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北京師范大學到魯迅文學院怎麼走
從北京大學步行600米到北海北站,搭乘地鐵6號線(潞城方向)到十里堡下車,D口出。再步行320米就到了
B. 有關陌生人的童謠,最好是自己編的,謝謝。
陌生人的歌謠
去吉隆坡開會的路上,我帶了兩本書。一本是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另一本是黃金明的《陌生人詩篇》。
旅途從維也納啟程,經卡達半島的多哈,繼而跨越浩瀚的印度洋飛抵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時空交錯中我從歐洲的黃昏,掠過波斯灣石油般漆黑的海面,直到翌日午後,其間有12個小時可用來閱讀。伴著飛機的轟鳴我把整個身心交付給這兩本書,翻來覆去,欲罷不能。一如機艙里各色人種眼前的那塊變幻莫測的屏幕,我的眼前時而掠過英國早期伊斯特伍德礦區的灰暗鄉野,時而展現出黃金明從繁華地帶走回出生地那籠罩在霞光和死寂中的村莊。
無論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還是《兒子與情人》,勞倫斯的世界永遠是那道綠色屏障下的一系列生命律動,如同林中驚飛的群鳥,沖撞,悸動,浸透著肉體的狂歡。勞倫斯的確是天才,一個情慾四溢的天才。
而此行帶上黃金明的書,是有些用意的。除了利用這樣特定的環境,讓自己靜心體會一番詩人的高妙,此外,我答應將黃金明的《陌生人詩篇》贈予即將在吉隆坡召開的「世界詩人大會」。此前世界詩人協會主席、客居法國的詩人楊允達先生,這位活躍於世界詩壇30多年的耄耋老人,讀了黃金明的《世界的耳朵》《卑微者之歌》以及《老街的傷感之歌》等之後,盛贊道:這個黃金明了不得,不僅詩寫得好,又如此多產。
捧讀黃金明的《陌生人詩篇》,讓我想起魯院舊址的那個小院兒。2010年春夏之交,我作為海外學子在魯院邂逅了一大批祖國內地的作家,他們的謙遜、沉實和才情令我至今感佩。在這個群體中,詩人不多,黃金明是其中的一位。我不會寫詩,也很少讀詩,潛意識里曾經以為,詩是離自己最遙遠也是最貴氣的一種。而黃金明以及他的詩,很快顛覆了我的狹隘與無知。起初,我和黃金明偶爾見面時除了微笑致意,似乎沒有理由深談,也無從談起。而黃金明引起我的注意是在圍繞寫作進行的一次分組討論會上,大家七嘴八舌,由若無其事很快到群情激昂,只有黃金明獨坐一隅,含笑作洗耳恭聽狀。組長大概有些好奇,便問黃金明,「你也說幾句?」黃金明的表情和笑容都帶著那麼一點羞澀,謙遜里透著隨和,但若仔細打量,不難發現他濃眉下目光的深邃與犀利。此刻,黃金明操一口粵式普通話輕描淡寫地說:「只要頭腦稍微清醒點,就感到恥辱。」
此話一出,如平地一聲雷,掀起一陣小小的震動。在場的作家們聽了,瞬間陷入沉默。我暗暗感嘆:這就是天生的詩人吧,出口即詩。
其後才知,黃金明乃「70後」詩人,兼擅散文和小說,獲獎無數,是廣東文學院專業作家。這個從粵西農村走出來的詩人,為了抵禦北京的冷澀,脖頸里常常搭一條黑白相間的格子圍巾,這讓一向溫厚質朴的黃金明顯得很文藝。後來班裡舉辦了一次詩歌朗誦會,幾位女生紛紛要朗誦黃金明的詩,我也情不自禁,要來他的《落日之歌》,當眾誦讀:你們走得那麼遠/像蒲公英的兒孫/有一雙會飛的腳/多少年了,你們依然年輕/你們在落日下忘情的擁抱……這雖不是黃金明最精彩的詩,但我仍被其中的本質、自然和充沛所打動。有一段時間,黃金明的詩以及他噴薄的才情,在同學們的話題間頻頻閃現。盡管我們的時代沒有多少詩意,但真正的好詩,從來就不缺乏讀者。
那些日子,魯院學友晚間散步回來,喜歡在院子里流連忘返。此刻的黃金明和其他幾名學友正有模有樣地跟著西安作家林權紅學太極。這是小院兒出離了文學氛圍的輕松一刻,黃金明弓腰抱拳,十分認真地劃來劃去,臉上掛著頑童般的笑意。這個時候,我們的詩人,陡然現出至純至愛的一面。
魯院的學習接近尾聲時,我琢磨著回維也納之前要購買一批書。在遠離祖國的西半球,雖然不乏可供閱讀的文學原著,但我還是希望身邊多一些方塊字的文學典籍。南京作家修白推門進來,直截了當地對我說,你去看看黃金明在讀什麼,就知道該買些什麼書了。據說黃金明的床上和案頭堆滿了外國文學,在那個以閱讀和寫作為天職的王國里,黃金明是令人刮目的閱讀大家。有那麼一瞬,我差點脫口而出,金明,能把你讀剩下不再需要的書賣給我嗎?我照單全收。但直到離開魯院,我都沒敢走進金明的宿舍,怕自己的淺薄進而招致自慚形穢。而現在想想,我當初進魯院的最大收獲就是弄清了自己的差距,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我都只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前行。
如今,隔著千山萬水和黃金明的交流竟然多起來。這源於一次偶然的通話。有一次,西安作家瑄璞告訴我,黃金明來西安了,我們正在一起呢。我抄起電話就打了過去。不想這次偶爾的通話,竟成了日後與黃金明不斷交流的契機。閱讀和寫作自然是主要話題,偶爾也會涉及我在寫作中的困惑與諸多難題,黃金明總是不吝鼓勵,讓我備受感動。細讀了他的《陌生人詩篇》之後,我進而沉迷於他的散文,乃至小說。我喜歡他帶著自傳風格的長篇散文《少年史》,以及打著生命烙印的《三十年,改變一個鄉村家庭的命運》。那些布滿生命隱痛的字眼,如同飛來的音符,讓我在理解和咀嚼的同時又被深深刺痛,從而引起我靈魂的不安。我只道是黃金明的詩好,沒想到他的散文和小說也同樣的好。黃金明自己是清醒的,他說要是排序的話,他的詩在前,其次是散文和小說。
的確,黃金明首先獨具詩才。他的思維和想像闖入文字,如同一塊石頭擊中大腦,血花飛濺,異彩紛呈。那至深的生命體驗與心理感受,靈性,洞悟,其困惑、痛楚和悲憫浸透了感性與理性。那些已然發生的和即將發生的經由他心靈的熔煉,或血脈賁張,或散漫不拘,或荒誕異化,無不深刻犀利,機鋒閃爍,清晰折射出詩人對那個龐大的卑微群體的生存環境的憂思與擔當,也展現出詩人超越世俗的真實與奇異的力量,全然化作出神的想像與令人心驚的戰栗。
黃金明的散文,依然有著自然而恰切的詩性表達。這讓我想起尼採的話:散文大師幾乎總也是詩人,不論是公開的,或者只是秘密的,人只有面對詩才能寫出好散文。因為好散文是同詩的一場不間斷的有禮貌的戰爭……
不管是詩還是散文,黃金明的文字都萌動著哲理與詩意,即便是在書寫一段枯燥的生活經歷。在那樣一個貧瘠的鄉村,他和兄弟姊妹日日面臨驚心動魄的飢餓與恐慌,黃金明筆下的父親令人心酸,他卑微、焦慮、無奈,卻又極富浪漫情懷。黃金明的詩品和人品,大概都與父親那根深蒂固的卑微與浪漫有關。一個鄉村浪漫主義者註定要在現實中碰壁。為了填飽四個孩子的肚子而一籌莫展的父親,帶著少年黃金明開荒、種地、打獵、捕魚,向土地要吃的,向深山要吃的,向河流要吃的……父親的渴望與掙扎,匯入黃金明憂郁的源泉,構成他童年陰影的一部分,卻也成就了一個詩人的誕生。正如黃金明所言,為了活命,他開始寫詩,以最浪漫的方式解決最現實的問題。
然而我們的時代,要做一個詩人——並且在鄉村,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這實在是難以想像的。一個人,憑著文字一步步走出那個潮濕而頹敗的黃泥小屋,憑著文字走出那座令人絕望的村莊,進而走向屬於自己的天地和世界。這註定是一段漫長而困苦的歷程。從農耕文明到城市文明,他的思想和智慧從未脫離過對生命尊嚴的探求與詮釋。他想像豐富,妙語迭出,然而卻不空洞,也不曲高和寡。他與這個世界保持對話的姿態,始終謙遜、敬畏、懷疑。這種對話蘊含著探討、爭執與和解,他說他是在鄉間的卑微事物上學會這些的。
也許作家可以分為兩類:才氣沖天型和勤奮內斂型,黃金明顯然兼而有之。他一年裡的創作業績和刊載量,令人感嘆。獲獎的詩作、散文和小說,亦是洋洋大觀,但他謙遜如常。
維也納的早春舉辦了一場現代詩歌朗誦會。詩人來自中國北方,在西方世界名氣相當大,屬朦朧派詩人,他的詩歌曾被譽為中國當代思想的制高點之一。我下意識揣上黃金明的詩去參加這個朗誦會。詩人坐在主席台前,一頭烏黑的披肩長發,笑容和表情如演員那般豐富。面對滿堂的歐洲聽眾,詩人感情充沛地朗誦了他的《來自地獄的詩》的部分章節,顧斌站在一旁字字句句翻譯得認真而專注。這個嚴謹而面無表情的德國學者,偶爾會自言自語冒出一句,我也糊里糊塗。聽得出,顧斌的德語翻譯高端、完美,似乎比原作更流暢。我充滿虔敬地握著筆,本想捕捉幾句令我感動的母語詩行,可耳畔除了一連串晦澀的比喻和富有感官刺激的句式之外,真的一無所獲。我摸了摸黃金明的詩,抽身離去。
走在路上,我突然想起黃金明常常穿在腳上的那雙黑布鞋。我想,黃金明是不需要追求詩人氣質的,他的詩就是他的氣質。
C. 北京魯院在什麼地方
魯院就是魯迅文學院,北京魯迅文學院有兩個地址,1、朝陽區八里庄南里27號;2、朝陽區育慧南路芍葯居北里317-2號。
D. 北京魯迅文學院可以聽課嗎本人喜歡文學,近日有機會來北京,很想去北京魯迅文學院聽聽講座,不知可以否
你大大方方進去,找一個位置坐下,安安穩穩的聽課,一切就好了
E. 魯院是什麼學校
魯迅文學院的簡稱,在北京。
F. 從魯院的園子里經過散文
一
它們已經黑透了,黑得發亮。我是說魯院園子里的桑葚。自然,它們也甜透了,甜得散出粘膩的氣息招搖著誘惑著你。
我無數次抑制住爬樹的沖動,像兒時那樣,做一隻小猴子,哧溜就攀上去了,我想這樣的身手我還不至於完全丟了。唉,現在我是一個大人了,何況還穿著裙子,何況還是在這樣一個看起來頂庄嚴頂神聖的地方。我只能時常悄悄地走進園子里,仰頭望著這兩棵堪稱巨大的桑樹,望著累累疊疊掛在枝頭的果實。熟透了,飽脹了,它們在樹上再也呆不住了,撲通就栽下地來。它們時常就落在我的身上,落在我的腳邊,輕盈一些的,「卜」一聲,還美美地完整地躺在地上;滯重一點的,「啪」摔個粉身碎骨,暗紫色的汁水就流將出來。掉得多了,漸漸洇開來,就把石頭的小徑染成了紫黑色。
此前的很多年,我都不知道桑葚是什麼味道的。但是此後的許多年,我想我都不會忘記它的味道了,因為實在太甜,實在太好吃,實在沒有辦法抗拒它的誘惑。桑葚是從地上撿的,在鋪了一地的果實中,揀那新鮮的、完整的、黑得發亮的、飽滿多汁的洗了,入嘴即化,簡直說不出的甘美。晶瑩的甜美的果汁懷著黑色的野心,把舌頭染成黑的,把牙齒染成黑的,把嘴唇染成黑的,把手指也染成黑的,我由著它們放肆撒野,因為我的心被洇成了甜的。
晚飯後的休閑時光,天還沒有黑下來,許多同學就圍攏在桑樹底下,各自拎了塑料袋或塑料碗,據一塊地盤,蹲了下來,像孩提時撿豆子一樣虔誠地撿桑葚。男生女生都有,說著笑話,編排著桑葚的N種吃法,碗里的桑葚漸漸隆起滿溢,初夏的風吹在身上,只覺得世間美好莫過如此。有時候,解放軍王昆會跳上樹去,使勁地搖,桑葚於是撲簌簌地落下來,這兒掉下一坨,那兒跌落一顆,引發陣陣尖叫與哄搶。同樣是解放軍,朱旻鳶顯然懶得多了,兀自拈著佛珠,腆著肚子在一邊指手劃腳,插科打諢,只等著誰家裡的桑葚洗好了可以去蹭吃。
最幸福的當數園子里的小鳥和螞蟻。果實太多,它們已經懶得搬運了,日日饕餮,飽餐過後只管嬉遊,想吃了身邊隨時都是,也不用爭搶。只是我知道,這樣的時日終究不會太長太久。
更多的時候,我是一個人走進這個園子的。一個人享受正午的輕風,享受經由樹蔭泄露過來的那一二縷細碎的陽光,還有,享受桑葚。我把它們一個一個輕輕地撿拾起來,粘膩的汁液便頑強地附著在我的指尖,滲進指甲縫里。忽然想起小時候,拿樹菠菜的籽兒染指甲,十個指頭全都變成紫黑色的,伸出來像魔鬼的手,卻臭美得很,傻乎乎地跑去問大人,問小夥伴:「好看嗎?」
我會遇到的人不多,比如今天,是一對外來的老夫妻。妻子討好地主動搭訕著:「多好的桑葚啊,這邊好多呢。」我朝著他們笑,她於是切入正題:「你知道哪裡有衛生間嗎?」然後,她撇下老先生走了,只留下那個背著相機的老先生,踩著桑葚踱過來踱過去。現代文學館的每一堂講座,提前到達占據座位的,大部分是這些華發老人。他們熱衷於聽講,熱衷於做筆記,還熱衷於買講座者的書請他們簽名。而在我的家鄉,何曾見到過這樣的晚年時光。
我不知道,過了這四個月,在往後的歲月里,是否還會有心情去撿一堆桑葚,是否還會擁有一段這樣身心鬆弛的時光。這些桑葚,很快就要落盡,撿桑葚的時光,也將很快成為過往。
許多年以來,我們按部就班,我們為身邊的所有人活著,我們活得那麼累,那麼苦。唯有現在,我們把重重的包袱卸下了,真正為自己為文學而活。四個月,多麼像生命里的一次意外的旅程,多麼像一場美麗的夢境。
一粒桑葚落在我的腳邊,汁液四濺,我聽到碎裂的聲音。
最是光陰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二
我在午餐時要了一個饅頭,食堂里打飯的師傅瞧了瞧我的個子,特意少鏟了一點飯。浪費不是一種美德,我們都心照不宣。只是他一定不會知道,我要這個饅頭是為了喂魚。飯後,徐俊國與我前後腳進了電梯,聽說喂魚,也興致勃勃地一起出了院門。
天氣正好,也無晴來也無雨,只有一縷一縷的風透過柳條兒拂過來。池塘里,睡蓮已經露頭,幾片嫩葉子躺在水面上,在波光里柔柔弱弱地搖。錦鯉圍在睡蓮邊上轉啊轉啊,似乎永遠也不知道疲倦。徐俊國大聲招呼著魚兒們:「快來了快來了,有吃的了。」我真擔心把它們嚇跑,沒想到魚兒們卻探頭探腦地似乎知道有好事將至。
我們在池塘邊的石頭上坐下來,將饅頭擇成一粒一粒的小碎屑,撒在水面上。錦鯉們精得很,迅速遊了過來,圍成一圈,爭相啄食。究竟是魚兒們用語言傳遞了信號,還是水花的漣漪驚動了對面的魚群?很快的,遠處的魚兒們成群結隊,搖頭擺尾地朝著我們逶迤而來,在水面上極有韻律地舞動著。它們東邊劃一個弧線,西邊劃一個弧線,就構成一個大大的動感圓括弧了。此時手握饅頭,居高臨下,真頗有些傲視群雄、指點江山的豪邁感覺了。
喂不多時,徐庶也來,搶了一團饅頭去。他把饅頭連手一起放進水裡,大多數魚都不敢接近,卻總還有一兩條二楞子,大著膽子過來啃食。這些長年與人類嬉戲的觀賞魚類,似乎已經沒有了很多的恐懼之感,直接把人當成了衣食父母。
我們瑞金詩人布衣曾經和我說,徐俊國一定像個孩子,才能寫出那麼好的詩來。現在,我果然一一見識了他的孩子氣。我說:「你瞧,它們魚貫而來。」他說:「講人用魚,對魚而言,應該是人貫而來。」然後,他用極濃的山東方言對著魚嘟嘟囔囔:「你們這些傢伙,給你們吃,連句謝謝都不會說,就知道張著嘴巴要要要。」忽然,他指著一條黃色綴滿黑色圓點花的錦鯉說:「你看,那條就是陳夏雨。」我抬眼一望,天哪,胖胖的,穿得花里胡哨的`,極歡實地擺著尾巴的,簡直神似,越看越像。
我想起前些時我們去蜂巢劇場看話劇。大家在劇場門口拍照,我過去拍時,擺了許久的造型,幫我拍的人就是不按快門。然後我發現他們都看著我笑,我心想不會是我的拉鏈沒拉好吧,一回頭,徐俊國煞有介事地站在我身後,鼓著眼睛,與我錯著身子,擺的造型比我還誇張,活脫脫一個惡作劇的路人甲。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每一個詩人也應該做終生的孩子。
給每一條魚取一個名字,多麼像一首詩里的某一個句子。我們找到了羅張琴,她穿著白色的衣服,綴著金黃鮮紅的花紋,游得又快又歡;我們找到了陸輝艷,她渾身只有一種顏色,小小的,安靜地跟在大魚身後走。那條最健壯游動最有力的是邱華棟院長,那條白白的優雅的大魚是王璇院長,那條純白的文靜的魚是張俊平老師,那條一身純黑又不合群的一定是曹寇,又長又扁的是朱旻鳶,總也不肯游過來,不知跑哪去了,大著肚子又長又壯的是小二,最愛猛地竄來竄去好像很有力氣的是王昆……
海嫫從池塘邊經過,說要去買泡麵吃,被我們叫住。她穿著黑色滾金邊的裙子,我們馬上找到一條黑色綴金的小巧玲瓏的魚兒,將她命名為海嫫。海嫫高興拍手,說我還以為裡面沒有我呢,還好也有我。
想像是一件多麼奇妙的事,你看它像,它就像了;你說它是,它就是了。我忽然明白,為什麼每天傍晚,總有一些同學愛坐在池塘邊,或閑聊,或抽煙,或餵食,讓時間在與魚的對視中悠閑度過。他們說魚在約會,魚就會約會給他們看;他們說魚在說話,魚就會說話給他們聽。
三
幾個小喜,揣在懷里,像一壺紅茶,溫溫地熨帖著內心。不好與人言說,也無從說起。這一天把自己關在413房裡,讀書、寫字,甚至,誤了飯點。尋常居家時,我若活得糊塗,父親的電話就會打了過來。
我常常暗自思忖,這些年總是遇見好人。一個,兩個,三個……不期然地在某個時段里相遇,不期然地將好運帶到我身邊。就像少年時在山中迷路,總會有一個好心人從天而降,幫我斫好柴,帶至熟悉的路口。
在人際之事上,我一向木訥。所以,我的朋友不會有很多,但真成了朋友,便會放在生命中,一輩子。我信緣分,也信真誠。
趁著取快遞的空當,下樓走走。魯院的物業,是我所見過最專業最周全的。他們上班時總是鶴一般立在高檯子裡面,目光敏銳地溜著過往行人。我詫異於他們識別非學員的能力,一個陌生人隨我一同鑽進旋轉門,物業馬上朝他招手,讓登記去了。就像這快遞,每一天,每一個,時間、地點、姓名、手機號,都在一個厚厚的本子里一欄一欄記得清楚明白。每簽一回字,我望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格子里填滿的漢字,心上都要騰起某種敬意來。
三月,正是魯院花事繁盛的佳期。白玉蘭最是恣肆,枝幹上尋不見一片葉子,只是滿頭滿身的白,只是滿院滿庭地香。花瓣兒使勁地咧著嘴,只是朝著你笑,不出聲地笑。迎春被修成了一團一團的球狀,花兒旺盛地開起來,便成了一個金黃的大圓球。沒有葉,沒有綠,只有耀眼的金黃,真讓人疑心太陽落到腳邊來了。院里的梅花正是含羞待放狀,花蕾密集,幽香暗放。奇異的是,魯迅先生雕像旁的那幾枝梅,卻搶先開得燦爛,花團錦簇,把先生橫眉冷對的臉龐也襯出了幾分喜氣。
大師的銅像散落在花園的各處。我首先遇見鄒韜奮,他戴眼鏡,著長衫,系領帶,左手叉腰,右手握書,一副閑庭信步的樣子。他的左右腳前後錯著半步,時光彷彿定格在他行走的那一刻。我走過去想和他比一比身高差,我想像他會不會拍一拍我的肩膀,笑著說:「同學,你還差得遠呢。」然後我遇見朱自清,他端坐在池塘邊上,望著幾株柳樹出神。柳條兒低垂下來,被風拂動,「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多少年過去,先生筆下的春景種植進了魯院,還像當年一樣搖曳在他身邊。
數只喜鵲落在池塘邊上,咔咔咔地叫,不大怕人,兀自神態自若地走著,飛著,嬉鬧著。每一天早上,我都要被它們的叫聲喊醒,咔咔咔,咔咔咔,好像一台機器開始了運轉。在我的窗外,玉蘭樹成排地站著,樹上的鵲巢一個比一個大。魯院的喜鵲,無疑是幸福的。
打球的同學一個人把籃球拍得嘭嘭響,聲音回盪在魯院的上空,孤單而又凄清。又遇見三兩個同學,每一個都踽踽獨行,行色匆匆。我們互相招呼一聲,便各走各的路。一個同學在池塘對面舉起了相機,說:「看過來。」我不知道,隔著十多米的鏡頭下,我的身影是否一樣寂寞冷清。
約了同學打乒乓球,水平的巨大差異,總讓彼此少了許多樂趣。一個沒有對手的人是孤獨的,一個用盡全力也攀不上對方高度的人,也是孤獨的。
晚上,從附一樓回到房間,門卡吱地一聲,推開,看見窗外點點燈火,從遠處的樓房透過來。每一盞燈的後面,想來都有散不去的人間煙火。我許久沒有開燈,靜坐著,忽然想家,忽然想哭。後來,聽羅張琴說起一個人外出的經歷。站在公交站台下,看著人來人往,不知此刻何去何從。那個時候,就好像被全世界拋棄了。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是深刻的孤獨。說到底,我們都是孤獨的人。
四
勾起我行走慾望的,是那一地的梅子。
午飯後幾個男生跑去梅園里合影,發到班級群里。我看到他們的身後,是一樹一樹的梅黃,濃綠的青草地上,鋪了一層圓滾滾的黃梅子。他們在群里大肆地渲染著離別的氣氛:「要畢業了,今天就要畢業了。」梅子都墜地了,我們還能在此處留多少時日呢?一時間竟有一些感傷,竟哀嘆起一粒梅子的命運來。忽然發現自己已經有好些時日沒有去園子里走走了。
黃昏的時候,最後一抹夕陽自窗外照進我的413號房。一個人聽歌,吃下半斤楊梅,還有一串櫻桃,晚餐便如此對付了。時間靜得像要就此凝固,孤獨的感覺泛上來,我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一同散步或一同打球的人。三個月,足以讓一些格局形成,也足以讓你相信有些人將永遠是陌生。自從西藏的索窮大哥提前離校,我再也沒有打過乒乓球。我學會了穩重,不再天真地喊這個喊那個。因為有人告訴過我,如果你沒有做好某種准備,就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對於友誼,我們常常還來不及握住就只能選擇放棄。反言之,放棄也是另一種選擇。
於是,就一個人走。
空氣有些悶熱,一隻白色的野貓在小徑上慵懶地來回走動,它對於我這樣的人類已經懶得警覺。長期安全可靠食物充沛無憂無慮的生活,使一隻野貓失去了捉拿耗子和警惕生人等等本性。恍然驚覺,這四個月的生活於我,又如何不像這一隻貓?拋下了需要操心的種種內憂外患,我在水土漸服的北京似乎有了長胖的跡象。昨日的那件旗袍,讓一件我一直不敢相信的事實浮出水面。自然,於我而言胖點是好的,但我怎麼能像一隻拒絕思想的貓那樣活著呢?
很快就發現,一個人走似乎更貼近內心的情緒,也似乎更具有某種儀式感。
你看東門的那個保安,已經可以將滑板玩得收放自如了。四月份我們開學的時候,他剛剛開始學習駕馭這塊滑板,雙腳笨拙地騎在滑板上,身體僵硬,一動也不敢動。此後的每天傍晚,他都在不屈不撓地試圖征服這塊滑板。沒有人教他技巧,沒有人陪他同玩,也沒有人為他喝彩,但他終究是學成了,一個人,孤獨地。現在,我真想為他喝一回彩。我還曾經看到微信上的一個帖子,說魯院的保安會寫詩,而且堅持多年。他是誰,我沒有找出來。但是眼前這個學滑板的保安,又如何不像一個固執的詩人呢?
打開手機音樂,是張靚穎的《如果沒有如果》。唱的是愛情,而我卻更願意把它聽成一種生命的禪悟。這些年,那麼多如果都與我擦肩而過,唯獨上魯院學習這件事,像一場原本沒有如果的戲,卻又真實地上演了。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在做夢,踩著雲朵悠悠忽忽地游盪在一個特殊的場域里。銀杏樹上結滿了白果,一串一串玲瓏地藏在葉間,從初始的米粒大到現在的拇指粗,它們見證著時間的流逝,也即將見證一群戲客的離去。
這一個黃昏,我路過了睡蓮池,那裡游嬉著我喂養過的錦鯉,其中一條,還與我同名。我路過了旗台,一個保安正在將三面旗幟降落下來。他說,晨升暮降,這個儀式每一天都是這樣規規矩矩地完成,即使沒有一個觀眾。我路過了玉蘭樹,那些四月里開出的美麗的花,如今已結出了形態異樣的果實,像膨脹的肌瘤,像扭曲的麻花,既不能吃,也不好看,連鳥雀也懶得待見它們。美與丑如此辯證地集合在一種事物的體內,多麼像人世,像那些一眼洞不穿的心。
我還路過了三兩只撲騰展翅的大鳥,它們在草地上徜徉良久,卻被我的腳步驚飛。那幾株被截了頂蓋、剛剛長出新葉的白楊,斷不會是它們棲息的家。但是,它們停歇在此處,就像我行走在此處,都是短暫,都是過客。
是啊,是時候了,是應該和它們一一告別了。東面的青梨,還沒有成熟;西面的長椅,接住了落葉;南面的拴馬樁,站成千年的姿勢。可是沒有什麼是可以被拴住的,時間、馬匹、一隻貓、一段短暫的美好,還有一樹紛紛落地的梅……
G. 李子燕的魯院師生寄語
1. 《微笑吧,子燕(代序)》
文/中國作家網副主編 網路大學導師 馬季
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北京朝陽區八里庄南里的陽光永遠是明媚而溫暖的,尤其在冬日。2010年1月,中國作家協會與中文在線合辦的第二期網路作家班報到的當天,子燕的輪椅進入魯迅文學院校園,光線透過她的發絲,映照在她的臉上,洋溢著一股春天般的氣息。魯院的老師和同學多少有點詫異,大家事先並不了解她的情況,她的確是因為創作成績 突出被選送來的。後來子燕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
開始,我有點擔心子燕能否融入作家班這個集體,很快就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子燕用她的微笑吸引了每一個同學,大家都主動找她聊天、談創作,可以說,她的到來讓這個班級增添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凝聚力。創作的艱辛是每個作者都必須獨自面對的,子燕當然也不例外,她跟我交談,話里話外沒有一句埋怨生活的艱難,只是揪心自己的寫作水平如何提高。我閱讀了她的主要作品,發現她的情感細膩而真摯,文筆樸素、雋永,我建議她多讀書,開闊眼界,多接觸外界,把心敞開,此後陸續向期刊推薦發表了她的一批小說和散文。
子燕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她感恩老天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庭、一個體貼的丈夫和健康的孩子,給了她來魯院學習的機會,感恩老師、同學以及親朋好友和社會對她的關愛。其實這一切都是她自己敢於直面人生的回饋。她微笑著張開臂膀,這個世界欣然接納了她。
《左手愛》是一部熾熱之書,飽含著子燕對生活和愛情的理解與嚮往,更是流露出她對生命的深刻尋問。這本書的出版,對子燕來說是一座里程碑,也是她通向新的創作道路的一扇門。前不久,我去長春出差再次見到子燕和她的丈夫,恰逢《左手愛》即將付梓,大家共同商議了書的封面設計和新書發布會諸事,其樂融融。能夠目睹並參與子燕這本書的出版,對我來講也是一種自豪。這本書,我會一直放在書架上,看見她,就如看見子燕的微笑。
是為序。
——中國作家網副主編 網路大學導師 馬季(2013年7月4日於北京)
2.在短暫而又難忘的學習中,我們不光收獲了學識,收獲了許多智性的啟迪和感悟,而且,還收獲了寶貴的友誼,收獲了生命當中如此美妙的一段經歷。魯院永遠會關注著你們,你們以魯院為榮,隨著你們的成長,魯院也會因你們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 網路大學導師 白描
3.你的世界,彷彿只有電腦顯示屏那麼大,卻用鍵盤敲擊出深遠的意境,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王冰(魯迅文學院培訓副主任)
4.子燕, 很高興能在魯院結識你。同學們為你驕傲!勇敢的寫下去,用充滿陽光的作品帶給大家希望和力量!—— 驍騎校(魯院同學,知名網路作家)
5.你對文學的熱愛和你的堅強,令我非常感動。我相信,文學就是你那雙隱形的翅膀,你一定能在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中翱翔。——涵昭(魯院同學,知名網路作家、網路歌手)
6.燕子姐的笑容,就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花朵,綻放著生命的光彩,自信、堅強、美麗和執著。用你的笑容迎接明天第一縷陽光,讓陽光照耀你的眉,照耀你的神采奕奕的眼眸。朋友永遠在你身邊。
——梁邦輝(魯院同學,知名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