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北京當演員有什麼要求比如說學歷…
不需要的,比如王寶強
⑵ 我想問下進北京電影學院要什麼學歷.
普通高中
職業高中
都可以考電影學院
高職應該就是專科吧,只有兩學年,本科是四學年的
想當演員的話,去了解一下考試的內容,然後自己在那些方面努力,或者去考前班一類的地方都可以
考不上可以下一年再考
很多人都考很多年
加油吧
⑶ 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國家承認學歷嗎
畢業證是拿河北傳媒學院的成教本科,國家承認的,學信網可以查到,師資陣容強大,在學院「名人大講堂」活動上,經常可以看到演藝界、學術界、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身影,聽到他們精彩的論述。著名戲劇家徐曉鍾;著名戲劇教育家王永德、方堃;著名音樂家金鐵霖;著名導演張紀中、路海波、路陽、婁乃鳴、烏蘭塔娜、郭帆;著名演員李保田、斯琴高娃、鞏俐、陳寶國、陳建斌、娟子、史可、岳紅、富大龍、李金斗、劉天池、臧金生;著名主持人阿丘、畢福劍、任志宏、劉建宏、方明、曹燦;著名歌手韓紅、成方圓、龐龍、江濤、周彥宏等均先後來院擺設講壇。
⑷ 當演員需要什麼學歷文化不高行嗎
當演員的學歷不需要要求很高。演員有的學歷高,有的學歷很低。有的是電影學院畢業的,也有是從群眾中脫穎而出的。主要是看你有沒有表演的天賦。還有就是先天的條件。比如是不是長相兒好啊,是不是特型啊。
當然學歷高更好。說明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管怎麼樣都需要個人的努力。才能把這一行干好。學歷高低並不是決定演員成敗的關鍵。
⑸ 當演員需要什麼學歷
當演員在學歷上是沒有要求的,對於演員大家更關心的是他是否具有專業技能,是否具有真正的演技,當然如果你能夠擁有專業院校的學歷也是再好不過了,這也會成為你在演員上的一個加分項,很多劇組都會在專業院校挑選演員,所以如果能夠考進專業院校的話,可以說做演員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演員,指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表演者,或參加戲曲、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曲藝等表演的專業人員。
行業:影視演員、話劇演員、戲曲演員、小品演員、歌唱演員、相聲演員、舞蹈演員、雜技演員等
風格:本色演員、性格演員
其他:群眾演員、跟組演員、特約演員、特型演員、特技演員、武行等
職稱:國家一級演員、國家二級演員
性別:男演員、女演員
⑹ 當演員最低什麼學歷
演員這個職業是沒有什麼學歷硬性要求的,主要還是看個人綜合專業素養各方面,但一般想要發展更好,或是有名以後,大多數演員都會再進行學歷提升的,不能讓學歷拖了自己個人發展的後腿
⑺ 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要什麼文憑嘛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屬於一本文憑。去上這個學校,需要考試進去,畢業後是一本文憑。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簡稱北電(BFA),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公辦藝術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最終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建校60餘年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學院建立了完整、科學的電影學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體,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和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電影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北京電影學院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在陳波兒的領導下,謝鐵驪、巴鴻、王賡
西四石老娘胡同,成立於1950年。
堯等經過籌劃,並經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來總理同意,於1950年6月創建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簡稱表演藝術研究所)。並於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開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個大專三年制的演員班38名學生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
1910-1951,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陳波兒,新中國剛建立,表演藝術研究所由陳波兒擔任所長,王逸擔任副所長。所址設在西城區石老娘胡同4號院,後又逐漸發展了三處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號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佔地面積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積有2000平方米。
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
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支部,隸屬電影局總支,為第8支部,首屆支部書記謝鐵驪。
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陳波兒
演員一班的主任教員開始由嚴恭擔任,不久改由謝鐵驪任主任教員,直到這一屆學生畢業。這個班並於1951、1952年招收了兩次插班生,畢業時共有55名學生。
1951年新學年開始,又招了演員二班、編劇班,演員二班有24名學生入學,主任教員是陳懷愷。編劇班有37名學生,主任教員開始是林藝,不久由耿西擔任,直到這一班學生畢業。
1951年5月,表演藝術研究所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簡稱電影學校)調任白大方為校長,並兼中國共產黨的支部書記。
1951年秋,演員一、二班、編劇班先後赴湖北漢陽參加土地改革6-8個月。之後,編劇班又深人石景山鋼鐵廠參加車間工會工作和石鋼工人共同生活了三個月。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以孫明經教授為首的南京金陵大學電影播音專修科、以陳河聲教授為首的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以錢家駿、范敬祥教授為首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動畫專修科的師生連同三校的教學設備,調來電影學校。在北京組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
院系調整後,1952年電影學校參加了全國高校統一招生,開辦了新聞攝影專修科、洗印專修科及蘇州美專轉來的動畫專修科三個兩年制的大專班,洗印專修科除大專班外,同時招收了洗印中專班;為發展民族地區的電
1953年改名為北京電影學校
影放映工作,舉辦了民族地區放映師資訓練班。直到1954年,又先後舉辦了新聞攝影幹部訓練班、第一期放映師資訓練班、俄文專修班等在職幹部培訓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改名為北京電影學校。校長白大方,副校長兼黨的支部支記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