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港口
中國海港排名
1、寧波舟山港
寧波港是世界五大港口,中國前三大港口,其中寧波港是中國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則列全國第三大港口。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位於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北臨杭州灣,西接紹興,南靠台州,東北與舟山隔海相望。舟山,原名定海,素有「東海魚倉」和「祖國漁都」之美稱,是一個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劃,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浙江省舟山群島,擁有漁業、港口、旅遊三大優勢。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2016年寧波舟山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56萬標准箱。
2、上海港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中國18000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 世界港口行業很著名,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中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中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作為世界著名港口,2013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寧波-舟山港。2015年前11個月集裝箱吞吐量升3.33%至3347萬箱。
3、天津港
天津港,也稱天津新港(Xingang, China),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海河入海口,處於京津冀城市群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交匯點上,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綜合性港口和對外貿易口岸。天津港是在淤泥質淺灘上挖海建港、吹填造陸建成的世界航道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目前,天津港主航道水深已達21米,可滿足30萬噸級原油船舶和國際上最先進的集裝箱船進出港。2014年1月1日,中國第一條人工開挖的復試航道在天津港正式通航。2016年天津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5124.39萬噸。
4、廣州港
廣州港是華南最大綜合性樞紐港。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明清兩代,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稱為「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2016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4億噸,同比增長4.5%,居華南第一位,國內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86萬標准箱,同比增長7.0%。
5、青島港
青島港位於山東半島南岸的膠州灣內,始建於1892年,具有125年歷史。是我國重點國有企業,中國第二個外貿億噸吞吐大港。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港內水域寬深,四季通航,港灣口小腹大,是我國著名的優良港口。青島港由青島老港區、黃島油港區、前灣新港區和董家口港區等四大港區組成。各港碼頭均有鐵路相連,環膠州灣高等級公路與濟青高速公路相接,腹地除吸引山東外,還承擔著華北對外運輸任務。2016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達51337.54萬噸。
6、大連港
大連港位於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灣內,港闊水深,冬季不凍,萬噸貨輪暢通無阻,是東北地區最重要的綜合性外貿口岸。大連是哈大線的終點,以東北三省為經濟腹地,是東北的門戶,至2013年,大連港是次於寧波-舟山、上海、天津、廣州、蘇州、青島、唐山的全國第八大海港,同時貨物總吞吐量世界排名第十位。連港集團已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港口建立了海上經貿航運往來關系,開辟了集裝箱國際航線75條,已成為中國主要集裝箱海鐵聯運和海上中轉港口之一。2016年大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55億噸。
7、唐山港
唐山港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東南沿海,是我國沿海的地區性重要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專業化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北省、北京市、華北及西北部分地區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唐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託;曹妃甸循環經濟示範區、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及戰略資源。唐山港毗鄰京津冀城市群,曹妃甸距韓國仁川400海里,日本長崎680海里、神戶935海里,與礦石出口國澳大利亞、巴西、秘魯、南非、印度等國海運航線也十分順暢。2016年唐山港貨物吞吐量達52013.42萬噸。
8、秦皇島港
秦皇島港地處渤海之濱,扼東北、華北之咽喉,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天然不凍港。這裏海岸曲折、港闊水深,風平浪靜,泥沙淤積很少,萬噸貨輪可自由出入。秦皇島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是我國「北煤南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港,擔負著我國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應。秦皇島港煤碼頭三期工程的建成,已使秦皇島港成為世界最大能源輸出港,也是我國以煤炭、石油輸出為主的綜合性港口。2016年秦皇島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8684.31萬噸。
9、營口港
營口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22°06′00″,北緯40°17′42″,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主樞紐港,是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最近的出海港,東北地區最大的貨物運輸港,遼東灣經濟區的核心港口。營口港由營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經營,下轄營口港區、鮁魚圈港區、仙人島港區、盤錦港區、海洋紅港區、綏中石河港區和葫蘆島柳條溝港區。營口港已同50多個國家和地區14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運業務關系。2016年營口港貨物吞吐量達35217.13萬噸。
10、深圳港
深圳港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毗鄰香港。世界上港口比較知名聞名,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線被九龍半島分割為東西兩大部分。西部港區位於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水深港闊,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廣州60海里,經珠江水系可與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區各市、縣相連,經香港暗士頓水道可達國內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東部港區位於大鵬灣內,灣內水深12至14米,海面開闊,風平浪靜,是華南地區優良的天然港灣。2016年深圳港貨物吞吐量達21409.87萬噸。
Ⅱ 泉州市面積多大
目前泉州市區究竟有多大?據了解,市區已從1995年的14.8平方公里發展到目前的48.85平方公里,我們的城市正在變得又大又美。
泉州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比陸域面積11015平方公里(不含金門)還大;海岸線541公里,比沿用多年的數據427公里足足「長」了114公里;深水岸線42.10公里,可建各種泊位197個,年總吞吐能力可達16000萬噸……利用精確GPS衛星定位技術測得的最新數據表明, 泉州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建設「億噸大港」的宏偉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近年來,泉州市致力於實施「大泉州發展戰略」,按照「打開大門、治理兩江、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的建設方針,把古城保護建設與新區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加快城市基礎建設,提高城市質量和品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的整體功能
泉州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比陸域面積11015平方公里(不含金門)還大。
1、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0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經濟中心。北承省會福州、莆田,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總人口774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佔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風俗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等多種宗教並盛,互為融合。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Ⅲ 中國億噸港口都有哪些
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天津港、廣州港、廈門港、寧波港、大連港、煙台港 、連雲港、營口
Ⅳ 中國從1949到2009近60年交通方式及通信方式的變化歷程
交通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標志之一。打開歷史的檔案,我們可以發現新中國成立時交通的窘迫:鐵路能夠通車的里程只有1萬多公里;全國僅有3萬公里公路。
"1949年,中國交通運輸業可謂一窮二白,比西方發達國家落後近一個世紀。"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說,"經過60年建設,中國從無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順暢、便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伴隨著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新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交通建設:
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開了中國民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當時中國民航擁有7條國內航線。
1950年6月15日,新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挖下第一杴土。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政委的鄧小平在成渝鐵路開工典禮上致詞:"我們進軍西南就下決心要把西南建設好,並從建設人民交通事業開始做起。"
公路、水路、港口建設也在各地全面鋪開。
到1978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86萬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長了兩倍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9萬公里,搭起了鐵路、公路、水運、民航行業的骨架,實現了從"無路"到"有路"的跨越。
改革開放後,為了大國騰飛的夢想,奮進的號角再度吹響:"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在20世紀80年代初響徹大江南北。中國交通開始實現從"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順暢"的再次跨越。
月底,由中鐵十七局承建的京滬高鐵北京特大橋正在緊張架梁。京滬高鐵這條世界上線路最長、標准最高的高速鐵路投入運營後,從北京到上海只要4個小時。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鐵路建設實現驚人跨越。從三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鐵路建設顯著改變著百姓生活。
截至2008年底,中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73.02萬公里,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萬公里增長了45倍。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成平介紹,到2008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是建國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60302公里,一級公路有54216公里。
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公路通車里程僅為8.07萬公里,有路面里程只有3萬公里。
中國2008年乘坐飛機出行的旅客人數達到1.92億人次。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0年,乘坐飛機出門的人全國只有1萬人次。
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0年,中國民航只有7條國內航線,通航國內8個城市。中國民航的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分別是157萬噸公里、1萬人次和767噸。
高速公路作為現代交通的驕子,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也成為衡量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1988年10月31日,中國修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長度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此後,中國高速公路建設以世界罕見的速度向前發展。1998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258公里,居世界第八;2001年底達到1.9萬公里,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中國高速公路突破6萬公里。
如今,翻開中國公路交通地圖,橫貫全國東西南北的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如條條巨龍,舞動在中國大地上。迅猛發展的高速公路,是中國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的縮影,是古老的東方大國快速走向現代化,走向民族復興的標志性豐碑。
到2008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73萬公里,全國99.24%的鄉鎮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鐵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民航擁有1254架飛機,經營著1532條定期航班航線;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億噸大港達到16個。
發展之路:支撐國民經濟快速前行
路可興國,海陸空條條大道的通暢,可以為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保障,促進社會的開放文明。
新干線是現代日本高度發達的一個象徵。1978年10月,鄧小平在日本考察時速達210公里的新干線時感慨地說:就是感覺到快,我們需要跑!
如今,一代偉人的期盼終於成了現實。2008年8月1日,京津高速鐵路正式通車,其世界第一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鄧小平當年在日本乘坐的新干線。
修一條路可帶動一方經濟,鋪就一張交通網可以拉動整個國民經濟。中國交通發展的速度,從一個側面印證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速度。
沈大高速公路自1988年通車以來,沿線崛起20個大型集貿市場,建立各類開發區85個,引來201家三資企業落戶,沿線五市利用外資10年平均年增長率高達48.5%。
1996年9月1日通車、全長2398公里的京九鐵路,將北京和香港九龍連接,是中國鐵路史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的工程項目,輻射人口約2億人。這條鐵路通車以前,每年沿線都有大量農民的山貨、土特產爛在地里。路通後,山貨出去了,農民富裕了,京九鐵路成為中西部地區最重要的生產力之一。
"我國這些年陸續建成的四通八達、快速流動的運輸網已發揮出巨大效益。它促進了國民經濟運轉需要的人、財、物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動著經濟和社會前進的步伐。"交通運輸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關昌余說。
Ⅳ 泉州位於福建的什麼方向啊
泉州位於福建的東南部。
泉州,福建省東南沿海地級市,簡稱泉、鯉,別名鯉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
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1982年,泉州入選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7年,泉州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4月,泉州入選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
(5)福州到億噸大港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泉州發展
1、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18年前7個月,「億噸大港」泉州港的港口貨物吞吐量達736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35萬標箱,已與4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海運物流通道;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31萬人次,增長52.4%。
與此同時,綜合保稅區、晉江陸地港、泉州購跨境電商平台等建設,將逐步建立起泉州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投資環境。
2、民營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頻繁到東南亞、南亞、中亞等地投資設立產業專區、營銷中心和跨境電商配送中心;貿易投資「引進來」激發活力,截至2018年7月,海絲參與國家和地區已來泉設立企業1602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4.76億美元。
3、文化交流不斷深化,海絲文化煥發耀眼魅力。2014年以來,泉州已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阿拉伯城市論壇、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和兩屆海絲國際藝術節等盛會。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工商理事會在泉州成立,目前已有22個國家和地區、360家企業或組織參與其中。
Ⅵ 中國最大的港口是哪裡
秦皇島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輸出港中國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在上海中國最大的海運港口在香港
2009年1至11月中國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排名
寧波-舟山港52593(8.9%)
上海 44537(-6%)
天津 34842(5.6%)
廣州 33557(6.2%)
青島 28920(5%)
大連 24984(11.9%)
秦皇島 22541(-4.5%)
深圳 17502(-10.7%)
日照 17009(22.8%)
營口 16552(20%)
唐山 15752(58%)
煙台 11531(10.3%)
湛江 10457(——)
連雲港 10015(8.2%)
廈門 10039(13.2%)
福州 7549(24.4%)
黃驊(滄州)7642(2.7%)
泉州 7051(6.1%)
Ⅶ 中國的沿海省份有幾個
《中國海洋統計年鑒》給沿海地區下的定義是指有海岸線(大陸岸線和島嶼岸線)的地區,按行政區劃分為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我國有9個沿海省、1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53個沿海城市、242個沿海區縣。
分別是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灣省、廣東省。還有1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分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7)福州到億噸大港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一、沿海地區的優勢
瀕臨海洋的沿海地區,受海洋的影響,一般都是生態環境優美、適合人類居住、有利於發展經濟的「精華地區」。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區。中國的沿海地區也是這樣, 沿海12個省區基本上都是環境條件好、經濟發達、人口承載力高的地區。
1、除台灣之外,沿海12個省(區)、市總面積133.4萬km2,佔全部國土面積的14%;1995年末人口49599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40.9%。
在全國東部、西部、 中部三個地帶中,沿海地區人口承載力最強,全國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約124人,其中東部沿海地區372人,中部地區200人,西部地區15人,三個地區人口密度之比為25:13:1。
2、沿海地區具有臨海的區位優勢,對外經濟聯系方便,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佔全國的60%以上。
3、沿海地區氣候濕潤,雨量較多,土地肥沃,農業生產也很發達。大海還有持續的造陸功能,東南沿海地區約2.5億畝優良農田是由灘塗圍墾形成的。
二、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這其中,沿海地區表現得最為突出,20餘年來,中國的經濟最閃光的地方就出現在沿海地區。跨入新世紀,中國的經濟仍將需要沿海經濟增長的支撐,沿海地區的發展對於整個中國的經濟增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沿海地區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雖然有所波動,但上升的勢頭卻是顯而易見的。1992年,沿海地區在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為56.55%,1995年增加到58.33%,1999年進一步上升到58.72%。
從未來的發展走勢看,沿海地區將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承擔雙重任務:一是擔負起追趕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維持全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作用;二是為西部大開發和全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所以,只有沿海地區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中國經濟中長期階段的持續發展才能得到保障;也只有沿海地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才能更好地支持西部大開發。因而在討論全國未來相當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時,必須高度重視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Ⅷ 關於福州港口
福州港這個曾經只是一個吞吐量不足80萬噸的河口港,憑借省會中心城市和對台經貿往來以及三通的優勢,加快深水港區的開發建設步伐。如今福州港---9月7日,馬士基開始安排貨櫃從福州江陰港區中轉到世界各地,這是繼福建青山紙業落戶不久,又一個大型企業選擇該港作為集裝箱進出口門戶。近年來,福州人把握"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有利時機,准確定位,突出重點,快步行進在由河口港邁向深水海港的發展之路,正在創造沖擊億噸大港的新的歷史。
據福州港務局統計,2004年,全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938.63萬噸,其中集裝箱進出口量完成70.79萬標箱,在我國沿海港口中雙雙位居第10位。對台試點直航完成798航次,進出口集裝箱量24.37萬標箱,比增7.5%。"兩馬"客運直航完成518航次,進出旅客21572人次,比增201.28%。今年1-7月,福州港完成吞吐量達3908萬噸。
跳出閩江口圓夢深水港
根據「沿海港口發展戰略」規劃,從上世紀開始,福州港重點建設江陰、羅源灣、松下3個外海深水港區,目前一個多功能、現代化、綜合性的"一港四區"國家主樞紐港規模已經形成。《福州港總體規劃》確定,江陰港區將優先發展集裝箱泊位,羅源灣港區優先發展大型散雜貨碼頭,位於長樂的松下港區主要為後方工業區物資進出口服務。
分布在閩江口兩側的碼頭,當前仍是福州的主要港口門戶,因河口航道條件限制,最大隻能靠泊2萬噸級海輪。去年,福州及周邊地區約有20多萬集裝箱"舍近求遠"運到廈門裝船。缺乏大型深水集裝箱和煤炭、石油、礦石等專業碼頭,已成為制約福州經濟發展的瓶頸,也是福州港口人的心頭之痛。為此,福州市委、市政府確立今年為「港口建設年」,按照「深水深用,淺水淺用」原則,大力建設港口深水泊位,確定了11個擬建再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建設進度,建設總投資達37.54億元,全部建成後可新增吞吐能力1699萬噸,84萬標箱。
1999年,位於興化灣江陰半島南部的江陰1#5萬噸級泊位開工建設,拉開了福州港外海大型港口建設的序幕。繼江陰港區1#泊位投入運營後,今年8月10日,2#、3#兩個5萬噸泊位進入主體施工階段,計劃2007年3月完工,3個泊位均由福州港務集團、新加坡港務集團、印尼林氏集團和福清市共同投資興建,4#、5#泊位也有望在今年內開工。該港區規劃深水泊位達30個,乘潮可通航15萬噸級船舶。目前除5個集裝箱泊位外,一個5萬噸級化工碼頭和為國電江陰火電廠配套的7萬噸煤碼頭也在積極籌建中。江陰港區擁有了5個集裝箱5萬噸級泊位後,可兼靠第六代集裝箱船,將成為福建省最大的集裝箱港區。
羅源灣北岸經交通部批準的規劃深水岸線全長25公里,可分布66個深水碼頭泊位,建港條件十分優越。由魯能集團投資1.98億元、年吞吐量達80萬噸的羅源灣港區獅岐3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僅用297天就建成並正式開港通航。獅岐碼頭是羅源灣深水港區建設的第一個項目,也是福州港機械配備最齊全、裝卸能力最大的多用途泊位。此外,羅源灣碼頭集裝箱中轉配送中心工程近日也進入施工階段;為華電可門火電廠配套的5萬噸級(兼靠10萬噸級)煤碼頭年底將投產,該電廠一期兩台60萬千瓦發電機組明年投產發電。松下港區一個5萬噸級和一個7萬噸級散雜貨泊位今年內也將完成主體工程施工。
發展現代物流沖擊億噸目標
閩江口內港區的馬尾物流園區,隨著閩江入海口兩岸一批萬噸級碼頭泊位的陸續建成投產和一大批有實力的國際港口物流企業的入園,有效地帶動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福州保稅區的發展,促進了向社會提供倉儲、運輸、配送、加工、保稅、信息交換等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發展。良好的深水建港條件和大手筆的多元投資,使福州港迅速由小變大的同時,福清、長樂等地臨港工業區也日益壯大,總投資4.7億美元的外商獨資僑聯(福州)鋼鐵公司不久前在江陰工業集中區開工。
隨著同三線、京福線等高速公路的相繼建成和福廈、福溫鐵路的即將動工興建,福州港港口的集疏運條件將進一步改善,港口的經濟腹地范圍將進一步向內陸延伸。8月下旬,福建省政府批准了江陰港區B型海關保稅物流中心開建,使福州保稅區延伸至江陰港區,這是該省進一步發展保稅加工、倉儲配送等與港口貨物運輸相關的產業,建成內外貿並重的國際貨運樞紐型物流園區的又一決策。消息傳出,即有多家境內外物流企業或相關企業進行咨詢,有意落戶。
福州市港務局副局長張榕介紹,今年港口生產將再上新台階,計劃全港貨物吞吐量完成6800萬噸,力爭7200萬噸;集裝箱進出口量計劃85萬標箱,力爭90萬標箱。按《福州港總體規劃》和目前港口建設發展速度,福州港力爭至"十一五"期間,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力爭實現200萬標箱。可以預見,一個以能源、原材料、集裝箱和其它外貿物資中轉運輸為主,逐步發展成為具有運輸組織、裝卸倉儲、中轉換裝、臨港工業、現代物流通信信息、綜合服務、國防安全和保稅、加工、商貿、旅遊等多功能、現代化的綜合性港口,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完善配套政策落實保證措施
由於歷史原因,整個福建港口群基礎設施與廣東、浙江相鄰地區比,還相當薄弱,臨港經濟正在起步,港口硬體明顯落後。如福州港目前擁有的各種設備中有的早就應該更新換代了。雖然在省、市大力推進"海峽經濟區建設,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新形勢下,福州港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四個港區建設高歌猛進,但距全面騰飛還任重道遠。
據了解,當前困擾福州港建設最突出的問題是資金不能按時到位,航道建設資金缺口矛盾也十分突出,一些縣級市為了招商周期拉得過長,此外在前期審批、征地方面也遇到一定的困難。加上體制、人才等方面原因,使福州港口建設速度受到肘制。為此,福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港口領導小組,將港口建設,帶動臨港工業發展列入各級政府重要的議事日程,形成了市、縣兩級政府領導重視港口建設發展的良好局面。尤其在省交通建設以港口發展為核心的戰略下,全省港口集疏運體系將舊貌換新顏,港口硬體環境將大大改善。
福州港有關專家認為,福州港的建設還應進一步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充分落實保證措施,否則將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他們建議:借鑒其他省市口岸大通關經驗,進一步理順港口管理體制,加大進出口貨物的海關、商檢、金融等現代物流發展機構協調力度;省市主管部門盡快出台相關政策,推進港口投融資改革,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建設地主港,解決好港口建設項目審批中涉及岸線審批和海域使用等有關問題;設立全省港口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加大對港口和航道建設扶持力度,保證與碼頭泊位配套的公用基礎設施運轉正常;認真貫徹《港口法》,幫助解決港口企業在資金、信息、生產、安全、環保、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不知道能不能幫你
Ⅸ 泉州在莆田的哪個省的
泉州不在莆田,屬於福建省。泉州市,別稱鯉城,是福建省地級市,閩南民系城市之一,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全市共轄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縣,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
泉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閩南話為主要方言,並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常住外來人口達204萬人。
福建省部分建制沿革
1990年8月15日,撤銷漳平縣,設立漳平市(縣級市);12月26日,撤銷福清縣,設立福清市(縣級市)。1992年,撤銷晉江縣設立晉江市(縣級);撤銷建甌縣設立建甌市(縣級市),原行政區劃均不變,亦不增加機構和編制。
1994年,撤銷南平地區,設立南平市(地級市);撤銷南平市(縣級市),設立延平區;撤銷長樂縣,設立長樂市(縣級市);撤銷建陽縣,設立建陽市(縣級市)。1999年,撤銷寧德地區,設立寧德市(地級),原寧德市改設蕉城區。
2014年5月,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12月,撤銷永定縣,設立龍岩市永定區。2017年11月,撤銷長樂市,設立福州市長樂區。
2021年1月,撤銷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馬巷鎮,設立翔安區新店街道、馬巷街道,原行政區域不變。
2021年2月3日,撤銷龍海市,設立漳州市龍海區;撤銷長泰縣,設立漳州市長泰區;撤銷三明市梅列區、三元區,設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區;撤銷沙縣,設立三明市沙縣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泉州,網路-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