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寺廟排行是怎樣的
北京寺廟排行是:潭柘寺、法源寺、大覺寺、戒台寺、雲居寺、廣濟寺、廣化寺、紅螺寺、敕賜和平寺、靈光寺。以下簡單介紹幾個寺院。
1、戒台寺。
寺廟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
Ⅱ 北京唐浙寺
潭柘寺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
乘車路線:前門、阜成門乘游七路可達潭柘寺。
坐地鐵、921路、336路、959路至蘋果園換乘931路公交車,可直達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和『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傳說
作者: 想回懶得回
據說早么年間北京、天津這一塊兒都是大海,大海里有一條惡龍,這惡龍一擺尾永定河(原來叫無定河)就發大水,這惡龍一吐火這地方就得三年大旱,因此劉伯溫就決定除掉惡龍,後來劉伯溫活捉了惡龍,鎖在『北新橋』下,劉伯溫還在西山上修了潭柘寺,用了一支箭作大梁,箭頭直指惡龍的咽喉,鎮著它。慢慢海水退了,人民在此繁衍生息,後來就建了城郭,始稱:幽州,後來叫:燕京、北平、北京,據說後來修皇宮時都必須比潭柘寺的大梁低一寸,這就是『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由來。
惡龍問劉伯溫:「什麼時候放了我?」劉伯溫回答:「等此橋舊了。」說罷提筆在橋上寫了『北新橋』,惡龍一看,這回永世不得翻身了,便揚言道:「你是個人,能活多少年?待你死後,我一定要『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劉伯溫一聽趕快在潭柘寺里建了個大煙筒,親手在上面刻著『潭柘寺』三個字。又在『北新橋』下面刻了『北京城』仨字。若干年後劉伯溫死了,惡龍果然『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幸虧劉伯溫早有防備,惡龍『火燒潭柘寺』時燒在了潭柘寺的大煙筒里;『水淹北京城』時洪水只淹到『北新橋』橋下面刻著的『北京城』仨字。
Ⅲ 為什麼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有一天劉家的二大媽就找上門來,非說他家的小柱子尿炕是老爺爺講鬼故事嚇的,從此任我們怎樣磨,老爺爺再也不講鬼故事了,只講老北京的傳說,關於『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和『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傳說就是那個時候聽老爺爺講的。 據說早么年間北京、天津這一塊兒都是大海,大海里有一條惡龍,這惡龍一擺尾永定河(原來叫無定河)就發大水,這惡龍一吐火這地方就得三年大旱,因此劉伯溫就決定除掉惡龍,戰斗經過如今我已經沒印象了,最後劉伯溫活捉了惡龍,鎖在『北新橋』下,劉伯溫還在西山上修了潭柘寺,用了一支箭作大梁,箭頭直指惡龍的咽喉,鎮著它。慢慢海水退了,人民在此繁衍生息,後來就建了城郭,始稱:幽州,後來叫:燕京、北平、北京,據說後來修皇宮時都必須比潭柘寺的大梁低一寸,這就是『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由來。 惡龍問劉伯溫:「什麼時候放了我?」劉伯溫回答:「等此橋舊了。」說罷提筆在橋上寫了『北新橋』,惡龍一看,這回永世不得翻身了,便揚言道:「你是個人,能活多少年?待你死後,我一定要『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劉伯溫一聽趕快在潭柘寺里建了個大煙筒,親手在上面刻著『潭柘寺』三個字。又在『北新橋』下面刻了『北京城』仨字。若干年後劉伯溫死了,惡龍果然『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幸虧劉伯溫早有防備,惡龍『火燒潭柘寺』時燒在了潭柘寺的大煙筒里;『水淹北京城』時洪水只淹到『北新橋』橋下面刻著的『北京城』仨字。聽說前些年北京搞城建准備拆『北新橋』時,還有不少老人聯名給北京市市委上書問:「拆了『北新橋』洪水要是淹了北京城怎麼辦?」
Ⅳ 有誰知道北京城的京師八大寺廟是指哪些寺廟
1廣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後海鷗兒胡同31號,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廣濟寺,又稱「弘慈廣濟寺」,座落在北京市阜城門內的西四,是佛教著名古剎之一,中國佛教協會設於此。1983年,廣濟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3.智化寺,位於北京市區東城,是明正統八年(1443年)太監王振所建私廟。
4.通教寺,在北京東直門內的一條小街深巷中,有一座北京市著名尼眾寺廟,它就是通教寺。1983年,通教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成為北京市尼眾學修及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5.法海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囗東北約兩公里的翠微山麓。
6.戒台寺,又稱「戒壇寺」,坐落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是一座建於唐代的佛寺。它以擁有中國寺院中最大的戒台而聞名,同泉州開元寺戒壇、杭州昭慶寺戒壇並稱為「中國三大戒壇」。
7.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聚寶山東麓,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經明、清擴建,始具今日規模。
8.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它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
Ⅳ 北京最古老的寺廟是哪裡他的歷史是怎樣的
潭柘寺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108國道可通達。距市中心30餘公里。為寺廟觀堂類人文旅遊景區。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307),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諺。
寺院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稱「龍泉寺」,金代御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後恢復了「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1997年,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團進駐,潭柘寺恢復了宗教活動。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雲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著中間的寶珠峰。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一個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因而這里植被繁茂,古樹名花眾多,自然環境極為優美。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0.02平方公里,寺外佔地0.11平方公里,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平方公里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的。潭柘寺現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學原則,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其建築形式有殿、堂、閣、齋、軒、亭、樓、壇等。
Ⅵ 為什麼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因為13世紀時,蒙古滅金,被稱作金中都的金代北京城(在現在北京城區的西南一帶)的宮殿毀於大火,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剎海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一,體現在: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軸線是緊傍積水潭而選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牆位置是依積水潭東南岸的距離而建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Ⅶ 北京四大名寺是什麼
1、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門頭溝,這里離市區不算遠,開車過去比較方便,同時這里有著千年古剎的稱號,是京城附近的拜佛聖地,這里歷史非常悠久。曾經規模極大,傳說明故宮便是仿造這里建造,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諺語。
紅螺寺為十方常住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園林,千年來一直是佛教聖地,寺院內歷屆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覺禪師,元代有雲山禪師,清代際醒(夢東)大師主持紅螺寺,創建紅螺凈土道場,佛教更為興盛。
Ⅷ 北京最有名的3家寺廟在哪
1、神州第一壇: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遼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壇,四方僧眾多來受戒,故又名戒壇寺,寺內因擁有全國最大的佛寺戒壇而久負盛名。
戒台寺(又稱戒壇寺)夙以「戒壇、奇松、古洞」而著稱於世,位於門頭溝區的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離區政府11公里,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寺院坐西朝東,海拔300多米,佔地面積4.4公頃,建築面積8392平方米。
2、鬧市中的凈土:廣濟寺
在北京的西四北頭條胡同的東口大約100多米的地方,南側有一堵紅牆,略顯巍然,這牆里便是享譽華夏的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趙朴初先生生前曾在此辦公。
北京著名的"內八剎"之一。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佔地2.3公頃。始建於宋朝末年,名西劉村寺。明天順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下詔命名"弘慈廣濟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毀,1935年重建。
3、千年皇家古剎:潭柘寺
潭柘寺是皇家第一寺院,歷史悠久,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所以民間取名為"潭柘寺"。潭柘寺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
潭柘寺的香火很旺。信佛念佛的人越來越多。我從小與佛結緣。佛學的書接觸過不少。佛是大慈大悲大能的,佛是充滿智慧的,佛是大能並非萬能的,佛就是覺者,人人皆可成佛。一切還是靠自己的修為。
Ⅸ 先有譚柘寺下一句是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個故事得從明朝第一奇僧,保燕王朱棣成就帝業的姚廣孝說起。明太祖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法號道衍的姚廣孝,被選為從侍燕王朱棣。明太祖駕崩後,建文帝繼位,開始削藩時,眼看著諸王一個個相繼獲罪,被廢除藩國,燕王朱棣按照姚廣孝的謀劃,先發制人,起兵「靖難」,一舉奪得了皇位,這就是後來修建紫禁城的永樂皇帝明成祖。姚廣孝這人很聰明,朱棣當了皇帝後,便要求去潭柘寺隱居修行,期間,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他。據說朱棣修建北京城時,設計師就是姚廣孝,他從潭柘寺的建築和布局中獲得了不少靈感,北京城的許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樣子修建的,所以民間便有了這「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
Ⅹ 老北京人為何說「先有德勝門 ,後有北京城」
北京內城的興建始於德勝門,且事關北京城甚至國家安全的幾場決定性戰役都發生在德勝門。
在北京城興盛以後,德勝門對保衛北京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別的不說,朱祁鎮時期瓦剌也先的南侵差點兒讓大明江山社稷斷絕。如果沒有兵部尚書於謙帶領將士浴血奮戰,把守德勝門這一要塞,那北京城早就被突破了。正因為德勝門和北京城有如此深的淵源,所以北京人才會說“先有德勝門,再有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