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宵節節的習俗
元宵習俗,中國民間習俗,全國各地習俗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由古至今,元宵節因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人墨客鍾愛的題材,關於節日的民俗文化從各篇佳作中也可見一斑。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將餡兒團成形後在糯米粉中滾成,湯圓則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兒,再包餡兒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樣。元宵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遊走,好生男孩)。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一項傳統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南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1]
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里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2.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說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張燈結綵
自從元宵節張燈之俗形成以後,千百年來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這天晚上,遊玩觀燈的百姓不計其數。大家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南宋以後增加的一項元宵節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始於南宋。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就已經出現。舞獅子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還有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晚,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3.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1、吃湯圓。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正月15稱為元宵節,在元宵節這一天吃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具有很好的寓意,很多人將湯圓稱為元寶。
2、猜燈謎。在元宵節這一日,一些比較熱鬧的地方還會舉行「猜燈謎」游戲,將燈謎放到一個個燈籠下方,對於知道燈謎的人可以將燈謎寫在紙上,猜得最多者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品。
3、走百病。人們還會在元宵節這天晚上相約一起到街上走一走,據說這樣就能夠保證一整年都不會得病。
4、耍龍船。「真龍天子」,龍是我國吉祥的象徵,一些比較繁華的地方還會在元宵節這天舉行舞龍船比賽。
5、舞龍舞獅。舞龍舞獅屬於我國民間藝術之一,人們在歡慶節日就會舉辦舞獅舞龍等來助興,舞龍舞獅都是採用一些彩色布條製作成龍或者獅子的樣式。
4. 老北京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老北京的民俗節日氣氛歷來十分濃厚,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主要有兩個:一是花會,二是燈會。
花會
在白天舉行,地點主要在著名的街道上或大的寺院里,以各種娛樂活動為 主,包括耍獅子、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猜謎語及各種小吃的叫賣和民間工藝品的展賣等。
其中以耍獅子的場面最熱鬧,所謂的耍獅子也叫「舞獅」或「獅子舞」,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同時也是一種很流行的民間體育形式,遇有喜慶的日子,藝人們相聚在一起,舞獅、耍獅,表現歡樂喜慶的心理。
燈會
在夜間舉行,一般從正月初十開始就行動起來,人人動手,家家戶戶扎花燈、點花燈,特別是到了元宵節的夜晚時分,更是舉燭張燈,結綵為戲,供人觀賞,所以元宵節又稱「燈節」。
在明清時,花燈的樣式最為繁多,數不勝數,蓮花燈、八寶燈、八角燈、高角燈、龍燈等,特別是在今天的「燈市口」一帶,更是花燈薈萃,買賣花燈等。
元宵節的詩句
1、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5、寶馬雕車香滿路。___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6、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___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7、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8、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____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9、五更鍾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____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10、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2、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____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5. 北京元宵節的活動有哪些
在北京有名的「舉人村」。該村的轉燈民俗由來已久,早在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場》篇就有記載:十一日至十六日,鄉村人縛秫秸作棚,周懸雜燈,地廣二畝,門徑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誤不得徑,即久迷不出,曰黃河九曲燈。
每年元宵節期間,靈水村都會舉行規模宏大的新年轉燈活動,祈福納祥。可惜在日軍侵華、抗日戰爭爆發後,轉燈活動消失。
京西古幡會是門頭溝大台地區千軍台村、庄戶村元宵節期間的民間盛會,原名「天人吉祥聖會」,又稱「天仙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十六兩天舉行,從明清開始傳承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