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莆田餐廳是米其林星級嗎
是的。
在新加坡,有一家連鎖餐廳叫「莆田」,總店加分店共有11家,收獲了「新加坡金字品牌獎」「新加坡最佳餐廳TOP50」等一系列榮譽。
2016年,「莆田」餐廳的新加坡吉真那路總店在《米其林新加坡指南2016》上,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成為新加坡有史以來第一批榮獲此殊榮的本地餐廳之一。而創造這一奇跡的,正是莆田籍華僑方誌忠。
除了在海外開設餐廳外,方誌忠還把餐廳開回了祖國,上海、北京、廣州及香港、台灣等地都有「莆田」餐廳。
每年除夕是海外的「莆田」餐廳最忙碌的時候,因為許多莆田籍華僑家庭會來打包幾道莆田菜,作為晚上圍爐時的主菜。「很多上了年紀的老華僑,因為身體狀況的緣故,可能永遠也回不了故鄉了,所以逢年過節一定要吃幾道純正的家鄉菜,讓心靈有所寄託。
招牌菜
1、百秒黃花魚,選用新鮮小黃花魚,以100秒塊蒸的手法,讓魚肉剛剛好斷生,口感卻極為滑嫩。湯汁中僅有蔥姜鹽以及少於黃豆醬。保證了黃花魚的鮮味得以保留。這可是它家的招牌菜之一。
2、酥炒芋頭,以芋頭作為主料,有點拔絲的手法將輔料包裹在芋頭上,使芋頭斷生卻又香嫩可口。裹層的佐料使芋頭帶有淡淡的咸。吃吃還是很喜歡這個味道的,適合餐前小點。
3、莆田鹵面,海鮮面裡面有蝦和貝類,面透出濃濃的鮮味。吃吃曾經在廈門十分留戀檳榔蝦面弟的蝦面,那被稱為廈門第一面。回北京後再也沒有遇到那樣的味道,但今天莆田鹵面的味道卻與其相當。絕品必點。
4、莆田荔枝肉,借用了咕咾肉的手法,將澱粉和裹住裡脊肉,再用番茄醬調味。菜沒甜而不膩,又有荔枝的味道。這道菜已經很少見,吃吃已經近10年未見。
以上內容參考:海外網-新加坡首批米其林一星的「莆田」餐廳這樣煉成
② 莆田菜的簡介
莆田市的風味名菜與悠久的歷史相承,具有獨特的文化底蘊,且品種繁多,主要的有久負盛名的炒米粉、「荔枝肉」、燜豆腐、跳魚穿豆腐、干咩(燜)羊肉、蛋白扁食等等。這些風味名菜質優物美,在色、香、味、形、器等方面均有考究,尤重於「味」,故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諺。許多風味名菜以味多、味廣、味濃為特色,又以清鮮淡雅、略帶甜味見長。各種菜餚還講究題目、內容和含義。每道風味名菜,往往都帶有一個吉祥的寓意或美妙的故事,令人品味無窮。在烹調技術上,炸、蒸、燒、鹵、炒等技藝精湛獨到。各種技藝菜和拼盤,巧奪天工,運用堆、擺、刻、雕、塑等藝術手法,以食物的天然色彩進行美化製作,各種花樣,既可觀賞,又可食用,情趣盎然,深受四方食客的歡迎。
③ 莆田特色菜有哪些
1.莆田鍋貼:鍋貼,福建莆田廣為流傳的一種漢族小吃,是地道的閩南過年食品。油炸的食物很甜,有彈性,有嚼勁。米飯薄如蟬翼,小小的花生顆粒襯著綠油油的蔥花,緊緊貼在稻稈上,味道鮮美。
2.豆漿米線:是福建莆田的漢族傳統小吃。它是以米粉和豆漿為主要原料製成的。
3.紅團:是福建莆仙的特色蒸食,也是莆仙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食品。每個家庭必須在中國新年期間製作它。
4.莆田紅菇湯:是莆田的特色食品,用莆田紅菇和豆腐熬制而成。
5.鹵豆腐:是莆田的特色菜,以清淡、雅緻、風味獨特著稱。也是老年人保健和食療的名菜。
④ 北京人喜歡什麼菜系
北京人口2000多萬,有16個區縣。因此,很難說北京人到底喜歡什麼菜。如果非要我回答,我只能告訴你,北京人喜歡各種各樣的美食。難道沒有這樣的句子嗎?”中國人什麼都不吃。”然後我再給你加一句話:“北京沒有你找不到的食物。”你現在在玩嗎?北京人沒有吃的,也沒有吃的。
北京人在地球上占據著獨特的位置,也是中國首都、最具德性的地區。它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和全國各地的人才。北京沒有什麼菜?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喜歡同樣的東西?
說到吃,作為一個北京人,我會告訴你這一天。只能選擇主要的。
首先,北京有八大菜系。中國的八大菜系都有哪些?”“山東、四川、廣東、江蘇、福建、浙江、湖南、安徽”這些菜系在北京都有代表性的餐廳。說起山東菜,北京很多老人都知道豐澤園就在良光街旁邊,那是梅市街的南口。代菜,魚片,九轉大腸。川菜以梅州東坡和峨眉餐廳為代表。粵菜代表了唐宮海鮮和順豐餐廳。蘇州菜代表松鶴樓,(福建)閩菜代表莆田餐廳,浙江菜代表綠茶餐廳,湘菜代表屈原餐廳,徽菜代表徽商的故鄉。這些只是老字型大小、大飯店,還有小區里的許多小飯館,它們也經營著各種不同的特色。因此,北京人可以找到吃他們想吃的任何菜餚的地方。
北京什麼都有。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胖子,來北京吧!
經過我的介紹,你知道,北京有民族和世界的味道。在北京我們可以找到很多風味。不光是八大菜系,80道菜也不夠。如果你想吃美味的食物,來北京吧。如果你想有一個好嘴,來北京吧。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胖子,來北京吧。我相信美食愛好者在北京有很多選擇。
⑤ 莆田菜的經典莆田菜
莆田鹵面 大揭秘
面條起源於中國,漢代以前就已出現「湯餅」。「湯餅」實際是一種「片兒湯」,製作時一手托面團,一手往湯鍋里撕片。到北魏時(公元486-534年),湯餅不再用手托,而是用案板、杖、刀等工具,將面團擀薄後再切成細條,這就是最早的面條。到唐代(公元618-907年),人們又把切好的面條掛起來晾乾,便於保存和隨時食用。於是最早的掛面便誕生了。
唐代時,中國和日本的往來很頻繁,面條和掛面的製作技術很快就傳入了日本。歐洲最早的面條類食品傳說是由旅行家馬可·波羅於1295年由中國帶回義大利的。但此種說法似乎並不可信。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面條是在富裕的義大利人家當廚師的亞洲奴隸傳入歐洲的。為什麼莆田鹵面能鉤起那麼多人的食慾呢,這當然有它獨到的秘密了。 材料:肉鹵300克、大白菜3片、香菇4朵、香菜2根、油麵150克
調味料:
(1)清水4杯、鹽1茶匙、醬油2大匙、濕澱粉4大匙
(2)胡椒粉少許、醋4大匙
做法:
1.大白菜洗凈、切絲,香菇泡軟切絲,用兩大匙油先炒香菇,再放入大白菜同炒至軟,加入調味料(1)燒開,改小火,並放入肉鹵同煮。
2.另外半鍋水燒開,放入面條煮熟,撈入碗內。
3.待肉鹵已熟且湯汁黏稠時關火,加入調味料(2)及洗凈、切碎的香菜末。
4.盛入碗內的面條,淋上煮好的肉鹵即可食用。 主料:毛豆腐250g、胡蘿卜1/2根、黃瓜1根
調料:食鹽適量、醬油適量、調和油適量、火腿適量、青豆適量
燜豆腐的做法:
1.胡蘿卜和火腿切丁
2.黃瓜切丁
3.豆腐切大片
4.豆腐裹上雞蛋液
5.油熱後煎豆腐
6.豆腐煎制兩面金黃盛出控油
7.鍋內留底油,放入胡蘿卜丁,翻炒片刻倒入醬油、鹽和清水
8.放入豆腐,水剛剛莫過豆腐即可
9.湯汁都被豆腐吸干後放入黃瓜和火腿,翻炒均勻
10.最後放入熟青豆,淋少許香油 土筍凍又稱「土丘凍」,是莆田海邊的一種物產,也是一種著名的風味小吃。所用的原料是海中的土丘,學名星蟲。土丘含有豐富的膠質和蛋白質,經加工、煮煉、冷卻後,其湯汁凝結成一塊塊晶瑩剔透的水晶體,星蟲在晶體中清晰可見。這種小吃講究配料,味道可調配成辣、咸、酸、甜各種。但常見的原汁原味的成品,在食用時可隨人們的不同口味蘸上佐料。
土筍凍色澤灰白,晶瑩透明,柔糯清爽,富有彈性。冬春時節上市最佳。如今,在莆田的每個飯店酒肆,都少不了這一道名菜。 用純糯米粉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熟後,切成四方塊,香甜可口,老人小孩皆宜食用,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在省內外及東南亞一帶頗受歡迎。
⑥ 北京人喜歡什麼菜系
說到吃,作為北京人我要給您跟這說一天都說不完。只能揀主要的說。經過我的介紹,您知道了吧,北京有全國,全世界的風味,我們可以在北京找到很多的風味,不只八大菜系,應該八十菜系都不夠。想要吃美食,就來北京吧,想要過嘴癮,也來北京吧。想要吃成一個大胖子,就來北京吧。我相信,愛好美食的人在北京有諸多的選擇。
⑦ 需要一些有關莆田人飲食習慣的資料
口味偏淡,好甜,喜酸。
喜歡喝湯和清水煮的東西,一般用醬油醋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