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市四季氣候情況
北京在全國氣候區劃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區。但境內地貌復雜,山地高峰與平原之間相對高差懸殊,從而引起明顯的氣候垂直地帶性。大體以海拔700—800米為界,此界以下到平原,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此界以上中山區為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約在海拔1600米以上為寒溫帶半濕潤—濕潤季風氣候。
一、氣候特徵
北京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四季氣候特徵如下:
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乾旱多風沙。春季隨著太陽高度角的逐漸增大,白晝時間加長,地面所得熱量超過支出,因而氣溫回升迅速,月平均溫可升高9—6℃,3月平均溫4.5℃,4月為13.1℃。白天氣溫高,而夜間輻射冷卻較強,氣溫低,是晝夜溫差最大的季節。一般氣溫日較差12—14℃,最大日較差達16.8℃。此外,春季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由於急劇降溫,出現「倒春寒」天氣,易形成晚霜凍。並多大風,8級以上大風日數佔全年總日數的40%。當大風出現時常伴隨浮塵、揚沙、沙暴天氣。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說。
夏季:酷暑炎熱,降水集中,形成雨熱同季。夏季除山區外,平原地區各月平均溫都在24℃以上。最熱月雖不是 6月份,但極端最高溫多出現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極端最高溫為43.5℃。進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熱月份,平均溫接近26℃,高溫持久穩定,晝夜溫差小。夏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 70%,並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達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區易出現山洪,平原造成洪澇,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此外,山區熱對流作用較強,形成局部地區雷陣雨,並伴有冰雹,給農業造成一定損失。
秋季:天高氣爽,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入秋後,北方冷空氣開始入侵,降溫迅速。因此,初霜凍的過早來臨時有發生。
冬季:寒冷漫長。冬季長達5個月,若以平均溫0℃以下為嚴冬,則有3個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區平均溫為-4℃以下,山區低於-8℃,極端最低氣溫平原為-27.4℃。冬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現連續一個月以上無降水(雪)記錄。冬季雖寒冷乾燥,但陽光卻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時以上,為開發利用太陽能創造了有利條件。
Ⅱ 北京沙河屬於哪個區
沙河鎮,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
沙河鎮地處昌平區南部,位於東經116°13'19"~116°21'27",北緯40°05'24"~40°10'34"之間。東與百善鎮、北七家鎮接壤,南與東小口鎮、回龍觀街道相鄰,西與陽坊鎮相接,北臨南邵鎮、馬池口鎮。鎮域面積54.7平方千米。
沙河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干濕冷暖變化明顯。春季短暫,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多東南風,秋季涼爽,晝暖夜涼,溫差大,冬季寒冷乾燥,多西北風。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左右。
昌平區概述:
昌平區,隸屬於北京市,位於北京西北部,北與延慶區、懷柔區相連,東鄰順義區,南與朝陽區、海淀區毗鄰,西與門頭溝區和河北省懷來縣接壤,介於東經115°50′17″—116°29′49″、北緯40°2′18″—40°23′13″之間,下轄8個街道、4個地區、10個鎮。
昌平自西漢設縣,已有2000多年歷史,被譽為「密爾王室,股朧重地」,素有「京師之枕」美稱。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的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湯山是知名的溫泉旅遊勝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沙河鎮,網路-昌平區
Ⅲ 北京秋天到冬天溫差大概是多少
北京秋天到冬天的溫差還是很大的大約相差在十攝氏度以上北京的冬天很冷秋天不是說太冷
Ⅳ 北京的溫差(最高氣溫減最低氣溫)是多少
北京氣溫年較差為30~32℃。
北京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11~13℃,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區為9~11℃,高寒山區在3~5℃。年極端最高氣溫一般在35~40℃之間。
年極端最低氣溫一般在-14~-20℃之間,1966年曾低到-27.4℃(大興東黑垡);高山區低於-30℃。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26℃左右;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區為21~2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4~-5℃;拔海800米以下山區為-6~-10℃。氣溫年較差為30~32℃。
Ⅳ 北京市朝陽區地理環境如何
朝陽區是北京市屬近郊區向城區過渡的區,位於北京城區東部。轄域面積470.8平方公里。南北略長,最長約28公里;東西稍窄,最寬約17公里。
全年日照輻射總量為134.24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量約佔全年輻射總量49%。全年日照時數共2841.4小時,以5月份最多,有279.1小時;6月份次之,有277.3小時。部大致以清河為界,東北部大致以溫榆河為界。壩河與南來的亮馬河、北來的北小河相交後匯入溫榆河。涼水河、蕭太後河、通惠灌渠等局部河段流經朝陽區南部。朝陽區內河流總長度為151公里,另有110條中、小排水溝,總長度320公里。區內有朝陽公園湖、窯窪湖、紅領巾湖、高碑店湖等湖泊以及魚塘、水池窪地共約70多處,總面積980公頃。
朝陽區的主要河流的基本流向為:溫榆河源於北京北部山區,自昌平區流入朝陽區,再經過通州注入北運河,是北運河重要水源之一。溫榆河是區境東北部的邊界河流,自上辛堡至壩河與溫榆河會合處,長22公里。清河是溫榆河的支流,源於海淀區的西部山區,穿過京昌高速公路流入朝陽區,在上辛堡匯入溫榆河。壩河源於東北護城河的分流,經太陽宮、將台、東壩等鄉,在沙窩村注入溫榆河,也是溫榆河的支流。北小河及亮馬河是壩河的支流。通惠河位於朝陽區中部偏南,流向大致與京通快速路平行,是京杭大運河最北的人工河道。
1292年在元代水利專家郭守敬的建議、規劃、監督下,開鑿了北京到通州的運河。通惠河西起東南城角角樓(東便門)附近,經慶豐閘、高碑店閘、花園閘、雙橋閘、八里橋,注入北運河,該河在元、明、清三朝曾是南方糧食漕運到北京的重要河道。
朝陽區有較為豐富的地下水,除來廣營、金盞一帶是弱富水區(1000平方米/日)外,全區大部分地區是較富水區(1000—2000立方米/日)。地下水含水層分布有一定規律,含水層多埋藏在地面20米以下,最大厚度70米。五路居、大黃庄一帶的厚度在50米以上,全區大部分厚度在20-35米之間,水位變幅在10米上下。
Ⅵ 北京有哪幾大區最繁華
朝陽、海淀、豐台、石景山這四大區最繁華。
朝陽區,隸屬於北京市,是北京市主城六區之一,位於北京市的東部,西與東城區、豐台區、海淀區相毗鄰,北連昌平區、順義區,東與通州區接壤,南與大興區相鄰,總面積470.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4米。
朝陽區工業發達,是北京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區內集中有紡織、電子、化工、機械製造、汽車製造等工業基地。
朝陽區對外交往活動頻繁,是北京市重要的外事活動區,聚集了近100%的外國駐華使館、全市90%的國際傳媒機構、80%的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會、70%以上的國際投資性公司和地區總部、65%以上的外資金融機構、50%的外籍人口。
氣候特徵:
朝陽區屬溫帶大陸型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春季乾燥多風,晝夜溫差較大;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乾燥,多風少雪。年平均氣溫1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4.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9℃,年無霜期19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