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有多少個小區
福州有五個行政區;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
五個區里總共有2291個住宅小區.
㈡ 福州市包括哪幾個區
福州有六個區,分別是:鼓樓區、晉安區、馬尾區、台江區、倉山區、長樂區。
鼓樓區:洪山鎮、東街、南街、安泰、水部、溫泉、鼓東、鼓西、華大、五鳳。
晉安區:茶園、王莊、象園街道,新店、岳峰、鼓山、宦溪鎮、壽山、日溪鄉。
馬尾區:琅岐鎮、羅星街道、馬尾、亭江。
台江區:茶亭、洋中、後洲、新港、瀛洲、蒼霞、義洲、上海、寧化、鰲峰街道。
倉山區:螺洲鎮、倉前、下渡、臨江、三叉街、對湖、上渡、金山、倉山、城門。
長樂區:吳航、航城、營前、漳港街道,梅花、金峰、潭頭、玉田、江田、古槐、文武砂、湖南、文嶺、松下鎮,羅聯、猴嶼鄉。
(2)福州馬尾有多少個小區擴展閱讀: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居於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
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7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37公里。
福州漢族人口居多, 漢族人口佔全市人口總數的98.69%。全市有43個少數民族,約8.87萬人,佔1.32%,其中畲族人口4.7萬人,約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8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9個民族。
㈢ 福州馬尾哪個小區值得買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04
㈣ 福州有幾個社區啊
福州市轄5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福州市 面積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萬人(2004年)。
鼓樓區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 56萬。郵政編碼350001。區人民政府駐津泰路。
台江區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350004。區人民政府駐廣達路。
倉山區面積 146平方千米,人口 39萬。郵政編碼350007。區人民政府駐麥園路。
馬尾區面積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萬。郵政編碼350015。區人民政府駐君竹路。
晉安區面積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萬。郵政編碼350011。區人民政府駐岳峰鎮。
福清市面積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萬。郵政編碼350300。市人民政府駐融城街。
長樂市面積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萬。郵政編碼350200。市人民政府駐吳航街。
閩侯縣面積2130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350100。縣人民政府駐甘蔗街。
連江縣面積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3505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羅源縣面積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萬。郵政編碼350600。縣人民政府駐鳳山鎮。
閩清縣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萬。郵政編碼3508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永泰縣面積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萬。郵政編碼350700。縣人民政府駐樟城鎮。
平潭縣面積 371平方千米,人口 38萬。郵政編碼350400。縣人民政府駐潭城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㈤ 馬尾區的行政區劃
民國期間
民國38年境內仍屬林森縣,馬江鎮、閩亭鎮、嘉登鄉(琅岐)均屬第三區。馬江鎮設10保、126甲;閩亭鎮設11保、174甲;嘉登鄉設12保、178甲。共計33保,478甲。 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8月15~17日,馬江鎮、閩亭鎮、琅岐鄉相繼解放。是時,區公所址在閩安鎮,轄有馬江鎮、閩亭鎮、嘉登鄉,仍設33保。1949年12月,馬江鎮、閩亭鎮劃為閩侯縣第三區,閩琅鎮為第二區,設區公所,為縣派出機構。1950年,境內開始民主建政,廢除保甲制,建立鄉鎮政權。1950年4月22日,第二區劃設1鎮6個鄉,第三區劃設2鎮8鄉。
2013年馬尾區轄三鎮一街(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羅星街道),共62個村委會、13個社區(居委會),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276平方公理 。 馬尾位於東經119°37′,北緯25°29′,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閩江下游北岸,距閩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軍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門戶。
這一帶正是烏龍江、白龍江與琴江三江交匯的地方,三江自閩安鎮、長門流入東海。東南臨江與長樂市隔江相望,東北毗鄰連江縣琯頭鎮,西與晉安區鼓嶺鄉接壤,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區內地形總趨勢呈西北高(海拔標高500~800米),東南低(海拔標高1~10米)。海拔標高10米以上低山丘陵山地佔73.18%,海拔標高10米以下平原區佔16.82%。琅岐鎮則為中間高四周低,最高白雲山海拔標高275米,平原區海拔標高1.5~3.5米(海拔標高,高程均為黃海高程系)。
地質構造處在中國東南沿海華廈系第二復式隆起帶東緣福州盆地東側,屬江口溺谷海灣型游沙堆積,區內第四系厚度一般為30-40米,自山邊沿江增厚,基岩為變質火山岩和花崗岩。 民國36年(1947年),全境總人口61101人。其中,漢族61099人,占總人口99.99%,滿族、苗族各一人。1952年,全區總人口78563人,其中,漢族78548人,占總人口的99.98%,少數名族有滿族9人,苗族5人。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155862人,其中,漢族155543人,占人口總數的99.79%;13個少數民族總共318人,佔全區人口總數的0.20%;與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對比,除侗族、瑤族人口保持不變外,蒙族增加6人、回族增加51人、藏族增加2人、壯族增加13人、滿族增加14人、白族增加1人、土家族增加4人、畲族增加175人、布依族增加1人,與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苗族減少121人,黎族、高山族各減少1人。
漢代,馬尾境內已有民居。兩晉、南朝至唐,北方漢人紛紛南遷。明代倭寇之患,影響境內人口的增長。清代,閩安設左右兩個標營,官兵1500人,將弁兵員大都攜眷定居,逐漸成為當地住民。同治年間創辦船政,匠工達2600人,人口增加。清末境內(已含亭江、琅岐,下同)已建村莊62個。
民國時期,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人口銳減。抗日戰爭勝利後,人口有所增加。民國34年(1945年)年底,人口57970人。民國38年3月,增加至60697人。
1950~1959年,出現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年平均出生2290人,平均出生率為29.34%。1960~1961年,國民經濟暫時困難,出生人口從1959年的2209人,下降到1961年的1036人,同期出生率從26.33%下降到12.94%;而死亡率從1959年6.52%上升到1961年9.18%。196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僅4.88%。1962~1973年,是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年平均出生達3268人,平均出生率33.18%,比第一次高峰期每年平均增加978人。1974~1986年,貫徹落實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長,出生率迅速下降,年出生人數從1973年的3922人下降到1986年的2337人,同期出生率從34.46%下降到16.81%。1987~1994年,計劃生育成效明顯,出生率下降,從1987年的14.22%,下降到1994年的10.80%。但由於人口再生產的慣性作用,這一時期年平均出生2361人,仍比1986年增加24人,出生人數和出生率出現不協調的情況。1997年,馬尾區人口154956人,比1949年的60656人,增加943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馬尾常住人口為231929人。
1997年,馬尾區人口154956人,比1949年的60656人,增加94300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馬尾區人口數為231929,所佔比重為3.26%。 (公路)
民國17年(1928年),福建省公路局開始籌建福(州)馬(尾)公路。民國19年,福州市段(南門至水部)路基及部分路面竣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20世紀50年代初,省公路工程處削低望樓山,填平君竹港西段,建成從中岐(馬尾舊鎮)直通羅星塔的公路。1973~1976年,全線改建為瀝青路面,路基寬7.5~9.0米。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福州至馬尾公路改建成一級公路。104國道福州至馬尾段總長19.3公里,路基寬23米,橫斷面採取中間分隔,上下分行,主車道各寬7.5米,路面為碎石鋪底,瀝青混凝土鋪面,橋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90年10月1日,全線正式通車。1995年5月,馬尾君竹至長安段公路按一、二級標准進行拓寬改建,鋪設水泥混凝土路面,寬24米,橫斷面採取中間分隔,上下分行,主車道寬8米。1997年建成通車。
(鐵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20世紀50年代中期,福(州)馬(尾)鐵路的路基工程動工修築。1959年已完成大部分,因受投資資金限制,無法鋪軌。1970年7月,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決定重修福馬鐵路。9月動工,組織民工修築路基續建工程,橋涵、鋪軌工程由南昌鐵路局第一、二工程團鋪設;通信、信號工程由福州電務段負責,房建工程由福州建築段施工。1971年8月1日建成通車。該支線從福州東站接軌,終點是馬尾青洲。全長21.25公里,全線共有小橋15座,長277.8延米、涵洞38座。鐵路道口22個,其中有人看守的11個,無人看守的11個。 (航道)
馬尾港航道屬河海相通航道,自馬尾至福州萬壽橋為閩江內河航道,馬尾至閩江口入海處為通海航道。
從馬尾(羅星塔)至閩江口七星礁,全長50公里(包括川石島至外攔門沙15公里),航道狀況復雜。馬尾至川石島長35公里,兩岸多山丘石岩,河面寬窄相間。1988年1月,一期整治工程竣工後,基本能乘潮通行萬噸級海輪。1991年實施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1997年,乘潮可通航2萬噸級海輪。
(碼頭)
清代及其以前,馬尾地區沒有建設專門碼頭,海輪進港均停泊在羅星塔錨地(12個泊位),以小船盤駁。民國25年(1936年9月),在羅星塔下右傍岸興建石砌駁岸碼頭,設置兩道鐵引橋和兩艘浮船,可供4000噸級、吃水14尺(合4.66米)的海輪靠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馬尾地區碼頭設施仍處於落後狀態,1959年,羅星塔浮碼頭(民國25年建造)修復1座。至90年代已初具規模。
㈥ 福州市現有幾個區
福州 現在有6個區:倉山區,鼓樓區,馬尾區,台江區,晉安區,長樂區。
㈦ 福州共有幾個區分別叫什麼
福州全市共轄6個市轄區,分別是:倉山區,鼓樓區,馬尾區,台江區,晉安區,長樂區。
福州市,簡稱「榕」,別稱榕城,是福建省省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全市共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6個縣,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16平方公里。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經濟概況:
2020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0.0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0.70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0.77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5618.55億元,增長4.4%。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