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路橋精品
「或許,您不熟悉廈門路橋,但您每天都在與它打交道。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翔安隧道……這「四橋一隧」,是廈門路橋為廈門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留下的永不磨滅的印記;那條緊鄰大海、四季花開的環島路,早已成為廈門的一張燙金名片;精心打造的科技館、橋梁博物館,如今已成為廈門市重要的科普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點;那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別具特色的公園,市民歡聲笑語時常交織成一片。」
廈門大橋於1987年10月動工建設,1991年12月建成通車,是廈門市第二條進出島通道,連接廈門島高崎和集美學村。大橋全長6695米,主橋長2070米,橋面寬23.5米,雙向4車道,設計行車時速為60km/h,日通行能力2.5萬輛次,工程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廈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獲「建設工程魯班獎」。
海滄大橋於1996年12月動工建設,1999年12月建成通車,是廈門市第三條進出島通道,連接廈門東渡港和海滄投資區。大橋全長6319米,橋面寬度32米,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時速為80km/h,日通行能力為5萬輛次,工程總投資28.7億人民幣。海滄大橋是亞洲第一座、世界第二座「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主跨長648米,大橋還在國內橋梁工程建設中率先引入景觀工程的設計理念,代表著20世紀中國建橋最高成就,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集美大橋於2006年12月動工建設,2008年7月1日建成通車,南起廈門市島內環島幹道,下穿高崎機場跑道後,跨海連接集美區。大橋主線全長14581米,跨海大橋長3820米,橋梁總寬度36 米,主線道路為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80km/h,日通行能力為8萬輛次。大橋工程總投資29.5億元。集美大橋建設採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短線匹配法節段預制懸拼」工藝,該工藝獲評為「國家級工法」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杏林大橋於2006年7月動工建設,2008年9月1日建成通車,位於廈門北部西海域,連接廈門島內高殿和集美區杏林,系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公路橋和鐵路橋平層合建。公路橋全長8530米,跨海大橋長7357米,下通航凈寬36.6米、凈高7.5米,橋面寬32米,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80km/h,日通行能力為3.38萬輛次,大橋工程總投資27億元。
翔安隧道於2005年9月動工建設,2010年4月建成通車,位於廈門東海域,連接廈門島內五通與翔安區西濱,是廈門東部唯一的進出島通道,線路總長8695米,隧道長6050米,跨海域寬約4200米,採用三孔隧道形式,設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80km/h,工程總投資40.7億元。翔安隧道是國內第一座海底隧道,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斷面鑽爆法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翔安隧道安全施工獲國家安監總局和交通運輸部聯合表彰,其技術創新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廈門環島路於1994年動工修建,分三期實施完成,2003年9月通車。廈門環島路修建從「人、自然、生態」的理念出發,上下行分幅設計,中間和兩側各留50-150米的景觀分隔帶和防風林帶,道路依坡就勢,全程43公里,路寬44~60米,形成一條集道路交通、旅遊觀光、岸灘環保整治為一體的海濱綠色長廊。工程總投資38億元。廈門環島路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馬拉松賽道。
平潭環島路(一期)於2010年8月動工修建,2013年12月建成通車。一期工程(安海澳至山門段)主線全長23.984公里,路基寬度為31.45至73.5米,主線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km/h;路基兩側根據具體路段和地形,部分路段設置30米寬的防風綠化帶和景觀帶,工程總投資16.56億元。平潭環島路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承擔著平潭濱海旅遊、物流輸送等功能,為平潭綜合實驗區全面快速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泉廈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於2009年1月全線開工,於2010年9月2日建成通車。廈門段擴建工程將全線擴建為8車道高速公路,起點位於泉州和廈門分界線,終點位於廈門杏林,路線全長36.252公里,沿線設3個互通,3個收費站,一個服務區, 投資總額24.83億元。
五緣灣遊艇港於2006年開工建設,2009年10月,第一期75個泊位建成;2012年12月,第二期276個泊位建成,共351個泊位,常年停靠船艇超過210艘,是國內規模最大、運營最為成熟的遊艇港之一,被譽為「全球少見的帆船運動基地」。
五緣灣濕地公園位於廈門島北部五緣灣片區南岸,佔地89公頃,是廈門島內最大的生態主題公園,被稱為廈門的城市綠肺。公園現有功能區域包括:以原生態保護為重點的核心保護區;以游覽、休閑、度假為主的生態觀光區;以生態凈化為主的生態濕地凈化游覽區。濕地內常年綠樹成蔭,水草豐茂,吸引90多種鳥類在此繁衍生息。
B. 廈門四橋一隧是哪些橋
廈門四橋一隧是指廈門的四個橋梁和一條隧道,分別是:
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以及翔安隧道。
廈門大橋
廈門大橋是廈門市的第一座大型橋梁,連接廈門島與大陸。它不僅是交通要道,也是廈門的地標之一。廈門大橋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廈門的經濟發展。
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是一座現代化的懸索橋,位於廈門島通往海滄區的交通線上。它的建成使得廈門島與海滄區的交通更加便捷,對海滄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集美大橋
集美大橋是連接集美區與廈門島的主要通道,位於集美區的高集海堤上。這座橋梁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也是集美區的重要地標。
杏林大橋
杏林大橋連接廈門島與集美區,是廈門市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它的建成極大地緩解了集美地區的交通壓力,促進了區域的經濟發展。
翔安隧道
翔安隧道是廈門市的一條重要隧道,連接廈門島與翔安區。作為一條現代化的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極大地縮短了廈門島與翔安區的距離,提高了交通效率,對廈門市的交通布局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便是廈門四橋一隧的具體指代,這些橋梁和隧道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廈門市的發展和繁榮,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是廈門市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C. 廈門五橋兩隧指什麼
廈門五橋指的是「新海堤大橋(公路/軌道兩用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
廈門兩隧指的是「海滄隧道」、「翔安隧道」。
新海堤大橋(公路/軌道兩用橋)
1953年6月高集海堤動工,1955年秋竣工,2010年開口改造為橋梁。
高集海堤將廈門島上的高崎與集美街道相連,總長2212米,寬29米。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廈門對外聯系的唯一通道。2010年改造為公鐵兩用的海堤大橋,其中公路橋規劃雙向兩車道,設有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機動車道寬7.5米,人行道寬5米;軌道橋獨立於公路橋採用全線高架方式,軌道交通1號線從這里駛過,途徑集美學村站和園博苑站。
翔安隧道
2005年9月動工建設,2010年4月建成通車。翔安隧道位於廈門東海域,連接廈門島內五通與翔安區西濱,線路總長8695米,隧道長6050米,跨海域寬約4200米,採用三孔隧道形式,設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80km/h,工程總投資40.7億元。
翔安隧道是國內第一座海底隧道,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斷面鑽爆法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是廈門東部唯一的進出島通道,可全天候24小時運營,它的建成通車極大完善了廈門進出島車輛通行方式,使廈門進出島通道形成了從海上到海底的立體交通格局,對台風多發的廈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D. 廈門過橋年費如何交
廈門過橋年費應在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內向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設的徵收機構進行繳納。
根據《廈門市貸款道路(公路)車輛通行費收費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五條 車輛通行費由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行費收費機構)收取和管理。
第六條 選擇繳交通行年費的機動車輛用戶,應於每年12月31日前繳交下一年度的通行年費。新購機動車或外地機動車轉入本市的車主,自主選擇年費繳納方式的,應當在自辦理登記上牌手續後30日內到通行費收費機構繳交年費。
逾期未選擇繳交通行年費的,視為選擇通行次費繳費方式,如有欠費須一次性繳交所欠的通行次費。
第七條 年費以自然年為計費周期,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購或外地機動車轉入本市的,自車輛購入(轉入)注冊登記的次月1日起計至當年12月31日。已繳納年費的車輛改裝、換牌的,車主應當自改裝、換牌之日起30日內到通行費收費機構辦理變更手續。
(4)廈門的四橋一隧道哪個公司建設的擴展閱讀:
《廈門市貸款道路(公路)車輛通行費收費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 車主在辦理年費繳納手續時必須提供下列有效證件:
(1)經辦人身份證明;
(2)機動車行駛證。
第十二條 車輛通行費收費實行聯網收費,收費機構應推動收費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推行不停車收費,逐步減少人工收費方式,提高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