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人怎麼樣
真正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已經不多見了。老北京人是指三代人都生長在北京的,才能算是老北京人。老北京男孩分兩類,一類儒雅大氣,溫和有禮,但有點懦弱,就像四世同堂里的大哥。另一類北京男孩低俗,市井小民,流里流氣,小痞子。北京的女孩初次相識,印象凌厲,裝色素。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北京女孩大多數仗義,開朗,熱情,大方。現在的北京人多數是父母由於工作原因來發展的外地人,所以北京是一個移民城市。由於北京的特殊身份——首都,又因北京旅遊景區多,因而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人,來自國內的旅遊人,導致北京人包容性極強。在北京你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有世界頂級的賓館,可以看到膚色不同,口音不同,來自全世界的人。尤其是奧運會,又大幅度提升了北京整體服務。北京的確是可以讓沒有錢💰,沒有權勢的平民創業發展的地方。
⑵ 北京人的進步對生存和發展有哪些作用
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萬年以前。模樣有點像猿,會用手勞動,已經演化為人。他們會製造使用打制的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北京人已會使用天然火,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工具簡陋,靠單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的生活,這就是人類最早的社會。
北京人——我們的遠古祖先
北京人的發現是中國考古學最先的取得的成果之一。對北京人的研究伴隨著中國考古學的成長。考古學是上個世紀初,逐漸在我國展開的。北京人的發掘,使我國的考古學迅速趕上國際考古學的潮流。
北京人發現於北京市西南約50公里的房山區周口店的龍骨山。自宋代以來,當地的人們就把這里出土的哺乳動物的化石當做一味中葯——「龍骨」看待。龍骨山的名字就開始流傳下來。為什麼當地會出土大量的「龍骨」呢?當時人們並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現在,我們知道許多重要的發現,其地名大多與「龍」有關。如北京人發現地點是龍骨山;湖北隕陽人出土的地點有龍骨洞;隕西人的出土地點叫白龍洞等。這是歷史信息的一個重要傳遞。古人已經知道了有的地方有大量的化石,但他們不能對此進行科學的解釋。因而想起了傳說中的「龍」。其實,被古人稱為「龍骨」的化石,往往是古代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動物往往與遠古人類生活在同一時期,甚至還是人們的獵物和食品呢。所以,有「龍骨」的地方往往有人類的遺址發現。這樣看來稱我們是「龍的傳人」確也有幾分道理。
20世紀20年代前後,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到這里進行地質研究,才在工人的指引下發現了這一古文化的寶庫。1921年至1923年曾在這里發現了兩枚猿人牙齒化石,1929年在這里發掘出猿人頭蓋骨化石,轟動了當時世界考古學界。到1936年共發現了5個頭蓋骨。北京人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考古學家命名「中國猿人北京種」,簡稱「北京猿人」或「北京人」。
在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中國歷史的童年》中,描繪了北京人第一塊頭骨古出土的過程。那是一個冬日的下午,太陽已經落山,瑟瑟的寒風不斷吹來,辛勞了一天的人們還在努力工作,他們准備結束當日的工作。這時,一個年輕人大聲叫到:「這是什麼?人頭!」人頭兩字剛出口,許多人就圍攏上來。因為當時世界上的考古學也沒有發現幾個完整的人類頭蓋骨。人們興奮起來,許多人主張立即發掘,有人主張第二天再挖掘。主持發掘的裴文中教授幾經思量,才決定當晚把它發掘出來。那是一個多麼讓人難忘的夜晚,大家在寒風中挑燈夜戰,而不覺絲毫的勞累。每一個人都表現的小心翼翼。因為誰都知道這個發現是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在那時貧窮落後的舊中國,中國人到處都會受到歧視。連幾千年的中國古文明,也有西方學者鼓吹是從西方傳到中國的。「現在,北京人的頭蓋骨出土了,那些狂妄自大的西方學者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結論了」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著渴望。終於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出土了。
解放後,新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繼續進行發掘與研究。現在,我們知道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下頜骨、牙齒、肢骨碎片、脛骨等,分屬於40多個不同年齡的個體。同時還有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的灰燼,其中獸骨化石除了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還有已經滅絕了的劍齒虎、腫骨鹿等。
考古學家對北京人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的情況。首先,考古學家極為認真的為我們復制了北京人的頭部頭像。讓我們能夠看到我們的遠古祖先的模樣。課本中有北京人頭部的復原像。大家可以看到北京人前額扁平,顴骨突出,嘴巴突出,還帶有許多猿的模樣。其次,考古學家為我們描繪了北京人生活的場景。北京人會製造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幾類,主要用於採集和狩獵。
採集是北京人的重要的食物來源。在北京人之家周口店附近,有遼闊的平原和起伏的山嶺,附近松柏參天,還有高大樺樹、櫟樹和朴樹。朴樹生長著一種小球似的果實,吃起來有香味,大概是北京人的一種美味。北京人在果實累累的秋天,常常成群結隊到山澗採集,到了冬季他們就用石器挖開凍土,尋覓植物的塊根。
北京人還要進行狩獵的活動。從考古發現的大量動物化石和動物的燒骨,我們就能推測到狩獵在北京人生活中的地位。北京人能夠比較順利地獲取鹿類,還能機智的利用群體的力量捕獲大的野獸和飛禽。
北京人過著群居的生活。離開了集體的力量,任何個人都無法生存。他們必須派人專心的保留著火種,用火來照明取暖、燒烤食物、抵禦野獸,維持著種群的繁衍。艱苦的生活條件,使他們很快衰老,北京人的壽命很短,活到十幾歲就死了。
今天,北京周口店已經建立了博物館,專門整理收集研究北京人,北京人遺址也被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址。然而,在舊中國,被成為無價之寶的北京人頭骨化石卻不知下落了。雖然,那時有一些中國人知道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價值,知道它是我國考古學成長史上的里程碑。他們為保護我國的無價之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舊中國太落後了,在抗日戰爭爆發前,我們把它保存在美國人開辦的協和醫院里,但是抗戰爆發後,美國人也不能保證北京人頭骨化石的安全。在北京人頭骨化石轉移的過程中,北京人的頭骨化石竟神秘的失蹤了。有人說這批化石落到了美國人手裡;也有人說這批化石落到了日本人手裡,還有人說這批化石隨著運輸它的輪船都沉沒在中國的海洋里了,還有人說這批化石被中國人歷艱難險阻保存下來。不管怎樣我們希望北京人的頭骨化石能早日回到它的家園——周口店北京猿人博物館中去。但願這樣的悲劇不會再有。但願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但願我們能夠根據更多的考古材料了解我們更多的過去。
母系氏族和摩梭人的走婚
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有一個神農氏勇嘗百草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上古時期,人們並不知道那些植物是可以食用的,那些事物是有毒的。於是有許多人都中毒死了。有一位聖人神農氏,冒著生命危險,決心要嘗遍身邊所有的植物。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幾次都差點死掉了,一昏迷就是好多天,可是他終於發現了那些植物對人有益,那些植物是有毒的。後來,人們把神農氏尊為中國農業的始祖。這是中國農業起源的傳說。那麼,中國農業的起緣究竟如何呢?
要了解中國農業的起源,我們就不得不從母系氏族社會講起。我國的農業是從母系氏族社會開始萌芽、發展的。人類在經歷了漫長的舊石器時代後,漸漸進入到新石器時代。這時人類開始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磨製石器比打制石器鋒利得多。因而大大便利了人們對大自然的開發和利用。他們用火燒掉森林,用石斧砍掉樹枝,開始農耕生活。這就是所謂的刀耕火種。
人們最先是在長期對身邊植物觀察的基礎上,認識了一些生物的習性。比如:這種植物上否能夠食用,有無毒害;它的生長期如何。最終是通過人工的選擇,把它培育成可以種植的農作物。比如半坡人培育出的粟,就是從北方常見的狗尾草的祖先培育而成的。河姆渡人培育的水稻也是有古代野生的水稻培育而成的。
古代原始農業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一大進步。它是人類能夠獲得穩定事物來源的重要保證。粟與水稻的培育也是我國先民對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貢獻。在考古學剛出現的時候,西方部分學者鼓吹歐洲文明中心論。聲稱中國古代的文明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新中國的考古學者們用考古的發現,雄辯的證明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中粟和水稻的發現,證明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原始農業的出現,人們有了可靠的食物來源。於是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已經能夠在一定的地區長期活動。我們發現的河姆渡人與半坡人的聚落就說明了這一點。定居的生活又促進了人們對農業技術的改進和提高。教材中提到的帶把骨耜,鑽孔安裝把柄的石斧,就是人們農業技術,農業生產工具進步的標志。
原始農業的出現還促進了原始手工業的發展。半坡氏族已經能夠製造精美的彩陶。在製造陶器時,他們會使用陶輪,使陶器的表面光滑、細膩。他們在陶器的四周刻上精心製作的花紋。磨製石器、玉器的大量加工,也是手工業發展的見證。
原始農業的出現還促進了原始畜牧業的發展。人們逐漸培育了狗、豬、牛、雞等人工飼養的動物。動物從那時就是人類的朋友。他們見證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原始農業的出現還促進了人類社會自身的發展。在母系氏族社會里,人們第一次過上了有真正組織的社會生活。人們按照血緣關系組成一個個氏族公社。在氏族公社內部人們又有嚴密的組織與分工。母系氏族社會的一整套制度,其調節氏族成員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作用。在母系氏族裡,因為婦女在社會生活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因而婦女的地位很高,在氏族的內部,是按婦女的輩分來決定社會地位的高低。一個氏族公社實質上是一個老祖母的後代。
這是人們的婚姻關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生活在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納西族),還保留著母系氏族婚姻的遺跡。我們叫它——走婚制。即男性離開自己的氏族,到女方的氏族生活。但他並沒有成為女方氏族的成員,他還是自己氏族的成員,參與自己氏族的生產與分配。在這里,世系從女子計算,子女在母親的氏族裡,歸母親氏族或家族撫養。
母系氏族公社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原始農業的出現,社會生產發生著巨大的進步。但這時人們還不得不集體勞動,共同消費。共同勞動是母系氏族公社部落成員共同生活的前提條件。當時人們使用的簡陋的磨製石器、骨器、木器工具,最好的武器也不過是弓箭,個人的力量太小,只有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和發展。而母系氏族的一系列進步卻是人類農業文明的開端。看來,人類正是用集體的力量,艱難的發展著,最終走向文明。
⑶ 如果北京不是首都,那麼它的發展潛力與發展方向如何
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經濟發展水平很高的城市都是屬於沿海地區,不僅是中國,外國也一樣。因為世界貿易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海洋貿易,沿海的國家或者地區自然就比內陸地區更加的有競爭力了。所以,我國的城市也是一樣,除了北京,其他三個一線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港口,而且吞吐量還是相當的大。
⑷ 北京取代紐約成全球億萬富翁最多城市,北京人為什麼這么富
北京作為國家的一個核心城市,自然是發展的比較快速的,而且也是發展的比較好的,能夠讓自身的經濟有個更加快速的發展,並且也能夠讓自身的文化水平有個更好的提高。
其實我們國家的首都是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快速的,而且也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夠進入北京,並且也能夠對北京有一個更好的印象。北京取代紐約成全球億萬富翁最多城市,北京人為什麼這么富?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北京人能夠投資較多產業。
其實在我看來,我認為北京人之所以這么富,就是因為北京人是能夠投資較多的產業的,並且他們是有一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的,而且也是能夠讓自己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財富的,而且也能夠通過投資較多的產業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收入,這樣的話就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⑸ 北京和深圳哪裡更有發展前景為什麼
都是 很發達的 北京是 政治 文化 經濟 中心 ,深圳是 經濟一方面 特別突出 ,如果深圳面積有北京大 ,那麼 經濟將會超越上海成為全國第一,單經濟而言 深圳強一些,但是 綜合 還是 北京,北上廣深 四大城市 前面三個 城市 面積在全國排名就是前三,上海第一 北京第二 廣州第三 。
深圳面積:1996.85平方公里 人 口 :1077.89萬(2014年常住人口) GDP:16001.98億元(2014年)
北京:北京市下轄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縣、延慶縣等 16個 區縣。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 面 積 1.641萬平方千米 GDP:21330.8億元人民幣(2014年)
深圳面積只相當不到北京的八分之一。
單論經濟 北京離深圳還有很大距離
⑹ 2022年北京人是不是大部分家庭存款都好幾百萬了
2022年北京人不是大部分家庭存款都好幾百萬。
數據顯示,2020年北京人均存款達到19.6萬元,接近20萬元大關,上海以14.8萬元位列第二,新一線城市杭州以11.9萬元位列第三。其中,北京以超過4萬億元的存款總額位列第一,達到4.288萬億元,上海以3.67萬億元位列第二,廣州以2萬億元位列第三,第四至第十名分別是重慶、深圳、成都、天津、杭州、蘇州和西安。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排名中,還有部分城市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實力,比如南通、大連。它們是僅有的兩個全國存款超過10萬元的非省會城市,這也意味著它們可以在沒有省會光環的加持下實現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⑺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往北京跑選擇在北京謀求發展
北京必盡是首都,那個國家不會把首都往好了宣傳?所以,在落後的中國大地上,在教育和有限的知識的引導下,很多人走向了北京.但,一位著名的企業曾說過,如果大多數人向一個地方去,那麼那個地方一定是錯的.因為成功者永遠是少數人!就像現在的北京,在90年代中期來北京的人還是很少的.這些人多數成功了.2000年後來北京的,這些人多數平淡的生活著.2004年後來北京的,這些人多數正艱難的生活著.2006以後呢?
⑻ 那些因為拆遷,搬到五環以外的北京人現在怎麼樣了
窗外高樓林立,霓虹燈閃爍,車輛在交叉的公路上川流不息;窗內觥籌交錯,西裝革履,妝容精緻的人們舉杯換盞間談笑風生。電視劇里的城市生活,好像永遠如此。人們似乎輕而易舉的就能在城市裡站穩腳跟,不需花費多大力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這只是整個北京的平均數,意味著還有許多處在五環外的人正承受著60分鍾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早前媒體曾報道過一位普通的北京上班族,每日通勤往返要坐46站地鐵,耗費3小時,"那感覺就像每天都比別人少活了3個小時,上班是為了下班,下班時為了回家睡覺,睡覺時為了第二天再上班。"北京的五環路全長98.58公里,在地圖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不規則的圓圈。隨著地鐵6號線一路向東,便可刺破五環東部的圓潤,來到五環外的北京生活。
在上下班高峰期,五六趟地鐵過去仍擠不上是正常的,遠距離的通勤令每一位上班人倍感消耗。車廂中人與人的距離已經近到一種尷尬的地步,擠地鐵成了日常生活中固定上演的"噩夢"。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北京人上班的"舟車勞頓"?現實的回答總是充滿著無奈。根據北京的商圈劃分,大致可分為王府井、西單、東二環、中關村、燕莎等十一個核心商圈,將商圈圍繞的必然是金融區與高大的寫字樓。這些寸土寸金的地方都處於五環內。而在這里上班的人們卻不見得有住在這里的經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的五環外自然而來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城市的變化猶如電影放映在地鐵車窗,高樓逐漸遠去,到達北京近郊,景物倏然變得不同。斑駁的樓群夾雜著新的建築物,大片大片的灌木叢間,地攤小販爭相吆喝。這里的基礎設施仍在完善,馬路上有沙土,街邊是小館,想去商場,打車十幾分鍾也能到。生活很方便,卻很難說繁華。一首老歌唱出了對北京的感情:北京的夜裡,留下了許多情。而許許多多的"五環外居民"只能苦笑著說:One night in 北京,留下了許多"通勤"。
教育資源的不均如果說通勤是大部分年輕人面對的難題,那對於有孩子的北京人來說,五環外似乎給不了孩子極好的教育環境。根據網上一份2019年北京重點小學名單顯示,北京市排名前十的小學有:
北京二小(西城)、中關村一小、三小(海淀)、光明小學(崇文區)、北師大附小(海淀)、景山學校(東城)、北京小學(西城)、朝陽實驗(朝陽區)、育明小學(西城)、史家小學(東城)。在這十所學校中,有3所小學位於海淀區,其他6所小學平均分配在西城區和東城區。
同時網上流傳甚廣的2020北京重點中學名單中,北京四中(西城)、人大附中(海淀)、北師大實驗中學(西城)、北京二中(東城)、北大附中(海淀)、北京80中(朝陽)、北京八中(西城)、北京五中(東城)、師大附中(宣武)、師大二附中(西城)位列前十。
在這十所北京重點中學中,有兩所學校位於海淀區,兩所位於東城區,三所位於西城區,其他都平均分配在四環內,總是沒有一所重點中學出了五環。面對這種教育資源的集中,如果住在五環外的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學校,距離則成為了最大的阻礙。大人可以忍受長時間的通勤和路途勞頓,孩子未必能夠長時間堅持。況且將寶貴的學習與放鬆時間浪費在來回之中,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家長為了讓孩子上所好學校。貸款買學區房的比比皆是。
"法治周末"曾報道過這樣一個事件,有家長經濟能力不足,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學校,經過好一番查找、比對,終於找到一戶面積只有5平方米,總價100萬的小學學區房,在明知無法住人的情況下,仍貸款購買了下來。這一方面體現了家長對教育資源分配的妥協,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成年人處在社會之中的無奈。但大手一揮買學區房的家長畢竟只佔少數,面對北京的天價房子,大多住在五環外的北京人可能終其一生也買不來一套,他們的孩子也只能就近就讀,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最好的安排了。
除了衣食住行,人免不了要看病,在選擇居住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考慮到醫院的遠近,萬一發生緊急事件,能否在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那麼好的醫院自然是人們在條件允許下的第一選擇。在6年前北京市衛生計生工作委發布的北京市93家二級以上的醫院住院服務DRG(疾病診斷相關組)評價結果顯示:
北醫三院(北四環)、協和醫院(二環)、友誼醫院(二環)、朝陽醫院(本部三環內)、天壇醫院(三環內)綜合排名占前五。他們的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服務效率醫療安全都位居前列。這些醫院有著全北京乃至全國頂尖的醫護資源,一流的醫用設備。其中兩所醫院位於二環,兩所位於三環內,一所位於北四環,除此之外,沒有一所是屬於五環之外的。
"啊,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啊,五環,你比六環少一環......"這句相聲段子似乎帶著一些樂觀的調侃,但這樂觀背後卻揭露的是赤裸裸的現實。是的,四環五環六環,它的多少不僅體現在字面上,包括所有的資源、經濟,也隨著數字的變化而變化。說出這句段子的人或許也帶著某種對現實的諷刺,五環,你不就跟四環差一環嗎?區區一環,又何以帶來這么大的區別?
無所謂接受現實,我們一直活在現實之中窗外仍是高樓林立,霓虹燈閃爍的北京,忙碌了一天的打工人終於卸下一天的疲憊,回到屬於自己五環之外的家。這就是五環外居民的真實生活場景,沒有電視劇一般精緻,但也沒有到水深火熱的誇張程度。或許我們偶爾被虛假的新聞所蒙蔽,被盛行一時的各地名媛所欺騙。
但什麼也沒有比親身體驗的真實感更能讓人靜下心來思考:原來每個人眼裡的北京,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北京。但每一個北京,無論是五環外看見的,還是五環內看見的,都是真實的北京。很多人就這樣普通生活在真實的北京里,日復一日。無需掉著眼淚去同情,其實大多數中國人就是這樣活著的。他們也明白,那麼多的人爭先恐後湧向北京,就是因為北京的功能非常多,而國家現在也在對北京的資源進行宏觀調控。
集聚不如疏解,以一種良性循環的方式,讓外圍的城市互動起來,將北京的產業、教育、醫療服務等配套設施引導著向外圍開發。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人從五環外穿行到北京的各處,而過著的,將會是比現在更加美好、同時也十分真實的北京生活。
⑼ 北京 上海 南京 天津,哪個城市更有發展潛力
我雖然是北京人,但我並不認為北京會有更大的發展前途,也並不希望北京成為經濟之都,第一,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千年古都,政治文化的發展是與經濟發展相違背的,另外,北京的經濟發展有80%以上依靠的是國家政策的支持,也就是依靠外省的資金扶持,並不是自發形成的市場經濟。
我認為上海會有更大的發展前途,因為上海的現代化進程全國最早,19世紀中期就已經初見規模,現在上海的市區面積也是最大的,浦東的發展全國無處能比,跨國公司紛紛落戶上海。
南京和北京有些相似,都是古都,但和北京相比,缺乏政策導向,發展肯定不如北京,但其地理位置好,地處長江三角洲城市帶,長江下游,肯定會成為地域性的經濟之都。
談到天津,那曾經是北方經濟重鎮,感覺上和上海很像,都是沿海城市,不過建國後地位逐漸動搖,東南沿海超過了天津,不過天津的發展潛力非常大,關鍵還是國家政策的支持,「環渤海經濟帶」的建設正式中央花大力氣發展的重要工程,過幾年,天津、唐山、滄州會形成一個沿海經濟帶。
⑽ 我是北京人想去新疆發展,目前的工作是軟體工程師。請問有發展前景嗎,怎麼去。
怎麼給你說呢?有沒有發展不是看去哪個地區或者哪個城市,因為那裡都有富人,哪裡都有窮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適應。
就我個人意見,如果你來新疆最好在烏魯木齊市發展,烏魯木齊雖然根本無法與北京相比,但也是新疆最好的城市,並且你又是搞軟體的,新疆最缺的就是人才了。
你可以坐火車或者做飛機,火車北京直達烏魯木齊41個小時左右;飛機每天有幾十班,3個半小時到達烏魯木齊。
作為烏魯木齊人歡迎你來到「亞心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