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什麼地方沼澤雀多
擴展閱讀
去廈門看病有什麼條件 2025-07-12 07:37:31
深圳猛獁基金會是什麼 2025-07-12 07:29:40
廣州換取身份證需要多久 2025-07-12 07:24:28

北京什麼地方沼澤雀多

發布時間: 2022-10-31 10:19:17

㈠ 沼澤山雀的分布范圍

沼澤山雀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自英倫三島以東,經巴爾干半島、俄羅斯、蒙古直抵日本,南到亞洲的印度、緬甸均有本物種分布,沼澤山雀在中國分布於東北三省、華北各省市包括河北、山東、北京、山西,西部省區包括陝西、甘肅、西藏、南方的安徽、湖北、雲貴川也有本物種分布。

㈡ 紅子鳥學名叫什麼

紅子,學名沼澤山雀,是北京地區所喜愛飼養的一種小型山雀。它叫聲細柔,音色多變,細聽起來耐人尋味,而且還是多種籠鳥的重要叫口之一。
北京飼養紅子的歷史悠久,講究頗為復雜,但是相當一部分早已失傳。
一·
紅子的分類
紅子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根據上百年的飼養經驗,人們通常按照產地做以區分。有河北,河南,山東,江南之分。
河北紅子:又分為邯鄲紅子、邢台紅子兩類。邯鄲紅子是已知紅子里體型最大的紅子。毛細,色淺,發灰白色,爪子黑色,叫口一般。音少而且不水。雖是同出自於河北省的鳥,邢台紅子卻是全國最好的紅子。高音多、音質好。但是毛病多,多叫「啾啾」。邢台紅子又以出自於邢台將軍廟的為上品,但現在早已絕跡。
山東紅子:個體適中,,毛細,顏色偏白,具有比較好的觀賞效果。但是音色不夠圓潤,高音少且性小。
河南紅子:河南紅子產地比較集中,著名的出產紅子的地區有駐馬店、南陽、普陽、安陽、周口、蘭考。這些地區多為沙質土壤,林木稀疏。河南紅子的顯著特點是灰白爪、小個、糙毛,毛色暗且臟。河南紅子普遍音色好,高音多,有高音的紅子有毛病的相對較少。現在已經成為北京紅子市場的主打產品。
江南紅子:江南紅子體型更小,比河南紅子還要小一頭,毛更糙、更臟,特點為白爪。音色非常細柔,非常水。

㈢ 北京本地的紅子叫的好嗎

叫的好。
北京養一條好紅子價值上萬,它叫聲細柔,音色多變,細聽起來耐人尋味,而且還是多種籠鳥的重要叫口之一。
北京紅子,學名沼澤山雀,是北京地區所喜愛飼養的一種小型山雀,紅子分布廣泛,遍布全國各地。北京有飼養紅子悠久歷史。

㈣ 北京十月份拍鳥地點

1、順義漢石橋濕地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北京東平原地帶,總面積19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約3000畝,是北京市平原地區唯一的大型蘆葦沼澤濕地。

保護區內記錄到鳥類153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7種,野生植物292種,是許多珍稀瀕危鳥類遷徙的棲息地和中轉站。

據悉,已經觀到紅胸秋沙鴨,中華秋沙鴨,三趾鷗,灰背隼,白枕鶴,白尾海雕,黑鸛,獵隼,大群赤嘴潛鴨,天鵝、鸛、野鴨等候鳥會在密雲渡過冬季。

㈤ 沼澤山雀的亞種分化是什麼

  1. 沼澤山雀東北亞種(學名: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上體灰色較重而下體色淺,翼紋較淡。分布於前蘇聯、蒙古、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的南部。

  2. 沼澤山雀西南亞種(學名:Parus palustris dejeani)。與西北亞種相似但頂冠少光澤。分布於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康定。 沼澤山雀華北亞種(學名:Parus palustris hellmayri)。上體褐色較重。分布於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江蘇、安徽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北京。

  3. 沼澤山雀西北亞種(學名:Parus palustris hypermelas)。上體沾橄欖綠,有時顯露蓬鬆的短冠羽。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陝西和甘肅交界處。

㈥ 哪裡招朱雀啊

在沼澤,王城->北郊->沼澤。四聖獸就在沼澤和里邊的龍一和龍二

㈦ 北京市朝陽區自然資源如何

北京市朝陽區地帶性植被為半濕潤落葉闊葉林,原生喬木物種主要有旱柳、楊樹、槭樹、紫椴、糠椴、水曲柳、榆樹、臭椿、樺樹、楸樹、國槐、燈台樹、朴樹等;原生灌木物種有虎榛、毛榛、榛、胡枝子、北京忍冬、黃櫨、酸棗等;藤本有獼猴桃、山葡萄等;草本植物有白羊草、荊條、小針茅、苔草、蘆葦、香蒲、黃背草、天南星等。

朝陽區有較為豐富的地下水,除來廣營、金盞一帶是弱富水區(1000平方米/日)外,全區大部分地區是較富水區(1000—2000立方米/日)。地下水含水層分布有一定規律,含水層多埋藏在地面20米以下,最大厚度70米。五路居、大黃庄一帶的厚度在50米以上,全區大部分厚度在20-35米之間。水位變幅在10米上下。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資源豐富,優勢礦產是非金屬礦;分布比較集中,開發條件較好;中小型礦多,共(伴)生礦多,貧礦多,旅遊資源豐富。

㈧ 中國沼澤最多的地區

三江平原沼澤區
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形成的低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沼澤區。
1.三江平原區域概況
區內由北東走向的完達山脈將平原分為兩部分。完達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個大面積沉降區,盆地內堆積千米以上的沉積地層。當我們驅車行進至三江平原時,就會看到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中,聳立著一些小山丘,猶如雲海中的孤島。這里的河流多無明顯的河槽,發源於山區的幾條河流進入平原後漫散在平原中,形成無尾河。這些現象說明全新世以來許多地方沉降運動仍在繼續進行。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為60~80米,坡降較大,地表組成物質較粗,粘土、亞粘土層很薄,或是亞沙土、沙、沙礫層直接出露地面,沼澤及沼澤化土地面積小;東半部,海拔高度一般為45~60米,坡降多為1/5000至1/10000,各種窪地星羅棋布,地表覆蓋有3~17米厚的亞粘土和粘土層,滲透性差,沼澤及沼澤化土地廣泛分布。
完達山以南的平原,稱穆棱—興凱平原,也為一個沉陷區,海拔高度一般為55~95米,自西向東傾斜,坡降較小,表層一般覆蓋有1~4米的亞粘土、亞沙土,沼澤率也較高。
由於平原區地勢低平,切割能力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網密度小。除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外,有些河流發源於完達山或小興安嶺而穿行於平原沼澤之中,而有些河流則發源於沼澤窪地又流經於沼澤之中。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澤性河流的特點,即河流縱比降小,河道彎曲,枯水河槽狹窄,河漫灘寬廣,排水不暢。每年汛期,主要河流還受黑龍江、烏蘇里江洪水頂托,回水距離一般為20~30公里,最長達70公里。由於洪水頂托,抬高了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兩岸低平地排水更為困難,促進了沼澤的形成和發展。
本區屬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一般為2400~2500小時,年總輻射量100~11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多為500~600毫米,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於夏秋,各地6~10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5~85%,陸面可能蒸發量為550~650毫米。
總之,由於三江平原新構造運動以下沉為主,地勢低平,土質粘重,夏秋多雨,排水不暢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河漫灘、價地和各類窪地上形成大面積集中連片的沼澤。根據調查和統計,本區沼澤面積達1699萬畝,此外還有季節性積水的沼澤化草甸1960萬畝。
2.三江平原沼澤的特點和類型
本區沼澤特點是:無泥炭積累的潛育沼澤居多;沼澤普遍有明顯的草根層;以草本沼澤為主。
從圖21可看出,本區主要有如下幾種沼澤類型:
(1)毛果苔草沼澤分布在河漫灘及階地上的各種窪地,是三江平原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類型。一般年份地表積水大於20厘米,水化學類型為HCO-Ca-Mg型,pH值為6.0~7.5,礦化度在50~500毫克/升之間。植被以3毛果苔草為主,覆蓋度50~70%,伴生植物有驢蹄草、睡菜、燕子花。由於本區水分條件不穩定,旱年積水消失,多無泥炭積累,發育為腐殖質沼澤土,表層有機質含量為10~40%,發育在面
積很小的深窪地上的毛果苔草沼澤有泥炭積累,泥炭層厚達80~100厘米,成為泥炭土。
(2)苔草-小葉樟沼澤分布於毛果苔草沼澤的邊緣和一些平淺窪地。季節性積水,一般為5~10厘米,pH值為6.5~6.7,礦化度為66~120毫克/升,水化學類型為HCO-Ca-Mg型。春季積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水飽和。植物
3以臌囊苔草、灰脈苔草、小葉樟為主,伴生植物有越桔柳、小白花地榆。土壤為草甸沼澤土,表層有10~20厘米的草根盤結層,其下為20厘米左右的腐殖質層,有機質含量為10~30%,營養元素含量豐富,是最有開墾前途的一類沼澤。
(3)漂筏苔草沼澤分布於河床邊緣,水線附近及牛軛湖等深窪地中。常年積水,積水深20~50厘米。水化學類型為HCO-Ca-Mg型,pH值6.0~6.5,
3礦化度30~70毫克/升。植物以漂筏苔草為主,覆蓋度70~90%,伴生植物有狹葉甜茅、大葉樟、槐葉萍。草根層厚一般為30~40厘米,最厚達70~80厘米。一部分漂筏苔草沼澤有泥炭積累,泥炭層厚約50~100厘米,發育為泥炭沼澤土或泥炭土。由於積水較深,上層泥炭或草根層浮起,形成「浮氈」。當走進這類沼澤地時就會看到,遠方地面慢慢升起,而腳下卻緩緩下降,如果遇到浮氈層較薄處,就有掉進去的危險,群眾稱這類沼澤為「漂筏甸子」、「大醬缸」。
(4)蘆葦沼澤分布於小興凱湖周圍、都魯河下游和七星河中游地區。由於水分條件的差異,蘆葦長勢各地不一。小興凱湖東北部泄洪道附近的蘆葦長勢最好,群落純,葦高2.5~3.0米,莖粗0.5~0.8厘米。其他地區的蘆葦沼澤,由於水分不穩定或因積水過深,無排水系統,長期處於還原環境,蘆葦長勢不好。伴生植物有狹葉甜茅、苔草、小葉樟等。一般無泥炭累積,僅在小興凱湖周圍的一些低窪地有泥炭堆積,但泥炭中摻雜一些泥沙,有機質含量不高。蘆葦沼澤多發育為淤泥沼澤土和腐殖質沼澤土。
(5)烏拉苔草-灰脈苔草沼澤分布在山前傾斜平原的地下水溢出帶和階地上的低窪地。積水深度不一,一般為0~20厘米,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Ca-Mg型,pH值為5.9~6.5,礦化度較低,為30~80毫克/升。植物3以烏拉苔草和灰脈苔草為主,覆蓋度60~70%,烏拉苔草和灰脈苔草形成草丘,丘高20~40厘米,草丘直徑為30~50厘米,地表凸凹不平,群眾稱為「塔頭甸子」(圖22)。伴生植物有沼苔草、沼萎陵菜、臌囊苔草等。這類沼澤多有泥炭積累,泥炭層厚30~50厘米,有機質含量為30~70%,形成泥炭沼澤土。
完達山南麓大王家以北及興凱湖大湖崗與太陽崗之間的烏拉苔草-灰脈苔草沼澤,伴生有泥炭蘚,局部地區有20~40厘米厚的泥炭蘚層。沼澤中的水分被蘚類吸附,水化學類型為HCO-Ca-Mg-Na型,
3 pH值為5.8~6.5。沼澤植物除烏拉苔草、灰脈苔草和泥炭蘚外,還伴生有細葉杜香、甸杜、越桔柳。沼澤中有泥炭堆積,泥炭層厚20~70厘米,發育為泥炭沼澤土和泥炭土。
3.三江平原沼澤是該區生態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江平原開墾前,到處是茫茫無際的草甸和沼澤,素以「北大荒」稱著。目前三江平原已擁有4600多萬畝耕地,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是,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三江平原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北大荒那種「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沼澤荒原景象已不復存在了,並出現某些惡化現象,如氣候趨干,旱災增多;有些耕地遭到程度不同的風蝕;丘陵、階地水土流失明顯加重;珍稀動物減少等。為了防止一些不利因素的發展,應採取開發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建立排蓄結合的水利工程體系,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保護一定面積的沼澤。
三江平原沼澤發育於低平原上,在我國沼澤中獨具特點,並有多方面作用。在水文作用方面,河漫灘的沼澤能消減洪峰,均化洪水過程。沼澤率較高的別拉洪河流域,徑流自然調節系數達0.647,其調節作用與森林相當。在調節氣候方面,沼澤能使其廣大的毗鄰地區空氣相對濕度增高。沼澤還影
8響大氣圈的氣體組成,地球上的沼澤植被每年向大氣圈釋放1.6×10噸氧氣。沼澤還有凈化環境的作用,沼澤增加地表糙率,防止侵蝕作用的發展。由此看來,沼澤在生態平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