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三陵附近的墓地都有哪個
十三陵附近的墓地有北京景仰園陵園、盤龍台公墓、水泉溝紀念林、德陵公墓、天壽陵園等。北京景仰園陵園:北京景仰園陵園位於昌平區長陵鎮景陵溝,整座陵園地處天壽山的環抱之中,四周群山若封似閃,景仰園擇水而居,占盡了風水龍脈。盤龍台公墓:北京市昌平區盤龍台陵園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地處十三陵東側,熹宗朱由校和皇後張氏的合葬陵墓——德陵殿寶地之正上方880米。
十三陵附近的墓地有北京景仰園陵園、盤龍台公墓、水泉溝紀念林、德陵公墓、天壽陵園等。
1、北京景仰園陵園:北京景仰園陵園位於昌平區長陵鎮景陵溝,整座陵園地處天壽山的環抱之中,四周群山若封似閃,景仰園擇水而居,占盡了風水龍脈。
2、盤龍台公墓:北京市昌平區盤龍台陵園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地處十三陵東側,熹宗朱由校和皇後張氏的合葬陵墓——德陵殿寶地之正上方880米。
3、水泉溝紀念林:水泉溝紀念林是北京第一座樹葬陵園,位於北京昌平十三陵鎮,背靠天壽山,端坐金嶺峰,前束白水河,依傍十三陵,峰巒環抱,水泉淙淙,乃「天壽龍泉」風水寶地。
4、德陵公墓:北京十三陵德陵公墓成立於1988年11月23日,公墓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景區內,毗鄰十三陵水庫,園區環境優美。
5、天壽陵園:天壽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西,與千年古剎和平寺相毗鄰,是北京地區一座特大型花園式文化陵園。
⑵ 北京通州陵園有哪幾個
北京通州陵園有五個,環湖生態陵園,極樂園公墓,德芳潭陵園,通惠陵園,惠靈山陵園。
環湖生態陵園建於2000年,也是通州區屬墓地中公益性公墓之一,坐落在通州區漷縣鎮,東依京杭大運河,交通便利,周邊綠化面積大,森林茂密,空氣清新。墓地佔地面積約280畝。墓區有卧碑、生態葬、雙穴墓、家族墓、草坪自選墓等多種碑型葬式。
極樂園公墓始建於2010年,是通州區民政部門審批的公益性公墓之一,位於潞城鎮運河森林公園之內,因此墓地環境秀麗,藏風納氣。墓地佔地面積200餘畝,有花崗岩、漢白玉、青白石等不同造型的墓穴、墓碑等。
環湖生態陵園,極樂園公墓這兩個是通州目前還在mai的陵園
⑶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陵園也是皇帝專用的墳墓,其中明朝十三位皇帝安葬在北京北部的十三陵墓地群中,那麼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呢?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1
長陵:是明朝第3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後徐氏的合葬陵寢,是十三陵中建造時間最早,建築規模最大,地面建築保存最好的陵墓。
獻陵:是明朝第4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和皇後張氏的合葬陵寢。
景陵:是明朝第5位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和皇後孫氏的合葬陵寢。
裕陵:是明朝第6位皇帝英宗朱祁鎮和皇後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
茂陵:是明朝第8位皇帝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
泰陵:是明朝第9位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和皇後張氏的合葬陵寢。
康陵:是明朝第10位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和皇後夏氏的合葬陵寢。
永陵:是明朝第11位皇帝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和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
昭陵:是明朝第12位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載坖及其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後的合葬陵墓。
慶陵:是明朝第14位皇帝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和皇後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德陵:是明朝第15位皇帝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和皇後張氏的合葬陵寢。
思陵:本是明朝第16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的寵妃田貴妃之妃園寢。當他在景山上吊自縊後,李自成命人將其和皇後周氏合葬於田貴妃之墓,並改名思陵。
十三陵除了這十三座皇帝的陵墓外,還有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後、2位太子、30餘名妃嬪和2位太監。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5A級旅遊景區。
「十三陵」一般是指「明十三陵」,也就是明朝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這十三個陵分別是: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和思陵。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總面積120餘平方公里。從1409年5月始建造第一座長陵,到1645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葬入思陵為止,歷經230多年。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2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園
1、十三陵包括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目前只有長陵、定陵、昭陵對外開放。
2、十三陵地區最有名的陵園要數景仰園,位列33家合法經營性陵園之一,是33家經營性陵園之中唯一在十三陵地區的陵園,可以說風水上最好的陵園。其次還有德陵公墓、盤龍台公墓兩家公墓都處於德陵,價格較為便宜。最後還有個樹葬陵園,山京溝紀念林,是北京最早的樹葬陵園。
十三陵是誰的墓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1368-1644)十三位皇帝的陵寢建築群,是十三位皇帝的墓地,7座妃子(太子)墓外,還有一座太監墓。
清十三陵和明朝十三陵一樣,也是埋葬了十三位清朝的皇帝,但是不同的地方在於,清十三陵並不是指一座陵墓,而是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的統稱。清朝原本只有十二個皇帝,但是慈禧太後掌權四十餘年,且她的陵墓規格是以皇陵的規格打造,因此慈禧太後的定陵也被列入清十三陵之中。
十三陵為什麼沒有被清破壞
挖陵墓的'動機,首先是財政原因,其次是政治原因。在清相關主體前期前幾個開明的皇帝,例如康熙乾隆等,都是比較尊重明朝的明君的,康熙還親自去朝拜過朱元璋的陵墓呢,所以是統治者會對十三陵實行保護政策。
而後期了,在鴉片戰爭前,清相關主體還是不算貧窮到挖十三陵來支援財政,而且清朝還是比較保守的,所以堅持前代明君的政策,而且那麼大膽的去挖十三陵肯定會受到譴責的。
十三陵的墓名有哪些3
十三陵分別是:
1、明思陵:
明思陵簡稱思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後及田貴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陵約建於1642年,本是思宗寵妃田貴妃之妃園寢。
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及皇後周氏合葬於田貴妃之墓,為攏絡人心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後與妃嬪合葬之陵。
2、明裕陵:
明裕陵,位於明十三陵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後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裕陵經多年風雨已殘破不全,於2001年進行了徹底的修繕。
3、明德陵: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後張氏的合葬陵墓,位於天壽山陵域潭峪嶺西麓。始建於天啟七年九月,崇禎元年三月玄宮建成,崇禎五年二月地面建築完工,用時五年。佔地約3.1萬平方米。德陵是明代營建的最後一座帝陵。
4、明泰陵:
明泰陵,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佑樘(年號弘治)及皇後張氏的合葬陵寢。位於筆架山東南麓,這里又稱「施家台」,或「史家山」。
5、明景陵: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與皇後孫氏的合葬、孝翼太後附葬陵寢,位於天壽山東峰之下,建造動用10萬餘人,在1463年3月19日完工。
6、明康陵:
明康陵,位於昌平天壽山陵區蓮花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後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時1年,總體布局沿襲前制,呈前方後圓形狀。康陵是發現的十三陵中磚碑銘文最多的一個陵。
7、明茂陵:
明茂陵,位於明十三陵明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後,和一位妃嬪柏氏的合葬陵寢。
8、慶陵:
慶陵,位於十三陵中的長陵西北1.5公里,獻陵西北約0.5公里,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後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9、明獻陵:
明獻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和皇後張氏的陵墓,陪葬恭肅貴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10、明永陵:
明永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
11、明昭陵:
明昭陵,屬於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坖及其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歷史上明昭陵屢遭破壞,1987年4月開始修復,1992年修復完畢,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12、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
13、明長陵: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後徐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建於永樂七年,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
⑷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根據不完全統計,從古至今留下了皇帝陵寢數以千計,我國古代的人都是以土葬的形式入棺木,目前保留的最完整的就是北京的明十三陵,那麼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呢?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1
1、北京「十三陵」是大明王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里自永樂七年即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二百三十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
2、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2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2021年4月28日,北京明十三陵康陵首次向遊客開放。
帝陵分布: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名稱由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後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做了皇帝。
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2
十三陵: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
位於北京昌平區的十三陵是國家5A級風景區,它佔地大約有一百二十多平方公里,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帝陵寢,每年前來遊玩的人絡繹不絕。在這里埋葬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因此得名「十三陵」。除此之外,還有二十三位皇後、三十多位妃嬪,以及兩位太子也都埋葬在這里。
很多人都知道十三陵埋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但是具體的十三陵是誰的墓地,絕大部分都不知道,它們分別是明成祖的長陵、明仁宗的獻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憲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慶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思宗的思陵 ,共計十三座,合稱「明十三陵」。
而對明朝歷史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明朝前後有16位皇帝,除了上面的十三位皇帝陵寢在這里之外,還有一位皇帝的陵寢不在這里而是在南京,它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之後神秘失蹤而沒有陵寢,還有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景泰帝因為後期明英宗復辟,它的陵墓被搗毀,也沒有留下陵墓。
在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建造時間最久的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後徐氏的長陵。它佔地約12萬平方米,地面建築也保存的較為完整。十三陵唯一被發掘過,則是明神宗的定陵。明神宗為了修建這座陵墓前後歷時八年,耗資八百多萬兩白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為止明朝十三陵只開放了長陵、定陵、昭陵三個陵寢,其他陵寢都還處在未開放的階段,一方面是因為陵墓的規模太過於龐大,發掘難度極大,還有就是目前文物保護技術並不是太發達,並不能完全保證發掘出來的文物都能夠得到很好地保護,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陵墓,而沒有對其他皇陵進行發掘。
北京十三陵是誰的墓地3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
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後、2位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明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時期開始修建的,而且還是在明成祖朱棣把首都從南京轉移到北京之後才有的想法和打算。因此第一位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自然是不會葬到北京明十三陵中的。
十三陵的特點
明十三陵是個統一的整體,而各陵又自成一體,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墓規格大同小異。陵與陵之間距離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餘各陵均呈扇形分列於長陵左右。十三陵中目前僅開放有「長陵」、「定陵」、「昭陵」和「神路」。
十三陵為什麼沒有盜墓?
明十三陵不被盜,跟選址也有很大的關系,明十三陵的位置靠近北京城區,那裡人口相對比較密集,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不會有人特別猖狂明目張膽的去盜墓。
清軍入關以後,想要得到民眾的認可,就要好好處理前朝留下來的事情,中國一直是以孝道著稱的,挖人墳墓這種舉動勢必會招來全國上下的不滿。而為了籠絡人心,清朝不僅沒有對明朝的陵墓進行破壞,反而是好好的保護了起來。
十三陵為什麼只開放三個?
原因:其他的陵寢由於距今的年代較遠,且都年久失修,很多都殘破不堪,連最基本的明樓,隆恩殿也都傾覆了,所以根本不具備開放參觀的條件,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加上未開放的那些皇帝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很陌生,基本臉熟的幾個也都開放了,所以十三陵只開放三個。
⑸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園
明十三陵包含了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
依次為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建築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後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後英宗被放回,在黨羽的策劃下,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最終,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
⑹ 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陵墓
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陵墓
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陵墓?十三陵應該是世界上目前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墓葬群,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境內,裡面埋葬著十三位皇帝,那麼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陵墓呢?
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陵墓1
北京的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2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帝陵分布: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名稱由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後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做了皇帝。
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陵墓2
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有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有五十公里。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那你知道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皇帝的墓葬群嗎?
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十三陵依次建有明成祖的長陵、明仁宗的獻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憲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慶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毅宗的思陵。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除了因特殊情況未能葬於十三陵的,其他皇帝都長眠於此。
自永樂七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藏入思陵為止,在這230多年間,這里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壁輝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王朝是打敗元統治者而建立的朝代,長城之外就是它的北方國境防線。在明代,沿著萬里長城,從東到西,一共設立了9個邊防重鎮,以防止外族的入侵,歷史上稱做"九邊"。由此可以看出,十三陵是一個典型的"邊塞陵
十三陵除了這十三座皇帝的陵墓外,還有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後、2位太子、30餘名妃嬪和2位太監。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5A級旅遊景區。
「十三陵」一般是指「明十三陵」,也就是明朝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這十三個陵分別是: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和思陵。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總面積120餘平方公里。從1409年5月始建造第一座長陵,到1645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葬入思陵為止,歷經230多年。
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陵墓3
明十三陵是哪十三位皇帝
1、明長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
2、明定陵: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
3、明昭陵: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載垕。
4、明永陵: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肅皇帝朱厚熜。
5、明獻陵: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
6、明慶陵: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貞皇帝朱常洛。
7、明茂陵:明朝第八代皇帝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8、明康陵: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9、明景陵: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10、明泰陵: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佑樘。
11、明德陵: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
12、明裕陵: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
13、明思陵: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
(6)北京有哪些陵墓擴展閱讀
明德陵景觀結構:德陵陵宮建築總體布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基本仿慶陵,但兩進院落連成一體。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門,院內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爐。第二進院落,前設三座門,內建欞星門及石供案。後為圓形寶城,建有方城、明樓。啞巴院內有隨牆式琉璃照壁。陵宮外還建有宰牲亭、神廚、神庫等附屬建築。
德陵聖號碑碑趺所飾圖案獨特,與其它陵不同。其他各陵聖號碑碑趺一般以雲龍圖案為主,而德陵明樓內聖號碑碑趺則上枋雕飾二龍戲珠,下枋雕飾「螺、輪、傘、蓋、花、罐、魚、長」及雜寶等佛、道兩家吉祥寶物。
⑺ 北京周圍墓地都在哪
北京周邊的墓地意思是指昌平,通州,懷柔,密雲,燕郊,順義,平谷,石景山,房山區等地方。那麼這些地方都有哪些墓地?
目前北京市周邊有33家合法公墓,他們分別是:
第一部分:京屬公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
地址:石景山路9號
路線:地鐵1號線、337路、389路、747路、728路等。
特色:在明代護國寺基礎上改建,分兩部分,殿堂改建為骨灰堂,朱德、董必武、彭德懷等的骨灰安放在最後一進的大殿內。寺院四周是墓葬區,1950年任弼時去世後葬此,瞿秋白的靈柩後也遷葬於此。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國際友人逝世後也在此安息。
八寶山人民公墓
地址:石景山區八寶山
路線:地鐵、337路、389路、747路、728路等八寶山站。
⑻ 北京的十三陵是哪個朝代的皇帝的陵墓 北京十三陵簡介
1、北京「十三陵」是大明王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里自永樂七年即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二百三十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
2、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2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2021年4月28日,北京明十三陵康陵首次向遊客開放。
⑼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園
十三陵包括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1.十三陵一般指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為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3.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目前只有長陵、定陵、昭陵對外開放,其它的陵園或多或少遭受了時間的摧殘,目前還在修葺中,出於對歷史文物的保護,並未對外開放。
⑽ 北京的墓地都在哪些區域
北京現有的合法墓地一共33家。
分布區域在:
石景山共有3家合法墓地,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八寶山人民公墓(八寶山),福田公墓(福田寺)。
海淀區共有5家合法墓地,萬安公墓(香山),西靜園公墓(福緣路),金山陵園(香山),長安園公墓(聶各庄),溫泉公墓(溫泉鄉)。
豐台區共有2家合法墓地,太子峪陵園(長辛店),思親園陵園(花鄉)。
大興區共有2家合法墓地,天堂墓園(大興殯儀館東),天慈墓園(孫庄鄉)。
房山區共有1家合法墓地,靜安墓園(公主墳)。
門頭溝共有2家合法墓地,天山陵園(軍庄鎮),萬佛華僑陵園(永定鎮)。
通州區共有2家合法墓地,惠靈山墓園(大杜社鄉),通惠墓園(公主墳)。
延慶區共有3家合法墓地,八達嶺陵園(八達嶺鎮),八達嶺人民公墓(八達嶺鎮),長城華人懷思堂(八達嶺鎮)。
朝陽區共有3家合法墓地,朝陽陵園(樓梓庄),長青園骨灰林(黑庄戶),外僑公墓(酒仙橋)。
昌平區共有5家合法墓地,天壽陵園(南口鎮),景仰園陵園(長陵鎮),炎黃陵園(興壽鎮),佛山陵園(陽坊鎮),鳳凰山陵園(南口鎮)。
懷柔區共有2家合法墓地,九公山長城紀念林(渤海鎮),鳳凰山陵園(橋梓鎮)。
密雲區共有1家合法墓地,寶雲嶺墓園(穆家峪)。
順義區共有1家合法墓地,潮白陵園(潮白河東)。
平谷區共有1家合法墓地,歸山陵園(王新莊鄉)。
秋葉網,讓殯葬服務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