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老北京芥末墩的芥末是什麼
擴展閱讀
北京欲飛爵士舞怎麼樣 2025-05-11 00:29:06
北京的故宮地址在哪裡 2025-05-11 00:26:38

老北京芥末墩的芥末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4 07:51:07

① 芥末墩兒的介紹

芥末墩兒是老北京漢族傳統風味小菜。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餚很多,但芥末墩兒依然保存了下來,一是這道菜太有特點了,二是因為用大白菜作原料具有普遍性。芥茉墩兒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講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兒。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茉墩最好不過了,清爽、利口,頗受老北京人喜愛。

② 如何食用黃芥末

可蘸食三文魚、做為烤肉醬、還可以涼拌菜等,有多重吃法,下面介紹一種黃芥末的吃法:

准備材料:吐司10片、油浸金槍魚罐頭1罐(140g)、黃介末醬25g、紫甘藍20g、蛋液(刷邊封口用)少許

製作步驟:

1、紫甘藍切絲

③ 求:老北京冷盤芥末墩兒的做法,要詳細的

主料:大白菜兩棵(最好是高棵菜葉緊包的)。
輔料:白糖200克,米醋200克,精鹽10克,芥末25克(可根據個人喜好酌量加減)。
程序:1、先將白菜去掉一兩層老幫。再切去菜根,整棵沖洗干凈,橫切成3-4厘米厚的圓段。

2、燒一鍋開水,將白菜放入開水裡燙熱,待用。為了美觀我將白菜墩捆好,逐段放在盆中。

3、將芥末粉用開水沏好,放入鹽、糖、白醋,攪拌。

4、將攪拌好調料灑在白菜墩上,蓋上燙好的白菜葉子。第二天即可取食。
說明:此菜甜、酸、脆、辣。頭天做第二天就能吃,簡單省時。切記不要用粘了油的筷子夾取,吃不完要放在陰涼處保存

④ 芥末墩的菜品特色

芥茉墩是地道的百姓菜。大白菜上市了,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很多講究北京味兒的家庭主婦都要做芥茉墩兒。過年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茉墩最好不過了。它清爽,利口,解膩,很多人都喜歡。 芥末墩兒是北京傳統風味小菜。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餚很多,但芥末墩兒依然保存了下來,一是這道菜太有特點了,二是因為用大白菜作原料具有普遍性。芥茉墩兒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講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兒。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茉墩最好不過了,清爽、利口,頗受老北京人喜愛。
過去老北京年夜飯講究「四四見底」,宴席由四涼(芥末墩兒、炸咯吱、肉皮凍兒、五彩花生米)、四熱炒(紅燒鯉魚、蔥燒海參、清炒蝦仁兒、燴魷魚菜)、四肉菜(米粉肉、四喜丸子、紅燜肘子、回鍋肉)、四湯菜(燴三鮮、奶湯干絲、玉米全燴、八寶涮鍋)等組成,討一個四平八穩的吉祥寓意。
「芥末墩兒」是老北京傳統風味小菜。相信說起這芥末墩兒,多少會喚起老北京人的回憶來。 雖然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餚很多,但這芥末墩兒卻依然保存到今天,足可見這道菜的特點。其實,芥末墩兒的誘人之處就是這個「沖味兒」,痛快淋漓盡致地讓人流出眼淚來,有的老北京人還會端起盤子,把湯也喝下去,連喊:美哉!美哉!
芥茉墩兒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講究的家庭都要做芥末墩兒。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膜墩兒最好不過了,清爽、利口,頗受老北京人喜愛。而且芥末墩兒還是老北京年夜飯里必有的冷盤,被人稱為冷盤里的首席。它盛行在冬季和初春時吃,食用的時候,要用干凈筷子把芥末墩兒逐個地夾出來,芥末鑽鼻的香辣味兒,頓時令人痛快許多。年菜中大魚大肉甚多,吃口芥末墩兒能起到清口的作用。
其實,這道菜盛行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這芥末墩兒非常容易做。老北京人大都會做芥末墩兒,將大白菜剝去老幫子,橫刀切成寸高的菜墩兒,放在漏勺上,這樣一層層碼好,最後用棉墊子把瓦盆蓋嚴封實,約兩三天即可食用。芥末墩兒吃起來辣味躥鼻,恨不得眼淚都流出來,嘴裡卻爽脆甜香,叫人慾罷不能。 做法一:(隨做隨吃版)
主料:大白菜(要求同上)200克。
輔料:白醋4克,白糖4克,精鹽6克,芥末60克,香油4克。程序:
將白菜去幫洗凈,橫切成2厘米厚的圓菜墩;
芥末放在碗里,沏入沸水,順一個方向邊攪邊加入醋、鹽、糖、香油,製成芥末糊。
將白菜墩碼在漏勺里,連勺放開水中燙一下。
控凈水塗上芥末糊,碼放在小盆中蓋嚴,放在暖氣或火爐旁悶半天後,再放陰涼處放一天,即可食用。
說明:此為2人量,可隨做隨吃,注意不要用粘了油的容器盛放。 做法二:(一天版)
材料:大白菜、芥末粉、糖、鹽、白醋
做法:
1大白菜剝去外幫,取菜心,只用下半部分的菜幫子,切成5cm左右長的段;
2取一個玻璃瓶,裝些芥末粉,灌點熱水調成芥末糊,蓋上瓶蓋,瓶身坐在熱水裡保溫約5分鍾,等待芥末味慢慢揮發出來;
3火上煮開一鍋水,不關火,取一個白菜墩兒放進漏勺,在開水裡煮約30秒撈出瀝干,放進干凈的小砂鍋中;
4在白菜墩兒上抹一層芥末糊,再撒些糖鹽,如此處理完所有白菜墩兒;
5腌制一天後取出,澆些白醋就可以吃了。 做法三:(長期版)
做芥末墩兒要用白菜的下半部分,切開了為了形不散,還得拿牙簽固定住,切好後捏點鹽撒在上面,用開水焯一下,拿出來後再撒點鹽,潑上芥末,用罐子封住,兩三天後拿出來,加白糖、醋精就可以吃了。芥末墩兒圓圓矮矮,上面是黃綠的芥末,乍一看挺像一個簡單的小蛋糕。
原料:大白菜,芥茉粉、白糖、醋適量
做法:
1.將大白菜剝去老皮敗葉,橫刀切成6~7厘米高的菜墩兒。
2.隨後把它一個個分幾次放在漏勺內,用湯勺不斷舀起正在沸滾的沸水澆在菜墩上,一直澆到白菜開始變軟,即一層層碼在瓦盆內,碼一層,撒一層芥末,芥末上撒白糖和少許醋。
3.這樣一層層碼好、撒好,最後,用棉墊子把瓦盆蓋嚴封實,約五六天即可食用,吃多少取多少,既方便又好吃。

⑤ 老北京芥末墩的正宗做法

超級好吃的老北京芥末墩兒教學,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

有一袋芥末粉,忘了我為什麼要拿回來。直到我看到這個芥末碼頭,我才發現它有任何用處。盡管這不是芥末粉的初衷,盡管白菜幫子一直不受歡迎,它不妨試一試。因為我不知道芥末粉到底想做什麼。
久聞其名的芥末杜納,據說其特點是酸、甜、辣、脆、濃。非常好奇,但忽略了嘗試。碰巧白菜幫子和芥末都是現成的,做得很少。許多芥末,人
果不其然,它非常酸而且令人耳目一新,還有一些味道,但是它仍然沒有四川.好。"
材料
主要成分是200克白糖、10克芥末, 30克米醋和30毫升。
5克輔助鹽
做法杜納,芥末,老北京
1.
配料:白菜幫子, 200克,芥末粉30克,白糖10克,米醋30毫升,鹽5克
2.
白菜幫子被洗了,用沸水倒了三次。
3.
把它放在冷水中冷卻。
4.
拿出來,控制水分含量。
5.
在容器底部鋪一層,撒上芥末粉、鹽、糖和米醋。
6.
一步一步,直到所有的材料都用完。
7.
蓋上蓋子,密封,冷藏2-3天。
8.
拿出來。
9.
拿幾塊,把它們堆在錯誤的地方。
10.
捲起。
11.
分成兩部分。
12.
站在盤子上,把芥末醋倒在上面。
烹飪技巧
白菜幫子不應該在沸水中燙太久,以免軟化和影響味道。
成品可以根據你喜歡的尺寸切成段或不切成段

⑥ wasabi是芥末嗎

其實,Wasabi不是芥末,芥末也不是Wasabi,Wasabi是山葵,芥末是芥末。

在說說Wasabi的兩個同父異母兄弟。

辣根很好養活,有些人甚至把它視為花園禍害。價格參考蘿卜,餐桌上常見的是用辣根製作的青芥辣,都添加了綠色色素。具有催淚性的強烈刺激性辣味,對味覺、嗅覺均有刺激作用。使用真正的Wasabi的日料店不多,因為其價格是青芥辣的5倍以上。

芥末是芥菜類蔬菜包括十字花科的某些植物種子(比如芥菜籽)研磨而成,顏色是黃的,熱狗或者賽百味上面用的就是它。還有就是老北京菜芥末墩兒,用的也是它。它也比Wasabi便宜很多。

青芥辣和芥末那種嗆辣味是直沖腦門的,能讓人半天說不出來話,完全可以作為一種酷刑使用。真正的Wasabi山葵醬口感柔和、細膩,根本沒有青芥辣和芥末那麼沖,而且後勁會消散得很快,回味是淡淡的香甜和清爽。

山葵生長於海拔1300-2500 米冷涼潮濕的高山和野溪谷的微酸性土壤中。冷涼潮濕的氣候、清澈不停流動的泉水、純凈肥沃的林下土壤,冬季大雪的覆蓋等等條件缺一不可,而且需要在極其苛刻的環境中生長2年才能上桌。江戶前壽司使用的山葵均產自雲南,氣味芳香,味道獨特。

山葵的研磨和吃法都很講究。基本上觀察一家日料店用的是什麼調味料,高下立見;一個食客是不是有品,怎麼吃山葵醬也能一目瞭然。如果把山葵醬倒入醬油,用筷子調成一碗糊糊,這叫十足的暴殄天物。

因為山葵溶於醬油時,醬油中的甲硫基丙醇會將其大部分的辛辣味給破壞掉(如果吃的是青芥辣,這個方法倒是可以緩解過於沖鼻的味道)。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在刺身上抹一點山葵醬,用刺身將山葵醬包裹起來,然後用刺身的另一面蘸醬油。清爽的白身魚不需使用太多山葵,而口感偏濃郁的赤身魚則應增加山葵的份量,脂肪含量較高的金槍魚需要搭配更多的山葵以提升本味。

⑦ 怎樣做芥末墩

芥末墩兒是老北京的家常菜,簡單易做、貯存期長,過去在「幾棵大白菜撐一年」的時代里也算上上品佳餚了。

這道菜的主料是大白菜,但不是普通的大白菜,要那種深秋才上市的、細長的、青口的(葉子青翠顏色)的「長白菜」。白菜買來後剝去外層老葉只留拳頭粗細的一條白菜心兒,切去根部,在改刀斬成寸段(高3厘米左右的段)如果太粗就從中間一剖兩半,再用細棉線捆紮結實避免散開。

芥末要用市場上最便宜的、黃色的芥末,大概塊兒八毛就能買一兩(30克還是50克我沒細問)要是做上3棵白菜差不多兩袋芥末粉就夠了。製作時還要配上等量的白糖和適量的白醋。

處理好的白菜段(或捆)要用沸水燙過,略燙即可,初學可以放在漏勺利用滾沸的開水反復燙至色白稍軟斷生就行了。

接下來找一個廣口的瓶子,把燙好的白菜僅僅碼在底部,碼嚴緊後上面鋪一層芥末粉、白糖和白醋;上面在緊緊的碼一層白菜、撒一層調料。依此類推知道碼滿容器,把剩餘的調料撒在最上面,加蓋密封嚴謹後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夏季要入冰箱冷藏以保鮮。吃的時候要用干凈的竹筷夾取,剩餘的繼續密封保存。每次取出的一次吃完,切不可再倒回容器中。

在整個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油」!製作過程如果沾了油,白菜會很快腐爛,成為名副其實的「臭白菜」哦。

⑧ 請問老北京芥末墩兒怎麼做芥末醬用王致和怎麼樣

芥末墩是地道的百姓菜。大白菜上市了,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很多講究北京味兒的家庭主婦都要做芥末墩兒。過年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末墩最好不過了。它清爽,利口,解膩,很多人都喜歡。
中文名
芥末墩
分類
北京菜
口味
清爽,利口,解膩
主要食材
大白菜

做法
隨做隨吃
做法一:(隨做隨吃版)
主料:大白菜(要求同上)200克。
輔料:白醋4克,白糖4克,精鹽6克,芥末60克,香油4克。程序:

芥末墩
將白菜去幫洗凈,橫切成2厘米厚的圓菜墩;
芥末放在碗里,沏入沸水,順一個方向邊攪邊加入醋、鹽、糖、香油,製成芥末糊。
將白菜墩碼在漏勺里,連勺放開水中燙一下。
控凈水塗上芥末糊,碼放在小盆中蓋嚴,放在暖氣或火爐旁悶半天後,再放陰涼處放一天,即可食用。
說明:此為2人量,可隨做隨吃,注意不要用粘了油的容器盛放。
短期
做法二:(一天版)
材料:大白菜、芥末粉、糖、鹽、白醋
做法:
1大白菜剝去外幫,取菜心,只用下半部分的菜幫子,切成5cm左右長的段;
2取一個玻璃瓶,裝些芥末粉,灌點熱水調成芥末糊,蓋上瓶蓋,瓶身坐在熱水裡保溫約5分鍾,等待芥末味慢慢揮發出來;
3火上煮開一鍋水,不關火,取一個白菜墩兒放進漏勺,在開水裡煮約30秒撈出瀝干,放進干凈的小砂鍋中;
4在白菜墩兒上抹一層芥末糊,再撒些糖鹽,如此處理完所有白菜墩兒;

芥末墩配料
5腌制一天後取出,澆些白醋就可以吃了。
長期
做法三:
做芥末墩兒要用白菜的下半部分,切開了為了形不散,還得拿牙簽固定住,切好後捏點鹽撒在上面,用開水焯一下,拿出來後再撒點鹽,潑上芥末,用罐子封住,兩三天後拿出來,加白糖、醋精就可以吃了。芥末墩兒圓圓矮矮,上面是黃綠的芥末,乍一看挺像一個簡單的小蛋糕。
原料:大白菜,芥末粉、白糖、醋適量
做法:
1.將大白菜剝去老皮敗葉,橫刀切成6~7厘米高的菜墩兒。
2.隨後把它一個個分幾次放在漏勺內,用湯勺不斷舀起正在沸滾的沸水澆在菜墩上,一直澆到白菜開始變軟,即一層層碼在瓦盆內,碼一層,撒一層芥末,芥末上撒白糖和少許醋。
3.這樣一層層碼好、撒好,最後,用棉墊子把瓦盆蓋嚴封實,約五六天即可食用,吃多少取多少,既方便又好吃。
菜品特色
芥末墩清爽,利口,解膩。

芥末墩兒是北京傳統風味小菜。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餚很多,但芥末墩兒依然保存了下來,一是這道菜太有特點了,二是因為用大白菜作原料具有普遍性。芥末墩兒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講究的家庭都要做芥末墩兒。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末墩最好不過了,清爽、利口,頗受老北京人喜愛。

過去老北京年夜飯講究「四四見底」,宴席由四涼(芥末墩兒、炸咯吱、肉皮凍兒、五彩花生米)、四熱炒(紅燒鯉魚、蔥燒海參、清炒蝦仁兒、燴魷魚菜)、四肉菜(米粉肉、四喜丸子、紅燜肘子、回鍋肉)、四湯菜(燴三鮮、奶湯干絲、玉米全燴、八寶涮鍋)等組成,討一個四平八穩的吉祥寓意。
「芥末墩兒」是老北京傳統風味小菜。相信說起這芥末墩兒,多少會喚起老北京人的回憶來。

雖然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餚很多,但這芥末墩兒卻依然保存,足可見這道菜的特點。其實,芥末墩兒的誘人之處就是這個「沖味兒」,痛快淋漓盡致地讓人流出眼淚來,有的老北京人還會端起盤子,把湯也喝下去,連喊:美哉,美哉。

芥末墩美食
芥末墩兒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講究的家庭都要做芥末墩兒。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末墩兒最好不過了,清爽、利口,頗受老北京人喜愛。而且芥末墩兒還是老北京年夜飯里必有的冷盤,被人稱為冷盤里的首席。它盛行在冬季和初春時吃,食用的時候,要用干凈筷子把芥末墩兒逐個地夾出來,芥末鑽鼻的香辣味兒,頓時令人痛快許多。年菜中大魚大肉甚多,吃口芥末墩兒能起到清口的作用。

其實,這道菜盛行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這芥末墩兒非常容易做。老北京人大都會做芥末墩兒,將大白菜剝去老幫子,橫刀切成寸高的菜墩兒,放在漏勺上,這樣一層層碼好,最後用棉墊子把瓦盆蓋嚴封實,約兩三天即可食用。芥末墩兒吃起來辣味躥鼻,恨不得眼淚都流出來,嘴裡卻爽脆甜香,叫人慾罷不能。

食用的時候,要用干凈筷子把芥末墩逐個地夾出來,放在小碟內,再倒些原湯,味道酸、甜、脆、辣、香五味俱全,喝一口原湯透心的涼,芥末鑽鼻的香辣味兒,頓時令人痛快許多。在食用了油膩食物之後,吃芥末墩不僅換了口味,那舒服適意的勁兒妙不可言。
營養價值
宴席「四涼」之首
芥末墩兒一聽名字,就帶著京味兒,是老北京年夜飯里必須有的,滿族人尤其喜歡吃這道菜。它屬於冷盤,而且是冷盤里的首席,盛行在冬季和初春時吃。年菜中大魚大肉甚多,吃口芥末墩能起到清口兒的作用。
過去老北京年夜飯講究「四四見底」,所謂「四四見底」,是指宴席由四涼(芥末墩兒、炸咯吱、肉皮凍兒、五彩花生米)、四熱炒(紅燒鯉魚、蔥燒海參、清炒蝦仁兒、燴魷魚菜)、四肉菜(米粉肉、四喜丸子、紅燜肘子、回鍋肉)、四湯菜(燴三鮮、奶湯干絲、玉米全燴、八寶涮鍋)等組成,討一個四平八穩的吉祥寓意。

《閭巷話蔬食》中記載:「舊時北京有個小報介紹此菜,說其『上能啟文雅之士美興,下能濟苦窮人民困危』」,其作者還在致美齋單間里看到過張大千畫的梅花冊頁,上面配有酒壺和芥末墩兒,並提有「誰言君俗氣,梅花老酒伴君游」。想來張大居士雖為蜀人,但對芥末墩兒也是情有獨鍾。
產品特點黃白色,又甜又酸又脆又辣,沖鼻通氣,爽口解膩,滋味絕佳。

老舍家的名菜
老舍先生家有一樣菜遠近聞名,有客人來,往往點名索要,這個菜就是「芥末墩兒」。老舍與胡絜青剛結婚的時候,頭一回單獨以小家庭的形式過年,老舍心血來潮,「命令」夫人動手做幾樣家鄉的年菜吃吃,頭一道就點了「芥末墩兒」。夫人胡絜青當仁不讓,一口承諾下來:沒問題。可是心裡打了鼓,不會呀。在娘家當姑娘時,年年都吃,就是一回也沒瞧見是怎麼做的,眼睛全在書本上。

芥末墩
夫人很麻利地買來了大白菜、芥末面兒、糖、醋和大綠瓦盆。從備料和容器上看,一點兒都沒錯兒。可是一碰工藝,全完。據老舍夫人胡絜青說:她先後一共失敗過三回,而且是全軍覆沒,慘敗。當時老舍非常高姿態:沒關系,沒關系,事不過三,第四次准成。其實,這三次失敗的原因,恰恰是做芥末墩兒的主要秘密之所在,掌握好這三條,八九不離十,基本上沒問題。
芥末墩兒的誘人之處就是這個「沖味兒」,痛快,淋漓盡致讓人流出眼淚來,合不上嘴。一盤這樣的芥末墩兒端上來之後,往往是風卷殘雲,頃刻之間就被搶光,有的人還端起盤子,把湯也喝下去,連喊:美哉,美哉。吃到這個份兒上,老舍必高叫一聲:再拿一盤來,這道菜,成了老舍的驕傲。

⑨ 白菜芥末墩兒的做法

「芥末墩兒,老北京的傳統小吃,在家附近有個老北京涮羊肉,是地道的北京人開的,味道一級棒,那個老大爺向我推薦了芥末墩兒,說一定要品嘗一下,唉,作為吃貨的我是沒擋住誘惑啊,回到家就開始在網上搜索做法,第一次,失敗了,做完的是苦的,開始以為是腌的時間短,可是過了差不多半個月再吃,還是苦的,最終以失敗告終了;前兩天看見冰箱里還有白菜,還有上次做的時候剩下的芥末,一定要再試制一次,最後終於成功了,哈哈。」

食材明細

主料

  • 白菜適量

  • 輔料
  • 米醋芥末

  • 白糖適量

  • 微辣口味

  • 生鮮工藝

  • 半小時耗時

  • 簡單難度

  • 芥末墩兒的做法步驟

  • 10

    成品芥末墩,吃的時候用沒有油的筷子夾出來,然後倒出來點湯,裡面放點鹽,溶解以後淋在芥末墩上,味道真的不錯哦。

  • 來自 美食天下波波艾岩的作品

    所屬分類:冷盤北京菜夏季食譜午餐晚餐

⑩ 芥么敦的做法

芥末墩是北京名菜,製作方法如下:2009/11/07 22:10 芥末墩兒是北京菜,屬於最最普通的小菜,卻同時又是老北京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且被稱為冷盤里的首席。少了誰都少不了它。因為年夜飯多是大魚大肉,難免會過於油膩,而芥末墩兒極為清口爽脆,酸、甜、脆、辣、香,任誰吃了,都覺痛快無比,尤為解膩。它一上桌,往往成為最受歡迎的菜,更有愛這一口兒的,連湯都喝下去,直呼「過癮」。真是樸素至極,又內含強大的力量,讓人嘗之難忘。這么重要的菜,做法其實非常簡單。而眾所周知的,是眾多文人一致推崇的老舍家的做法。老舍家的芥末墩已成為一道名菜,吃過的人,無不稱贊。而且在過年准備年夜飯時,老舍最為看重的,頭一份兒就是芥末墩兒。首先,是白菜要選重的,沉甸甸的,抱心抱得緊的,而且要長得細長的,只取用下半截,要幫子,葉子部分少用,和熬白菜湯與涮鍋子正好相反。其次,將白菜橫切成一寸厚的菜墩兒之後,放在漏勺上,用湯勺舀沸水淋澆三次,不可多澆。多澆白菜就熟了。這兩條能保障芥末墩兒做出來是脆的,而不是爛泥一攤。好芥末墩兒必須是脆的。還有一條工藝也至關重要:將澆好的白菜墩兒碼在盆里,每碼一個都要蓋好蓋子,碼完整整一層之後,撒上芥末、糖,並加上米醋,立即蓋上蓋兒;再碼第二層,再撒一次芥末、糖,加米醋,一直到擺滿一盆為止,蓋好蓋兒,盆外上下左右包上毯子或者小棉簾一類的保溫材料,讓芥末「發一發」,擱上三天,便可以取而食之了。沒有這一道「捂」的工序,芥末墩兒做出來不辣,不「沖」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