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閩南語怎麼說
擴展閱讀
中國到廣州要多久 2025-05-20 23:31:48
廣州哪裡檢查艾滋病 2025-05-20 23:31:10
廣州會展館a區在哪裡 2025-05-20 23:31:06

廈門閩南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2-04-13 16:43:49

Ⅰ 廈門的天真熱閩南話怎麼說

」廈門的天真熱」,廣東•海陸豐地區河洛語口頭常表達為:
廈門也天時夠熱→hie mui ai tinn xi gao rua;
廈門也天時孔之熱→孔之熱:ka jionn rua;
廈門也天時不測熱→不測熱:buu qiee rua;不測:超乎想像。

Ⅱ 廈門一般說話是什麼語言

廈門一般說話是廈門話。

地方上使用閩南方言之廈門話,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

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台灣省的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方言的「福佬話」互通。

千餘年來,閩南、潮汕一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東南亞諸國有相當一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方言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2)廈門閩南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廈門話(廈門腔閩南語)舊稱廈語,閩南語的代表音,屬於閩南語當中的閩台片(泉漳片),與台灣話(台語)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但在口語方面,雖與台灣話同為漳泉腔,在音韻上也有著極高度的對應,但由於分化時間的早晚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仍有著細部的差異,特別是在詞彙方面較為明顯。

廈門話形成由來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定,廈門被迫開埠成為通商口岸,廈門島和鼓浪嶼迅速發展,吸引泉州、漳州等各地閩南人口流入,口音融合,促使了現代廈門話的形成,近代成為了閩南語的代表音,屬於閩南語當中的漳泉腔,因形成歷史雷同而與台灣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閩南語傳入廣東、東南亞及海外者稱為福建話,通行范圍包括泉州、廈門、漳州三市及其所轄的縣市和台灣地區、廣東海陸豐地區 共有3千8百多萬人說閩南話。

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閩南籍華僑、華裔也有說閩南話的,雖然各地的閩南話有一些腔調差異,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話無阻。

Ⅲ 福建廈門人用閩南語怎麼說

福建廈門人,廣東汕尾市海豐地區河洛語:hoo4 gian3 hie1 mui3 nang1~2。
數字為聲調。oo為o的短母音。

Ⅳ 閩南語怎麼說呀

除調值不同以外,潮汕片有獨立的陽上聲調,因此潮汕片有8個聲調,閩台片(除泉州外)只有7個聲調(古全濁上聲同陽去不分),但龍岩有陽上調。廈門的情形又有不同,通常而言,7個聲調的閩南話古次濁上聲念陰上,不並入陽去,但廈門話古次濁上聲白讀為陽去,文讀為陰上。需要注意的是,潮汕片的兩個上聲(陰上和陽上)跟《切韻》音系的上聲不完全對應,有大量《切韻》音系中的去聲字潮汕片念上聲。 閩南語有6個輔音韻尾,其中[-p]、[-t]、[-k]是塞音,[-m]、[-n]、[-�0�7]是鼻音。但是,古咸(除覃韻)(收-m/-p)、山(收-n/-t)、宕(收-ng/-k)、梗攝二等(收-ng/-k)在閩南話的白讀音都不念這些韻尾,這些韻部的韻尾在現代閩南話中已經弱化為鼻化母音和喉塞韻尾,只有文讀音才念上述輔音韻尾。潮汕片同時韻尾-n/-t已經並入-ng/-k,其他閩南話中念侯塞韻尾的字雷州話念成開韻尾。同時,海南話、雷州話、莆仙話把閩台片和潮汕片的鼻化母音都念成口母音。所謂閩南語七聲八調,指的就是這些調性的完整。

Ⅳ 閩南語怎麼說

閩南語白話字:bn-lm-oē;台羅拼音:bn-lm-uē;閩拼方案:bbánlám wê),在台灣亦稱為hō-ló-ōe。

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福建話、河洛話、潮汕話、雷州話、汕尾話、學佬話等;在台灣亦被稱為台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或咱人話。



相關信息

受漢語普通話、英語推廣及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普通話成為公共語言的一種,閩南三市尤以廈門最為嚴重,同時福建西北諸縣則受江西南豐、廣昌等縣影響多講撫廣片贛語,但在本地人和本地人的交往之間,還是以閩南語為主,現閩南三市均有開設閩南語培訓班,方便來閩務工、學習、經商的外地朋友。

隨著母語保護意識的加強及閩南文化的推廣與發揚,開設了廈門衛視、泉州電視台4套等以閩南語為主的電視台,除了製作節目,還引進了諸多台灣地區的閩南語電視劇。在農村地區,本土的戲劇(如歌仔戲、高甲戲、布袋戲、南音等)還是深受民眾喜愛。



Ⅵ 「我是廈門人」用閩南話怎麼說

「我是廈門人」用閩南話表示還是為:我是廈門人;拼音是:woshixiamenren;

"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台之閩南語。台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 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福建話、河洛話、潮汕話、雷州話、汕尾話(古代河南話)、學佬話等;

在台灣亦被稱為台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Hokkien)或咱人話(台閩字寫作咱儂話)。

流傳原因

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中原人)入閩始於秦漢,盛於六朝。閩南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古代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因避戰亂、平叛亂或逃災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遷徙進入閩南地區後逐漸形成的,雖不能排除當時閩地本土語言(古越語)對閩南語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但是,以當時中原人所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優秀文化看,再從閩南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所表現的特點看,中原人帶入的當時河南話在跟當地福建話的交流和融合過程中,古代河南話是占絕對優勢的。北方河南一帶的中原華夏漢民族(古代河南人)從黃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輾轉到東南福建,中原文化也就這樣由其子孫帶到此處,此後再遷至閩南,最後部分跨越海峽;

到了台灣,故稱河洛語(河南一帶語言)。除閩南、台灣外,閩東北的一些地方,及大陸部分地區,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華人中閩南話都相當通行。閩南話會流傳這么廣,主要是因為歷史上閩南人的遷徙和移居。

Ⅶ 閩南話的「廈門」「台灣」怎麼用文字(拼音)表達

廈門:ē(廈)méng(門)
台灣:dǎi(台) wán(灣)

Ⅷ 廈門全境的閩南話……

你說的沒錯,從外地來廈門生活一段時間後,對廈門方言的口音感覺和你說的一樣,確實如此,集美、同安、翔安這三地的閩南話是一個口音,海滄的閩南話和島內的很接近。
可是,如果是廈門本地人,一般是能夠分辨出這幾個地方的口音,其實真正的閩南話應該是集美、同安、翔安這三地的口音,因為廈門以前屬於同安管轄,解放後才改變的,廈門島內正宗的廈門人很少,多數是福建省內的移民,如惠安、南安、晉江、安溪、莆田、仙游、福州等等。
現在的廈門人口成分更加復雜了,江西、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東北來的也很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聚集廈門,很多人已經融入廈門,學了廈門話,以後的口音就很難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