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頤和園是北方皇家園林,皇家園林有什麼鮮明的特點
頤和園,北京古代皇家花園,前身是慶怡花園,位於北京郊區,距離城市十五,佔地面積約兩百九十公頃,毗鄰袁明園。這是一個基於昆明湖,瓦侯山山的基地進口。它也是由杭州設計技術建造的大型景觀園,這是江南花園的設計技術。它也是最完整的皇宮,被稱為「皇家花園博物館」。它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頤和園充滿了戰爭和滄桑,這些羞辱歷史不能忘記。咸豐十年(1860年),清伊花園被英國和軍團燒毀。廣州十四年(1888年)重建,更名為頤和園,讓夏季娛樂。廣州第二十六年(1900),頤和園被「八大陸軍軍隊」摧毀,珍品被搶劫了。清朝死後,頤和園在戰士和國民黨規則期間被摧毀。
2. 故宮裡面的花園叫什麼名字
故宮裡面的花園叫什麼名字
一、御花園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御花園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欽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邊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

3. 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是什麼
圓明園。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始建於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名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有「萬園之園」之稱。
清帝每到盛夏就來此避暑、聽政,故圓明園又稱「夏宮」。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圓明園遭英法聯軍洗劫為了銷毀證據而燒毀,故址現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建築形式:
圓明園的主要建築類型包括殿、堂、亭、台、樓、閣、榭、廊、軒、齋、房、舫、館、廳、橋、閘、牆、塔,以及寺廟、道觀、村居、街市等,應有盡有。其盛時的建築樣式,也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建築可能出現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樣。
既有常見的單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樸素淡雅;又有宮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頂,金碧輝煌;既有一進兩廂、二進四廂的規整院落,又有靈活多變的建築組群。
建築平面布局共有38種之多,除常見的矩形、方形、圓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還有很多獨特新穎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書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環、方勝等,可謂豐富無比。
4. 北京故宮內廷有三座花園分別是
北京故宮內廷有三座花園分別是: 一、寧壽宮花園,二、慈寧宮花園,三、御花園 。其中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御花園是供帝王家眷休憩游覽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一、寧壽宮花園
與故宮平面布局類似,寧壽宮建築也分為前後兩部分,其主要殿宇形制多仿自故宮原有建築,尤其是重要建築。如皇極殿仿乾清宮、寧壽宮仿坤寧宮、養性殿仿養心殿、符望閣仿延春閣。
二、慈寧宮花園
如今的慈寧宮花園基本保持著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之後的風貌。園內按照中國古建傳統中軸對稱布局,建有咸若館、慈蔭樓、寶相樓、吉雲樓、含清齋、延壽堂、臨溪亭等9座建築,大部分是藏傳佛教佛堂。花園里一年四季,景色各異。
三、御花園
御花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

5. 北京有哪些皇家園林它們分部在哪個區
內城:
1、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 西城區
2、景山(古稱「煤山」)西城區
3、天壇、地壇、日壇、東城區,月壇——西城區
4、社稷壇、西城區 太廟——東城區,祭祀社稷和祖宗
5、先農壇——皇帝觀耕的地方 西城區
6、皇宮御花園 東城區
郊區:
1、圓明園、頤和園——清代皇室獨有 海淀區
2、南苑——明清皇帝游獵的場所 豐台區
另外,清代皇家園林稱為「三山五園」,五園都在圓明園和頤和園之中,三山指:萬壽山、玉泉山、香山。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和暢春園
6. 美麗的皇家園林叫什麼
圓明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1]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賜給胤禛的。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大肆掠奪,另一個縱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法國),一個叫英格蘭(英國)。
7. 故宮、紫禁城、頤和園分別是清朝皇帝干什麼的
1、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清朝皇帝辦公與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2、頤和園,是清朝皇室作消夏遊樂地。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
(7)北京皇宮園林叫什麼擴展閱讀:
1、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
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2、頤和園歷史悠久,歷盡滄桑。遠在金、明時期,這里就是皇室的游樂之地,並有瓮山泊之稱。明代時,此處被建成好山園,同時在瓮山南麓興建了圓靜寺,並改瓮山泊為西湖,具有「西湖十景」的美譽。
到清代「乾隆盛世」時期,乾隆為其母做六十壽慶,改瓮山為萬壽山,改西湖為昆明湖,並在原圓靜寺遺址上興建大報恩延壽寺,同時改好山園為清漪園。從此大興土木十五年,營建起一座豪華壯麗的帝王宮苑,成為清代京都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一,清漪園以其優美的風景勝於其它各園。
公元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公元1886至1895年,慈禧太後為慶祝自己的生日,挪用海軍軍費進行重建,歷時十年,耗銀八百萬兩,並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0.8公頃,水面(昆明湖)面積約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
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 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帝後生活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游覽區。全園以西山群峰為借景,加之建築群與園內山湖形勢融為一體,使景色變幻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