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大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擴展閱讀
福州市融僑路30號在哪裡 2025-07-13 17:52:36
福州晉安民辦院校哪裡有 2025-07-13 17:40:14

北京的大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發布時間: 2025-07-13 09:00:43

① 北京體育大學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學校簡介】 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中國體育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學校原名中央體育學院,籌建於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53年11月3日學校在北京先農壇舉行開學典禮,1954年遷入現址,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2月11日,學校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校慶日為11月1日。 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成為國內體育學科、專業齊全,體育碩士、博士點最多,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訓練成績顯著,聲譽遠播的全國重點學府。 中國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1953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的基礎上創建於北京,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改名為北京體育學院。90年代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開始辦有兩年制專科 , 1954 年設中專科 ,並開始招收研究生。1955 年設4年制本科。1956 年設幹部訓練班、教師進修班。1957年陸續設體育系、運動系和研究生班 。1960 年設田徑、體操單科函授班。北京體育大學設有體育教育系、運動訓練系、武術系、體育生物科學系、體育管理系、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還附設競技體育學校和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發展】 50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形成了高層次、多規格、復合型人才培養格局。學校現有7個學院2個中等專業學校。即: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以及附屬競技體校、附屬體育中專;共有24個教研室;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2個部委級重點學科;設有體育學博士後流動站,為國家一級學科\"體育學\"博士授予權單位,擁有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學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管理)、新聞學(體育新聞)、應用心理學(運動心理)、英語(國際體育)、表演(體育藝術)等10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近6000名,其中碩士、博士生650餘名,本科生4000餘名,留學生200餘名,競體和中專學生約1000餘名,另有成人教育學生4000餘名,全校在籍學生共9800餘名;共為國家培養高質量的體育師資、教練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各級各類體育專門人才3萬余名。 學校艱苦創業,加強辦學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不斷改進。近兩年來,學校累記投資近兩億元進行校園建設,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學校現擁有1座現代化的教學大樓;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 26個教學、科研、訓練實驗室; 13個附屬研究、培訓中心;16個室內訓練館;68塊室外運動場;一個藏書43萬冊的校圖書館,形成了以體育為特色的多科性藏書體系;一個我國大學出版社中唯一一家體育專業出版社,10餘年來,累計出版新書1520餘種。特別是今後幾年,國家及國家體育總局將投資十多億元在我校進行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學校基礎建設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學校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支個體素質強,群體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正副教授228名、講師264名、博士生導師40餘名、碩士生導師100餘名、國際級裁判37名、國家級裁判210名。在國際、國內學術組織機構和體育單項協會擔任重要職務的有36人,在國家二級學會任常委以上職務的有44人。在國家隊擔任主教練的有15人,有8位教師被確定為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有4位教練員被確認為全國100名跨世紀優秀中青年教練員。 學校始終保持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國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際運動健將50餘人,運動健將500餘人。1980年以來,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餘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校自己培養的17名在校運動員、7名教練員參加7個大項13個小項的比賽。取得4金、1銀、1個團體第六名、1個第七的的優異成績;在籍學生64名奧運健兒、畢業校友8名奧運健兒,總計72人參加了第28奧運會比賽;師生、校友共有163人參加了本屆奧運會,佔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學校形成了多學科、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優勢,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289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6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項。近十年間,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經費2106萬元,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2000餘篇。 學校一直重視與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學校先後與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德國科隆體育學院、日本體育大學等16個國家的28所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或友好合作關系;與國際上許多體育社會團體和人士長期開展了各類交流活動。 學校先後有4人次獲得國際奧委會獎章,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62人獲得全國體育工作榮譽獎章和運動榮譽獎章,366人獲得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稱號。學校還獲得了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奧運會特殊貢獻獎等榮譽。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有時,在新的世紀里,北京體育大學將以黨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乘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之東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加速綜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向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努力為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和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沒有分校區。。。。。。

② 北京大學來歷

北京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的維新變法期間,最初名為京師大學堂。以下是關於北京大學來歷的詳細解答:

  1. 起源與初創

    北京大學的歷史源頭是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

    在創辦之初,京師大學堂不僅是一所教育機構,還承擔著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的職責。

  2. 更名與發展

    1912年,隨著政治環境的變化,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

    這一時期,北京大學逐漸發展成為一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高等學府,吸引了眾多傑出學者和學子。

  3. 抗戰時期的變遷

    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北京大學被迫遷至長沙,並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共同組建了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隨著戰局的推進,學校又遷往昆明,並正式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這期間,北京大學與其他兩所大學共同承擔起教育和科研的重要任務。

  4. 戰後復校與重建

    1946年,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北京大學返回北平,開始了新的歷史篇章。

    1952年,根據國家教育發展的需要,北京大學被定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逐步遷至現址。

  5. 合並與現代化發展

    2000年,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北京大學。這次合並不僅提升了北京大學的綜合實力,也為中國的醫學教育和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6. 現狀與影響

    如今,北京大學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高等學府之一。

    它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並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