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老北京胡同住的都是什麼人
擴展閱讀
老北京麻餅一個多少克 2025-07-13 19:45:35
深圳找項目上哪些網 2025-07-13 19:37:43

老北京胡同住的都是什麼人

發布時間: 2022-12-27 22:12:45

1. 北京胡同里的出過哪些文學大佬

民國期間的北京胡同里可謂是藏龍卧虎,在這里有許多文學界的大佬。凌叔華、沈從文、老舍、茅盾等人都在北京胡同里生活過。

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茅盾,也是住過北京胡同的。茅盾出生於1896年,是浙江嘉興人,後來在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就在商務印書館工作。1974年後茅盾在北京居住的地方是在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後元恩寺胡同13號,一直到茅盾病逝後,這個四合院被命名為茅盾故居,現在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住在胡同的北京人都是皇親國戚嗎

肯定不是啊,現在哪有那麼多的皇親國戚了,這只不過是一種形容罷了。

因為北京房價太高,外地新湧入的人都住到八九環郊區去了,能在五環以內的老胡同住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祖輩生活在這里的老北京人了。

多多少少的祖輩上有當點官的,和皇親國戚沾點邊的,就被誇大了。所以才流傳出了這種說法。

要真是皇親國戚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況且大部分也不會繼續住在這兒了,而是改名叫XX故居而被保護起來了,其實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已。

3. 《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點胡同的居民形成了怎麼樣的生活習慣,精神狀態

北京的胡同的特點:

1,北京城四方四正。

2,胡同取名的來源有很多種,命名奇特。

3,胡同的寬窄不同。

4,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路。

生活習慣:

1,北京人大都安土重遷。

2,北京人願住「獨門獨院」,平時過往不多。

3,北京人易於滿足,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

4,北京人愛瞧熱鬧,不愛管閑事。

4. 住北京平房大雜院的一般是什麼人

這要看北京的歷史了 1949年以前北京基本是四合院居多 住的都是老北京 那些人比較有特點
1949年以後北京的胡同塞滿了移民 大雜院居民一般是外地移民和老北京破落戶的後代
這些人屬於低收入者 至於素質什麼的 大部分還都可以 但是少數人也就那麼回事了 呵呵

5. 為什麼住在胡同的北京人都是億萬富翁嗎

其實住在北京胡同裡面的人並不是什麼億萬富翁,只有那些真正住北京四合院,並且這個四合院屬於他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億萬富翁,北京胡同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神秘,很多普通老百姓也住在北京胡同當中。

但是北京的四合院可是赫赫有名的,一間普通的四合院,只要稍微建的精巧一點,基本上都能賣到幾千萬甚至上億,而這些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親國戚。北京胡同里的房子之所以賣那麼貴,是因為北京寸土寸金,畢竟是首都,房價貴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你想在北京找一個大點的四合院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那些有名的四合院都是早年間王子王爺,貝勒爺和阿哥們留下來的,在經過了時間的推移之後,這些四合院被他們的子孫後代所繼承,所以這些四合院才特別值錢。

6. 北京胡同里有哪些名人故居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齊白石後人居於此,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

地址:西城區劈才胡同內跨車胡同13號

7. 北京市建學胡同住的都是什麼人

單位的老職工。建學胡同新樓都是一個單位的老職工,鄰里關系和睦。北京市建學胡同住的都是單位的老職工人員。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第二大城市。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

8. 現在住在北京四合院里的都是什麼人

現在住在北京四合院里的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多是以前的老北京人。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確定了四合院保護方針,使得一些過去王公貴族住的四合院得到了保護,但緊跟而來的大規模的舊城改造與四合院的保護又出現了尖銳的矛盾,建設性破壞時有發生。

1、在院內構築西式建築,如後圓恩寺胡同7號,西部是四合院,東部是花園,中部是一座西式樓房。

2、構築西式宅門。這樣的宅門不乏其例,但是在傳統的屋宇門外部又興建了一座西洋門。

3、外檐與內檐裝修受西方影響,把室內的紙頂改為抹灰頂,磚地改為木板地,窗戶改為外推式;安裝電燈、暖氣、自來水、衛生設備;把倒座房的某一間改為汽車房等等。

(8)老北京胡同住的都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北京四合院居住布局:

一、中軸布局。正房與倒座位於中軸線上。正房是全宅的主體,進深、面寬、架高與內外檐的裝修規格在全宅居於首位。正房的列柱是雙數,房間是單數,從而保證明間的房門在中軸線上。正房一般是三間。正房兩側有時構築耳房。耳房的高度低於正房。正房與耳房的總長決定了四合院的寬度。

二、正房、倒座、兩廂都是單層建築,而且各自獨立,互不相連。正房與倒座南北相望,兩廂的前檐位於正房墀頭牆的外側。正房兩側如果設有耳房,那麼耳房的面闊與廂房的進深保持在同一尺度。

三、正房、倒座、廂房通常採取山牆到頂的硬山樣式。不在山牆也不在後檐牆開設門窗,門窗均向院內開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四合院

9. 北京這條胡同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名人輩出,最有名的是位民族英雄

北京胡同據不完全統計高達七千多條,不過現在隨著現代化建設慢慢減少,但是曾經的過往您還是可以從胡同的遺跡看到的。每條胡同都承載了很多北京的回憶,這些胡同見證了歷史的衍變,同時也見證了歲月的磨洗,那些胡同里的人有名人,也有百姓,有名載史冊的,也有籍籍無名的,但是無論是誰都會淹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名人呢,比如說紀曉嵐,比如說魯迅,比如說矛盾先生,這些人的故居至今還在胡同遺址中。

不過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有一些胡同名稱就是以人物命名的,比如砂鍋劉胡同,比如孟端胡同,這些人往往並不是名人,而是一些平凡的有些手藝的人。這倒是很有趣,因為很多時候,街道的命名都是根據名人來命名的。北京的胡同倒是有些不同。

今天呢,我們講述的這條胡同,可謂是名家輩出,不但有著名的畫家,還有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您能猜到是哪條胡同如此傳奇嗎?好了,不賣關子了,我講述的就是有七百多年歷史的史家胡同,一條傳奇的老胡同了。

史家胡同三號院,一代名將史可法的故居

史家胡同,位於東城區,是一條歷史悠久而且名人扎堆的胡同。這條胡同的故事很多,名人軼事有一大堆。

今天就挑一些比較傳奇的故事給大家講講,希望在故事中感觸史家胡同的過往吧。

史家胡同最有名的,就是三號院曾經出了一位大人物,明末的抗清名將史可法。乾隆爺曾經這樣評價史可法:史可法節秉清剛,心存干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而且在歷史上,關於史可法這位人物,評價都非常高。

那麼史可法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讓世人都為其稱贊呢?史可法作為明朝重臣,當北京被清軍攻陷後,他擁立福王,協調各鎮將領,繼續抗擊清軍。不過福王是一位昏君,其實當初史可法本是想擁護 朱常淓的,但是馬世英等人的阻攔無奈擁立福王。

雖然福王不爭氣,但是史可法依舊用盡全力維系南明朝廷,抗擊清軍。南明朝廷本來就苟延殘喘,但內部關系復雜,斗爭激烈,史可法就算有心殺敵,也是無力回天了。最終史可法在守衛揚州時寧死不降,壯烈殉國。

史可法可貴的是其嚴於律己,亂世中不喪失民族氣節,史家胡同也是因史可法的祠堂而著稱的。

史家胡同是引子,胡同文化應該讓更多人去關注

史家胡同除了史可法這位民族英雄以外,比如畫家凌淑華還有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都是在史家胡同居住過。還有北京人藝的宿舍也在史家胡同,很多老藝術家也曾在此居住。

這條充滿故事的胡同不光有名人故事,還有濃濃的文化氣息。希望我通過此文能讓更多的後人對史家胡同有一個勾起回憶的窗口,讓大家多回憶那些有故事的北京胡同。

10. 北京草廠胡同住的什麼人

北京草廠胡同住的是本地人。

作為北京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胡同群,前門草廠地區是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也是北京南城市井文化的代表。因這里還保留著帶有濃郁老北京風情的胡同和四合院,所以吸引了許多影視劇組來取景,儼然成為一個城市中心的「影視基地」。

胡同里騎著「二八」自行車、穿著很「過時」的人們,胡同兩側牆上很具時代特色的標語,蹦蹦跳跳前行的小姑娘,昨天下午的草廠二條胡同,讓人恍惚間回到了過去的年代。不過,這只是一個表述老北京人生活的電視劇的拍攝現場。選擇在這里拍攝,是因為這樣原汁原味的老胡同契合劇情。

「經常有劇組來拍片,特別是近兩年。」胡同里的居民藺先生表示,很多胡同都拆遷,被修繕的也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滄桑感,但這條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胡同卻保持著很好的原貌。記者注意到,胡同兩旁斑駁的門、門前兩側的石墩、石墩上刻著的圖案,都保全得相對完好。胡同里一些有老北京特色的民居也經常被劇組「借用」。

在草廠二條17號居住的張女士介紹,家裡的四合院有100多年了,不管是房屋還是屋內其他設施,基本上沒有過改動。前幾年原本想維修一下,但是許多影視劇組都來家裡「取景」,表示看中的就是這種古樸和原汁原味,拍起來比較真實,現在他們乾脆不修繕了。

不只張女士家,胡同里許多人家都來過劇組,這里幾乎成為了一個「影視基地」,有時居民們還會客串一下臨時演員。「我那次就准備當臨時演員,但當時我留著卷發,那個年代沒有人燙發。」張女士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