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省有多少鄉鎮
福建,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面、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面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南北最長為530千米,東西最寬為480千米。福建省現轄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岩、三明、南平、寧德9個 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縣)。省會為福州。
9個地級市;26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45個縣。
福州市 轄5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鼓樓區 台江區 倉山區 馬尾區 晉安區
福清市(玉屏街道) 長樂市(吳航街道)
閩侯縣(甘蔗街道) 閩清縣(梅城鎮) 永泰縣(樟城鎮) 連江縣(鳳城鎮) 羅源縣(鳳山鎮)
平潭縣(潭城鎮)
廈門市 轄6個市轄區
思明區 海滄區(海滄鎮) 湖裡區(禾山鎮) 集美區(集美街道) 同安區(大同街道)
翔安區(新店鎮)
莆田市 轄4個市轄區、1個縣
城廂區 涵江區(涵東街道) 荔城區 秀嶼區(笏石鎮)
仙游縣(鯉城街道)
三明市 轄2個市轄區、9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梅列區 三元區
永安市
明溪縣(雪峰鎮) 將樂縣(古鏞鎮) 大田縣(均溪鎮) 寧化縣(翠江鎮) 建寧縣(濉城鎮)
沙 縣(鳳崗街道) 尤溪縣(城關鎮) 清流縣(龍津鎮) 泰寧縣(杉城鎮)
泉州市 轄4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鯉城區 豐澤區 洛江區 泉港區(山腰街道)
石獅市 晉江市(青陽街道) 南安市(溪美街道)
惠安縣(螺城鎮) 永春縣(桃城鎮) 安溪縣(鳳城鎮) 德化縣(潯中鎮) 金門縣
漳州市 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薌城區 龍文區(步文鎮)
龍海市(石碼街道)
平和縣(小溪鎮) 南靖縣(山城鎮) 詔安縣(南詔鎮) 漳浦縣(綏安鎮) 華安縣(華豐鎮)
東山縣(西埔鎮) 長泰縣(武安鎮) 雲霄縣(雲陵鎮)
南平市 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延平區
建甌市(芝山街道) 邵武市(昭陽街道) 武夷山市(崇安街道) 建陽市(潭城街道)
松溪縣(松源鎮) 光澤縣(杭川鎮) 順昌縣(雙溪街道) 浦城縣(南浦街道) 政和縣(熊山鎮)
龍岩市 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新羅區
漳平市(菁城街道)
長汀縣(汀州鎮) 武平縣(平川鎮) 上杭縣(臨江鎮) 永定縣(鳳城鎮) 連城縣(蓮峰鎮)
寧德市 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蕉城區
福安市 福鼎市(桐山街道)
壽寧縣(鰲陽鎮) 霞浦縣(松城街道) 柘榮縣(雙城鎮) 屏南縣(古峰鎮) 古田縣
周寧縣(獅城鎮)
② 閩侯縣共有幾個鄉鎮
截止到2021年8月,閩侯縣轄1個街道、8個鎮和6個鄉。具體為:甘蔗街道、白沙鎮、南嶼鎮、尚干鎮、祥謙鎮、青口鎮、南通鎮、上街鎮、荊溪鎮、竹岐鄉、鴻尾鄉、洋里鄉、大湖鄉、廷坪鄉、小箬鄉。
閩侯縣地處福建省東部,省會福州市西南側,介於北緯25947'~26°36',東經118°52'~119°25'之間。東部、東南部與福州市、長樂區相鄰,西部、西南部與閩清、永泰縣交界,南部與福清市接壤,北部、東北部與古田、羅源縣毗鄰。南北長89.7千米,東西寬55. 75千米,總面積2136平方千米。
南通鎮概述:
南通鎮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遠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於此,歷代名人輩出,養育了宋朝理學家陳襄、清朝首任郵巡部尚書陳璧等英才,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在文山書院攻讀詩書。
南通鎮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四季較為分明,境內溪河網布,池浦星羅,水源充足。如大樟溪、峽江、金鎖江、澤苗江、澤江、芹江、浩溪、潢溪、龍澤、古靈溪、清溪等縱橫境內,謂有逢旱而不荒,逢荒而不譏之得天獨厚之福地。
名聞遐邇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十八重溪坐落其中,盛產荔枝、龍眼、花卉等名花佳果,特產銀魚久負盛名。洲頭精品村是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基地,所產觀賞魚銷往巴西、阿根廷等國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閩侯縣,網路-南通鎮
③ 福建省閩清縣有幾個鄉鎮
截至2017年,閩清縣轄16個鄉鎮,其中11個鎮、5個鄉、271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11個鎮分別是:梅城鎮、梅溪鎮、白樟鎮、金沙鎮、白中鎮、池園鎮、坂東鎮、塔庄鎮、省璜鎮、雄江鎮、東橋鎮;5個鄉分別是: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桔林鄉、下祝鄉。
(3)福建福州閩清縣有多少鄉鎮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15日解放。1950年屬閩侯專區,1956年改屬南平專區,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1971年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1983年劃歸福州市。
1949年仍沿其舊。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劃為16個人民公社,1983年劃為17個人民公社。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3個鎮14個鄉,後增設雲龍鄉,並陸續將7個鄉改鎮。
2003年,閩清縣轄11個鎮、7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後佳鄉、佳頭鄉。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43號)批復同意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並入上蓮鄉。行政區劃調整後,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參考資料:閩清縣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參考資料:網路-閩清縣
④ 閩清縣的行政區劃
歷史以來,盛傳閩清自北宋皇祐八年(1063)許將中狀元之後開始分都。據明代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卷之十五記載,閩清系元代開始設都。全縣設24個都,其中缺十三、十八都,其變化原因已無資料可考。
明代,初期行政區劃沿用舊制,鄉不變,但復分居仁、護仁為兩個里,全縣計2個鄉,9個里,統各個都。奉政鄉轄宣政、金沙、賀恩、安仁等4個里;壽寧鄉轄仁壽、孝順、居仁、護仁、蓋平等5個里。
洪武五年(1372),實行鄉、里(坊)、都、圖制。
奉政鄉宣政里:昇平坊、一都、二都統一個圖。和豐坊、十六都、十七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安仁里:十九都、十八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孝順里:六都、四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九都、五都、七都、八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
壽寧鄉仁壽里:十一都、十都、十二都統一個圖。十四都、十三都、十五都統一個圖。
清代,順治十七年(1660),全縣設2個坊5個鄉。
昇平坊:轄縣城(包括縣前鋪、中街鋪、縣後鋪、玉山鋪)和六墩、葭(佳)洋、曹埔、下金、鍾石、下亭、嶺頭、上湖、石榴洋、東坑、祥溪口;陳洋、扶山、塔頭、橋東、柿兜、馬坪、西園等自然村。
和豐坊:轄際上、官莊、台頭、鄭埔、後壟、前坪、火燒橋、吉溪、土城、潭口;樟邊林、半山裡、池埔、尾頭、園頭、溪前、前坪、上宅、馬坑;半嶺、白雲寺、西山、前洋、後洋、一爐、苦山、橋頭、大雄塘、尾樓、大塅、里爐、湯下等自然村。
旌善鄉:轄坂中、湖頭、梭羅嶺、巷尾、溪頭埔、田坑、加斜、下山壟、名山寺、沙埕墘、堂邊、坂頭、車墘、下杭、上墩、仁溪洋、墘上、坪下、陳田、楊厝柄、李厝柄、榕坪、上汾、堂下、前埔等自然村。
旌良鄉:轄壢埔、高厝前、鷲峰嶺、功德寺、坑頭、龜洋、爐下;白岩寺、羅坪、山中、鄭地、葫蘆門、礁壟、橋頭;茶口、桐柄、爐溪、坂尾、塔庄、矮樓亭(愛留亭)、柯洋仙;隔頭、地藏寺、積善寺、溪西、溪東、樓仔、下庄、洋頭、蓮宅;橋頭、省汾、楓坪、牛角橋、柴嶺、陳山洋、蘭兜洋、洋里、塘下、水門里;磻亭、四角寨、上院寺、嶺里、墓邊、下店堂、下坂洋、山邊厝等自然村。
淳化鄉:轄洋尾、公厝、坑口、官洋、玉水、際兜、飯洋、芹菜壟、王洋、橫坑;池園、井後、寶山、洋頭、觀音堂、潘亭洋、東峰頭、溪墘里、溪坪、店前、吳厝後、上坑寨、大榮坂、田地、微溪;蓮埔、爐下、田溪寺、來超寺、峰洋、隔頭、田中(林中)、新墘、山頭、下洋、庄洋、石圳、池邊、際頭等自然村。
綏來鄉:轄金沙堂、繼善、下溪、上溪橋、上演、墘面、雲際、寶峰、下路、林洋、東坑、橫坑、小園頭、廣坑、大墘菜、下斜、古洋、朱洋山、龍貢隔、澳柄、浪湯洋、湖嶺、人皇寺、鶴林;五峰橋、麗山頭、朱墩、廣濟岩、普賢寺、寶安寺、宮場、田中、溪演、文里壟、白汀、前坂、下黃石、坑口、油瀨(攸太)等自然村。
懷德鄉:轄杉倉、厚錦、雲山、洋頭、上祝、下祝、後房、溪源、洋邊、羅橋、渡塘、前洋、後洋、下寮坑、文洋;許庄、殿洋、半嶺、烏山、竹河、高港、崎兜、倉後埔、姜園、上馬;官圳、龍腰橋、南坑、過洋、局裡、嶺尾、橋頭、墓壟、恭竹居、山限、橫路、東山;感德洋、祭山寺、光南竹、前場、祭源、小際、溪坪、大王坑、後柿、上地元;湯壽橋、岩頭、溫湯、四保、理北山、官山、曲坑、牛墘、桔林、槐林、圳石、馬洋、潭津尾、馬坑、下保、李家義、半嶺、北壟、山頭頂、高洋;桃園、潘宅、洋尾壟、前洋、後洋等自然村。
後因在縣屯糧,另立一鄉。乾隆二年(1737)將海防屯糧割歸在縣,又立一鄉,鄉名和轄地已無法查證。
民國時期,初仍襲清制。
民國4年(1915),全縣設5個區7個保衛團:第一區第一團轄一、二、十六都;第二區第二團轄三、四、六都;第三團轄五、七都;第三區第四團轄八、九、十都;第四區第五團轄十一、十二、十五都;第六團轄十四、十七都;第五區第七團轄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時,在區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甲以下設牌。
民國17年9月,實施《縣組織法》,全縣設5個區公所。民國23年5月,實行保甲制度,區公所之下設保、甲。民國25年8月,撤銷區公所,改設區署,全縣設3個區署,30個聯保,187個保,2071個甲。民國27年12月,區署不變,全縣調整為19個聯保,142個保,1665甲。民國29年6月,區署不變,撤銷聯保,建立16個鄉鎮,保甲不變。
2008年,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⑤ 福州分幾個區幾個縣
截止2020年12月4日,福州下轄下轄6個區、6個縣、和1個縣級市。
福州市簡稱榕,截止2020年12月4日,福州市轄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長樂6個區,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個縣,以及縣級市福清。
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全市轄43個街道、99個鎮、45個鄉、2個民族鄉;490個社區居委會、2383個村民委員會。
(5)福建福州閩清縣有多少鄉鎮擴展閱讀:
福州較特殊的區域地質,形成了獨特的礦種結構。已探明的地下礦產資源近四十種,以建材原料非金屬礦為主。
葉蠟石、標准砂、型砂、建築砂、飾面用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等儲量多、品位高、分布廣、埋藏淺,具有相當大的經濟價值和開采前景。
其中,葉蠟石的保有儲量居中國首位;可廣泛用於工業生產,且是工藝美術製品的重要原料。市郊的壽山石從南朝開始用於工藝雕刻。
⑥ 梅城鎮屬於哪個城市
梅城鎮,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下轄鎮,地處福州市閩清縣中部,東南、西北皆與梅溪鎮相連,南與雲龍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0.63平方千米。
截止到2022年4月,梅城鎮下轄10個居民委員會、2個村民委員會:梅城居委會、城北居委會、台山居委會、溪口居委會、南門居委會、城西居委會、桂園居委會、西門街居委會、洋桃居委會、梅西新村居委會、城關村委會、大路村委會。人民政府駐城關村過龍路。
福州市概述:
福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中國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梅城鎮,網路-福州
⑦ 閩清是不是有十幾個都.具體分布在哪裡
是24個都,是宋代時的行政區劃。
閩清一都(今梅城、梅溪鎮)。
二都(今雲龍鄉)。
三都(今坂東鎮文定、樓下、下洋、秋峰、壢埔及湖頭廣德洋)。
四都(今三溪鄉);五都(今塔庄鎮及柯洋)。
六都(今坂東 鎮大部及今塔庄榕坪)。
七都(今塔庄鎮蓮宅、秀環、下庄、坪溪、斜洋、高峰、地藏、濂溪等地)。
八都、九都、十都(今屬省璜鄉)。
十一都(今為池園鎮)。
十二都(今為上蓮鄉)。
十四都(即今金沙鄉)。
十五都(今白中鎮)。
十六都(今白樟鎮)。
十七都(今白樟鎮下盧、白雲山、雄江鎮)。
十九都、二十都(今東橋鎮)。
二十一、二十二都(今為下祝鄉)。
二十三、二十四都(今屬桔林鄉)。
現行行政區劃:
2000年底,閩清縣轄梅城、東橋、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東、池園、塔庄、省潢11個鎮,下祝、桔林、雲龍、三溪、後佳、佳頭、上蓮、7個鄉,設17個居委會、271個村委會。
面積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萬人。
⑧ 福州有哪幾個鎮,分別叫什麼
鼓樓區:洪山鎮。
台江區:無。
倉山區:建新鎮、倉山鎮、蓋山鎮、城門鎮、螺洲鎮。
馬尾區: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
晉安區:岳峰鎮、鼓山鎮、新店鎮、宦溪鎮。
閩侯縣:白沙鎮、南嶼鎮、尚干鎮、祥謙鎮、青口鎮、南通鎮、上街鎮、荊溪鎮。
連江縣∶ 鳳城鎮、敖江鎮、東湖鎮、浦口鎮、東岱鎮、曉澳鎮、琯頭鎮、丹陽鎮、長龍鎮、透堡鎮、馬鼻鎮、官坂鎮、坑園鎮、筱埕鎮、黃岐鎮、苔菉鎮。
羅源縣:鳳山鎮、松山鎮、起步鎮、中房鎮、飛竹鎮、鑒江鎮。
閩清縣: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
永泰縣:樟城鎮、嵩口鎮、梧桐鎮、葛嶺鎮、城峰鎮、清涼鎮、長慶鎮、同安鎮、大洋鎮。
平潭縣: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平原鎮、敖東鎮。
福清市: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
長樂區:首占鎮、玉田鎮、松下鎮、江田鎮、古槐鎮、文武砂鎮、鶴上鎮、湖南鎮、金峰鎮、文嶺鎮、梅花鎮、潭頭鎮。
⑨ 福建閩清有哪些鄉鎮呀
全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梅溪鎮、白樟鎮、金沙鎮、白中鎮、池園鎮、坂東鎮、塔庄鎮、省璜鎮、雄江鎮、東橋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桔林鄉、下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