬曆元年(1573年)丁一中所書「鼓浪洞天」和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進士林針所書「鷺江第一」的題字,還刻有民國4年(1915年)許世英題寫的「天風海濤」四個大字。
交通指引:從鷺江道中山路口的輪渡站擺渡到鼓浪嶼,上岩後步行10多分鍾就能到達日光岩

★鄭成功紀念館:日光岩下有一座雄偉的紅磚大樓,樓下正門上方,懸掛著郭沫若同志親手書寫的一塊黑漆金字匾額「鄭成功紀念館」。紀念館踞山面海,周圍樹林蓊鬱,花木呈秀。古老的梧桐、芬芳的玉蘭、卓然而立的棕櫚,襯托出紀念館令人崇敬肅穆氣氛。

★菽庄花園:是一個別具一格的園林建築,在鼓浪嶼的西南隅,日光岩南麓海濱。菽庄花園佔地不滿十畝,它傍山臨海,園建海上,海在園中,以園飾海,以海拓園,園海渾然一體。園的主人林爾嘉用其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該園,1956年林家將菽庄獻給國家,改為公園,園主銅像現屹立園中。
門票:30元
交通:乘渡輪至鼓浪嶼觀海園碼頭上岸,步行幾分鍾即到

★百鳥園:位於日光岩西南面的琴園內,佔地面積近7千平方米。整座鳥園注重藝術造型,突出鳥類表演,是一座集訓養、表演、科普為一體的大型鳥類觀賞園。園中由一張巨網覆蓋,中心高度三十多米。園內共放養近百餘個品種千餘只鳥,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十幾種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南端,是鼓浪嶼的主要旅遊風景點之一。198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三百二十周年,決定在廈門建造鄭成功塑像,選址鼓浪嶼復鼎岩,經過三年的籌備建設,於1985年落成。之後兩年,周圍與之配套的紀念園也相繼竣工,1987年開始接待中外遊客。皓月園取自鄭成功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帷」,意在寄託對民族英雄的崇敬及對台灣同胞的深切思念。皓月園依山傍水而建,佔地1.97公頃。園內精巧恢宏的建築吸取了明代建築風格,各種植物分布錯落有致,與海天山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壯觀的天然圖畫。
門票:15元
交通:從島上的輪渡碼頭向左走僅5分鍾左右即可進入園內

★萬石岩:位於萬石水庫以南,舉目皆石,大小重疊,有的危如累卵,有的穩如泰山,連綿延亘,其中最有趣的可算「象鼻峰」和「石笑」了。岩上的萬石禪寺始建於唐,清康熙年間擴建,民國時會泉法師重修,1984年新加坡宏船法師又捐資重修。從寺觀大殿左邊入一洞門,在會泉法師紀念堂旁有塊「聽颯石」,石上古榕虯根龍須,蟠石而生。每當微風拂過,以耳貼石,便可聽到颯颯嘯鳴聲。
門票: 40元
交通:17、87路可到達

★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市區東南五老峰下,距市中心3公里,為閩南著名古剎。寺以奉祀觀音為主,因地處我國佛教聖地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初建於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重建,佔地3萬多平方米。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號「五老凌霄」,是廈門大八景之一。登臨遠眺,山風海濤,盡收眼底。
門票:3元(進殿才要收門票,進門不要)
交通:17路車

★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市南郊廈門港口,炮台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佔地1萬多平方米,是我國重要的海防重地。胡里山炮台的城牆均用糯米、石灰和沙土攪拌而成,非常牢固。整個炮台有清軍兵營、隧道及兩層指揮樓,形成一個半地堡式的城池。兩個炮座上安裝有從德國購買的兩門克虜伯兵工廠所制的大炮。
門票:25元
交通:乘鷺馳2路公共汽車

★集美:位於廈門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面積為2.83平方公里,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鎮有著名的集美學村、陳嘉庚故居、鰲園及長達2212米的高集海堤,是中外聞名的文化教育區和僑鄉,也是風光綺麗的游覽勝地。
交通:從廈門島乘坐汽車穿越廈門大橋就是集美學村

★陳嘉庚故居:位於集美鎮嘉庚路,是一幢不高的兩層淺灰色樓房,庭院里柏樹翠綠,橘黃花紅。一樓現為集美學校校務委員會所在地,二樓陳列著陳嘉庚先生的遺物,二樓西側耳房是辦公室。現故居保持原樣,供人參觀憑吊,故居西側有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跡陳列。

★鰲園:1950年,陳嘉庚先生在鰲王宮舊址興建了鰲園,園正中矗立集美解放紀念碑,碑高28米,由毛澤東手書題額,碑的背面是陳嘉庚自撰碑文。紀念碑基座二層,底層八級,頂層三級,象徵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以昭示後世:勝利來之不易。基座環以青石雕及精工細刻浮雕,集中體現了閩南石雕精湛技藝和獨特風格,蔚為博物大觀。
門票:10元
交通:從集美學村後步行過去,鰲園就在集美中學的旁邊。

土特產:花生酥、龍眼、漆線雕、青果、文昌魚、廈門葯酒、廈門珠綉、餡餅、香菇肉等
廈門的百貨公司、精品店四處林立,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主要的購物街區有中山路繁華商業區、鼓浪嶼龍頭路商業街、廈禾路商業街和白鷺洲購物娛樂中心等。

中山路:是廈門傳統的繁華商業區,這兒既有大型的商業購物中心,如華聯商廈和第一百貨公司等,又有林立的各式零售商店。中山路以購物點多、商品齊全、價格公道為特色,終日遊人不斷。

鼓浪嶼龍頭路:是鼓浪嶼的主要商業街,龍頭路的兩旁設立了許多工藝品店和字畫店,既有本地產的工藝品如珠綉、漆線雕、彩扎、彩塑、彩瓷等,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玩、玉石、字畫和瓷器等。另外,這兒還開設了不少南國干貨店,以滿足北方朋友的需求。

廈禾路:是廈門新興的繁華商業街,這里擁有廈門最具規模的兩家大型商業購物中心,一家是在廈禾路東端、火車站對面的友誼商廈,另一家是西段的利景商廈。商廈商品檔次高、營業面積大、貨品齊全,足供顧客精挑細選了。

廈門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為「食在廈門」創造了有利條件。廈門全年盛產海鮮,種類繁多,品質優良。廈門四季瓜果不斷,除了從外地輸入的瓜果外,本地還盛產龍眼、荔枝、香蕉、菠蘿、木瓜、楊桃、柑橘、西瓜、芒果、桃子、琵琶、甘蔗等數十個品種。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京、魯、川、粵、閩、蘇、湘、皖)之一,繼承了中華民族烹飪藝術的優良傳統,具有濃郁的南國特色。閩菜主要由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菜組成,尤以福州菜、廈門菜為代表。

廈門名菜:廈門菜以閩南口味為主,兼有台灣、潮汕一帶風味。它以蒸、煎、炒爆、炸為主要手段,以烹制海鮮見長,具有清、鮮、淡、脆、略帶微辣的獨特風味。廈門宴席名菜有「雪花雞」「糧食豐收雞」、「捆蹄」、「清燉過魚」、「鍋貼黃魚」、「生炊紅蟹」、「炒魷花」等,甜食名菜有「荷葉八寶飯」、「糖燒栗子」等,家常名菜有「白斬雞」、「紅燒黃魚」、「豬腳封芋」等。

風味小吃: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展至今已有200餘種,除了「廈門三寶」:豬肉脯、麻糍和餡餅外,其中鹹食的燒肉粽、魚丸湯、蝦面、薄餅、芋包、蚝仔煎、韭菜盒、土筍凍、沙茶麵、油蔥火果、花生湯、圓仔湯、炸麻花、炸棗、麵茶等也長盛不衰。

素 食:南普陀寺「素菜館」的素菜,遵循佛教飲食傳統宗旨,堅持素菜素料、素菜製作,素菜素名。南普陀的素菜,選用植物油、面類、豆類、蔬菜、蘑菇、木耳和水果為原料,經過廚師的精工巧制,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主題。其匠心獨運的菜餚,質地純美,即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皿,眾多海內外遊客紛紛慕名前往。

當地風俗習慣
廈門地處閩南,閩南文化源遠流長,保留了很多獨具特點的習俗,逢年過節時這些傳統習俗便體現得尤為濃烈。除了農歷春節、上元節鬧元宵、踩街、鬧花燈、舞龍舞獅這些我國傳統的節慶儀式外,廈門還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節掃墓踏青(閩南地區的掃墓活動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慎終追遠的文化心理),端午節吃粽子和抓鴨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餅。

廈門有不少迷人的海濱沙灘,最長、最好的沙灘在黃厝,那兒有長達5公里、寬約上百米的沙灘和防風林帶。盛夏時節,到了廈門,不下水嬉戲遨遊,那將是一種遺憾。除鼓浪嶼周圍浴場外,廈門本島上則有黃厝、曾厝安、廈大海濱浴場。每到高潮時分,這幾個沙灘上總是擠滿了游泳的人們。如果你想領略大海的風情,你可以租用帆板、水上滑板或摩托艇、帆船等,親身去體驗擊水搏浪的無窮樂趣。若你時間寬裕,還可以租用一隻小木船,遠離都市塵囂,到一望無垠的大海上去垂釣,宛若置身世外桃園。

1. 浪嶼街區有嚴格規定,除了環島旅遊電瓶車外,不許任何其他機動車輛上島,在島上漫步不會受到干擾,非常幽靜。
2. 如果要游覽鼓浪嶼景區所有的景點,估計要160元左右。不過買聯票比較實惠些(80)。
3. 廈門是國家衛生城市,當地政府對亂丟垃圾、破壞市容整潔的行為處罰較重,而且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違者也會受到處罰,到廈門後一定要注意。
4. 廈門有很多海鮮,但多是用七兩秤稱的(街上挑著水果賣的也是如此)。

第 1 天 皓月園 - 菽庄花園 - 日光岩 - 廈門博物館 - 廈門海底世界
早晨乘渡輪10分鍾左右到鼓浪嶼島,往返票價3元,步行10分鍾左右到達皓月園(門票25元,游覽時間2小時),從皓月園出來步行15分鍾就可以到達菽庄花園(門票20元,游覽時間2小時),隨後只需10分鍾的路程就可以到有名的日光岩(門票70元,游覽時間3小時左右),接下來可以到廈門博物館(門票15元)、廈門海底世界(門票70元),午飯可以在島上的排檔吃海鮮面、蛤蠣、海瓜子。

第 2 天 集美學村 - 航天城 - 延平故壘 - 歸來堂(陳嘉庚先生故居)
乘18路旅遊專線車到集美學村下車,步行幾步路就到了航天城(門票10元,城內游覽時間40分鍾左右),隨後走15分鍾就可以到沿平古壘,參觀半小時,還可以去看看歸來堂(陳嘉庚故居)。午餐可以在集美學村裡解決。

第 3 天 南普陀寺 - 廈門大學 - 胡里山炮台 - 萬石岩
清早乘17路到南普陀寺燒香,在寺里轉轉,吃碗素麵;之後到寺廟正門邊的佛學院去看看;再步行到廈門大學,在這所沿海名校中徜徉半日。廈大門口有很多小吃排檔,可以一嘗。之後可步行去附近的胡里山炮台。如果還有時間,再去萬石岩。

⑵ 廈門有什麼特產值得帶回家

廈門特產介紹 :

廈門盛產花生、水果;沿海多產魚、蝦、蜊、蟹、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之一。主要特產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文昌魚 :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瀏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遊購物佳品。

青津果 :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製作而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脾之效。

菩提丸 :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香菇肉醬 :廈門罐頭廠生產的水仙花牌香菇肉醬罐頭,配方採用新鮮豬肉、上等豆、香菇、辣椒、蔥頭、蒜頭等 12 種原料和輔助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嚴格按照配方和配製時間的要求,逐鍋逐鍋地計量下料,認真掌握火候,加工迅速,裝罐及時,使各種原料保持各自固有的風味。

廈門餡餅 :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誇張。

魚皮花生 :是選用特級麵粉、白糖和其他優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生滾合烘製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肉鬆 :鼓浪嶼的 「 黃金香 」 肉鬆、肉脯,絕對算得上是廈門的知名特產。老人和幼兒因牙齒不齊,用肉鬆肉脯下稀飯是再好不過了。肉鬆的特點是明擺著的:金黃色,香噴噴,條條肉絲,團團簇簇,送到嘴裡,無需多咀嚼,立馬柔軟散化,滿口香甜。而肉脯更是一遇到口水,還來不及嚼一下,早已化成糊狀。因此,人們往往用它們來給幼兒下稀飯。

花生酥:又名 「 貢糖 」 。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砂糖,製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後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後,切成小塊。食用時,應小心剝去包裝紙,輕輕放入口內,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咸光餅面點的夾心料,產品遠銷國內外。

龍眼乾 :是同安的特產,粒大、皮薄、肉厚、清甜爽口。過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貢品,現在是中外遊客競相爭購的佳果。同安是全國六大龍眼產地縣之一,生產的龍眼乾遠銷國內外。

廈門景色中,鼓浪嶼的名氣最大,素以 " 海上花園 " 的美稱享譽中外,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島上崗巒起伏,錯落有致,最高峰日光岩是廈門的象徵。說鼓浪嶼是 " 萬國建築博覽 " 一點也不為過,在彈丸之地的小島上薈萃了上千座風格各異、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築。

在你飽了眼福之外,一定還想飽飽口福。那就說說廈門的特產吧,廈門著名的生產廠家都是百年老店,當然,還沒機會來廈門品嘗特產或者對廈門特產留戀的朋友。

⑶ 在廈門機場哪裡可以買到台灣特產

這個當然去手禮網了,機場自己開的B2C商城,他們在候機大樓里有門麵店,可以在裡面買,也可以網上訂購,門店提貨的。他們的價格絕對比外面超市的都便宜~~你可以去比價看看哈

⑷ 去廈門玩,要帶什麼廈門特產呢

你可以去「手禮網」看看,你可以買些餡餅,椰子餅,或者貢糖之類的,也可以選擇手禮網的廈門特產禮包,那是廈門機場集團開設的廈門特產網站,你可以網上訂貨,機場提貨,也可以採用郵寄到家的形式。

⑸ 廈門旅遊必備

鼓浪嶼有一些,國民黨時期的高官住宅。還是很有特色的,再就中山路的騎樓? 廈門大學和集美中學倒是特色鮮明,中西合璧的嘉庚建築,代表很多了 校園的建築基本都是

⑹ 我要一些關於廈門的資料

概況————

廈門(廈門又名鷺島、宋曰嘉禾嶼、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副省級城市。郵政編碼:361000,區號:0592。位於福建東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o04′04〃、北緯24o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而稱「鷺島」。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畲、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

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旅遊景點:

鼓浪嶼風景區————鼓浪嶼是廈門旅遊景點中最具魅力的景觀之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廈門風景名勝的傑出代表,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鼓浪嶼全島都是景,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海底世界、鄭成功紀念館、毓園、琴園、萬國建築、鼓浪嶼音樂廳、廈門博物館、鼓浪洞天、後海濱浴場。
萬石植物園風景區————在萬石山自然岩景中,有著名的萬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曉鍾、虎溪夜月等;人文景觀,如萬石蓮寺、太平古剎、中岩天竺寺、天界寺、醴泉洞、聽泉閣、新碑林、高讀琴洞、鄭成功殺鄭聯處、鄭成功讀書處等。1988年,鼓浪嶼-萬石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以石、林、湖為主要特色,是人工與自然緊密揉和與具有廈門歷史文化特色的名勝游覽區。
南普陀旅遊區————位於廈門島南部和東部,主要旅遊點有南普陀寺、五老峰、鄭成功演武場遺址、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魯迅紀念館、胡里山炮台、榮光寶藏博物院、台灣民俗村、華僑博物院和胡里山浴場、曾厝垵浴場、黃厝浴場、會展中心等,本區是一個以人文旅遊資源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區.
集美風景區—————光旖旎,嬌嬈多姿。在潯江畔,有民族風格的閩南建築,掩映於綠樹花叢之中,亭台水榭屹立在凝碧晶瑩的龍舟池畔。陳嘉庚陵墓,中外遊客必仰,鰲園浮雕,令人嘆為觀止..
同安風景區—————同安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豐富,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前者有北山十二龍潭、汀溪溫泉、三島風景區、出米岩、白雲岩、紫雲洞和鱷魚嶼文昌魚等。後者如梵天寺、蘇頌史跡陳列館、蘇頌故居、梅山寺、面山岩寺、孔廟、汀溪窯址、婆羅門塔、鳳山石塔、凱歌高爾夫球場、雙溪公園及影視娛樂城等.
海滄風景區————杏林海滄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以溫泉療養為主的杏林度假游樂區,以海上娛樂為主的寶珠嶼游樂區,以高爾夫球運動為主的鰲冠休閑度假區,以森林游覽狩獵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園游覽區,以紀念吳真人為主的青礁慈濟宮文化旅遊區。此外,海滄還有蓮塘別墅、魁星樓等唐宋以來的重要文物古跡遺址多處.
其它風景區—————廈門市在進行大規模的城鄉建設的同時,保持了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的風格。不僅傳統旅遊景點和著名遺址得到不斷修茸和擴建,新辟景點也層出不窮。慈濟宮、金榜公園、湖裡公園、南湖公園、人民會堂、噴泉音樂廣場……不在傳統景區內的其它景點不勝枚舉,只要遊客用心就可游覽到這些景觀.

廈門特產:

廈門盛產花生、水果;沿海多產魚、蝦、蜊、蟹、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之一。
廈門盛產的甘蔗,是輕工業、製糖業重要的原料。同安素有「甘蔗之鄉」的美稱,年產甘蔗6萬多噸.至於珠綉、漆線雕、泥塑、彩扎、雕塑等工藝品,更是豐富多彩,暢銷國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
主要特產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葯酒、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魚皮花生:是選用特級麵粉、白糖和其他優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處滾合烘製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花 生 酥:的主要原料是花生和糖,食用時將其輕輕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留齒頰。
菩 提 丸: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青 津 果: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製作而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 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脾之效。
餡 餅:為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等烘製而成,其製作重在火候,做到整個餅內熟外赤不走油,吃起來餅皮香酥油潤,鮮餡冰涼清甜。市面上以鼓浪餡餅和南普陀素餡餅為最佳。
葯 酒: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葯的療效,酒的作用。有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等品種。
文 昌 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又名蛞蝓魚,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劉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每斤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 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遊購物佳品。
廈門土筍凍:土筍是一種長在海邊沙子里的腔腸動物!灰頭土臉兒像一根一根的小蟲子,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碗土筍凍了。扣在盤中,執刀化為四塊,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著嘴兒吃也能嚼出一份勁道。土筍凍或許談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絕對一流。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一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別處有點不同,首先它的顏色就是艷紅欲滴,不像多為暗紅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備,而甜似乎還略占上風。辣醬倒入碟中,箸未動而眼一亮,筷子到嘴邊,涎水已經下桌沿了。
廈門餡餅:此餡餅非彼餡餅,沒有什麼韭菜雞蛋餡,豬肉白菜餡的。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誇張。而在南普陀寺,有一種素油餡餅,餡心除了綠豆白糖還有黃花木耳的。
廈門珠綉: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廈門珠綉產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綉包等一百多個品種。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

⑺ 廈門機場內的特產正宗嗎

還算正宗哦,就是價格會偏貴了,去中山路那裡有好多特產店價格相對便宜

⑻ 廈門特產有哪些

你好

詳見網路

中文名稱:廈門 
外文名稱:Xiamen/Amoy(舊稱)
別名:鷺島,古稱:新城、禾島、嘉禾里、嘉禾嶼、中左所、廈門城、思明州
行政區類別:副省級城市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
下轄地區: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
政府駐地:廈門市思明區湖濱北路61號
電話區號:+86 (0)592
郵政區碼:361000
地理位置:中國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
面積:1699.39平方公里
人口:381萬人(2014年常住人口)
方言:閩南語(廈門話)-閩台片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鼓浪嶼/環島路/萬石植物園/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同安影視城等
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廈金灣直升機場
火車站:廈門站/廈門北站/廈門東站/廈門高崎站/杏林站/前場站/東孚站
車牌代碼:閩D
市花/市樹:三角梅/鳳凰木
市鳥:白鷺
高等院校: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
GDP:3273.54億元(2014年)
人均GDP:86831元(2014年)
客輪碼頭:廈門五通碼頭、廈門國際郵輪中心
鄰近城市:漳州,泉州,金門
民間信仰:媽祖、保生大帝、開漳聖王等
主要水源:九龍江
閩南同城:醫療/教育/交通等
恩格爾系數:0.33 (2006年)
進出島跨海橋:海堤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等6座
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海滄海底隧道

謝謝採納

⑼ 廈門經典導游詞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地,下面是我准備的廈門經典導游詞,僅供參考。

廈門經典導游詞【1】

廈門市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構成了廈門的總體風格。

島、礁、岩、寺、花、木諸神秀相互映社,僑鄉風情、閩台習俗、海濱美食、異國建築融為一體,四季如春的氣候更為海的魅力錦上添花。

對台灣、東南亞的區位優勢,海、陸、空立體互補的交通設施,也為廈門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

改革開放後,廈門旅遊業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從1991年至1998年,廈門市入境旅遊者人數、人天數和(外匯)收入三項指標連續8年名列全國旅遊城市中前10位,國內旅遊也取得長足的發展。

廈門以雄健的姿態跨入了全國主要旅遊城市的行列,旅遊業成長為廈門市重點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圍繞著海上花園整體旅遊形象的構築,廈門旅遊產業素質顯著提高,國內外旅遊市場得到拓展。

在旅遊立法方面,廈門市出台了《廈門市旅遊管理條例》、《廈門市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管理暫行規定》、《廈門市旅遊定點單位管理辦法》、《廈門市一日游管理暫行規定》等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初步構成了廈門地方旅遊法治體系,為依法治旅方針的實施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旅遊資源開發方面,城市已形成鼓浪嶼、萬石山、南普陀、集美等十幾個旅遊景區(點),鼓浪嶼--萬石山被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尤其是1995年以來,廈門市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陸續建成了廈門影視娛樂城、廈門台灣民俗村(景州樂園)、鼓浪嶼海底世界、胡里山炮台榮光寶藏博物院、集美航天科技城、東方和凱歌兩個高標準的高爾夫國際鄉村俱樂部等新的旅遊項目,並已對外營業。

在旅遊飯店、旅行社方面,廈門市現有旅遊涉外飯店79家,其中星級飯店45家,客房約10200多間;中小型社會旅館340家左右,床位約22000張;國際旅行社、國內旅行社48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2家;各類娛樂經營單位200多家。

1998年,全市接待海外遊客48.35萬人次,創匯2.39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585.52萬人次,創收55.76億元人民幣;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6%。

為了在世紀之交,以更雄健的姿態去迎接新的挑戰,廈門確定了旅遊業跨世紀發展目標--到2010年,把廈門建成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旅遊口岸和觀光度假發達的國際性海濱旅遊城市。

廈門經典導游詞【2】

廈門,很早以前叫“鷺江”、“鷺門”、“鷺島”、“鷺嶼”。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叫“嘉禾嶼”、“嘉禾里”;元代叫“嘉禾千戶所”;明代稱“中左所”;1650年鄭成功統治時叫“思明州”;民國以後叫“思明縣”、“思明市”。

什麼時候叫廈門呢?據說是在明初江夏侯周德興來建“廈門城”以後,才與原有的“中左所”名稱同時使用的。

以“鷺”為名,是因為傳說當時島上棲息大群白鷺。

以“嘉禾”為名,是根據《鷺江志》記載,當時島上生產一種“一莖數穗”的良種稻禾。

以“所”為名,是由於“所”是當時政府設置在這個島上的軍事機構的一種名稱,“中左”是“所”的`方位。

以“思明”為名,那是鄭成功和當時人們思念明朝而起的。

為什麼叫“廈門”呢?史料上雖然沒有說明,但是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因為廈門處在九龍江的“海門”下游,就是“下海門”流域。

這樣,有人就把“下海門”縮讀為閩南方言的“廈門”。

至於正式命名,那是從1683年清政府解除海禁以後。

廈門作為“通洋正口”,英國商人首先來到這座小城做生意,城裡的人告訴他們這個島名,因此,英語就根據閩南方言譯為“Amoy”,從而記載在史料上。

今天,廈門是祖國的港口城市,也是海外僑胞和貴賓前來我國旅遊首先到達的“門”。

因此,廈門這個名稱,有它新的涵義,也可以說是“祖國大廈之門”

廈門(又名鷺島、宋曰嘉禾嶼、明曰中左所)市內有鼓浪嶼、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集美學村、萬石植物園等景點。

地方上通行閩南語。

多年來大力推行普通話以及外來非閩南民系人口的大量湧入,普通話早已成為廈門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廈門經典導游詞【3】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海上明珠”之稱的濱海城市——廈門。

大家一路辛苦了。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朱,朱德的朱,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將陪同大家游覽廈門的風景名勝,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對廈門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時也希望大家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

這位是為我們開車的師傅,李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可是非常的好,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大家會欣賞到他的嫻熟技術。

大家剛下飛機一定累了,我們的行程就從下午開始,現在我先送大家去酒店休息一會兒,我們要入住的是寶龍大酒店,這是一家五星級酒店,所有的設施設備都是最好的噢! 從這到酒店還有一段路程,在這途中呢,我先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廈門的概況。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總面積156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不過60萬,但是廈門有著超越其它城市的航空業。

大家剛剛走出來的機場,就是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它佔地面積有8.9平方米,並且開辟了國內航線53條,國際航線8條,有33家國內外航空公司在廈門設立辦事處,開展各種經營業務。

它是我國第七大航空港。

廈門地處亞熱帶,全年氣溫差別不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很適合旅遊,看來大家是來對了地方,廈門環境優美,民風淳樸,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等稱號。

同時也是中國十大旅遊城市之一,廈門最大的特色就是“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大家知道廈門的市樹、市花是什麼嗎? —— 沒錯。

就是鳳凰木和三角梅。

看來大家對廈門還是有一定的了解。

鳳凰木是典型的南國樹種,枝秀葉美,它開花的季節是在夏天,可惜大家現在看不到,所以希望大家夏天的是時候在來廈門看我們的市樹,到時候可別忘了找我為大家介紹噢!

而三角梅朴實無華,易於繁殖,花色也很多;市鳥白鷺則是高雅之鳥,相傳在遠古時期有一群白鷺在此棲息,又因廈門島形似白鷺,素有鷺島之稱。

廈門在明朝前是叫做“嘉禾嶼”,那是因為在唐朝是種有一種水稻,一般水稻是一莖一穗,而這種水稻是一莖多穗的,當時的閩越人認為是吉祥的徵兆,於是就把這個無名的小島稱為“嘉禾嶼”;

直到明朝時,明太祖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心在閩南沿海設置上、下、左、右、中五個哨所來防禦倭寇,

剛好當時廈門正好位於中、左二所,固有“中左所”之稱,隨後周德心奉命建城,而當時的“中左所”正好位於福建九龍江下游地段,故又稱“下門”當時的“下”是“上下”的“下”,後來,雅化為現在的“廈門”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把廈門、金門作為搞清復明的基地,把廈門改為“思明洲”到了1933年才恢復為廈門的稱呼。

廈門的美食風味獨特,主要是以海鮮為主,具有清,鮮、淡、脆的特點。

廈門菜發於北宋,原來是閩菜系當中的一種,到20世紀90年代,從閩菜中脫穎而出,自成一派,形成海鮮菜餚、仿古葯膳、普陀素菜、名點小吃四個系列。

在這幾天中,我一定帶大家去嘗遍廈門所有好吃的。

廈門有好多的特產,像廈門的珠綉,漆線雕,瓷雕等。

像廈門的珠綉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非常的獨特,有珠綉的拖鞋,珠綉的包包,珠綉畫等100多種款式。

漆線雕可是廈門歷史最長的工藝品。

早在幾百年前,廈門的漆線雕佛像就馳名中外,暢銷東南亞各國。

大家回去的時候可別忘了帶點給親戚朋友。

還有廈門的一些風俗習慣也很特別。

在今後的幾天當中我將會為大家更詳細的介紹一些。

看,寶龍大酒店,我們到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東西下車。

⑽ 福建的簡介(具體)

福建簡介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屬於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福建與台灣淵源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設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因古時為閩越族居地,簡稱閩。
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省會福州 。
福州為福建省省會。

福建:以福州、建州(今建甌)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地理氣候

□ 土 地

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陸域的80%,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線總長6128公里,其中大陸線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大小島嶼1546個,佔全國1/6,擁有廈門灣、福州灣、興化灣、湄州灣、沙埕港、三都澳等眾多天然港灣。

□ 氣 候

福建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2004年平均氣溫15.3-21.9度,平均降雨量930-1843毫米,是全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福建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冠於全國。

□ 生物資源

福建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62.96%,居全國首位。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有內陸養殖面積和可作業海洋漁場面積分別約1000平方公里和12.5萬平方公里。有魚類750多種,佔全國海洋魚類種數的一半。尤其是水產品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品種佔世界50%以上,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 水資源

境內河流密布,水利資源豐富。全省擁有29個水系,663條河流,內河長度達13569公里,河網密度之大全國少見。水力理論蘊藏量1046萬千瓦,可裝機容量705萬千瓦,居華東之首。

□ 旅遊資源

全省人文薈萃,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一大批影響日益擴大的旅遊品牌,包括山與水完美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素有海上花園、音樂島美譽的鼓浪嶼,情系海峽西岸、凝聚世界華人的湄州媽祖朝聖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村民居建築福建土樓,著名的革命聖地上杭古田會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搖籃曇石山文化遺址,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寧的白水洋奇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漳州火山公園等旅遊品牌和一大批風景名勝區。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區、蘇區,閩西、閩東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當年中央蘇區有10個縣在福建,老區分布在62個縣(市)。

福建人口

□ 人口統計

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3558萬人,凈增人口23萬人。出生人口42.56萬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萬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長率6.25‰。

□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福建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少數民族分布很廣,歷史悠久。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個,漢族人口居多;53個少數民族人口為58.38萬人,佔1.7%。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達35萬人左右,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萬人以上。全省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寧德地區,其次為福州市,再次為泉州市,其中上萬人口的縣市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羅源、晉江、惠安、連江等。

□ 文化程度

2006年全省共有各類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舉辦獨立學院(民辦)10所。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2萬人,在學研究生2.28萬人,畢業生0.4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17萬人,在校生46.13萬人,畢業生9.50萬人。 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3.01萬人,在校生57.18萬人,畢業生15.1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7.41萬人,在校生78.04萬人,畢業生20.18萬人。初中招生52.37萬人,在校生165.03萬人,畢業生60.2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1.24萬人,在校生269.
22萬人,畢業生52.61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52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 87.11萬人。。

福建經濟

□ 國內生產總值

2006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7501.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5.23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3736.08億元,增長17.0%;第三產業增加值2880.32億元,增長1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152元,比上年增長12.7%。

□ 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2006年第一產業有所調減,第二產業繼續保持增勢,第三產業發展穩定。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2.8:48.7:38.5調整為11.8:49.8:38.4。

□ 財政收入

2006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01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41.03億元,增長25.1%;財政支出722.15億元,增長21.8%。國稅稅收收入(含進口稅收)698.09億元,增長17.9%;地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503.97億元,其中稅收收入365.76億元,增長28.9%。

□ 工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2006年全省工業增加值330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45.58億元,增長20.4%(見表3)。產品銷售率96.92%,比上年下降0.58個百分點。

□ 農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2006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473.41億元,比上年增長3.0%,增幅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

□ 外貿狀況

2006年全年全省進出口總額626.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出口412.65億美元,增長18.4%;進口213.98億美元,增長9.3%。進出口相抵,順差198.67億美元,比上年增加45.94億美元。

□ 外資利用狀況

2006年全年批准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162個,比上年8.8%;按歷史可比口徑統計合同外資金額108.02億美元,增長26.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1.85億美元,增長15.3%。按驗資口徑統計合同外資金額78.29億美元,增長3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2.2億美元,增長23.5%。共計新批境外投資企業73家,協議投資總額1.72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8749.60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02億美元,增長3.5%;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15億美元,增長1.6%。

福建通訊

□ 電話擁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40.93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93億元,增長9.1%;電信業務總量613億元,增長21.6%。電信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8.72億元,增長10.5%;實現利潤49.19億元,增長15.7%。新增固定電話交換機75萬門,總容量1941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2297萬戶,移動分組數據網容量197萬戶,移動簡訊中心容量2962萬條。新增固定電話用戶87萬戶,年末達到1486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37萬戶,年末達到1539萬戶。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02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24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85.58部/百人。數據及多媒體用戶771萬戶,新增173萬戶,數據及多媒體用戶普及率達21.8%。寬頻接入埠304萬個,比上年底增加46萬個。

□ 廣播電視

廣播電台10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36座,調頻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89座,廣播節目85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99%;電視台10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5座,電視節目36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13%。有線電視用戶428.46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干線總長12.46萬公里。省級衛星電視為福建東南衛視。
福建電視台如下:1、綜合頻道;2、東南衛視;3、公共頻道;4、新聞頻道;5、電視劇頻道;6、都市頻道;7、經濟頻道;8、體育頻道;此外,還有少兒頻道、海峽衛視、國際頻道。

福建交通

□ 公 路

2006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865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9公里,一級公路353公里,二級公路6524公里,公路密度為71.3公里/百平方公里。

□ 水 運

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產性泊位52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8個,全省港口通過能力1.4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571萬標箱。。廈門港已躋身全國十大集裝箱港行列。開辟36條國際班輪航線,與世界7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還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務關系。福州、廈門港與高雄港開通海上試點直航,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開展直接往來。

□ 航 空

福建目前擁有5個機場,它們分別是: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泉州晉江機場;南平武夷山機場;連城機場。即將在蒲田建立機場。

□ 鐵 路

2006年底,全省鐵路里程數1625公里,已擁有四條進出省鐵路通道,分別為:鷹廈鐵路、外福鐵路、橫南鐵路、梅坎鐵路。目前在建的鐵路項目有溫(州)福(州)鐵路福建段,福(州)廈(門)鐵路,龍(岩)廈(門)鐵路,總里程616公里。2007年底前開工的鐵路有向莆鐵路(江西向塘到莆田)福建段,廈(門)深(圳)鐵路福建段,總里程535公里。上述在建和將開工的鐵路項目在福建境內形成「一縱兩橫」的快速鐵路主骨架,總長1150公里,將在2011年前全部建成

福建特產

福州特產有橄欖、福桔、龍眼、閩姜、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泉州有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漳州特產有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蘆柑、荔枝、香蕉、龍眼、袖子、菠蘿等「六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片仔疲、八寶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等。
廈門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葯酒、海產干貨等。
南平特產:盛產筍干、香菇、 武夷岩茶等
莆田特產:興化桂元, 興化米粉,漆木碗
龍岩特產:八大幹系列.
三明特產:建蓮蓮子,沙縣各小吃.
寧德特產:芙蓉李,古田竹編,茶 葉,紅 曲,剪 刀等

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