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餘震多久地震
擴展閱讀
杭州稀奇東西怎麼樣 2025-07-17 13:58:48
福州早泄醫院在哪裡 2025-07-17 13:50:50

北京餘震多久地震

發布時間: 2022-08-24 20:27:12

Ⅰ 餘震還有震多久

這個餘震只會持續一段時間的而已,不會很長,放心吧!
一般餘震都會持續一個月以上,希望餘震級數不要太大!

Ⅱ 餘震會持續多久

餘震一般會持續2個月左右,希望他早點結束啊你也注意安全啊

Ⅲ 地震的餘震周期是多少時間

餘震的持續時間可達數月,甚至上百年。餘震持續時間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主震震級大小,主震震級越大,餘震持續時間越長。餘震活動持續時間實際上和地震構造載入速率相關,構造載入速率越快,餘震衰減越快。此外,餘震活動持續時間一般是主震構造載入活動即主震孕育時間的10%左右。

(3)北京餘震多久地震擴展閱讀:

主震和餘震並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界限,一種定義是餘震在大地震之後,在主震破裂范圍內發生的震級小於主震一級以上的地震。不過,主震和餘震的關系並非截然。

舉個例子,某地發生一次6.5級地震,之後4個小時發生了一系列震級小於5.3級的地震,人們就把那次6.5級地震稱之為主震,之後發生的小震叫餘震。

結果6.5級地震過後5小時又發生一次8.0級地震,那麼後來這個8.0級地震就是主震,它之前的所有地震包括那次6.5級地震就是前震了。如果6.5級地震過後5小時發生的地震不是8.0級,而是6.7級,人們又會稱之為雙震,即6.5和6.7級兩次地震都是主震。

Ⅳ 北京歷史上地震過么

北京歷史上地震過。自晉元康四年(294年)有地震記載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地區曾遭受6級以上破壞性大地震襲擊有6次之多,5級地震有11次。

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在大陸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范圍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壞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震可由地震儀所測量,地震的震級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規模」來表示,烈度則透過「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地震釋放的能量決定地震的震級,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越大,地震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

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戶7.2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顆二戰時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的原子彈的能量。

(4)北京餘震多久地震擴展閱讀:

地震直接災害是地震的原生現象,如地震斷層錯動,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動,所造成的災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壞,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嘯、地光燒傷等。

地震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特徵是明顯的晃動。極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橫波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最大的晃動持續了3分鍾。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構築物,造成人畜的傷亡,如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築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

地震對自然界景觀也有很大影響。最主要的後果是地面出現斷層和地裂縫。大地震的地表斷層常綿延幾十至幾百千米,往往具有較明顯的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能反映出震源處的構造變動特徵(見濃尾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

但並不是所有的地表斷裂都直接與震源的運動相聯系,它們也可能是由於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響。特別是地表沉積層較厚的地區,坡地邊緣、河岸和道路兩旁常出現地裂縫,這往往是由於地形因素,在一側沒有依託的條件下晃動使表土松垮和崩裂。

地震的晃動使表土下沉,淺層的地下水受擠壓會沿地裂縫上升至地表,形成噴沙冒水現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觀,或隆起,或沉降。使城鄉道路坼裂、鐵軌扭曲、橋梁折斷。在現代化城市中,由於地下管道破裂和電纜被切斷造成停水、停電和通訊受阻。

煤氣、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泄漏可導致火災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災害。在山區,地震還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神奈川縣發生泥石流,順山谷下滑,遠達5千米。

Ⅳ 餘震究竟會持續多久呀

2個月左右,5~7級地震. 據國家地震局地震研究專家分析.這次5.12汶川地震類型屬於主震餘震型地震.餘震持續時間,有可能會在一個月會幾個月,乃至半年之內.但是,越到後面 人們的對餘震的感覺會變得很弱.因為一般來說人們能感覺到得地震都在5級左右.在以後的餘震會越來越弱,頻率會越來越少.所以請大家不要恐慌.相信專家.相信科學.相信經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讓我們一起祈禱.祖國明天會更好,四川明天會更好!
希望採納

Ⅵ 餘震一般會持續多少天

餘震是在主震之後接連發生的小地震。餘震一般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通常的情況是一個主震發生以後,緊跟著有一系列餘震,其強度一般都比主震小。餘震的持續時間可達幾天甚至幾個月。
「餘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動態」地震波的沖擊,而不是原先認為的緣於地震引發的斷層附近的地殼重整。
打一個形象的比方,餘震好比人說話的回聲,雖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疊加起來,經過多次打擊的建築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餘震出現的時候是大震以後,雖不足為患,但多次就成災。

Ⅶ 北京發生過地震嗎

北京發生過地震。

2019年4月14日12時47分,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在北京懷柔區(北緯40.34度,東經116.39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

此前4月7日在距離此次地震27公里處的海淀區(北緯40.08度,東經116.23度)發生了一次2.9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雖然震級不高,北京多數地區無震感,對人員傷亡和房屋受損情況影響不大。

4月14日下午,中國地震局所屬中國地震台網中心迅速組織專家對近期北京地區發生的兩次地震活動進行了研究分析。專家認為,近期北京地區發生的這兩次3級左右的地震屬於正常的地震活動。

(7)北京餘震多久地震擴展閱讀

從地質結構來看,北京位於近東西向的陰山-燕山-渤海斷裂帶中段,北京及附近區域的主要活動斷裂帶有平谷-三河斷裂帶、八寶山-高麗營斷裂帶、懷來-延慶斷裂帶、南口-孫河斷裂帶等,其間又分布有一系列近北東、近北西向的小規模斷裂。

例如此次懷柔3.0級地震的震中附近20千米范圍內已查明的小規模斷裂就有4條,但由於震級較低,很難說具體與哪條斷裂活動有關,但與其距離最近的為北東向的南口山前斷裂,約9千米。而反觀4月7日海淀2.9級地震,離它最近的斷層為北東向的小湯山-東北旺斷裂,約5千米。

因此,從構造相關性分析,北京地區近期發生的兩次3級左右地震屬於兩個斷層的活動,兩次地震之間距離約27千米,遠大於3級地震的正常破裂尺度,因而兩次地震彼此沒有在構造或力學上的相互關聯,是兩次獨立的正常地震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地震局專家:北京近兩次地震均屬正常地震活動



Ⅷ 主余性地震一般發生多長時間後

這是我對另一個帖子的回答,不知是否對你有參考價值。
你提的問題實際上是世界難題,至今並無規律的科研成果,更不用說實際應用了。地震預報三要素:時間地點震級,如果能確定已發生的是主震那就應該沒問題了。目前的手段是根據地震、地下水、大地測量、水氡、地下電阻率、地磁、氣象、動物異常、歷史地震等等很多手段的綜合反映,才能做出概率不高的趨勢意見上報政府和國家地震局。

這是我對另一個帖子的回答,不知是否對你有參考價值。總的說來,多知道些知識,適當小心就足夠了,如同往常一樣生活吧。

從統計資料和實際考察以及房屋結構分布等,一般五級或五級半以上才有可能出現大的損失,而且還是在震源深度很淺(數公里之內)的情況下。國家對地震預報非常重視也非常慎重,必須經政府批准,任何個人和單位都無權擅發預報。一旦發出預報不論對錯和大小便會帶來極大的社會影響和物質損失,而且目前預報水平還極低。聽說這次山西地震波及面較廣,估計震源不會太淺,同樣能量下,波及面越廣說明震源越深,震中的損失反倒會相對小一些。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地震學界的主流依然認為,還沒有把握預報短期大地震。事實上,我國從1966年到現在,地震預報的技術手段沒有任何決定性的突破甚至變化,百花齊放的僅是各種成功率極低的假說。也就是說即使從世界范圍,人類的認知和科學技術均距離地震預報還相差甚遠。所以,任何數年數月的所謂個人預報均不用相信。地殼是堅硬的,但下面的地幔是在極緩慢的蠕動,所以大地不平靜是絕對的,但是因為應力的變化集中非常非常慢,所以絕大多數都是很小的基本無破壞力的地震,一般而言,同一地區較大地震的出現要有幾百上千年之久。
中國政府對地震極為重視,世界上只有中國政府設有國家地震局,雖然沒大用,但一旦地震利於政府最快應對。地震台網密布全國人口稠密地區,防災意識和隊伍大大加強。中國的中期預報還是不錯的,根據中期篩出的重點區域更是從不放鬆監視,尤其是人煙稠密地區,上了很多綜合的地震前兆手段,而且前兆經驗積累已經很豐富。可以肯定,在這種形勢下,萬一有事,雖不可能准確預報時間震級,但必有一段風吹草動的事先反應。據我所知,太原早就有很強大的監視台網,萬一有較大異常,一定不會誤事的。地層結構上,基岩最牢靠,而沉積層對地震波有放大作用,但現在城市蓋房前都必須根據歷史地震資料確定結構強度,材料也越來越先進,所以只要不是豆腐渣工程,安全應該問題不大,但農村現在蓋樓的多了,但多是外面光,結構強度不規范,應該特別小心。如果是遠來地震的應對就簡單多了。地震波衰減極快,較遠地震波到達時主要是周期較長的面波了,影響的主要是固有周期較長的高樓會晃動,一是高樓大多新蓋,抗震性能較好;二是可能會有一些預警時間。當時下樓來不及也沒必要,及時卧在堅固結構下即可,千萬千萬不要跳出窗子。
隨著科技發展,經驗不斷積累、房屋越蓋越堅固、信息越來越迅速及全球化,雖然不可避免依然有一定的概率運氣因素,但總的說來,完全沒有必要因小地震或地震傳聞影響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
供你參考。建議讀讀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