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御河橋在哪裡
擴展閱讀
上海話物句是什麼意思 2024-03-29 17:25:44
北京中智社保交在哪個區 2024-03-29 17:24:57

北京御河橋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0-02 12:29:56

Ⅰ 晚清老照片:城牆與快乾涸的護城河,是選拔進士的貢院嗎

北京內城城牆與護城河。厚實的城牆與幾乎乾涸的護城河,符合你的想像嗎?城牆外側凸出的墩台,叫馬面。它們凸出牆垣外表面8-20米,間距一般為70米,即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以內。其作用是能夠自上往下從三面攻擊城下的敵人。


北京內城城牆頂部景觀。我們看城牆照片,大部分是看牆壁,很少看到頂部的樣子。上面不僅有小房子,還種了樹,有非常寬敞的空間。從數據記錄來看,內城城牆高7.5米至8米,底寬約12米,頂寬約9米。清朝內城城牆不僅是軍事防禦設施,還是滿漢居住區的分界線。


內城城牆外的駱駝商隊,可能在等待進城。駝隊相當於清朝時期的“運輸卡車”,把城內百姓生活所需的日用雜貨運進去售賣,如煤塊、毛皮、食鹽、白菜等等。駝隊擅長長途跋涉,運輸成本比馬車和獨輪車要低很多。


站在前門城樓上拍攝繁華的前門大街。大街上熙熙攘攘,非常熱鬧。


站在高處拍攝順天府貢院。順天府貢院位於紫禁城東側、內城東南角,這張照片應該是站在崇文門附近的城牆上拍攝的。這里承擔著“為國求賢”的職能,既是順天府鄉試的地點,也是全國會試的場所,那些聞名天下的舉人、進士就是在這里選拔出來的。

Ⅱ 北京都有哪些橋

天安門城樓前的金水橋,中南海蜈蚣橋,北海橋,銀定觀山的銀定橋(在什剎海),頤和園的玉帶橋,十七孔橋。蘆溝曉月的蘆溝橋,和盧溝橋並稱為拱衛京師四大橋的,還有馬駒橋、朝宗橋、八里橋。還有御河橋、江米橋、宣武橋、甘石橋、馬市橋等等,因城區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橋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雖夷為公路——兩側卻殘存著原有的拱券或石欄。至於繁華的天橋、虎坊橋,皆以橋名,卻找不見橋的蹤影,原因也在於此。查閱史料便會發現,以橋為地名之處,基本上確實有過橋的存在,只不過已名存實亡。

現在,北京最多的就是立交橋了。

二環上的橋:西直門橋 官園橋 阜成門橋 月壇北橋 月壇南橋 復興門橋 西便門橋 天寧寺橋
廣安門橋 白紙坊橋 菜戶營橋 右安門橋 開陽橋 陶然橋 永定門橋 景泰橋 玉蜓橋
左安門橋 光明橋 廣渠門橋 東便門橋 建國門橋 朝陽門橋 東四十條橋 東直門橋
小街橋 雍和宮橋 安定門橋 鍾樓北橋 鼓樓橋 德勝門橋 積水潭橋

三環上的橋:國貿橋、光華橋、京廣橋、長虹橋、農展橋、燕莎橋、三元東橋、三元橋、
三元西橋、太陽宮橋、和平東橋、和平西橋、安貞橋、安華橋、馬甸橋、
北太平橋、薊門橋、聯想東橋、聯想橋、四通橋、蘇州橋、萬壽橋、紫竹橋、
花園橋、航天橋、普惠橋、公主墳橋、蓮花橋、六里橋、麗澤橋、豐益橋、
萬柳橋、玉泉營橋、右安門南橋、萬方橋、洋橋、木樨園橋、趙公口橋、
劉家窯橋、東鐵營橋、方庄橋、分鍾寺橋、十里河橋、華威橋、潘家園橋、
勁松橋、雙井橋

四環上的橋:望和橋---四元橋---霄雲橋---東風橋---朝陽公園橋---紅領巾北橋---紅領巾橋---
慈雲寺橋---四惠橋---百子灣橋---大郊亭橋---窯窪湖橋---四方橋---小武基橋---
十八里店北橋---十八里店橋---十八里店南橋---小紅門橋---肖村橋---紅寺橋---
榴鄉橋---大紅門東橋---大紅門橋---公益橋---公益西橋---馬家樓橋---科豐橋---
看丹橋---豐北橋---岳各庄橋---岳各庄北橋---沙窩橋---沙窩北橋---五棵松橋---
金溝河橋---定慧橋---定慧北橋---五路橋---四季青橋---遠大橋---南塢橋---四海橋---
火器營橋---海淀橋---中關村一橋---中關村二橋---中關村三橋---保福寺橋---
展春橋---正陽橋---學院橋---健翔橋---北辰橋---安慧橋

五環上的橋:五元橋 五元北橋 廣澤橋. 廣順橋 來廣營橋 顧家莊橋, 北苑橋, 奧林東橋 奧林西橋,
林萃橋, 上清橋

Ⅲ 北京著名的橋

在北京頤和園內著名的橋有:十七孔橋、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

1、十七孔橋:

取自杜甫的「柳橋晴有絮」的詩句而得名的。

資料拓展: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頤和園在歷史上幾度遭到破壞。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Ⅳ 一條橫穿古都北京皇城的道路

皇城通常是指位於都城與宮城之間的區域,圍以城牆,具有獨立城門。皇城內通常有宗廟、官衙、內務、倉庫、防衛等建築以及園林苑囿。

在古都北京內城中的紫禁城四周,就有一座鮮為人知的特殊城域,它就是北京四重城中唯一一座由黃瓦紅牆圍就的皇城。皇城環繞在紫禁城外圍,是拱衛皇宮的特殊空間,也是為皇宮提供各種服務和保障的眾多朝廷機構所處之地,同時還有皇家園林居於其中。皇城城牆是高大的黃色琉璃頂紅牆,故皇城城牆門又被稱為「紅牆門」。

古都北京的皇城是明代所建,從明永樂四年(一四〇六年)開始營建,至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〇年)落成。清代沿襲明制,皇城的基本格局未予改變,只是對個別建築進行過重建和更名。

北京明清皇城南起今天的西長安街和東長安街,北至今天的地安門西大街和地安門東大街,東到今東城區北河沿大街和南河沿大街或是近在北河沿大街和南河沿大街東側約二十五米的東皇城根北街和東皇城根南街,西達今西城區西黃城根北街和西黃城根南街。這一區域南北約兩千七百九十米,東西約兩千五百米,面積約六點九平方公里。

翻開今天的北京地圖可以看到,在皇城中部偏北,一條道路呈東西向橫穿皇城而過。這條道路由四條街魚貫組成,自西向東依次是西安門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和五四大街。

西安門大街

西安門大街西起西四南大街,東至府右街北口,因西安門而得名。

西安門是明清北京皇城的西門,位於今西什庫大街南口偏西,大致在西安門大街(東西走向)與西黃城根北街(北南走向)、西黃城根南街(南北走向)交匯形成的「十」字路口附近。

皇城西安門與東安門並非呈東西對稱分布格局。東安門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而西安門偏居於紫禁城西北方向,與紫禁城西北角樓呈東西相對。

西安門在一九五〇年毀於火災。

據清光緒《順天府志》記載,西安門以西稱西安門外大街,以東至今天的北海大橋稱西安門大街。民初《燕都叢考》猶沿其稱。可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如一九三六年、一九四七年的地圖、地名錄中均無西安門外大街,只有西安門大街,且西安門外大街東端在今府右街北口,而不是北海大橋;西安門大街西端則位於西四商業圈,這里店鋪頗多。其實,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民國時期地圖、地名錄中的西安門大街西段即是清代的西安門外大街,而清代的西安門大街東段被稱作了文津街,其中緣由在本文下面會有詳述。目前,北京地圖中西安門大街是沿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的稱謂及起止點。

在西安門大街中部北側是南北走向的西什庫大街。現在的西什庫大街北起地安門西大街,南至西安門大街。北南兩段有折彎,北端東折,南端西折。現西什庫大街在西安門大街上有兩個南口,西側的西什庫大街南口是原有的西折南口,東側的西什庫大街南口是在改造西什庫大街時新開辟的無折南口。

在西什庫大街原西折南口以北約一百五十米處是西什庫教堂。

西什庫教堂,俗稱北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也是北京最古老和最大的教堂。

西什庫教堂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〇三年)。當年,由於兩位天主教教士治癒了康熙皇帝所患疾病,因而獲賜皇城西安門內蠶池口(今府右街北端)一帶的一塊地皮,得以建築教堂,這所教堂就是今天西什庫教堂的前身,當時名為「救世堂」。

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清政府整修西苑三海,因蠶池口的救世堂影響皇城西苑三海景觀,於是決定賜帑金遷建教堂。經過交涉,教會同意將教堂遷往西北方向約三百米的皇城西安門內西什庫南部。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教堂由蠶池口遷建至西什庫南部;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新教堂正式落成。

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六月十五日至八月十六日,庚子事件在西什庫教堂發生。庚子議和後,由清政府賠償出資重修了損毀嚴重的教堂,形成了如今的西什庫教堂建築群。

一九八四年,西什庫教堂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二〇〇六年六月,西什庫教堂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西安門大街東端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舊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舊址在古都北京皇城西安門內,位於今西安門大街(西東走向)、文津街(東西走向)與府右街(南北走向)交匯形成的「丁」字路口北側,面南朝向府右街,地址是北京市西城區西安門大街一號。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創建於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是中國最早創辦的國立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最初是民國教育部批准北京醫科專門學校設立的附屬診察所;一九四六年隨北京醫學院與北京大學合並,由此得名「北大醫院」;二〇〇〇年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再次合並,醫院隨之更名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在中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擁有一批國內首創專業學科:一九四〇年首創小兒科,一九四六年首創泌尿外科,一九五〇年首創腎臟病專業。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新址位於地安門西大街(東西走向)西段與德勝門內大街(北南走向)、西什庫大街(南北走向)交匯形成的「十」字路口東南角,地址是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八號;而舊址現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兒童醫院。

文津街

上面提到,清代西安門大街東段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被稱作文津街,其緣由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相關。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西安門大街東端在金鰲玉竦橋(今北海大橋),也就是說,現在的文津街是當時的西安門大街東段。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國立北平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在西安門大街東段路北建成,因圖書館收藏了原保存在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的《四庫全書》,故西安門大街東段得名「文津街」。文津街最初很短,東起金鰲玉竦橋,西至國立北平圖書館西牆外。新中國成立後,文津街東端向東延至北長街北口,西端向西延至府右街北口,全長七百七十一米。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原國立北平圖書館)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七號,位於北海西側,紅牆綠瓦,朱門金釘,一對石獅分列大門兩旁。進到圖書館院內,迎面中央是文津樓,兩座華表庄嚴地屹立在文津樓前方左右兩側。東牆下的文源閣記石碑和西牆下的北平圖書館記石碑相對而立。圖書館大門兩旁的石獅、院內的兩座華表和文源閣記石碑都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建館時,從圓明園廢墟中移來的。

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東側偏南約一百二十米處的文津街東段有一座橋,它就是金鰲玉竦橋,今稱北海大橋。

金鰲玉竦橋始建於元至元元年(一二六四年),原名金海橋、御河橋。在明代,於大橋東西兩端各建牌坊一座,西牌坊名「金鰲」,東牌坊名「玉蝀」,故此橋又稱「金鰲玉蝀橋」。

金鰲玉蝀橋橫跨北海與中海之間的水面,為七孔拱券式石橋。中央孔券面有浮雕獸頭;南向石額刻「銀潢作嶠」,左右聯分別為「玉宇瓊樓天上下」、「方壺圓嶠水中央」;北向石額刻「紫海回瀾」,左右聯分別為「綉觳紋開環月環」、「錦瀾漪皺煥霞標」。橋面兩側原是漢白玉石欄板和覆有蓮瓣方柱頭的方形平頂望柱。欄板為鏤空型,上有束竹式尋杖和雲拱,下部內外板心有海棠池雕線。整座石橋猶如一條玉帶,潔白無瑕。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擴展道路,拆除了金鰲玉蝀橋東西兩端的兩座牌坊,加寬了橋面,加長了橋身,將七孔橋改成了九孔橋,橋的坡度也降低了百分之二。在「文革」期間,又將原來的漢白玉石欄拆掉,換上了如今的丈高鐵欄。

北海大橋北面是北海,南面是中海。

北海是中國古代皇家園林,曾經是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的離宮,在明清兩代被辟為帝王御苑。北海內景點眾多。瓊華島上有北海白塔、永安寺、閱古樓;東岸有濠濮間、畫舫齋;北岸有九龍壁、靜心齋、五龍亭、大西天、小西天;南岸有團城。在瓊華島東側有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陰」。

站在北海大橋南望,中海水上有一亭,名「水雲榭」。水雲榭建於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專門寫了一首《水雲榭聞梵聲詩》:「水榭圍遮集翠台,熏風扶處午後開;忽聞梵誦驚殘夢,疑是金繩覺路來。」後來,乾隆皇帝也附和詩一首:「後無心出岫,水不舍長流;後水相連處,蒼茫數點鷗。坐席生煙後,石欄俯秋水;空明是我心,何如漆園吏。」

在水雲榭中,立有景名石碑一通,上刻乾隆皇帝親題「太液秋風」四字。清乾隆皇帝有詩曰:「秋到宸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故景名「太液秋風」。「太液秋風」也是燕京八景之一。

過北海大橋後,文津街東段路北是團城。

團城位於北海南岸,是座平面呈圓形、周砌城磚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四點六米,周長二百七十六米,面積四千五百五十三平方米。東、西兩側城牆下各有隨牆門一座,上建門樓,東為「昭景」,西為「衍祥」,入門可沿蹬道登至城頂檯面,蹬道處各設罩門。

綜觀整座城台,殿堂黃瓦紅牆,松柏遮蔭蔽日。

城台上建築布局採取對稱中兼以園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為敬躋堂,組成了城台的中軸線。中軸線東側有漪瀾堂和古籟堂,西側有餘清齋和沁香亭。

在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群中間,遍植數十株蒼松翠柏,鬱郁蔥蔥的古松古柏,形成一座「空中花園」。團城上共有A級古樹十七棵,B級古樹二十三棵。其中最著名的是玉瓮亭南側的「白袍將軍」和承光殿東側的「遮陰侯」。

景山前街

團城東側緊鄰北海公園南門。從北海南門向東約一百米即進入了景山前街。

明清時期,紫禁城神武門外筒子河北側有一座北上門,穿過此門,通過一條很窄的東西向道路,可直達路北側的景山。在這條東西向道路的兩端是景山的西牆和東牆,牆上各開一門,西側的是北上西門,東側的是北上東門。 歷史 上,北上門、北上西門和北上東門被稱作「三座門」。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紫禁城改稱故宮。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故宮和景山之間展寬道路時,因阻礙東西交通,北上西門和北上東門連同景山西牆和東牆的南端一並被拆除,道路展寬至現在的景山南門,形成了景山前街,而北上門則成為了故宮北大門。這樣的格局直到保持到一九五六年。之後,北上門最終也被拆除,「三座門」從此成為了 歷史 。

如今的北京地圖,景山前街西端與文津街東端和北長街北口交匯,東端與五四大街西端和北池子北口交匯。

在景山前街西段路北的黃頂紅牆內,有一組建築群一直是個神秘的存在,它就是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位於景山前街西段路北、景山西街南段路西,居於景山前街(東西走向)與景山西街(北南走向)交匯形成「丁」字路口的西北角。南面隔景山前街、筒子河與紫禁城西北角樓相望;北面是陟山門街;東面隔景山西街與景山相鄰;西面約二、三百米是北海。大高玄殿地址是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二十一號至二十三號。

大高玄殿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一五四二年)。到清康熙朝,因避聖祖玄燁的名諱,大高玄殿更名為大高元殿。大高玄殿為宮廷所屬道教廟宇,是紫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高玄殿建築群從南至北依次為南牌坊、東西牌坊、第一道山門、第二道山門、大高玄門、鍾鼓樓、大高玄殿及其東西配殿、九天應元雷壇(九天萬法雷壇)及其配殿、乾元閣和坤貞宇。大高玄殿門前,除南牌坊和東西牌坊外,左右還各有一座形似紫禁城角樓樣建築,明代時稱炅真閣、靈軒,清代時稱習禮亭。

一九五六年,因修築文津街至景山前街道路,將大高玄殿前的三座牌坊、兩座習禮亭及圍牆一並拆除。

大高玄殿是明清兩代尊奉道教三清和玉皇大帝的皇家道觀,也是中國唯一一座明清兩代皇家御用道觀。大高玄殿是中國道觀建築發展到頂峰的重要標志,其建築特色在中國古建築中具有重要的 歷史 地位和文物價值。

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八日,大高玄殿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大高玄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〇〇四年,大高玄殿南牌坊於原址復建,其北側隔景山前街西段與大高玄殿山門相對,南面隔筒子河與紫禁城相望。

景山前街中段路南是紫禁城神武門。

紫禁城,又稱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的中心位置。

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是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一九六一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七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一四〇六年),至永樂十八年(一四二〇年)建成。紫禁城是在被拆除的元代皇宮基址上建造的。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自一九二五年以後,紫禁城又被稱為「故宮」。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明清兩代皇帝臨朝和生活的地方。紫禁城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後三宮北側是御花園。

由御花園向北出紫禁城神武門便是景山前街,迎面正對景山前街路北的景山。

景山地處北京城中軸線上,是北京古城內登高遠眺、觀覽景緻的最佳之地,人們站在景山山頂可以俯視紫禁城和北京城區。

景山自遼代疊山,金代建園,元代成為皇城御苑且延續至明清兩代,歷經遼、金、元、明、清五代。是華夏史上少有的皇家園林。

景山高聳峻拔,樹木蓊鬱,風光壯麗,山上建有五座木亭,由東至西依次為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和富覽亭。

明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明思宗朱由檢縊死於景山東麓的一株老槐樹上。

五四大街

出景山南門,沿景山前街東行約四百六十米便進入了五四大街。

五四大街西端與景山前街東端和北池子大街北口交匯。五四大街由此向東北方向約一百米後轉向正東方向,東端在五四大街(西東走向)、東四西大街(東西走向)與美術館東街(北南走向)、王府井大街(南北走向)交匯形成的「十」字路口。

五四大街(東西走向)在北河沿大街(南北走向)中部交匯,形成「十」字路口。在北河沿大街東側僅約二十五米處,五四大街與東皇城根北街(北南走向)、東皇城根南街(南北走向)交匯形成又一個小「十」字路口,在此處,五四大街是東皇城根北街和東皇城根南街分界線。

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以西或者說東皇城根北街、東皇城根南街以西區域,過去屬於皇城范圍。在此區域,五四大街西段路北是北京大學舊址——北京大學紅樓(北大紅樓)。北大紅樓是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五四大街因此而得名。

綜上所述,由西安門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和五四大街組成的、由西至東橫穿古都北京皇城的這條道路,其南北兩側聚集了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跡、皇家園林和近代建築。尤其是在文津街和景山前街,文物古跡是鱗次櫛比,讓人目不暇接,且不斷地激發起人們的思古幽情。

Ⅳ 金水橋的來歷

金水橋的藍本,出自元皇城的周橋。而周橋的設計師和主持建造者,是元代河北曲陽的楊瓊。曲陽盛產玉石,石雕技藝唐宋以來已名聞於世。

楊瓊出身於石工世家,他的石雕「每出自新意,天巧層出,人莫能及焉」。公元1276年,修建元皇城崇天門前的周橋,很多人畫了圖送上去,都未選中。而楊瓊的設計方案,使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滿意,下令督建。

《故宮》中記有:這周橋「皆琢龍鳳祥雲,明瑩如玉,橋下有四百石龍,擎戴水中;甚壯」,為皇城增色不少,因而明皇城的建造者,把它照樣搬來,用以營造金水橋了。

(5)北京御河橋在哪裡擴展閱讀:

金水橋的七座橋在建制使用對象上各有不同。當皇權統治中國時期,中間的橋稱為「御路橋」,只限天子行走。「御路橋」兩旁的叫「王公橋」,只許宗室親王行走。「王公橋」左右的叫「品級橋」,准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

在太廟和中山公園門前的稱為「眾生橋」,則供四品以下官員、兵弁、夫役來往使用的。

內金水橋正中的一座御路橋供皇帝專用。御路橋東西兩側為王公橋,供皇室成員、親王大臣通行。再兩側為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整個功能和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是一樣的。

Ⅵ 首都北京共幾環是如何分布的環中心又有些什麼

1.北京一共有7條環路,即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六環路、七環路。其中的七環路也稱為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全長940公里,其中890公里都在河北地區。

2.這七條環路是從中心一圈一圈往外擴的,每個環以橋隔開。

3.北京內城中心是景山萬春亭

景山的萬春亭是北京城的最高點,山上一一塊圓盤,北京城中心點。圓盤的圓心正是景山萬春亭。景山萬春亭在地理位置上是北京內城的中心,老北京凸字形的城市,北部稱為內城,南北稱為外城,內城的地理中心正是景山。

(6)北京御河橋在哪裡擴展閱讀: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

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Ⅶ 御河橋的介紹

越劇古裝劇:胡汝慧於1957年根據川劇高腔傳統劇目移植修改。川劇又名《鰲珠配》、《聽月樓》。事出小說《天雨花》。評劇劇目:評劇《御河橋》也改編自川劇,評劇諸多流派藝術家均擅演此劇,如鮮靈霞、範金亭、孫素蘭、王琳、小玉霜、劉淑琴等均成功飾演過劇中女主人公柯寶珠角色,各具風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Ⅷ 北京那座橋是叫「金鰲玉棟」還是「金鰲玉鶇」

金鰲玉蝀(金鰲玉蝀)
拼音:jīn áo yù dōng

注音:ㄐㄧㄣ ㄠˊ ㄧㄩˋ ㄉㄨㄙ

[詞語解釋]

亦作「 金鰲玉棟 」。橋名。在 北京市 北海 和 中海 之間。東西向。東西兩端立兩坊,西坊題「金鰲」,東坊題「玉蝀」。原名 金海橋 、 御河橋 。 清 楊米人 《都門竹枝詞》之六:「 金鰲玉棟 畫圖開,獵獵風聲卷地回。」 柳亞子 《展禮先考遺像有作》詩:「 金鰲玉蝀 萬荷花, 北海 中山 景物賒。」

金鰲玉棟橋的歷史(文字版)

在北海公園南門西側,有一座北京城內最大的古橋,這就是北海大橋,坐落在北海和中海的連接處。
北海和中海在元代是皇宮的太液池,太液池的西岸南部是隆福宮,北部為興聖宮(即今天的zhong 南海大院),東岸有無比輝煌的內宮,太液池中部有一個小島稱瀛洲 (今團城)。至元元年(1264年)在島上建儀天殿,明代重修後改名為承光殿,殿前方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木橋,東橋就在北海南門馬路的位置,西橋即北海大橋的前身,明朝將東橋拆掉填平,保留西邊一座木橋,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又把木橋改為石橋,主橋長117.58米,橋寬9.48米,並在橋東西兩端各建一座木牌坊,西牌坊上書寫「金鰲」二字,東牌坊書寫「玉蝀」二字,因此這座橋又稱「金鰲玉蝀」橋。1933年又把木牌樓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牌樓,橋拱券為9孔,只有中間一孔最寬為5.74米,可以通水,其餘為裝飾孔,中孔南北兩端有皇帝親自題寫的匾聯,南側上聯為:「玉宇瓊樓天上下」,下聯為:「力壺員嶠水中央」。橫額:「銀潢作界」。北側上聯:「綉縠紋開環月珥」,下聯為:「錦瀾漪皺煥霞標」。橫額:「紫海洄瀾」。橋面兩側有玉石欄桿,遠處望去,似長虹,如玉帶,在碧水藍天和四周黃、綠色琉璃屋頂的映襯下,宛如一紙絢麗多彩的巨幅圖畫。據溥儀先生在《我的前半生》中介紹,傳說在皇宮交泰殿東側的景和門旁有一口井,井裡住著一群女鬼,要不是有塊鐵板蓋住,這群女鬼天天會出來鬧事,她們從井裡出不來就從水道跑到中海去折騰,見有人從金鰲玉蝀橋上走,就把人拉下水去,所以每隔兩年就有一人從橋上掉下水去。
解放後已經沒有皇城,從文津街上通行的車輛和行人越來越多,因橋面太窄影響交通,1956年拆掉了東、西兩端的牌樓,並把橋面向南展寬到34米,橋長增加至 220米,中間的車行道為27米,兩側的人行道為3.5米,1957年定名為北海大橋,1974年把兩側的石欄全部拆除,改成高大的鐵柵護欄。雖然改善了交通,但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再也看不到造型美觀大方的古橋了。

Ⅸ 北京的橋都有什麼典故呀

北京非水鄉,不像蘇州揚州有那麼多的橋,但北京的橋承載著極厚重的歷史的影子。譬如天安門城樓前的金水橋,世人皆知,堪稱是最有權力與威信的橋了。五座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橋橫跨金水河,中間稍寬的一座系為皇帝專設又稱御路橋,屬於天街御衢的一部分——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出入的必經之地,只允許萬人之上的龍靴遊走,像一隻尊貴的寵物橫卧在天子腳下。橋頭有兩對石獅及兩座華表,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圖騰,與藍天白雲相映襯,使並不高大的金水橋顯得皇氣逼人。每次看見金水橋我會聯想到李後主的詞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曾作為封建時代天下第一橋的金水橋,心情復雜地送走了最後一個皇帝——1924年,清廢帝溥儀被馮玉祥將軍驅逐出紫禁城,惶惶如喪家之犬。不容凡人踐踏一步的金水橋,終於對民眾開放了——迎來了新主人。不管哪一天,你到天安門前,總能觀察到數不清的外地遊客輪流站在金水橋頭攝影留念。而每天清晨和黃昏,國旗護衛隊的儀仗兵,會邁著正步浩浩盪盪地跨過金水橋。 金水橋雖華貴,畢竟給人以小家碧玉的印象。說起北京西南郊的盧溝橋,則有「鐵馬冰河入夢來」之勢。它是因「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而出名的,如今建成了抗日戰爭紀念館。其實盧溝橋本身,就是一座無字的紀念碑。 如果說金水橋曾是弱不禁風的宮娥(曾分別遭受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異族鐵蹄的蹂躪),盧溝橋則是揚眉劍出鞘的巾幗英雄了。我一直記著一幅老照片:一排肩胯大刀、手端步槍的中國士兵,倚靠盧溝橋的欄桿向外射擊——他們頂著沖天的炮火作殊死的抵抗……盧溝橋,一座戰神的橋,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血染的功勛。僅就建築本身而言,盧溝橋也是北京及華北地區古橋中規模最大的聯拱石橋。它橫跨在永定河的下游盧溝河上,因而得名——永定河的上游叫桑乾河,女作家丁玲寫過一部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橋頭東側有「盧溝曉月」的石碑,系風雅的乾隆皇帝題寫的,「盧溝曉月」乃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人喜歡站在盧溝橋上看月亮——此處的月亮是否顯得比別處圓一些?北京還有句歇後語:「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也數不清」。各個朝代記載的石獅數目都不統一,一方面因為雕有石獅的218根望柱時有損壞,暫未替換的就影響了總數;另一方面因為護欄上的石獅有不少是母獅抱負著子獅——《帝京景物略》載「石欄刻柱頭,獅母乳,顧抱負贅」,稍有疏忽便會數錯。 補充: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學家們不信這個邪,進行過一番盤點,查明共有大小石獅498隻(除瞭望柱上的,還加上華表與抱鼓的),終於大白於天下了。498隻啊,讓一個人用肉眼數一遍也夠累的。元朝時 不遠萬里 來到中國的馬可·波羅,在其游記里關注過盧溝橋的 石獅 (不知他是否也數錯了):「橋兩旁皆有大理石欄,又有柱,獅腰承之,柱頂別有一獅,此種石獅甚巨富,雕刻甚精,每次隔一步有一石欄,其狀皆同。」雕刻這么多獅子,需要多少位石匠啊——而這些石匠必須以綉花的心情,才能使大小獅子活靈活現,憨態 可掬 …… 和盧溝橋並稱為 拱衛 京師四大橋的,還有 馬駒橋 、朝宗橋、八里橋。其中八里橋即 通惠河 上的永通橋,距通州州署八里而得名。建 於明 代,當年經北運河 向京 城運輸糧草磚木的貨船駛過,甚至不必免帆。「長橋映月」,屬古代通州八景之一:「虹腰八里卧晴州, 畫舫 搖從月窟穿」。它也是關繫到京師安危的戰略要地: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 兵臨城下 ,經過八里橋時遭到當地軍民的浴血抵抗,據說橋身都被染紅了,橋下的通惠河水也為之赤…… 北京較知名的石橋還有 北海 橋(又叫金鰲玉蛛橋,很生猛的名字), 頤和園 的 玉帶橋 和 十七孔橋 , 中南海 蜈蚣橋……另有 御河橋 、江米橋、宣武橋、甘石橋、馬市橋等等,因城區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橋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雖夷為公路——兩側卻殘存著原有的 拱券 或石欄。至於繁華的天橋、虎坊橋,皆以橋名,卻找不見橋的蹤影,原因也在於此。查閱史料便會發現,以橋為地名之處,基本上確實有過橋的存在,只不過名存實亡罷了。 流行歌 手蔡國慶,唱紅過一首《 北京的橋 》——所謂現代派的橋,主要指交通要道上 立體交叉 橋了。昔日北京的九大城門樓,除前門與德勝門外,都拆毀了,如今改由立交橋取而代之: 西直門橋 、安定門橋、東直門橋、阜成門橋、復興門橋、朝陽門橋、建國門橋……立交橋成了北京的新城門。環城道路,已像 年輪 一樣擴充至三環、四環,沿途的立交橋,都有著響亮的名字(如燕莎橋、長虹橋),快讓人數不清了——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北京的橋啊,有著最古典的意境,也有著最現代的風景。立交橋是橋梁中的新生代,橋下行駛的不是舟楫——也沒有河水,而是車 水馬 龍。我用 卞之琳 的 名詩 作為結尾吧:「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戶,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洪燭) 追問: 北京 每個橋的背景,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