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2021年廈門未來發展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廈門杏林哪裡補牙 2025-05-26 02:50:07

2021年廈門未來發展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5-24 00:40:19

A. 廈門同安未來有發展前景嗎

同安本就是古城,發不發展,自有它的魅力存在。

個人認為應該是分成兩個區塊,老城區和新城區兩個來考量。老城區銜接汀溪 旅遊 一片走特色老城的延續,而新城則扎堆在環東海域這一片,走產業化一條龍發展,帶動新同安的經濟,兩條路兩種搞法,既新潮又不失同安的古城特色。

所以,同安的未來,本就很有前景。

廈門的龍脈在同安,所以廈門的未來在同翔

有的。參考《2021年1-4月同安區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我們從幾個維度來看一下同安區目前的情況。

一、產業規模。同安工業不斷向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邁進。 2021年 1-4月 同安區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1.88億元,同比增長23.1%,增幅位居全市各區第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17.04億元,同比增長36.6%,增幅位居全市各區第三。

二、 商品房銷售高位增長。1-4月,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為47.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6%;銷售金額64.48億元,同比增長32.6%。其中:住宅銷售4614套共 38.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0.8%,銷售金額為59.46億元,同比增長45%。

三、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較好。1-4月,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8.5%,分別高於全省、全市平均增幅27.3個和9.0個百分點。基礎設施、 社會 事業及其他投資、工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四個行業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分別增長6.7%、139.4%、33.0%、15.6%。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主要得益於城區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額的有力支撐,1-4月城區基礎設施投資額為7.11億元,同比增長120.1%; 社會 事業及其他行業投資高位增長。1-4月 社會 事業及其他行業投資同比增長139.4%,高於全區固投增速90.9個百分點,拉動固投增長25個百分點。

從一二三點不難看出,同安的產業發展並沒有收到疫情反復帶來的影響正在持續增長,更多的產能意味著更多的生產力需求。同時,資金流正不斷湧向同安開展固定資產的投資,市場整體看好。最後,房價也持續高位運行,市場交易較熱,且價位相對島內較為親民,是剛需的一個不錯的選擇。未來,廈門發展或將呈現以思明、湖裡為雙核的經濟、金融、創新、 旅遊 、高新技術中心,以海滄、集美為核心的高新產業及居民中心,以同安、翔安為核心的外來人口居住及工業中心。

肯定有的,房子建這么多

B. 廈門適合長期居住嗎 廈門適合年輕人發展嗎

廈門適合長期居住。廈門位於華東地區,由福建省管轄,是一個Ⅰ型大城市、副省城市,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大概在21℃,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為主,經濟發展也不錯,交通也很便利,是一個升腔十分適合長期居住的城市。如果想了解更多與“廈門適合長期居住嗎”相關的內容,可以繼續往下閱讀。

廈門適不適合長期居住

C. 廈門市級住房發展規劃:新房漲幅每年不超5%

繼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布後,廈門率先公布了住房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

11月16日,廈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布了關於《廈門市住房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明確「十四五」期間住房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其中明確提出,保持住房價格總體平穩,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年度漲幅不超過5%。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7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撰文解讀「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時提出,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全面開展房地產市場調控評價考核工作,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業內人士認為,「房住不炒」確定性的寫進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穩房價也是各國家相關部門繼續堅持的一個目標。作為計劃單列市和二線城市,廈門對未來五年的住宅發展方針,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國一二線城市做法。對於部分二線城市來說,跟進廈門的可能性較大。

廈門明確未來5年房價年度漲幅不超5%

11月16日,廈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布了關於《廈門市住房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明確「十四五」期間住房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在「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目標部分,公示稿提出,住房消費健康發展。保持住房價格總體平穩,逐步使住房價格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適應。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年度漲幅不超過5%,住房租金價格年度漲幅不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因城施策,引導量力而行、梯度消費,滿足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推動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促進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公示稿同時提出,住房供給結構均衡。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約38萬套,面積2950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供應量約12萬套,面積1300萬平方米,佔比約45%;保障性住房供應量約10萬套,面積600萬平方米,佔比約20%;市場化租賃房供應量約10萬套(間),面積450萬平方米,佔比約15%;新建安置房供應量約6萬套,面積600萬平方米,佔比約20%。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是全國范圍內第一個推出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公示稿)的城市,並且是首個將房價年度漲幅不超過5%寫入規劃的城市。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廈門住房發展規劃中有兩點引人關注,一點是穩房價,另一點是重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於房價漲幅實行硬約束。2019年,全國多個熱點城市(含廈門)試點制定「一城一策」與長效機制方案,其中就包括房價漲幅不超5%。如今將這一硬指標,延伸至整個「十四五」期間。

楊紅旭還指出,廈門之所以敢在「十四五」規劃中將5%的硬約束寫進去,估計主要是近四年樓市不熱,所以感覺未來五年也無妨。但如果換杭州與西安,大概率不敢這么硬核明確不超5%,因為近兩年房價漲幅明顯超過5%了。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廈門住房發展規劃在「十三五」住房發展回顧部分也指出,市場調控日趨完善成效漸顯。積極貫徹「房住不炒」定位,從供需兩側多措並舉落實調控任務,初步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市場回歸理性,房價保持平穩,投機炒房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近三年房價漲幅低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水平,「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基本實現。

住建部定調未來五年調控方向

11月3日,新華社正式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關於房地產調控方面的表述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並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11月17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撰文解讀「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文章除了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和目標任務,還提出要完善住房制度,包括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提升住房品質等五方面內容。

王蒙徽表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著力解決住房結構性供給不足的矛盾,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推動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在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方面,王蒙徽表示,因城施策,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健全政策協同機制、省部市聯動機制、監測預警機制、市場監管機制和輿論引導機制,建立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全面開展房地產市場調控評價考核工作,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楊紅旭指出,「房住不炒」確定性的寫進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穩房價也是各國家相關部門繼續堅持的一個目標。作為計劃單列市和二線城市,廈門對未來五年的住宅發展方針,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國一二線城市做法。對於部分二線城市來說,跟進廈門的可能性較大。

楊紅旭同時指出,2006年以來70城中二線城市總體新房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均值是5.4%,未來五年控制在5%的壓力並不大。

D. 廈門市翔安區的發展前景如何

短期之內翔安區很難有所突破!

島內的兩個大區的實力無所質疑,因為廈門大學本部就在島內。就算有分校等設施的建成,處於心理原因很多人認為師資力量不如本部來的好。這個可能會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所在學院都由本部分出而成,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

翔安區現在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地鐵3號線到5號線才能滿足翔安區的交通問題。眾所周知目前1號線才剛剛完工,大量的配套項目建設仍然還在的緊張的進行當中。

就島內寸土寸金的房價趨勢,也需要其他區來分攤平衡!

這已經是短期內可以看到形勢了,不管是在交通上,教育上,生活配套上面。各個區都在逐漸完善當中。島內總有一天處於一個飽和的狀態,各個大區自然會輪到建設發展當中。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比較擔心的還是企業發展、招商引資、就業崗位等等問題。沒有這些的經濟支持。很難完成這么美麗的藍圖!


翔安是未來廈門跨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打造以科教研發、航空工業、保稅物流加工為主導,配套完善居住功能的綜合型空港配套片區,未來其東部新區的發展向上向好。

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翔安機場,東部 體育 會展新城等重點項目正緊鑼密布進行,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工程動工開建,預計2022年投用;與其配套的翔安機場高速公路北段(瀋海高速-翔安南路)、廈門翔安機場快速路南段(翔安南路-大嶝段)等多個項目立項,福建省市重點項目濱海東大道(翔安東路-蓮河段)工程開工建建設,力爭2021年底建成通車。「要想先致富,定要先修通路」,這些基礎設施的落地勢必將翔安推向改革發展的快車道。

從地理位置來看,它與台灣隔海相望,臨近廈門本島、泉州兩個全省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這些經濟發展資源會為翔安經濟發展注入十足的活力,帶來強大的動力。未來入住翔安的居民獨占便利交通,可享休閑 娛樂 的美麗花園海—東山,出省、出國方便便利。

從文化生活看,翔安區 歷史 悠久,人文薈萃。馬巷鎮洋古民居群、大嶝島紅磚古厝群、新圩鎮烏山村的古民居群等古遺跡見證著彼時翔安紅紅火火的發展面貌。當下,這里的大嶝小鎮有國內唯一的對台免稅公園;還有大宅濕地公園、以南音為主題的公園——歐厝帶狀公園,以及廈門市首個由市、區兩級國企特房集團和翔投集團共同牽頭建設的大型休閑農業項目——大帽山境•寨仔尾里田園綜合體一期,這些將掀起翔安人居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毗鄰廈門大學翔安校區正在建設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的「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其它配套的學校,購物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宜居、商業設施即將完善。翔安人居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未來指日可待。

1.翔安大嶝島的國際新機場的投入使用,島內到新機場的機場大道也在同步施工。

2.地鐵3和4號線的也將在未來2到3年內建成使用

3.翔安的文教區匯聚廈門眾多院校,特別是廈大翔安校區的吸引作用。

4.島內名校的翔安分校,已知的 科技 中學今年開始招生,雙十中學的分校也在建設。

5.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也在今年投入使用

6.翔安新城的新規劃生活園區和翔安大道左側的物流園區也在陸續開發

7.島內工廠的搬遷至翔安和同安兩大區域其中翔安匯聚了ABB工業園和天馬微電子等一批大型企業

以上為筆者的見解,作為新的翔安人讓我們一起期待翔安的發展。

談翔安機場,機場對廈門市意義深遠,翔安的基礎交通也會因此更加完善,長遠角度是利好的,但是目前不是最緊迫的,就算現在建成了,配套都還沒起來,反而起到副作用,就像煮餃子,餡包再好也要等餃子浮起來了才能吃。

建議翔安要走自己獨特的路,不要學海滄集美同安的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高端會展是一個方向,但目前要考慮國內的競爭有三亞,杭州等,會展方向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能一錘定音,搞 旅遊 沒有底蘊不適合,打鐵還是自身要硬。金門不是香港,它帶不動翔安經濟,反而金門希望依託我們,通水通電通網,對台我們是強者,要做好大哥才能帶小弟,翔安應該找到自己優勢的光電行業,做強做大,培養幾個獨角獸出來,像深圳華為,騰訊,杭州阿里巴巴這種企業,發展才是第一生產力,形象工程可以少做,扶持引導實體才是王道!

在前幾年的廈門市城市建設規劃會議中,政府已經有明確方向;要把翔安建設成為類似上海的「小浦東新區」,而且現在縱觀整個廈門,有地地區只有翔安了,島內已經日趨飽和,好多政府職能部門五年前後都會搬往翔安(前提是機場和地鐵線包括今年8月要動工的翔安大橋,這些都是為接下來翔安發展做鋪墊,很簡單的一句話:現在廈門那個地方開車,有在翔安大道上開的舒暢?翔安以後的發展肯定超越其他島外區域

一、2005年廈門及翔安區發展概況:

一)廈門面積1609平方公里。1.同安658。2.翔安352。3.集美276。4.海滄176。5.思明75。6.湖裡72。

•廈門島外面積1462平方公里(占廈門面積的90.86%)。翔安占廈門面積的21.88%。

二)、廈門人口225萬人。1.思明區76.8。2.湖裡47.4。3.同安33.9。4.集美31.2。5.翔安25.5。6.海滄10.2。

廈門島外人口100.8萬人(占廈門人口的44.8%)。翔安占廈門人口的11.33%。

三)、GDP產值1029.55億元。1.思明319.11。2.湖裡301.56。3.海滄164.1。4.集美132.87。5.同安73.92。6.翔安38。

廈門島外GDP產值408.89億元(占廈GDP產值的39.7%)。翔安GDP占廈門的3.69%。

四)、廈門人均GDP45758元。1.海滄16.088萬元。2.湖裡63620元。//3.集美42537元。4.思明41551元。5.同安21805元。6.翔安16889元。

翔安人均GDP為廈門人均GDP的36.91%而墊底

二、2019年廈門及翔安發展狀況:

一)、廈門人口429萬人(為2005年人口的190.1%)。1.湖裡102.6(為2005年的海滄216.46%)。2.思明102.3(為2005年的133.2%)。3.集美74.8(為2005年的239.7%)。4.同安66.3(為2005年的195.6%)。5.海滄41.6(為2005年的407.8%)。6.翔安41.4(為2005年的162.4%)。

廈門島外人口224.1萬人,已經超過廈門島內的人口(占廈門總人口的52.24%)。海滄人口快速增長。翔安人口占廈門人口的9.79%而墊底。

二)、GDP產值5995.04億元(為2005年的5.82倍)。1.思明1896.46億元(5.94倍)。2.湖裡1297.29億元(4.3倍)。3.海滄796.87億元(4.86倍)。4.集美789.37億元(5.94倍)。5.翔安663.83億元(17.47倍)。6.同安551.23億元(7.46倍)。

廈門島外的GDP產值2801.3億元(6.85倍)。遠遠快於島內的經濟增長速度。島外經濟佔比由2005年的39.7%升居至46.37%。而翔安經濟在"快速騰飛"。

三)、廈門人均GDP13.97萬元(為2005年的3.05倍)。1.海滄19.16萬元(為2005的1.2倍)。2.思明18.54萬元(2.91倍)。3.翔安16.03萬元(9.49倍)。4.湖裡12.64萬元(1.99倍)。5.集美10.55萬元(2.48倍)。6.同安83142元(3.81倍)。

翔安的人均GDP已經躋身於廈門市前列。

四)、廈門建成區面積475.5平方公里。1.集美105.5。2.同安95.5。3.海滄85.2。4.翔安74.5。5.湖裡58.6。6.思明51.7。

地處閩南金三角地區的翔安,是正在建設中的廈門新國際機場所在地。翔安三面環海,是廈門市的副區域中心和閩南金三角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2018年翔安躋身全國百強區,翔安正在展翅騰飛…

.

前景看上去很好,但現實確實在打臉:1.人口太少,地方太大,撒胡椒面式的開發,沒有核心區,目前看起來非常像農村,話說他建區時間也不短了;2.到處是斷頭路,區政府和行政服務中心附近也是;3.新城發展緩慢,沒有人氣 大量斷頭路;4.新規劃的學校醫院等設施,都非常偏僻,難以帶動附近的發展;5.因城建落後,難以吸引到人才,外來人口大多學歷低,從事流水線工作。希望新機場能給翔安帶來新氣象

政府慢作為的思維模式如果改變了,改進了,那麼翔安發展前景絕對是下一個上海浦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廈門翔安區發展前景不錯,未來可期。

翔安區作為全市「島外大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力軍」,正以此為契機,搶抓機遇、奮力奔跑,實現經濟 社會 跨越式發展: 11項對標全省指標10項達標,6項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以來,翔安區更是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 近500個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超1000億元,「三高」企業數量增長率全市第一。

上半年,翔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17億元,增長17.1%,總量、增速均為全市第一。 今年6月份翔安區還創下了 一天完成3億元投資 的「翔安速度」。

日前,廈門新機場航站區中央地塊最新藍圖曝光。

站在廈門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新風口」的翔安, 正在著力建設航空新城、東部 體育 會展新城、環東海域新城、同翔高新產業新城等「四座新城」,加快打造平板顯示、臨空產業、文旅會展等5條區級千億產業鏈, 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翔安獨有的「硬核支撐」。

廈門翔安區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產業,不再是以前荒蕪的一片了。不僅如此,翔安區也和多所學校合作。在9日在翔安區舉辦的教育大會暨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上,翔安區教育局與 雙十中學、 科技 中學、五緣實驗學校進行了現場簽約新一輪合作辦學即將展開!

翔安區的教育資源也會越來越優質豐富,趁著目前房價較島內的低,大夥盡早選好房源買房上車比較好。

此外在今年廈洽會期間, 翔安區共對接推動項目55個,投資總額達907億元!

近日,2020廈洽會廈門團市級專場招商項目簽約儀式順利舉行。其中, 8日當天翔安區總計有45個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額637億元。 涵蓋央企、總部結算、金融 科技 在線經濟、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葯及建築產業等行業。

廈門翔安區會發展得越來好的,隨著大型企業紛紛入駐,吸金能力強,越來越多的人也會湧入這座新城,將會帶來住房需求的增長,因此,該區域發展勢頭好,得提前購房才是明智之舉。

目前來說島內已經飽和了,只有往島外發展,個人感覺海滄發展比較好,其次是集美,同安以前是工業區,翔安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發展,翔安全是比較落後的,翔安隧道開通後,翔安的房價一路高歌的漲,交通還是需要認真的規劃一下。感覺翔安發展潛力大

E. 中國廈門發展前景好嗎

應該已經快飽和了,我覺得以後三線城市有機會,二線城市都快飽和了,尤其是廈門島,面積太小,可能島外的工作機會還多一些。

F. 廈門gdp2021年總量是多少呢

數據顯示,2021年,廈門市睜族仔經濟運行穗胡總體穩健,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033.89億元,比上悉汪年增長8.1%,全省並列第3,三次產業分別增長5.3%、6.7%、9.0%。

全市六個區經濟保持同步增長,思明、湖裡、海滄、集美、同安和翔安GDP分別增長8.2%、7.2%、11.9%、6.8%、6.8%和7.3%。

2021年,廈門經濟總量邁上7000億元新台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總收入分別超2500億元和1500億元,批發零售業銷售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進口、出口總額均突破4000億元大關。

新經濟蓬勃發展

過去的一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01億元,增長5.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9%,居全省第2位,兩年平均增長8.9%。

第三產業增加值4121.94億元,比上年增長9.0%,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2%。

高技術新經濟成績亮眼。全市高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42.6%,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增長19.9%,比規上工業增加值高8.0個百分點。

G. 未來廈門會發展成為下圖中榜單里的新一線城市嗎

未來的廈門,絕對會晉升為一線城市。

在福建地區,泉州、福州和廈門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而泉州和福州2020年GDP很有可能都突破1萬億,而廈門2019年GDP為5995億元。

雖然廈門和泉州、福州GDP有很多大差距,但是廈門擁有很多優勢,廈門市是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計劃列單元城市,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廈門在軟體、旅遊、吸引外資、港口貿易等多個方面表現優異。

雖然廈門面積不大,只有1700平方公里,而廈門小而精悍,11月25日-28日在廈門舉辦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再次把廈門帶到了高光時刻。未來,廈門將逐步提升電影產業的發展。

廈門未來可期。

廈門,未來可期

H. 廈門軌道交通不斷延伸織密網路 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軌道交通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這十年,櫛風沐雨,廈門軌道交通由規劃圖紙一步步變成現實,一個多層次城市軌道交通網路正在加速形成。

這十年,砥礪前行,廈門軌道交通在服務全市發展大局中展現新作為,成為廈門跨島發展的先行軍。

廈門軌道交通因跨島發展而生,乘著跨島發展的東風成長。正如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所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指揮部緊緊圍繞縱深推進跨島發展胡豎、加快島內外一體化發展等新時代命題,錨定“打造百年工程”這一目標,取得豐碩成果。指揮部將持續推動軌道交通提質增效,助推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城市,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服務

助力城市發展

和民生改善

城市軌道交通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十年來,廈門軌道交通把島內、島外各組團緊緊連接,放大了城市,鏈接了生活。

集美區是廈門島外最早開通地鐵的區域。1號線喚雀為集美褲鏈大新城發展提供了動能,以軟體園三期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日益成熟。

2號線的開通運營,加速海滄東孚片區、馬鑾灣片區、海滄CBD片區開發。未來,馬鑾灣新城地鐵線網密度全市領先,實現與全市其他區域快速連接,居民出行將十分便利。

3號線也為翔安區的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積蓄能量。在地鐵3號線的加持下,航空新城、東部體育會展新城、同翔高新產業新城、環東海域新城等“四座新城”正在快速崛起,而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備的翔安南部新城也因為地鐵的開通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今年6月中旬,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條線串聯起集美、同安老城,實現環東海域新城、同翔高新城快速聯系,助力廈門的環灣發展和跨島發展。

軌道交通的延伸,不僅拉近島內外空間距離,還拉近市民的心理距離,幸福感也隨之提升。

2017年底1號線開通以來,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每開通一條新線客流量即翻倍。目前網路負荷強度在全國開通地鐵的城市中處於居中水平,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排名第二。其中,1號線客流負荷強度達每日每公里0.92萬人次,已超國家標准。

2021年6月,3號線開通運營後,軌道交通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島”的格局,迎來網路化運營時代,客流疊加效應越發明顯,線網總客流量出現跳躍式增長。廈門軌道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廈門地鐵共開行35萬列次列車,運行1000萬公里,共運送乘客1.7億人次,同比增長55%。

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也大大減緩了人口給環境帶來的壓力。近十年,廈門已呈現出本島人口容量飽和的狀態,島外人口逐年增加。現在,暢通的進出島軌道交通帶動島內越來越多的市民到島外安家立業。

廈門市 交通運輸局聯同廈門市資源規劃局發布的《2021年廈門市城市居民出行交通大調查》顯示,隨著島內外人口比例的重心轉移及居民出行空間分布的變化,島外居民出行總量增加迅猛,居民島內出行總量約為537萬人次/天,島外出行總量約為779萬人次/天,島外交通出行量佔比超過島內。

對於生活在島內、工作在島內的人來說,美好的一天,或許是從搭乘地鐵開始。

支撐

地鐵十年

飛速建設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骨架,區域間的交互,需要建立在便捷的交通條件之上。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回應。

201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

2014年4月,1號線全面開工建設,廈門地鐵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2016年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17年12月31日, 廈門地鐵1號線 開通試運營,廈門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2019年12月25日,廈門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廈門地鐵線路形成“十字交叉”的格局,邁入“雙地鐵時代”。

2020年1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調整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21年6月25日,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段)開通運營,標志著廈門地鐵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島”的格局,迎來全新的網路化運營時代。

雖然起步晚,但廈門軌道交通建設一朝起勢,便“長”勢驚人,一路高歌。這十年,廈門軌道交通一條接著一條干,一年接著一年干。從最開始的1號線,到如今的3條在營地鐵線、3條在建地鐵線,覆蓋廈門島內外,廈門軌道交通就像一條條健壯有力的“地下動脈”,朝著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縱深推進跨島發展的新方向發展。

引領

更新城市形態

重塑城市格局

軌道交通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出行的便利,更為一座城市帶來社會生活、都市功能、城區布局等形態的更新。

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TOD發展模式,正在引領城市未來發展新方向。下一個十年,將迎來廈門TOD的時代。

濕地公園TOD是福建首個成片區開發示範樣板,該項目圍繞地鐵2號線濕地公園站進行立體開發,以“交通一體化”為核心理念,擁有地下、地面、空中三維立體交通體系。未來,市民想要去地鐵濕地公園站,可以“無風雨”地到達該站的每個地塊、每個空間。

站城一體、產業優先、功能復合、綜合運營……濕地公園TOD項目只是一個起點,集美軟體園TOD、海滄中心TOD、翔安後村TOD等軌道綜合開發項目也在逐步推進中。未來,在這些TOD項目,車站不僅僅是一個“過路”的地方,而是“聚集”的地方,人聚、財聚、商氣聚,居住生活、商務辦公、休閑遊憩都可以在TOD有機融合。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廈門遍布TOD項目,以城市地標的姿態,為板塊和片區賦能,在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中釋放軌道交通活力。

隨著地鐵的延伸、TOD的崛起,廈門的空間布局也在優化,從島城演化成灣城,突破島城的桎梏,在更大戰略格局和更高目標追求的時空背景下,努力實現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廈門的目光已經眺望地更遠。到2035年,遠景規劃12條地鐵線網,總長度493公里,加速邁向地鐵“500公里俱樂部”。

廈門地鐵

非凡十年大事記

201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2-2020年)

2016年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17年12月31日,廈門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

2019年12月25日,廈門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

2020年1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調整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21年6月25日,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段)開通運營

遠景目標

近日,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示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2035年)》(草案)。

根據該規劃,到2035年,我市軌道交通線網由12條線路組成,總長約493公里。其中7條普線,分別為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7號線、10號線、11號線,約297公里;4條快線,分別為4號線、5號線、8號線、9號線,約186公里;1條軌道控制線,約10公里。

【數據】

廈門軌道交通已先後建成並運營1、2、3號線,全長98.4公里,形成“三向出島”的骨幹網路,運營車站71座,換乘站5座。

【點擊】

廈門地鐵

攻堅克難穿山越海

10年間,廈門軌道交通建設“加速度”,從無到有、從1到3,背後有諸多挑戰、創新與變革。

看——1號線在初步設計評審中,被全國各地專家打上“最難”標簽——是當年國內已建和在建地質條件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地鐵項目之一。30.3公里長的路段,跨過山河大海,擊碎孤石群、穿越上軟下硬地層……歷時近四年建成,全面展示“廈門速度”。

看——2號線穿海隧道是全國首座海底盾構地鐵隧道。這條海底隧道,全長2784米,僅僅3分鍾的車程,可打通它卻整整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18種不同地質,不穩定的軟硬岩石縱橫交錯,還有繁忙的航道在隧道的正上方。在這樣的條件下,建設者們用科學創新的精神,不斷突破,最終讓2號線穿海隧道成為國內首條使用盾構機修建的跨海地鐵隧道。

看——3號線過海通道是全國首條採用“礦山+盾構”工法組合施工的海底地鐵隧道。跨海段海域區間長約4公里,長度約為地鐵2號線穿海隧道的1.4倍,存在著多個風化槽、風化囊、基岩突起等地質現象,堪稱國內地質情況最復雜的海底地鐵隧道之一。正是因為地質復雜多變,“逼”出來了全國首條工法組合施工海底隧道。

十年間,廈門軌道交通建設遇難克難,逢險攻艱,持續“加速度”,步履鏗鏘,在歷史的年輪留下一段艱辛而又充滿榮光的印跡。

I. 2021年提升至4121.94億元 十年來廈門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

近日,市統計局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服務業發展成就數據分析,數據顯示,我市服務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481.90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4121.94億元,年均增長8.1%,分別比GDP、第二產業年均增速高0.3和0.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12年的0.8:48.5:50.7調整為2021年的0.4:41.0:58.6,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十年間提高7.9個百分點。

結構更優化

服務業投資領跑三次產業。服務業投資穩定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0.1:20.2:79.7調整為2021年的0.1:18.7:81.2,十年間服務業投資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31.3%提高到2021年的絕數耐77.1%,十年間提高45.8個百分點,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的新熱點,外資結構顯著優化。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61.0%提高到2021年的67.9%,十年間提高6.9個百分點。

金融業成為現代服務業中規模最大的行業,2021年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1.0%,實現增加值865.50億元,比上年增長7.0%,增速高於全國、全省。

商務服務業展現強大韌性。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商務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74.47億元,是2012年的6.5倍,年均增長23.1%,年均增速比規模以上服務業平均水平高9.1個百分點。

輻射效應更強

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互聯網相關服務業高速發展,信息服務業輻射效應增強。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1.44億元,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00.16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1.6倍和8.7倍,年均增長31.3%和27.1%。

同時,帶動電子商務、快遞業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限額以上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零售額591.99億元,比2014年增加537.46億元,年均增長40.6%,佔全市限上零售額的37.7%,比2014年提高29.7個百分點。快遞業企業蓬勃發展,2021年,全市快遞服務企業累計業務量5.91億件,快遞業務收入81.98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8.0倍和5.5倍。

物流體系更完善

2021年,全市貨物運輸量3.93億噸,貨物周轉量2831.78億噸公里,分別是2012的2.9倍和3.0倍;廈門港(含漳州)共有生產性泊位182個,比2012年增加43個;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2.28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204.64萬標箱,分別比2012年增長32.1%和67.2%;全市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企業並春實現營業收入977.18億元,是2012年的畢帶2.0倍,年均增長8.0%。

生活品質更優越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閑旅遊人次逐漸增加,2021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894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01.00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2.2倍和2.4倍。

居民服務如家政、保潔、保健服務等釋放新活力,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居民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7.27億元,是2012年的16.4倍,年均增長36.5%。

J. 廈門發展勢頭很足,未來廈門可能成為新一線城市嗎

我個人認為廈門未來是很有希望成為新一線城市的,因為廈門最近在各個行業的發展勢頭都很猛,而且它的資歷也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