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哪些朝代的首都
擴展閱讀
廣州巿指標更新保留多久 2025-07-22 02:34:53

北京哪些朝代的首都

發布時間: 2022-11-15 01:10:15

⑴ 北京是多少個朝代的古都

北京歷史悠久,它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等。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金朝:自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起至1217年為中都。
元朝:為大都。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⑵ 北京是哪個朝代的首都 北京是幾個朝代的國都

1、北京是五個朝代的國都。遼代為陪都,稱燕京。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中都。元朝為大都。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2、北京(Beijing),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⑶ 北京是幾個朝代的國都

北京是五個朝代的國都。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金朝(1115年-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中都。元朝為大都。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北京(Beijing),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⑷ 北京是幾朝古都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1、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2、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3、金朝:自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起至1217年為中都。

4、元朝、:為大都。

5、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6、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7、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8、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4)北京哪些朝代的首都擴展閱讀:

老北京人的禮兒多是出了名的,原因之一在於北京曾是幾朝古都,皇帝和官員們根深蒂固的規制思想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並且開花散葉,使得老百姓們耳濡目染,漸漸的把各種規制、原則,演繹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乃至思想中來。

因此北京人的講究里,最重要的就是禮數:小至待人接物,大到婚喪嫁娶,禮數總是不可少的,北京人最怕別人說的就是「這人怎麼那麼不懂規矩啊」。對於他們來說,沒規矩是沒教養所致。沒規矩只是一個人在現眼,沒教養則是一個家庭乃至家族的整體教育問題了。

⑸ 北京是幾朝古都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
金朝:自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起至1217年為中都 。元朝:為大都。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5)北京哪些朝代的首都擴展閱讀

北京的由來

公元1403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奪取了皇位,他把首都從南京遷到這里,把北平改為北京。從這時起,北京這個名稱才正式出現。國民黨統治時期一度把北京改為北平。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又恢復了「北京」這個富有歷史傳統的名字。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⑹ 哪個朝代以北京為都城

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金朝:自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起至1217年為中都。
元朝:為大都。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先秦至秦漢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為薊縣,為廣陽郡守駐地。

漢高帝五年,被劃為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兩晉至隋唐五代
直至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治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直至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王,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里建立割據政權,自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遼朝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金朝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你可能也喜歡:
嶺南四大名山之首——北回歸線上唯一的綠洲
「不辭長作嶺南人」關於嶺南的詩句賞析
文化包羅萬象解說:嶺南人指的是哪裡
四大嶺南畫派的特點,獨步中國畫界

元朝
成吉思汗於1216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四年,開始在金中都東北郊修建元大都。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蒙古文為Khanbalik,漢字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發動靖難戰爭、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升為北京,稱為「行在」。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作為留都。

清朝
清朝入關後隨即佔領北京,亦稱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近代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定都南京,1912年遷都北京,直至1927年北洋政府垮台。而此時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北平被降為河北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並成立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1月31日,黨軍隊得到北平控制權。同年9月27日中某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告成立。

⑺ 北京幾朝古都都哪幾個朝代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⑻ 歷史上以北京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歷史上以北京為都城的朝代有如下:
1、金朝,開始於1153年,結束於1214年,一共61年,後遷都汴梁。
2、元朝,忽必烈開始於公元1267年,在金中都城,今北京東北另築新城,至元公元1272年改稱大都。
3、明朝,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在應天府,今南京建立明朝,年號洪武。後因靖難之役,朱棣登基,年號永樂。1421年遷都順天府,今北京,南京應天府改為留都。
4、清朝,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王朝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1644年,原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打敗李自成,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並遷都北京。
5、民國,1912年到1928年,一共16年,後改變成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到如今皆定都於此。

⑼ 北京幾朝古都都哪幾個朝代 北京幾朝古都簡介

1、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以北京為首都:燕、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2、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