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師范大學人類學在哪個學院
擴展閱讀
廣州哪個山有雨花亭 2025-07-11 22:07:23
上海有多少家倉庫 2025-07-11 21:57:52
深圳哪裡死人 2025-07-11 21:46:17

北京師范大學人類學在哪個學院

發布時間: 2023-01-01 03:04:06

⑴ 北京師范大學有什麼學院

一、北京師范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19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專業名稱 學部,院系 入選級別
1 哲學 哲學學院 國家級
2 經濟學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國家級
3 法學 法學院 國家級
4 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學院 國家級
5 教育學 教育學部 國家級
6 學前教實 教育學部 國家級
7 特殊教育 教育學都 國家級
8 體育教育 體育與運動學院 國家級
9 漢語言文學 文學院 國家級
10 英語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國家級
11 歷史學 歷史學院 國家級
12 數學與應用數學 數學科學學院 國家級
13 物理學 物理學系 國家級
14 化學 化學學院 國家級
15 地理科學 地理學院 國家級
16 生物科學 生命科學學院 國家級
17 心理學 心理學部 國家級
18 環境科學 環境學院 國家級
19 戲劇影視文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 國家級

2019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專業名稱 學部,院系 入選級別
1 傳播學 新聞傳播學院 省級
2 天文學 天文系 省級
3 統計學 統計學院 省級
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人工智慧學院 省級
5 公共事業管理 敢府管理學院 省級

國家特色專業:特殊教育、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歷史學、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心理學、天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影視學、地理科學、體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學、環境科學、教育技術學、英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二、北京師范大學雙一流學科名單

北京師范大學有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等11個雙一流學科

序號 雙一流學科名單
1 教育學
2 心理學
3 中國語言文學
4 中國史
5 數學
6 地理學
7 系統科學
8 生態學
9 環境科學與工程
10 戲劇與影視學
11 語言學

三、北京師范大學專業排名

以下專業由北京師范大學學長學姐實名推薦人數排名,大家同時可以參考推薦指數選擇。

排名 專業 推薦指數(人數)
1 心理學 4.8 (239人)
2 漢語言文學 4.8 (194人)
3 教育學 4.7 (169人)
4 數學與應用數學 4.8 (156人)
5 歷史學 4.4 (92人)
6 學前教育 4.8 (72人)
7 物理學 4.3 (57人)
8 教育技術學 4.8 (53人)
9 法學 4.3 (48人)
10 經濟學 4.4 (47人)

四、北京師范大學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等,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首任校長為范源濂,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北京師范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

⑵ 北京師范大學學院有哪些

北京師范大學的學院一共包括以下23個。
教育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哲學學院、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學院、社會學院、心理學院、體育與運動學院、文學院、漢語文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歷史學院、數學科學院、物理學系、化學學院、天文系、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系統科學學院、統計學院、環境學院、資源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政府管理學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耕耘學院、瀚德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國培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北京師范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
據2019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校區佔地面積1191畝(海淀校園、西城校園、昌平校園G區),另建有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長期留學生1600餘人;下設3個學部、23個學院、2個系、11個研究院(所);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46個;開設本科專業74個。

⑶ 北京師范大學雙一流學科分別屬於哪些學院

1、教育學部:教育學。

2、心理學院:心理學。

3、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地理科學。

4、文學院:漢語言文學。

(3)北京師范大學人類學在哪個學院擴展閱讀: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亦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

「雙一流」戰略的目標是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使之成為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培養各類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⑷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專業介紹

北京師范大學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風雨歷程。從最初開設國學算起已經有了將近百年哲學研究和傳播的歷史。中國近代哲學啟蒙者梁啟超曾任北京師范大學的董事長,嚴復、李大釗、魯迅等都曾弘文勵教、傳授哲學智慧、評點中西文化。20年代,美國哲學家杜威曾應邀到北京高師講學。受新文化運動和杜威教育思想影響,師生成立平民教育雜志社,「研究宣傳及實施平民教育」。1953年北京師范大學成立政教系,哲學教研室是政教系的主要組成部分。1979年,政教系的哲學教研室、哲學史教研室、邏輯教研室和校屬自然辯證法教研室、蘇聯哲學研究室聯合成立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經過24年的努力,目前哲學系已經發展成為學術基礎雄厚、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與科研人才薈萃、在全國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
哲學系從1979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成為改革開放後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1990年被批准建立博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系現有一個哲學本科專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等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還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2000年成立的「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國百所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哲學系經歷20多年的發展歷程,先後培養了一千多名本科生和數百名哲學各學科研究生,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優秀的哲學理論工作者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特別是在培養哲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方面做出了貢獻。
建立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以後,我們還將努力增設外國哲學、倫理學等學科的博士點和宗教學的碩士點,同時積極申報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建立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逐步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一直到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通道。
此外,依託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在科學研究上,我們還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與傳統文化研究所、西方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研究所;還將整合校內外科研資源,組建科學美學與網路藝術實驗室和科學與人文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機構,搭建新的交叉學科的研究平台,逐步形成幾個在國內有影響的學術創新團隊,一方面推進學術理論研究和社會現實問題的應用研究,另一方面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
哲學具有反思和批判的功能,同時與社會現實有著重要的關聯,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它一方面是一種自由探索的事業,另一方面也要對現實問題進行哲學反思。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增強,哲學將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滲透和互動,也越來越要求哲學家與科學家和其他人文社會學者結成聯盟,實現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交流與融通。
建立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以後,通過學術資源的合理整合,在全院教師的精誠合作和積極進取下,哲學系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必將在21世紀為中國哲學和中國學術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哲學系現任系主任為韓震教授,副主任為劉曉力教授、李祥俊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系,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政教專業,在全國高等師范院校中成立最早、影響也最大。直到1979年,我系各項工作一直處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前列。1979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思想政治教育系分為哲學系、政治經濟學系(現經濟學院)和馬列所(現法政所),在哲學系下設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研室。1981年,在哲學系成立《思想政治課教學》編輯部,創辦《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1984年,以哲學系思政教研室為基礎,成立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學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課教學》編輯部同時並入該中心。1985年,《思想政治課教學》編輯部改為《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1986年,學校再度成立北京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系。1989年,政教系並入哲學系,成為哲學系政教專業。1994年,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又並入哲學系。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成立,原哲學系政教專業撤消,成立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50年來,政教系培養了一批管理幹部、政工幹部、思想宣傳工作者、中學政治課教師、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科研骨幹,其中許多擔任廳局級以上的領導幹部或成為特級教師、博士生導師,在全國有廣泛的影響。
目前,我系現有思想政治教育1個本科專業,有課程與教學論(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共2個碩士點,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獲得批准)1個博士點,並招收教育專業碩士。同時,中學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同我系關系密切。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生導師有唐偉、王德勝、劉曉力、廖申白等;碩士生導師有劉孝廷、王慶英等;課程與教學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導師有許惠英、庄永敏等;教育專業碩士導師有劉孝廷、崔新建、吳向東、晏輝、王慶英、許惠英、庄永敏等。
思想政治教育系今後的發展,將根據學院的整體布局,有效地完成對現有各種資源的一體化組合,與《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加強合作;在學科建設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為依託,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鞏固我校在該學科的領先地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特別是注重高水平、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利用人才和研究優勢,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科研、宣傳融為一體,在大、中學校相關課程的教師培訓、教材推廣方面多做工作,建設成全國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系。
思想政治教育系現任系主任為崔新建教授,副主任為程光泉副教授。 2003年4月,隨著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的成立,作為正式建制的社會學系終於得到恢復重建。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學科有著悠長的歷史。1919年5月13日,社會學作為研究生課程正式設立,標志著社會學在北京師范大學近百年歷史的開端。1920年,李大釗來校講授社會學。1930年9月,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社會學系正式成立,第一任系主任為黃文山;1931年9月,黎錦熙代理系主任;1931年10月,馬哲民擔任系主任。1933年6月,社會學被迫停止招生。此後,在1939年成立的國立西北師范學院設有家政系。北京師范大學的家政系一直延續到1950年代。而在1952年並入北京師范大學的輔仁大學,也早在1929年就設立了社會經濟系,培養社會學和經濟學人才,1943年,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獨立。趙錫禹曾擔任輔仁大學社會經濟系系主任,著名社會學家李景漢則在1950年擔任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輔仁大學的社會學學科雲集了一批名家,也培養了優秀人才。曾經在兩校社會學系任教的名家有李大釗、黎錦熙、許德珩、黃文山、施復亮、許仕廉、馬哲民、李景漢、袁方等,李達則是兩校培養的優秀社會學人才的傑出代表。兩校在社會學學科發展上,堅持高標准、國際化。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曾同時聘任9名外籍教授,法國人類學家雷冕則擔任了12年系主任(1937--1948)。
1950年代-——1970年代,中國的社會學學科被取消,北京師范大學的社會學發展也受到影響。在1980年代,社會學學科恢復不久,北京師范大學的社會學教學和科研就迅速恢復發展起來。經過20餘年不同院系所社會學同仁的卓絕努力,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學科得到迅速壯大,在民俗學、教育社會學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社會政策、家庭社會學、社會工作領域都取得了不俗成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機制,擁有一個博士點(民俗學),兩個碩士點(社會學、民俗學),一個本科專業(社會工作)。
社會學系的恢復重建,為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學科發展奠定了一個新的平台。目前社會學系處在恢復重建初期,僅擁有兩個碩士點,一個本科專業,與社會現實對社會學學科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社會學系熱切期望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一如既往給予關心幫助,熱切期望各位系友出謀劃策,熱忱歡迎有志於社會學研究的同仁加入我們的行列。
社會學系現任系主任為趙孟營副院長(兼)。

⑸ 北京師范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各專業新生在哪個校區)

北京師范大學 總共有3個校區,分別為海淀校區、西城輔仁校區和昌平校區。
一、北京師范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
北京師范大學 共有3個校區,分別是海淀校區、西城輔仁校區和昌平校區;佔地面積1191畝(海淀校園、西城校園、昌平校園G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長期留學生1600餘人。

海淀區: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

西城輔仁校區:西城區定阜街1號

昌平校區:昌平區沙河高教園

二、北京師范大學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 北京師范大學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 北京師范大學 。

百餘年來, 北京師范大學 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範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鍾敬文、啟功、胡先驌、汪堃仁、周廷儒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里弘文勵教。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朴、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間, 北京師范大學 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九五」期間,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將 北京師范大學 列入支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十五」期間,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北京師范大學 由北京校區、珠海校區兩個校區(含四個校園)組成。北京校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珠海校區於2019年4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設,現有本研學生3600餘人。學校設3個學部、27個學院、2個系、11個研究院(所),4個書院。館藏圖書490餘萬冊、電子圖書970餘萬冊。

北京師范大學 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02年成為首批擁有自主設置本科專業審批權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為首批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的20所高校之一。現有本科專業7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8個。現有38個學科涵蓋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布局。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2016年一級學科評估(第四輪)結果,我校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戲劇與影視學、地理學6個一級學科獲評A+,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

北京師范大學 是國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學校擁有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9個,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2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首都新型高端智庫1個、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基地1個、北京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思想研究中心基地1個、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個、北京市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基地1個,其他省部級重要平台15個。定期出版專業刊物35種。

⑹ 北京師范大學都有哪些院系

北京師范大學有:漢語文化學院、化學學院、環境學院、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系、天文系、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系統科學學院、教育學部、文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法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資源學院、體育與運動學院、歷史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哲學學院、心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1個學部、23個學院、2個系,開辦60個本科專業。學校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5個,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體制改革試點學院1個,國家級教育培養基地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