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明朝時北京叫什麼
擴展閱讀
深圳哪裡可以diy戒指 2025-05-15 11:04:03
現在要去天津都需要什麼 2025-05-15 10:45:25
東營如何去上海 2025-05-15 10:19:01

明朝時北京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0 11:06:04

❶ 明初北京叫什麼

明初,北京稱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現。明成祖遷都前改北平為北京,實行兩京制,遷都後亦稱京師。「北京」出現,「北平」再度消失。

北平」源於右北平郡,戰國時燕國置。
秦滅燕後沿用,轄地在河北東北部和遼寧西部,治所在薊縣,現在北京當時屬廣陽郡,與右北平之間隔著漁陽郡。
西漢時北京屬廣陽國,東漢復為廣陽郡,均與右北平隔著漁陽郡。《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廣居右北平」。
三國時北京屬燕國,右北平北部為東鮮卑(後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狹。漁陽不變
西晉時,燕國並漁陽郡。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轄地不變。
東晉十六國時三郡轄地多有變化,燕國時稱燕國時稱燕郡,漁陽時設時撤,北平較穩定。
元魏時,北平郡遷新昌(今盧龍)屬平州(州治在遼西郡)。今北京為燕郡,為幽州州治所在。漁陽屬幽州。
隋時,撤遼西郡,北平郡治不變。漁陽郡治還至現薊縣。今北京屬涿郡,轄地廣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長城與突厥相接,郡治時稱薊縣,在今北京西南。
唐時北平郡改平州,714-743年為安東都護府,漁陽分為薊州和檀州,北京為幽州治所,轄大約今天京津兩市,置范陽節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北京」尚未出現。
梁時,北京稱幽州,置盧龍節度使。後唐依舊。晉時割與契丹。北平未出現
遼時,實行五京制,有上京、東京、西京、南京、中京,無「北京」,今北京為南京析津府。北平未出現,原地為平州。
金時,實行五京制,有上京、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內蒙古赤峰南、寧城西,稱北京大定府。今北京為中都大興府。「北京」第一次出現。北平未出現,原地為平州。
元時,今北京為大都路,轄大約京津兩市。北平未出現,原地為永平路。北京未出現。
明初,北京稱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現。明成祖遷都前改北平為北京,實行兩京制,遷都後亦稱京師。「北京」出現,「北平」再度消失。
清朝入關,襲用明朝稱法。
清帝遜位,袁世凱竊權,拒絕南下,國民政府被迫遷往北京,北京名稱不變,北平未出現。
北洋政府倒台後,國民政府駐南京,北京改稱北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復改北平為北京,定都於此。「北平」至此消失。

❷ 明朝的首都叫什麼

明朝的首都開始是南京,後來改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時期是現在的南極(應天府),後明成祖朱棣北上遷都,改國都為北京(順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應天府登基即位,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

明成登記後祖十分重視經營北方,加之自己興起於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系。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

永樂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後來部分宮殿被李自成放火燒毀,清初又重新修復)。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

(2)明朝時北京叫什麼擴展閱讀: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為虎踞龍蟠之地,有王者之氣。以至於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龍脈挖斷,這才有了今日一條穿城而過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權是從蒙古人手中奪來的,盡管元人退回了關外,但要挾無時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稱燕王。

後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為防變亂(朱棣根據地在北京),於是遷都北京,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京為京師。

朱棣死後,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長時間作為太子在南京監國,即位後面臨殘缺的北京皇宮,有還都南京的慾望了。

但仁宗未滿一年就駕崩了,仁宗的遺詔中表明他期望還都的志願,但繼位的明宣宗仍是暫緩了還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兒子明英宗繼位後,正式斷定北京為明朝京師。

兩京城即一國兩都制度。「兩京制」影響了中國多個朝代都城的興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擁有「兩京」的更多,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魏、北齊、北周都是兩個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由於南京不是在「中國的中心」,就想到了「兩京制」。

在明亡清興以前,中國一直有兩個「首都」,一個南京,一個北京,到了清朝,滿族人延續了兩京制,首都為北京,陪都為盛京(沈陽),清朝人在沈陽建了一座一模一樣的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樂遷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❸ 明朝有幾個首都,分別是哪裡

明朝有兩個首都:應天(南京)和北京

明初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將集慶路(今南京)改為應天府,定為首都,1378年改稱京師。
永樂十九年(1421)二月,明成祖北遷定北京為京師,應天府改為南京,作為留都。明朝兩京制格局形成

明代兩京制度與以往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在北京和南京都有一套中央行政機構,只是南京的中央機構的前面都加有「南京」二字。南京各機構的權力只限於南京和南直隸的有關事務,有的部門甚至沒有任何實際職權。南京的機構雖然同樣對皇帝負責,但是其行文大多數必須經北京相應機構轉呈,受到北京機構的制約。

(3)明朝時北京叫什麼擴展閱讀

1380年朱元璋罷中書省,廢丞相,親理政務,但是力不從心,故設立四輔官來輔佐政事,但這項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廢。十一月,仿宋制,置華蓋殿 、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設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品秩皆為正五品。朱棣登基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由此成立內閣。

內閣只為皇帝的顧問,奏章的批答為皇帝的專責。內閣大學士一職多以碩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擔任,只照皇帝意旨寫出,稱「傳旨當筆」。明仁宗增置謹身殿 大學士。宣宗時期,由於楊溥、楊士奇、楊榮等三楊入閣,宣宗批准內閣在奏章上以條旨陳述己見,稱為「票擬」制度。明初,內閣無實權。之後內閣地位逐漸升高,許可權逐漸增大,到明世宗時,內閣終躍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後,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內閣成了中央最高的的決策機構。



❹ 北京是什麼時候叫的北京

北京是從明朝時開始叫北京的。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為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燕山山脈,三面環山,東南部是平原。北京交通便利又易守難攻,是天然的定都之地,燕、遼、金、元、明、清均建都於此,被稱為六朝古都。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❺ 明朝北京叫什麼

1368年8月,明軍攻佔大都,更其名為北平,1380年,燕王朱棣封國於北平,1399年,燕王在北平以「清君側」為名起兵,1402年,攻佔南京的朱棣正式登基,改年號為永樂,北平改稱北京,作為明朝的陪都,建順天府,1409年,北京建立五府六部官制,稱為「行在」,1417年春,開始營建北京都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正式宣告國都自南京遷至北京。

❻ 南京和北京在明朝歷史上的名字是什麼

元朝時北京為大都路,朱元璋1368年攻下大都路,改為北平。朱棣做皇帝後,於1403年遷都北平,改稱北京設「順天府」管理該地區。一般人們稱為『京師』。以後沒有變

元朝時南京為集慶路,朱元璋1356年攻下集慶路,改為應天府,於1368年稱帝於此,逐改南京.,仍然以「應天府」管理該地區,朱棣遷都後南京不再叫『京師』 仍然叫南京,以後也沒變

說明一點:北京叫燕京只在一下幾個時期:
1.前770年—前221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2.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

❼ 我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北京都叫什麼名字

眾所周知,北京是我國的首都,無論是經濟發展建設,還是一些福利待遇在北京都是非常強大的。並且北京擁有著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故宮和長城,都是我國最為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可見北京對於我國的重要性之大了。

❽ 明朝時北京城叫什麼地名

說大都的真是拙計 明朝時就叫北京 燕京那是金朝的說法 遼國是叫南京 元朝叫大都 唐宋時期叫幽州 戰國時期叫薊

❾ 北京在明朝稱為什麼

北京在明朝早期叫做北平,明朝晚期叫做北京。

1351年,元朝廷征調農民和兵士十幾萬人治理黃河水患。「治河」和「變鈔」事件導致了紅巾軍起義的爆發。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張士誠自盡,後又滅掉浙江的方國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朱元璋稱帝。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到了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在軍事實力上,以及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1398年,朱元璋駕崩後。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實行削藩。

1399年,朱棣於建文元年發動靖難之役。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立起了北京城,並開始准備遷都城於此,這也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

(9)明朝時北京叫什麼擴展閱讀: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改革開放40年,隨著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功能定位調整,全市人口規模、結構發生積極變化。1978-1985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長平穩。改革開放初期,從1978年的871.5萬人增加到1985年的981萬人,年均增加15.6萬人,年均增長1.7%。1978-2017年,北京市從業人員從444.1萬人增加到1246.8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0.6萬人,年均增長2.7%。

北京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我國在過去經濟的發展中,北京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同時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我們國家的行政體制決定了各種資源的分配,具體到現實中就是北京集聚了大量的資源,無論平台、資源、機會都是最大最多的。正是因為如此,全世界優秀的人才紛紛湧入北京,形成一股「北漂」熱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❿ 北京在古代時候的名字叫什麼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北京這一城市也有淵遠的歷史,北京在古代有許多名字,比如燕都,日下,幽都,春明,燕京,汗八里,北平等。直到明成祖朱棣成為皇帝後,把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名為順天府,建立了北京城。並且將首都遷至北京,由此才開始正式命名為北京,並且一直作為後來王朝的都城,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北京依然是中國的首都,隨著時代的發展,北京已然成為一座保留歷史輝煌並且非常現代化的大都市,吸引了許多國內國外遊客觀光游覽,甚至定居於此。

一、燕都與日下

古時候北京作為燕國的都城,故而得名燕都。戰國時期,七國鼎立,燕國位居燕山附近,因此得名燕國,燕國的都城也就被稱作燕都。這一名稱可以從許多古籍典故中查詢驗證。而到了晉國時期,晉國的首都在洛陽,北京距離洛陽很近,因此得名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