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最近降雨要多久
擴展閱讀
北京大興哪裡買菜便宜 2025-07-13 15:09:50

北京最近降雨要多久

發布時間: 2022-10-15 16:59:26

『壹』 暴雨導致多路段積水,北京啟動防汛藍色預警響應,強降雨還會持續多久

目前的強降雨可能還會持續2~3天左右,而且有一些地區的雨已經停了,也說明這次強降雨分布的范圍是不一樣的。

『貳』 京津冀部分地區將有大暴雨,北京迎入汛最強降雨,會持續多久

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在北京一些部分地區已經持續都有大暴雨這樣一種狀態,這讓許多人感覺到震驚的。因為這樣的一個大暴雨來說,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的,對於這樣的一系列的暴雨來說,我們也會感覺到十分的嚇人,畢竟對於這樣的一個最強降雨來說,的確是讓人很多人聽起來都非常的害怕的。

尤其是一些上班族,他們還是要在這樣的暴雨當中去出行,而且是要准時准點的到公司上班,也會讓他們覺得這樣的一個暴雨已經阻礙了他們自己的生活。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持續比較久的暴雨來說,我們會感覺到如果還在持續下去的話,就會對於我們自己的生命來說也是一定的威脅作用的,畢竟對於暴雨來說,如果出現什麼樣的問題的話,也是不受我們控制的。

『叄』 北京的暴雨到底有多大,暴雨天氣將會持續幾天

北京的暴雨到底有多大,暴雨天氣將會持續幾天?

根據現在的一些情況來看,北京的暴雨確實是非常大。而且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因為按照我國氣候的特點,現在正是下雨的季節。無論是江南地區還是北方地區,只要是進入了夏季,就會有非常大量的降水,而且降水量比較集中。每年的七八月份,華北地區都會進入一個持續性的降水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內,如果降水量比較大而且比較集中的話,就有可能會形成洪澇災害。

而且大等到來的家要及時觀看天氣預報,因為現在除了降水以外有可能還會產生一些台風,因為每年夏季都會受到台風的影響,所以今年有可能依然會受到台,等到台風到來的時候,大家一定要經常關注天氣預報,做好各種防災的准備。

『肆』 北京啟動一級備勤,路面積水超27厘米將封閉,此次降雨天氣會持續多久

氣象局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將有一次區域性暴雨全過程,通報稱,根據雨天交通保障經驗和當前交通形勢,交管局交管處將在主汛期及時啟動高等級雨天道路交通維護疏導出勤預案,增派警力對全市易發洪水區域進行巡邏管控,及時發現各類突發事件,加強道路交通秩序維護疏導。

首發養護公司將通過泵站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的立體監控系統,全面提升防汛排水能力;在京承三期高邊坡安裝「北斗檢測系統」進行邊坡穩定性監測;在雨中採取「視頻監控+車輛」的巡視方式,24小時不間斷巡屏及巡視;通過技術手段提高防汛效能,增強強降雨應對能力。降雨過程將會給廣大駕駛員的視覺、聽覺受到較大影響,同時,路面濕滑、積水,機動車制動效果大打折扣,在雨中行車務必減速行駛,及時開啟示廓燈和霧燈,適當增大跟車距離,保持安全車速,注意觀察道路情況,提前採取制動、減速措施,避免急剎車、急轉向,以防車輛側滑發生危險。

『伍』 最近北京一直降雨,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一直都在強降雨,在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的乾旱天氣之後,這些地區終於迎來了強降雨,但是這些強降雨給所有人帶來了十分的不便,甚至影響了很多地區的交通,而且我在北京坐火車的時候因為下大雨也耽誤了將近一個多小時。我認為這種情況還會延續近十天左右,天氣才能變得很晴朗。

根據這樣降雨量來推算,每一年的降雨量都差不多,這次的降雨可能會持續一周多,而且每天的天氣都不是很好,陰沉沉的,看起來像隨時會下雨的樣子。有時候莫名其妙的下小雨,也有時候可能就會直接來一場傾盆暴雨。我感覺這種情況會持續一周左右,天空中的積雨雲層才會慢慢的消散,這樣天氣才能慢慢的晴朗起來。希望在下暴雨的時候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陸』 北京這場暴雨到底會下多大

北京這場暴雨到底會下多大?

中國天氣網獨家報道 這兩天朋友圈都在分享帝都的強降雨,有人說是6年來最強暴雨,有人說趕超2012年的7·21暴雨,數據帝的圈外小夥伴都准備好明天請假不上班了……那麼,這場雨到底有多厲害?

這一場暴雨勢在必下

簡單來說,形成降水的關鍵,就類似擰毛巾,一個要有力氣,一個要有水汽。降水的物質來源來自偏南氣流從海上輸送的水汽,然後遇到合適的環境,被抬升到高空凝結成水滴、凍結成冰晶,然後再因為重力作用落下來。因此,降水最重要的就是水汽和動力這兩個基本條件。

不過,由於高空冷渦切斷,去年這場雨下的時間更久、更均勻。對比「7·21」,北京地區降雨過程持續了55小時,比「7.21」(20小時)降雨時間長35小時。但此次降雨強度比較均勻,小時雨量一般有10~30毫米,遠遠弱於「7.21」強降雨過程的40~80毫米的小時雨量。


盡管雨勢不強,從下表對比不難發現,北京全市平均雨量、城區平均雨量、累計雨量最大值都是去年的「7·20」更勝一籌。所以,這種「長情」式的降雨最後比「轟轟烈烈」下的雨更多。

從動力角度看,今年北京的這次過程是高空冷渦+低空低渦的驅動模式。由於高空冷渦移動相對緩慢,所以降水可能會以粗暴的強對流形式開場,長情式的持續降水接棒。

面對即將到來的暴雨這幾點要get

(1)這場雨很大,是北京今年以來最強降水;

(2)對流降水開場,聲勢浩大,分布不均,要謹防強對流天氣;

(3)22日晚和23日晚可能出現兩個降水高峰,普遍有大到暴雨,過程累積量大,可能會出現道路積水,對交通出行尤其是早晚高峰不利;

(4)北京東北部密雲和河北承德一帶有可能挑戰6月單日降雨量極值;

(5)北京西部山區和東北部可能雨量更大,危險系數高,要盡量遠離山區和低窪地區。

『柒』 北京這場最強降雨到底何時結束

北京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郭金蘭介紹, 受副高外圍暖濕氣流和低渦天氣系統影響,北京自11日18時起自南向北大部地區出現暴雨,西南部和城區部分地區大暴雨,降雨時伴有大風和雷電,昌平局地有小冰雹。

目前本市處於雷電黃色、暴雨黃色、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山洪災害風險預警中,房山區處於暴雨橙色預警信號中。

預計12日中午至傍晚本市仍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偏東風4、5級,陣風可達7~9級。夜間風力逐漸減小,降雨減弱,12日早晨結束

未來一周可能僅2天沒雨

據@氣象北京,預計未來一周(7月12-18日)本市大部分時間天空雲量較多,多降雨天氣過程。

受低渦系統影響,12日下午到夜間仍有明顯降水,雨量可達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並伴有5級左右偏東風,陣風可達8、9級。另外,13-14日、17-18日白天多雷陣雨天氣,其中17日夜間降雨量可達中雨。白天最高氣溫 27~32℃;夜間最低氣溫 22~24℃。

從預報來看,本周可能僅15日、16日兩天無雨。

『捌』 北京多久沒有有效降雨

北京多久沒有有效降雨了,大約有一兩個月時間了吧?每次降雨都是零零散散地皮還沒有濕透,就停止了。

『玖』 北京降雨還會持續多長時間馬上要…

北京夏季雨水比較充沛,大規模的降水估計會持續到6月份。
這個季節,清晨、傍晚冷熱交替時,最易下雨。盛夏時白天降雨也會很多,有時還會有冰雹。
不過多為雷陣雨,隨身帶好雨具,多關注天氣信息以便安排好自己的行程。

『拾』 北京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這些水都去哪兒了

北京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這些水都去哪兒了?你要站在城市的街道上,看著水流成河的大道,你根本無法想像到,這么大的降水量都去了哪裡呢!

北京市面積約1.641萬平方千米,山地面積就有6390.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7成。山間林地是一個天然的蓄水池,能收集和儲存大量的地表水;遇到乾旱時慢慢釋放。其功能不亞於密雲水庫。

另外,北京轄區內的密雲區、門頭溝區,以及通州大興等等各區域內,河流縱橫。象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等大小河流,也都為洪水分流起到巨大的作用。

整個北京市西、北兩面環山擁抱,東、南兩方面向平原。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降水量的大部分都滲入地下,剩餘的部分降水順河而下,途經天津等地進匯入浩瀚的大海之中。

大部分滲入了地下,尤其是農村平原地區,無法滲入地下的,如城市和山區的降水,隨河流進入水庫或流入大海,極少一部分蒸發進入大氣。

19億立方的水,估計有一大半是生態補水了!

今年開春和入夏時節,太乾旱了,地表十分缺水。這次降水分好幾天降的,相當於給地表農作物補水了,湖庫也十分缺水,也把湖庫水量大大的補充了。估計只有少量沿河流流失了。 這次降水總體來說是非常好的。

基本三大途徑:補充地下水、隨地表徑流及排水管道排走、地表蒸。其中前兩個為主要去向。

地下水位上漲,北京市水文總站監測井數據顯示,今日降雨,導致全市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地下位水平均回升約0.25米,平谷區回升為0.51米,單點位回升最大值為4.48米,出現在延慶區。

地表排水,最近幾天北京持續降雨,降雨量大又急,很大一部分降水來不及下滲就隨管道溝渠徑流排走了。森林綠化等有很強的蓄水作用,提高森林覆蓋率,抗旱抗澇,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北京歷年來都處於一直缺水狀態,此次降雨對北京旱情和缺水有很大緩解作用。

19億立方米,看似很大一部分的水量,但是降雨形成的這部分水量真正能被我們利用的卻非常之少,甚至連五分之一都沒有,那麼這部分水量究竟去了哪裡?這其實和水的流動、循環以及人工干預有很大一部分影響。

北京的地形地貌

北京是快速發展的城市,也屬於人類對自然影響干擾較大的區域。北京地區整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既有山區地形、也有平原地形,其中山區降雨匯流較快,短時間的降雨容易較快形成山洪,而平原地區坡度較緩,可以留存一部分水量。

對於城市地區,路面硬化之後,基本很少滲水,其地下水量主要通過未硬化的土壤吸收,深入土體深處的地下水交匯貫通,形成地下水網體系,以前城市發展廣泛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城市一定程度下陷,也會破壞城市水資源的平衡,現在南水北調後,地下水的開采已經逐步減弱或停止,其對城市整體生態還是很有利的。

19億立方米的降雨量都去了哪裡?

對於降雨形成的降雨量,其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就是蒸發,蒸發是自然界中很厲害的一種水資源形式,也可以說蒸發是維持氣象平衡的主要因素,降雨或降雨停止之後,由於氣溫作用、風力作用甚至日照作用,落入地面的雨水會快速向空氣中蒸發,這就是降雨之後的路面短時間內變乾的主要原因,由於蒸發面積很大,基本上的路面、地面、植被上都會蒸發,因此,蒸發水量大概可以佔到降雨水量的20%;

第二就是補充地下水。雖然城市硬化了,但是城市硬化路面和建築畢竟只是少數,大量的仍然是植被、土地、山地,這部分地區在降雨後,會產生雨量的滲入,也就是降雨滲入地下,如果前期降雨很少或者沒有降雨,那麼土壤乾燥,滲入地下的水量就會很大,反之,如果降雨時,已經有過降雨,土壤濕潤,那麼滲入地下的水量就會減少,這部分水量也很大,大約可以佔到降雨水量的30%-40%;

第三就是白白流走的洪水。降雨在滲入土壤達到土體飽和後,會形成地面徑流,也就是匯流,當然城市裡面地面硬化,其滲入水量極小,所以更容易產生匯流,匯流的水體經過管網或者地面坡度直接匯入河流,如果河流上沒有什麼水庫攔蓄建築物,就會形成河流中水量大漲,並持續向下游流去,也就是所謂的白白流走的洪水;

能利用的水量很少

除卻以上三種水量,那就是可以利用的水量了,也就是河流上水庫、湖泊攔蓄的水量,這部分也是降雨帶來的,不同的是其被攔蓄起來了,比如河流中匯流的水量被大壩攔住,存在水庫里,河流或者地面匯流的水進入湖泊中,暫時存放在湖泊之中,這部分水量不大,主要於匯流量、水庫湖泊的狀態有關,由於這部分降雨被存放在水庫和湖泊中,因此,可以被人們再次利用。

例如水庫攔蓄的水量也可以在乾旱的時候放水灌溉,也可以發電或者城市供水等等;如果湖泊中攔蓄的水量則可以提供景觀用水或者濕地生態補水等等。

同時,對於蒸發的水量,其可以改善局部環境,降低溫度,對於深入地下的水量,可以保證植物、農作物的生長用水,避免乾旱,補充地下水位,而白白流走的洪水可以沖刷河道,為下遊河床提供流量,保證下游動植物的生活需要,總之,降雨對生態還是有用的,各部分水量都可以發揮其作用。

中學地理已經涉及到這個話題,只是沒有把問題展開詳細敘述,近期京津冀一帶強降水,我們聊一聊這個話題,看看一次強降水,這些水都去哪兒了?

我們先看看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9億立方米是一個體積概念,就是受水面積與降水量的乘積得出來的 ,受水面積是指垂直投影面積,降雨量我們可實際測得,北京各網點可以設置氣象觀測站,量算出降水量多少。

區域內一次降水大小還會存在差別,同一時間,有的地方雨大,有的雨小,不同時間,同一個區域雨也有大小,為此觀測站數量越多,測得的一個區域降水量數值越精確。

受水面積可以從地圖上量算,36個小時各觀測站降水量數值取平均值,最後乘積就得出北京降水為19億立方米,這個大約數值,但不會相差多少,這個誤差並不重要。

降落到地面上水都去哪兒了?

降雨落在地表要形成降雨徑流,整個過程包括截留、填窪、流域蒸散發、下滲、坡地匯流和河槽匯流等。

截留:主要指地表物,包括植被、人類建築物或一些設施。對於植被而言,樹枝草葉趁此機會進行葉面蓄水並轉儲到體內,雖然單葉吸收量不大,但高大的樹木非常茂密,樹葉很多,會截留很多降水,不可小視,當降水量不大時,我們在樹下避雨(注意防雷擊),發現樹下面是乾燥的,表明截留量很大,這對於預防山洪暴發起到緩沖作用。多植樹,多種草對於黃土高原地區防止水土流失尤為重要。

此外人類建築設施也會有截留,相比起來,同是一場降水,城市與鄉村降雨徑流相差很大,每次強降水,城市部分區域橋下面容易形成積水,這也表明城市截留降水少,落在地面上匯集形成澇災。而農村植被覆蓋度高,降雨形成徑流弱。

填窪:一次強降雨過後,地面到處都是積水,凡是低窪地積水很多,這些水排不出去,只能通過人工排水,自然界中湖泊是最大的低窪地,把更多的降水儲存起來。

流域蒸散發:截留填窪的降水還要蒸發,蒸發時時刻刻在進行,積水窪地經過一段時間便蒸發掉了,露出地面,植被通過蒸發又返回給大氣,參與下一次降水的形成,由於流域蒸發面積大,這個蒸發量值非常大,例如,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年蒸發量達3000毫米,相當於給地面平鋪了3米深的水,全部蒸發掉了,非常驚人。

下滲:植被截留達到飽和時,便有更多的降水落在地面開始滲入到地表層,地球表面是一層風化層,這些風化層含有孔隙,一部分以薄膜水、毛管懸著水形式蓄存在包氣帶中,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土壤蓄水,這部分水被風化層截留。

坡地匯流和河槽匯流:當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時,下滲遇到阻力時,地表積水越來越多,在重力作用下,不斷匯集成溪流,由水頭高處流向低處,由補給區流向排泄區,最後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河槽中,河水不斷上漲,形成洪峰匯入水庫或注入大海-。

通過地表下滲,河水上漲,也在補給地下水,例如南水北調為河北區18條河流補水,北京調黃河水補給永定河,這幾年地下水位不斷升高。當然降水豐沛的話,不用南水北調,地下水位也會回升,生態環境比調水恢復來得快。

截留、填窪、流域蒸散發、下滲、坡地匯流和河槽匯流等一系列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只是有一個先後,河水上漲是最後階段,這個時間差,可以幫助我們對水庫進行科學調度,提前泄洪,預防洪水災害。

北京36個小時降水近19億立方米,這些水都去哪兒了?

我們上面了解了一上降水徑流形成過程,就知道這些水去哪兒了。我們來看一看官方統計:(來自於北京新聞廣播)

北京這場強降雨的總降水量為18.87億立方米,蒸發0.24億立方米,土壤入滲量16.37億立方米,形成水資源量6.23億立方米,在2.26億立方米地表水中,有近1億方都流入了水庫,其中,密雲水庫增加6440萬立方米。

可以看出大部分水入滲了土壤,只有1億方才流入了水庫,這表明北京雖然今年降水偏多,但大地還是飢渴狀態,大部分被土壤所截留,形成的水資源量太少了,看來水庫蓄水必須要連續降水,象長江流域梅雨一樣,水庫才能吸飽喝足。

蒸發數據不多,這主要是時間短,這是一個36小時的量,如果按年計算,蒸發量也是很大的。

一場雨就給北京帶來的19億立方米。截止到今年6月,南水北調累計向北京調水64億立方米,平均每年才10億多立方,這一次降水相當於南水北調二年的降水,呵呵了,這組數據告訴大家不要寄希望於調水來解決一個流域缺水嚴重的狀況,更多的是我們如何節約用水。以前我們討論通過調水來解決新疆乾旱問題,這是多大的夢想啊,目前我們還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寄希望於多降水氣候有變化吧。

天啊,36小時近19億立方米。真是不明覺厲,哈哈雖然不明白到底是有多麼的多,但感覺很厲害啊。不明覺厲。

具體點,19億立方米到底是什麼概念。北京有1.64萬平方千米,也就是說如果假定水不流動,那麼水要高出地面接近0.9米!

高出地面0.9米的水,小轎車的引擎蓋要被淹了!想像一下多麼大的水量吧!

事實情況是,即使水一直在流動,許多街道也變成了河。雨下得太急了。

那麼如此大的水量,都去了哪裡?

三個途徑,上天、下地、入海。

上天:變成水蒸氣蒸發到大氣中了。

下地:滲入到土地里,當然這部分也有被植物吸收,以及植物和土壤行成蓄水系統把水留下等。

入海:下水道,地面等水匯入河流,它們匯合其他地方的水向東流入大海。但這部分水到底有多少會到海里,很難知道。因為他們會留在了沿途的水庫里,下滲透到地下,蒸發等等

雨天過後,雨水會有多種歸宿:一部分被雨後晴日蒸發掉;一部分通過排水系統流入附近的河流、湖泊中,通過不斷地匯集,最終可能匯入大海;還有一部分雨水,會通過地面滲透等方式流入地下儲存起來,成為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水量穩定,水質好,是農業灌溉、工礦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地下水常常成為當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你說對嗎?

此次降雨北京全市降水總量18.87億立方米,蒸發0.24億立方米,土壤入滲量16.37億立方米,形成水資源量6.23億立方米(地表水2.26億立方米,地下水3.96億立方米)。

降水那麼多,水都去哪了?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正好我前兩天。剛給我兒子講了這方面的知識。現在給你科普一下:

通常情況下,降雨是因為雲層中的小水滴聚集的太多了,太重了,所以開始從雲中掉落,這個掉落的過程就是下雨,如果冬天天氣寒冷,小水滴下降的時候結冰就變成了雪。

那麼雲層中的小水滴是怎麼來的呢?是由空氣中的水分子聚集成的,空氣中的水分子又是由地面上的水蒸發形成的。

那麼降下的雨水會去哪裡呢?因為夏天比較熱,會有一部分的水分被蒸發掉,當然這部分佔比很小,畢竟蒸發並不是很快能夠完成的。

第二部分就是地下水了,城市中大部分的雨水都會隨著下水道流入地下,以確保路面的暢通。雖然經常有城市因為強降水而造成水流成河,但是北京的情況多少要好一些。這一部分佔比應該比較大!

還有一部分是生態水補充了,比如城市中的綠化,土壤,樹木,草叢或者郊區一些山林都會吸收掉一部分的降水,這一部分應該是佔比較大的部分了。

最後就是各個水庫了,截止日前,北京附近各大中型水庫較昨日增加庫容1188萬方,其中密雲水庫「獲益」最大,增加980萬立方米。

密雲水庫「喝水」最多

據初步分析,此次降雨全市降水總量18.87億立方米,蒸發0.24億立方米,土壤入滲量16.37億立方米,形成水資源量6.23億立方米(地表水2.26億立方米,地下水3.96億立方米)。這場仍可能在持續地強降雨已為北京市各大中型水庫帶來「福利」。截至目前,大中型水庫較昨日增加庫容1188萬方, 其中密雲水庫「獲益」最大,增加980萬立方米。

除了密雲水庫,不少雨水順著河道進入了其它水庫。其中,官廳水庫增加93萬,海子水庫增加55萬立方米,白河堡水庫增加17萬立方米,十三陵水庫增加22萬立方米。

據水文觀測數據,截至今晨8時,全市平均降雨量56毫米, 最大降雨點房山區, 城區平均降雨量為67毫米。

這場降雨覆蓋全市,本市各大流域的降雨量也都不小。 其中,密雲水庫流域28毫米,官廳水庫流域19毫米,永定河流域57毫米,潮白河流域43毫米,北運河流域65毫米,薊運河流域45毫米,大清河流域80毫米。

雨後,西山十二景「水谷流泉」重現

7月13日,經過一場大雨後,西山八大處公園中華精印谷內流水潺潺,乾涸許久的山谷再現泉水叮咚, 著名的西山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得以重現。 「水谷流泉」是西山著名十二景觀之一。但由於北京地區水位不斷下降,大部分泉眼斷流,「水谷流泉」這一自然景觀也隨之消失。

佔地332公頃,植被覆蓋率97.4%,平均氣溫比市區低2 -4 的天然氧吧——八大處公園,再現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茂密的植被,不高不低的山勢,使八大處公園成為市民登山、消暑納涼佳地。不過最近如要前往,一定要關注一下雨訊,以免公園臨時關閉撲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