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地鐵空間怎麼樣
擴展閱讀
泰州到上海怎麼走方便 2025-05-22 23:52:24
福建福州火箭兵在哪裡 2025-05-22 23:32:17
深圳做彩超多少錢 2025-05-22 23:16:10

廈門地鐵空間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6-01 22:30:35

『壹』 廈門迎來地鐵大動脈,全長45公里,設站31座,沿途市民有福了嗎

地鐵是最重要基礎交通工具,對於一座城市來說意味非凡,除了能提高緩解城區擁堵,提高通行的效率外,最主要的是能體現城市的綜合實力,但地鐵不是任何城市都能修建的,有著很高的硬性條件,能修建地鐵的都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而福建廈門就要迎來一條地鐵大動脈,沿途的區域要有福了。


廈門地鐵3號線是一條串聯廈門火車站和翔安國際機場的地鐵骨幹線,連接思明區、湖裡區、翔安區,起點是沙坡尾,重點是翔安國際機場,根據線路的規劃,未來還會與4號線、2號線、1號線實現換乘;採用的是6節編組的B型車,目前跨海段順利實現貫通,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車運營。

地鐵3號線自規劃之日起,便受到翔安區市民的廣泛關注,都在盼望著這條地鐵線路能盡快通車,而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節約城區的土地面積,地鐵3號線都是地下+高架的鋪設方式。

隨著廈門地鐵3號線進入通車倒計時,這也預示著翔安區即將要結束無地鐵的歷史,屆時廈門火車站到翔安機場的時間會大大縮短,同時還能緩解島內的交通壓力,並且能帶動沿線地區的商業開發,刺激廈門經濟的增長。

『貳』 為什麼廈門的地鐵不像其它城市那麼「火爆」,去乘坐的人那麼少

地鐵是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而言,大多數城市的地鐵都特別火爆,尤其是上下班的時候,站著不用拉扶手都不擔心自己會摔跤,反正前後左右都是人,摔倒也倒不下去,但是廈門這個城市不太一樣,它的地鐵一點都不火爆,乘坐的人很少,這又是為什麼呢?



看完了上文,大家知道為什麼廈門的地鐵沒有其他城市那麼火爆了么?這主要是因為廈門的城市構成非常特殊,地鐵的便捷性體現不出來,要是坐地鐵還沒有公交快的話,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吧,在加上廈門地鐵的票價實在是不怎麼便宜,單程票都得6塊錢,這對於很多上班族而言,著實有點兒貴了,於是大家更喜歡坐公交。不過小編倒是挺羨慕這種狀態的,畢竟每天上下班地鐵真的太擠了。

『叄』 廈門地鐵和福州地鐵哪個好

地鐵是服務於廣大百姓的,本身就沒有好不好之分。
但是廈門地鐵和福州地鐵兩者數據是可以比較一下的,目前廈門和福州地鐵均是開通2條,今年各自也會開通第三條。
目前廈門地鐵總里程71公里,福州59公里,廈門工作日日均客流45萬左右,福州地鐵日均客流34萬左右,福州單日最高客流量55萬多,廈門則是在今年五一假期創造了94.24萬的歷史新高。
廈門地鐵1號線過海段成了網紅拍照打卡點,一條海面過,一條海底過,也是非常有建設難度。

『肆』 廈門地鐵的發展

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線路大部分沿用廈門BRT快2線、快5線線位,高架橋梁和車站是為未來的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預留的,將適時升級改造為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並將BRT快1線、快6線改為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支線。該線路仍處於遠景規劃,暫無具體計劃及建設時間。
廈門北站地底將預留廈門地鐵1號線、廈門地鐵4號線的地鐵換乘站,已經完工,為福建省首座完工的地鐵站。廈門北站站前廣場下的地道現已完工,為首段完工的地鐵隧道。廈門北站也立起了地鐵指示牌。
廈門地鐵10號線為南北向輔助線,構建了本島與集美和大同組團快速連接通道,是1號線北向出島的有力補充。線路大部分沿用廈門快速公交2號線線位,全長40.4公里。主線全線設車站31座,平均站間距1.3公里。島內設置縣後停車場,大同組團設置四口圳車輛段,同時作為線網備選綜合車輛維修基地。考慮到廈門北部集美地區發展較為成熟,現已分布有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等諸多教育產業及居住用地,該片區與廈門本島間存在一定交通需求,故在遠景線網中預留設置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支線可能。支線將大部分沿用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線位,線路連接集美嘉庚體育館和後溪組團,為實現集美片區與島內的直接聯系預留條件。 2012年根據市政府的相關通知,市國資委於這里正式對軌道交通集團的「主業」進行明確批復。廈門軌道交通集團確定的三大主業為:軌道交通設施的投資、開發建設與運營;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經營 (包括軌道建設物資供應、軌道沿線及周邊廣告、停車場及其他附屬設施的投資開發與經營管理);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與經營。
其中,地產開發的主業最受關注。「由於建設成本高昂,世界上大多數城市的軌道交通均是虧本運營,需要政府提供補貼。」有關專家此前分析,不過,香港地鐵卻實現了盈利,盈利的關鍵在於資源開發,核心贏利模式是「地鐵+地產」,地產收益佔到其全部收入的七成。
而顯然,未來廈門軌道交通,正是擬借鑒「地鐵+地產」的開發、運營經驗,以減緩投資壓力。 2011年末,廈門市機動車達到79.5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達到46.5萬輛,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導致交通擁堵日趨嚴重,軌道交通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廈門市政府結合城市建設發展提出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策略,而廈門島與島外各組團的空間距離在15km-35km之間,軌道交通能夠拉近時間距離,從而快速帶動新城發展。
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功能定位為:作為廈門市島內外一體化發展的支撐,將組織骨幹走廊型運輸,發揮其大運量長距離功能特點,成為跨海交通的主體;作為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與城市常規公交和快速公交共同服務於城市內部出行,覆蓋客運走廊,成為中心區客運交通骨幹。其主要規劃原則為:實現島內外規劃建設一體化;覆蓋城市發展主要軸向;覆蓋主要客流集散點;沿城市主要交通走廊;集約利用跨海通道。
根據上述功能定位和規劃原則,結合城市規劃發展和空間布局,廈門市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1號線、2號線和3號線為三條骨幹線路,分別引導本島向北部、東部、西部跨海發展;4號線為南北向輔助線,構建本島與集美和同安的連接通道;5號線為環海灣線,從馬鑾組團至馬巷組團;6號線為翔安區內輔助線。線網總長約246公里。
2012年06月06日《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2012年07月19日至21日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咨公司組織專家來廈評審我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13年11月13日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近期陸續開工建設。 海底隧道重要性
地鐵3號線往南鏈接線通過廈漳海底隧道通往漳州港。公路交通加軌道交通,對於廈門灣南北岸都是福音,既有利北岸的輻射,也有利南岸的開發。
不過5日,許多市民也憂慮,擔心隧道建成之後帶來的巨大車流,將使原來就擁堵的白城、成功大道以及島內交通不堪重負。
一些市民及專家建議,在廈漳海底隧道內建設地鐵,並將地鐵與公路相結合,讓兩者達到最優化組合。
「我贊成廈漳隧道內建設地鐵。」5日一早,市民許小姐便致電本報說:「如果隧道里只修公路讓私家車走,那將大大加劇島內擁堵。」
許小姐的觀點是,如果建設地鐵,很多住在南岸,但在北岸上班的人就不需要買車了。
一位交警也表示,隧道廈門端位於環島路白城位置,這一帶本來就很堵,特別是碰上節假日。隧道一旦建成,廈門灣南岸的大量車流將在這里匯集,並且湧入成功大道。「廈門島內交通或將不堪重負。」
「隧道內建設地鐵是最符合未來發展規劃的。」一位交通專家告訴記者,如果僅有地鐵也不方便,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地鐵與公路的結合,兩者如何最優化值得有關部門仔細論證。
大橋與隧道共存
在海底隧道擬建地點不遠,廈漳跨海大橋已經在建。從地圖上看,二者的出口確實都在漳州開發區。「在不遠的地方,又建大橋,又挖隧道,會不會重復建設?」一些讀者提出疑問。
廈門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大橋目的是連通海滄港和漳州港,而隧道則是要連通廈門中心城區和漳州開發區的中心城區。
「大橋和隧道,兩者的直接受益群體有所區分,並且在功能定位上也有所劃分。」一位業內人士說,一旦隧道建成,廈門到漳州龍海10分鍾以內即可抵達,其最直接受益的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以及附近開發的一系列大型房地產項目。 綱要所提到的廈門軌道交通
廈門擬建7條軌道交通線路 3條已初步規劃
「十二五」期間建3條,線路走向已有初步規劃
「十二五」期間廈門將建設3條軌道交通線路。昨天,導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在前不久剛剛編制完成的 《廈門市交通運輸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草案)》(下稱《綱要》)中,對這3條軌道交通的線路方向作了初步的具體規劃。
不過,有關人士透露,該《綱要》還是草案,並非最終定稿。有關部門、專家等正在對軌道交通線網進行優化、論證,很快將作出決策,並報國家批准。
《綱要》里提到,根據《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廈門擬規劃建設7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這將對廈門城市格局的變化、城市發展空間的拓展、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十二五」期間建設首期3條。現年「兩會」上,市發改委主任康濤透露,這3條的大致方向為:向東、向西、向北,串起廈門島內外,讓各方向群眾受益,並向外輻射。
值得一提的是,這3條軌道交通要走地下,還是走路面;是要建輕軌,還是地鐵,都還未確定。
《綱要》對3條線路作初步規劃
1號線為南北骨架線,構建本島與集美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並服務於島內外火車站。線路南起中山路,沿桂花路向東北輻射,穿越金榜山轉入廈禾路,後沿嘉禾路向北,經海堤跨海後沿著杏前路、杏錦路到達杏林組團東側,後沿規劃路向北貫穿集美新城,過瀋海高速後止於廈門北站。
線路連接廈門火車站、嘉禾路商業區、杏林組團、集美新城、廈門北站等重要客流點及規劃開發區域,長度31.5km,設車站19座,線路於廈門北站附近設置車輛綜合維修基地。
2號線為東西向骨架線,構建本島與海滄快速跨海連接通道。線路東起鍾宅灣,沿環島干線向南至何厝後沿呂嶺路經江頭由湖濱北路向西跨海,經海滄後止於馬青路北側。
線路連接本島東部五緣灣商務區、廈門軟體園、呂嶺住宅區、海滄中心區等已開發區域,長度24.1km,設車站21座。線路於海滄馬青路以北設置車輛段備選用地。
另外,2號線在規劃遠期將在海滄區內延伸至馬鑾城市副中心,線路總長38.7km。
3號線為西南—東北向骨架線,構建本島與翔安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線路南端預留向南延伸至漳州條件。
遠期規劃:線路西起廈大,沿思明南路轉入鎮海路向北鋪設,後經市府大道穿越篔簹湖沿七星路向北穿仙岳山,後轉至湖裡大道、枋湖北二路向東,跨海後到達翔安片區,沿規劃洪鍾大道向北鋪設連接新店、馬巷組團,止於瀋海高速北側。線路連接本島傳統核心區、市級行政中心、湖裡區、翔安區等成熟功能區及規劃開發區,長度42.4km,設車站29座。線路於新店、馬巷設置車輛段備選用地。「十二五」規劃:線路西起廈大,止於翔安區新店鎮。
輕軌和地鐵有什麼區別?
有關人士告訴導報記者,許多市民對軌道交通有一定的誤讀,以為路面上的就是輕軌,地下的就是地鐵,「其實,不管地鐵還是輕軌,都可以走路面或者地下,它們的區別在於列車寬度、型號、編組和車軸重量,地鐵的載客量要大於輕軌。無論地鐵、輕軌,統稱為軌道交通。」
三、廈門建設總長約247公里的軌道交通線網
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廈門市建設總長約247公里的軌道交通線網,廈門市民最快能在5年內享受到城市軌道交通帶來的出行便利。
廈門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黃曉舟說,隨著廈門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規模日益擴大,機動車數量迅速增長,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發展軌道交通十分必要。
黃曉舟介紹,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劃建設6條線路,線網總長約247公里。廈門市軌道交通將組織骨幹走廊型運輸,成為跨海交通的主體。同時,其線網未來將與城市常規公交和快速公交共同服務於城市內部出行,覆蓋客運走廊,成為中心區客運交通骨幹。
據了解,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前期工作從2010年初即已全面啟動,首期軌道線路工程由1號線、2號線和3號線部分構成,總長約85公里。
四、廈門地鐵1號線部分線路將有調整
東南快報訊(記者張冠軍)2013年7月30日,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就曾發消息確認:廈門地鐵1號線年內就要開工建設。日前記者獲悉,廈門地鐵1號線最快或將於下月動工!不過據集美區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相較於此前多次見諸媒體的1號線的站點設置和規劃線路等,1號線可能會在這個基礎上有所調整,而目前調整方案還未具體落定,最終的線路方案屆時以施工建設為准。6條線路變4條線路此前依據廈門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廈門市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46.2公里。1號線、2號線和3號線為三條骨幹線路,分別引導本島向北部、東部、西部跨海發展;4號線為南北向輔助線,構建本島與集美和同安的連接通道;5號線為環海灣線,從馬鑾組團至馬巷組團;6號線為翔安區內輔助線。不過據最新的消息,廈門軌道交通規劃線路調整,6條線變成4條線,其中1條為輕軌,同安老城區被拋棄。廈門將建設的4條骨幹軌道包括廈門島到集美區1號線、海滄區—廈門島—翔安新機場2號線、島外環灣3號線,以及環島旅遊輕軌4號線。1號線和2號線縱橫分布,2號線還預留了城際軌道銜接,連接泉州和漳州,3號線沿著海灣串起島外四個區,4號線則是環繞廈門本島。調整1號線部分線路據集美區規劃局透露,地鐵1號線預計將於2013年9月開工。集美區規劃局局長黃英表示,地鐵1號線的線路在原先設置基礎上可能會對幾段線路進行調整,將有13個站點落在集美。黃英介紹說,對幾段線路進行調整主要是從規劃的角度及保護城區的角度考慮。比如原來的起點站設在中山路,但鑒於中山路有很多風貌建築,抗震等級也不高,地鐵修造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拆遷和破壞,所以政府規劃建議優化線形,改走鎮海路。集美區一帶,原先考慮經過杏北,但考慮到這里存有大量老城區,集灌路杏北路一帶又有很多台商企業,牽涉到大量的居民和拆遷,建造過程可能會影響進度,因此政府通過精心比選,考慮調整到杏錦路一帶。根據線路規劃,地鐵1號線將有13個站點落在集美。目前調整方案還未具體落定,最終的線路方案屆時以施工建設為准。據悉軌道1號線的工程節奏大概會在2013年9月份動工,按照一般一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周期,爭取在5年內能順利開通軌道1號線。

『伍』 如何評價廈門地鐵的整體服務

出行環境是地鐵留給乘客的第一印象,也是服務品質最直觀的體現。我們在營造優質乘車環境上實施『有序化』部署、『精準化』管理、『走心化』服務等,努力營造干凈整潔、溫馨舒適的窗口環境,以最好的狀態服務乘客。」廈門軌道集團運營分公司岩漏園博苑站區站區長張潔玲說。
「今天上午我從地鐵烏石浦站乘車,到集美學村站,一路都被地鐵文明氛圍所吸引。」市民代表,粗亮爛輕工集團原紀委副書記、黨辦主任周衛東點贊說,廈門地鐵充分利用地鐵站內資源,立體化、全范圍展示豐富的公益內容,讓廣大乘客切身感受到「安全有保障,文明在身邊」。
服務走心
讓出行更暖心
「女士您好,是不是要寄存行李,請先將行李進行安檢,再掃描二維碼填寫寄存信息。」在集美學村站客服中心旁的行李寄存處,值班站長石雅琪熱情地指導旅客寄存行李。在她的耐心指引下,來自江西的旅客金女士和她的夥伴們成功將行李寄存。「這是我們精心製作的愛心便利貼,上面標注了集美學村站附近的旅遊景點和瀏覽路線,供你們參考,祝你們玩得開心,但別忘了今天晚上11點前來提取行李。」石雅琪說。
石雅琪是「95後」,在廈門地鐵已經工作了5年。「每一位地鐵工作人員都是優質服務的代言人。」工作中,她用滿腔熱情和嫻熟的業務能力為乘客提供准確高效快捷的服務。「有些乘客的需求是寄存行李,有些乘客的需求是問路,有些乘客不懂操作自助購票機,有些乘客則在進出站時遇到故障。」長期與乘客直接的服務交流,讓她能夠第一時間判斷乘客的需求,主動上前服務解難。
「地鐵服務好不好,乘客最有發言權。」市民代表、集美大學陳嘉庚研究院學者廖永健點贊說,旅客出遊時把行李寄存在地鐵站是非常方便快捷的方式,廈門地鐵這項服務溫馨又實用。

出行無礙
讓出行更安心
「對地鐵出行來說,無障礙設施尤為重要。」周衛東告訴記者,地鐵無障礙環境品質是他本次特別關注的一個點。
如何為殘障人士、老年人、傷病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貼心的地鐵服務?在站務員鄒灧的帶領下,記者和市民代表現場體驗了無障礙出行。從地鐵站出入口至站廳、站廳至站台,乘客均可通過無障礙電梯直達。其中,出入口無障礙電梯外設置有輪椅坡道,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坐輪椅進出車站。此外,車站出入口、站廳、站台鍵銷等公共區域均設置有盲道,讓盲人可以依靠腳和盲杖在盲道上辨別道路。

『陸』 廈門建地鐵是好事,為什麼很多人反對

很好啊,怎麼會有人反對!有了地鐵進島就快多了!

『柒』 廈門軌道交通不斷延伸織密網路 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軌道交通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這十年,櫛風沐雨,廈門軌道交通由規劃圖紙一步步變成現實,一個多層次城市軌道交通網路正在加速形成。

這十年,砥礪前行,廈門軌道交通在服務全市發展大局中展現新作為,成為廈門跨島發展的先行軍。

廈門軌道交通因跨島發展而生,乘著跨島發展的東風成長。正如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所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指揮部緊緊圍繞縱深推進跨島發展胡豎、加快島內外一體化發展等新時代命題,錨定“打造百年工程”這一目標,取得豐碩成果。指揮部將持續推動軌道交通提質增效,助推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城市,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服務

助力城市發展

和民生改善

城市軌道交通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十年來,廈門軌道交通把島內、島外各組團緊緊連接,放大了城市,鏈接了生活。

集美區是廈門島外最早開通地鐵的區域。1號線喚雀為集美褲鏈大新城發展提供了動能,以軟體園三期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日益成熟。

2號線的開通運營,加速海滄東孚片區、馬鑾灣片區、海滄CBD片區開發。未來,馬鑾灣新城地鐵線網密度全市領先,實現與全市其他區域快速連接,居民出行將十分便利。

3號線也為翔安區的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積蓄能量。在地鐵3號線的加持下,航空新城、東部體育會展新城、同翔高新產業新城、環東海域新城等“四座新城”正在快速崛起,而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備的翔安南部新城也因為地鐵的開通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今年6月中旬,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條線串聯起集美、同安老城,實現環東海域新城、同翔高新城快速聯系,助力廈門的環灣發展和跨島發展。

軌道交通的延伸,不僅拉近島內外空間距離,還拉近市民的心理距離,幸福感也隨之提升。

2017年底1號線開通以來,客流持續快速增長,每開通一條新線客流量即翻倍。目前網路負荷強度在全國開通地鐵的城市中處於居中水平,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排名第二。其中,1號線客流負荷強度達每日每公里0.92萬人次,已超國家標准。

2021年6月,3號線開通運營後,軌道交通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島”的格局,迎來網路化運營時代,客流疊加效應越發明顯,線網總客流量出現跳躍式增長。廈門軌道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廈門地鐵共開行35萬列次列車,運行1000萬公里,共運送乘客1.7億人次,同比增長55%。

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也大大減緩了人口給環境帶來的壓力。近十年,廈門已呈現出本島人口容量飽和的狀態,島外人口逐年增加。現在,暢通的進出島軌道交通帶動島內越來越多的市民到島外安家立業。

廈門市 交通運輸局聯同廈門市資源規劃局發布的《2021年廈門市城市居民出行交通大調查》顯示,隨著島內外人口比例的重心轉移及居民出行空間分布的變化,島外居民出行總量增加迅猛,居民島內出行總量約為537萬人次/天,島外出行總量約為779萬人次/天,島外交通出行量佔比超過島內。

對於生活在島內、工作在島內的人來說,美好的一天,或許是從搭乘地鐵開始。

支撐

地鐵十年

飛速建設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骨架,區域間的交互,需要建立在便捷的交通條件之上。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回應。

201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

2014年4月,1號線全面開工建設,廈門地鐵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2016年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17年12月31日, 廈門地鐵1號線 開通試運營,廈門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2019年12月25日,廈門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廈門地鐵線路形成“十字交叉”的格局,邁入“雙地鐵時代”。

2020年1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調整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21年6月25日,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段)開通運營,標志著廈門地鐵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島”的格局,迎來全新的網路化運營時代。

雖然起步晚,但廈門軌道交通建設一朝起勢,便“長”勢驚人,一路高歌。這十年,廈門軌道交通一條接著一條干,一年接著一年干。從最開始的1號線,到如今的3條在營地鐵線、3條在建地鐵線,覆蓋廈門島內外,廈門軌道交通就像一條條健壯有力的“地下動脈”,朝著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縱深推進跨島發展的新方向發展。

引領

更新城市形態

重塑城市格局

軌道交通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出行的便利,更為一座城市帶來社會生活、都市功能、城區布局等形態的更新。

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TOD發展模式,正在引領城市未來發展新方向。下一個十年,將迎來廈門TOD的時代。

濕地公園TOD是福建首個成片區開發示範樣板,該項目圍繞地鐵2號線濕地公園站進行立體開發,以“交通一體化”為核心理念,擁有地下、地面、空中三維立體交通體系。未來,市民想要去地鐵濕地公園站,可以“無風雨”地到達該站的每個地塊、每個空間。

站城一體、產業優先、功能復合、綜合運營……濕地公園TOD項目只是一個起點,集美軟體園TOD、海滄中心TOD、翔安後村TOD等軌道綜合開發項目也在逐步推進中。未來,在這些TOD項目,車站不僅僅是一個“過路”的地方,而是“聚集”的地方,人聚、財聚、商氣聚,居住生活、商務辦公、休閑遊憩都可以在TOD有機融合。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廈門遍布TOD項目,以城市地標的姿態,為板塊和片區賦能,在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中釋放軌道交通活力。

隨著地鐵的延伸、TOD的崛起,廈門的空間布局也在優化,從島城演化成灣城,突破島城的桎梏,在更大戰略格局和更高目標追求的時空背景下,努力實現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廈門的目光已經眺望地更遠。到2035年,遠景規劃12條地鐵線網,總長度493公里,加速邁向地鐵“500公里俱樂部”。

廈門地鐵

非凡十年大事記

201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2-2020年)

2016年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17年12月31日,廈門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

2019年12月25日,廈門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

2020年1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調整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

2021年6月25日,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段)開通運營

遠景目標

近日,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示了《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2035年)》(草案)。

根據該規劃,到2035年,我市軌道交通線網由12條線路組成,總長約493公里。其中7條普線,分別為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7號線、10號線、11號線,約297公里;4條快線,分別為4號線、5號線、8號線、9號線,約186公里;1條軌道控制線,約10公里。

【數據】

廈門軌道交通已先後建成並運營1、2、3號線,全長98.4公里,形成“三向出島”的骨幹網路,運營車站71座,換乘站5座。

【點擊】

廈門地鐵

攻堅克難穿山越海

10年間,廈門軌道交通建設“加速度”,從無到有、從1到3,背後有諸多挑戰、創新與變革。

看——1號線在初步設計評審中,被全國各地專家打上“最難”標簽——是當年國內已建和在建地質條件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地鐵項目之一。30.3公里長的路段,跨過山河大海,擊碎孤石群、穿越上軟下硬地層……歷時近四年建成,全面展示“廈門速度”。

看——2號線穿海隧道是全國首座海底盾構地鐵隧道。這條海底隧道,全長2784米,僅僅3分鍾的車程,可打通它卻整整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18種不同地質,不穩定的軟硬岩石縱橫交錯,還有繁忙的航道在隧道的正上方。在這樣的條件下,建設者們用科學創新的精神,不斷突破,最終讓2號線穿海隧道成為國內首條使用盾構機修建的跨海地鐵隧道。

看——3號線過海通道是全國首條採用“礦山+盾構”工法組合施工的海底地鐵隧道。跨海段海域區間長約4公里,長度約為地鐵2號線穿海隧道的1.4倍,存在著多個風化槽、風化囊、基岩突起等地質現象,堪稱國內地質情況最復雜的海底地鐵隧道之一。正是因為地質復雜多變,“逼”出來了全國首條工法組合施工海底隧道。

十年間,廈門軌道交通建設遇難克難,逢險攻艱,持續“加速度”,步履鏗鏘,在歷史的年輪留下一段艱辛而又充滿榮光的印跡。

『捌』 廈門地鐵的介紹

廈門地鐵( XIAMEN METRO),又稱廈門軌道交通,是服務於廈門的城市軌道系統,以貫穿連接廈門島內外提高公共交通能力為宗旨。廈門軌道交通由廈門市政府全資擁有的國有企業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及管理。根據《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規劃方案,線網規劃有10條線路,總長度387.75公里,設車站190座,其中換乘站40座。廈門地鐵1號線2013年11月13日陸續開工建設,2014年4月全面開工,計劃2017年12月全線洞通並實現綜合聯調,2018年12月30日開通試運營。廈門地鐵2號線2015年01月31日陸續開工建設,2015年底全面開工建設,2018年建成,2018年底開通運營。 廈門地鐵3號線2015年12月28日控制性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島外段將在2016年全面展開建設,2019年11月建成開通運營。 廈門地鐵4號線2015年12月28日控制性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除穿山隧道外的其他段落也將於2016年底實現開工建設,2020年建成開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