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省的交通情況
福建省交通概況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與浙江、江西、廣東接壤,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全省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人口3410萬。福建省交通已初步形成以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為系統的交通網路並加快鐵路進出省通道的建設和"一縱兩橫"高速公路及國防交通設施的建設。省境內鐵路有鷹廈線、萊福線、漳泉線、橫南線、龍梅線等,第四條進出省通道贛州--龍岩鐵路於2001年12月26 日正式動工。贛龍鐵路的建設對完善路網布局、發揮京九線南段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省內公路網路縱橫,福鼎--寧德、羅源--長樂、漳州--詔安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漳州--龍岩高速公路龍岩段三期工程通過交工驗收,北京--福州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線開工。行政村通公路率已達99%,10條"入閩通道"大部分路段已開工建設。全省內河航道里程3888公里,港口以廈門、福州、泉州為主,這3港連續保持全國千萬噸級大港地位,福州、廈門港同時居全國集裝箱吞吐量前10名。航空港主要有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武夷山機場、晉江機場,其中廈門機場已開通至國內航線36條,國際航線4條。福州機場已開通航線31條。
鐵路
福建省鐵路由福州鐵路分局、武夷山、泉州、龍岩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及海倉鐵路公司共同組成。總營業里程1559.6公里,福建省境內1452.8公里。福州鐵路分局管轄鷹廈、外福、福馬、永加、漳州、南平東等六條線路,營業里程945.7公里。其中,福建境內873.9公里、電氣化里程892.3公里、電氣化佔全分局營業里程的94.4%。機車272台,其中,電力機車188台,內燃機車87台,配置客車569輛。其中,硬座車221輛,硬卧車201輛,軟卧車43輛,餐車34輛,行李車38輛,其他車種32輛。外福線(福州)開行13.5對旅客列車,鷹廈線(廈門)開行11.5對旅客列車,橫南線開行3對旅客列車。合資鐵路運營里程613.9公里。內燃機車19台、客車60輛。
公路
2001年底,福建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3547公里,公路密度達到44.11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級公路40666公里,占總里程的80.5%,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65公里,一級公路347公里,二級公路5446公里。農村公路網發展規劃已基本完成。全省共有營業性機動車23.3萬輛,道路運輸業戶6萬多家。在公路的養護方面,福建省加強全省舊橋檢測、隧道養護和縣鄉道路養護管理,確保道路暢通。目前專養公路累計完成綠化9958公里,占可綠化里程11716公里的85%。有2061.66公里路段完成了GBM工程、1380.06公里達到交通部頒布的文明建設樣板路標准。全省專養公路綜合好路率達76.4%,干線公路平均好路率達80.6%,縣鄉公路綜合好路率達74.9%,全省縣鄉道路路況基本保持穩定。
水運
2001年底,福建省共有營業機動船舶2990艘,凈載重量204萬噸。內河機動船舶1084艘,凈載重量6.7萬噸;沿海機動船舶1718艘,凈載重量114萬噸;遠近洋機動船舶188艘,凈載重量83萬噸。水運企業365家。已開辟國內沿海及長江中、下游各港口航線和港澳、東南亞、日本、韓國等近洋航線。沿海港口有生產性泊位366個,沿海港口現有千噸以上碼頭13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達42個;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8250萬噸。福州港青洲港區6#滾裝碼頭建設規模為2萬噸級滾裝泊位1個及鋼囤船碼頭1個,設計年吞吐能力為近期20萬噸,遠期30萬噸;福州港江陰港區是福州港新開發的深水港區,2001年,第一個泊位3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已開工建設,設計年吞吐能力96萬噸(折集裝箱12萬TEU)。
全省沿海已與金馬地區形成兩岸直航船通貨的直接通航,人員和貨物均可以直航的方式從沿海直接進入金馬地區。
航空
福建省主要有福州長樂、廈門高崎、泉州晉江、武夷山四個機場。2001年全年機場吞吐量683萬人次,貨物吞吐量17.23萬噸。福建聯合航空公司飛行國內北京航線每周三個航班,在福州義序機場起降,年旅客運輸能力約2.28萬人。廈門航空公司有21個職能部門,已有廈門、福州、晉江、武夷山四個航班始發營運基地,在30多個大中城市設有營業部或辦事處;擁有波音737、757型飛機24架,總座位數3592個,在冊營運飛機平均22.8架,平均客座率64%,年旅客運輸能力近412多萬人;經營近百條國內、國際定期航班航線,航線總里程9萬多公里,航線網路不僅覆蓋了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而且積極向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東亞發展,並做好台灣海峽兩岸空中直航准備。
http://www.fjpages.com/map/bmjt0.asp
② 福州通航美國紐約什麼時間
福州通航美國紐約的時間是:
2014年11月27日。
幾點說明:
1.中國東方航空公司27日開通福州—上海—紐約航班,這標志著福州機場首條洲際航線正式開通。
2.此次東方航空開通的福州機場首條國際航線,採用的是目前國內最豪華的波音777-300ER大型客機,航班號MU587。
3.每周二、周四執飛,上午7時55分從福州機場起飛,9點20分抵達上海浦東機場T1航站樓經停。中午11點55分,再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於美國東部時間13時25分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T1航站樓,全程共18.5個小時。
③ 福州航空的基本情況
福州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福州航空」)由2014年2月12日經中國民航總局批准籌建,由四家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20億元。其中,海南航空以實物加現金的方式出資12億元,占注冊資本的60%;福州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現金出資4億元,占注冊資本的20%;世紀金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現金出資2億元,佔比為10%;寧波瑞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現金出資2億元,佔比10%。
福州航空以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為主運營基地,經營范圍主要為國際、國內(含港澳台)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以及與航空運輸相關的服務業務等。運營初期,公司機隊運力規模為3架波音737-800。開航初期以國內航線為主,重點開通福州至浦東、海口、昆明、太原、重慶、西安、天津等航線。後續將根據市場發展需要,打造立足本土、輻射海峽兩岸的航線網路,並陸續開通區域國際航線。
福州航空秉承海航集團企業文化,著力打造具有福州乃至福建地方特色的航空品牌,致力於進一步優化海峽西岸的經濟與航空環境。在助力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社會責任價值觀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努力發展成為具備較強競爭優勢與創新能力、並有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企業,成為國內中小型航空公司的代表和國內航空運輸行業的重要力量。
④ 福州有幾個機場
您好!福建省現在(2018年)一共有七個機場(一個在建),分別是: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 ,南平武夷山機場 ,泉州晉江機場 ,龍岩冠貌山機場,三明沙縣機場,寧德霞浦機場(在建) 。
下面分別介紹一個這幾個機場:
一、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三明沙縣機場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沙縣。三明沙縣民用機場於2016年3月7日正式通航。機場近期定位為民航支線機場,可滿足雙向起降的要求,已建成一條長為2600米的跑道及5個機位。飛行區等級為4C級,通航後可起降波音737系列、空客A320系列、CRJ-200等C類機型,並開通三明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南昌、成都、沈陽等城市的航線。遠期定位為中型機場,並具備擴建為4D級機場的條件。跑道可向東北方向延長至2800米以上,起降波音757、767系列等D類機型,直飛國內主要城市、港澳地區、東南亞國家。
七、寧德霞浦機場(在建)
寧德機場位於寧德市霞浦縣,屬於支線機場。根據海西經濟區合理布局支線機場的要求,近期按4C飛行區等級,建設寧德霞浦機場民航擴建工程。根據海西經濟區合理布局支線機場的要求,近期按4C飛行區等級,滿足B737、A320、MD90等系列I、II類飛機起降。有序開辟國內大中城市航線,積極拓展民航業務。
以上就是福建省所有的機場。
⑤ 從福州長樂機場出港的國際航班有到哪些國家和城市
澳大利亞,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北京,武夷山,台灣,烏魯木齊,香港等
⑥ 福建飛機場都有哪些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
南平武夷山機場
泉州晉江機場
寧德霞浦機場(在建)
三明沙縣機場(在建)
龍岩冠貌山機場
⑦ 福州機場在哪個區
長樂區。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Fuzhou Changle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FOC,ICAO:ZSFZ),簡稱福州機場,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距離福州市區約39千米,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區域樞紐機場、「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樞紐機場、華東機場群成員。
1997年6月23日,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截至2018年12月,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有航站樓一座,共計21.6萬平方米;通航點達89個,開通航線117條;跑道長3600米,有機位76個。
(7)福州機場有多少航線擴展閱讀
為了給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將新增福州——越南芽庄、福州——俄羅斯聖彼得堡兩條國際航線,並加密福州——柬埔寨西哈努克、福州——新加坡兩條國際航線。
據了解,福州——越南芽庄航線,由捷星太平洋航空執飛,預計2019年7月15日開航,每周3班(周一、周三、周五)。
福州——俄羅斯聖彼得堡航線,由俄羅斯依爾航空執飛,預計7月18日開航,每周1班(周五)。
福州——柬埔寨西哈努克航線,在現有每周7班的基礎上,7月3日起加密班次,調整為每周10班。
新加坡酷航航空於7月5日開通福州——新加坡航線,每周4班(周一、周三、周五、周日),至此,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每周往返新加坡的航班增加到18班。
截至2019年07月08日,福州長樂國際機場通航城市達98個,開通航線124條,航班通達巴黎、紐約、悉尼、曼谷、吉隆坡、大阪、東京、莫斯科等16個國際熱點城市。
⑧ 福建有多少個飛機場分別列出來
福建的機場:
國際(內)航線: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國內航線:
泉州晉江機場、南平武夷山機場、龍岩連城機場
⑨ 福州到北京的航班,經過了哪幾個省份
由福州長樂機場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航班經過:福建、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天津,最後抵達北京,航線圖如下:
⑩ 全國有多少個機場支線機場有多少個典型支線機場的效益情況如何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航站樓面積137000平方米
桂林兩江機場------50305平方米
西雙版納嘎灑機場-----2336
重慶江北機場----13321平方米
深圳黃田機場----37550平方米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414480平方米
天津濱海機場------20000平方米
太原武宿機場----25800平方米
呼和浩特白塔機場-----19889平方米
沈陽桃仙機場------16145平方米
大連周水子機場------30844平方米
哈爾濱太平機場-----67000平方米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77000平方米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77033平方米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27000平方米
合肥駱鋼機場-----12000平方米
南京祿口國家機場-----92000平方米
廣州白雲國家機場-----79342平方米
長沙黃花機場----7779平方米
武漢天河機場-----28087平方米
南寧吳墟機場-----25885平方米
三亞鳳凰國際機場-----18000平方米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7000平方米
昆明巫家壩機場------21216平方米
西昌青山機場------2000平方米
西安咸陽機場------25700平方米
蘭州中川機場-----5600平方米
烏魯木齊地窩鋪國際機場-----20559平方米
和田機場-----1532平方米
青島流亭機場-----10050平方米
濟南遙牆機場------10351平方米
目前,我國民航以樞紐機場和干線機場為主的機場布局網路已初步形成,但有關專家認為,支線機場的建設和運營卻存在著發展不平衡、投資體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等諸多難題。近日,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交通項目部民航處處長、高級工程師趙民合。
據介紹,2002年,我國民航定期航班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65億噸公里,世界排位升至第5位,客運周轉量世界排位升至第4位。
截至2002年底,我國民航定期航班的航線總數達到1176條,航線里程163.8萬公里(不重復距離),共有各型運輸飛機602架。1978年至2002年,全行業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8.2%、16.3%和19.2%。
優先發展支線機場
趙民合認為,對於機場的定位和管理模式,應當考慮公益性和收益性兩個方面,根據不同情況,實施多元化的管理和運行體制。因為支線機場屬於公益性基礎設施,自身財務效益較差,國家在資金和政策上應予以必要的支持。
關於支線機場的建設標准,應結合國情,研究制定本國化的機場分類方法和建設標准。對於能夠適當從簡或依託社會的設施設備,應當在明確功能和保障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在配置上允許有一定的靈活性。
政府應鼓勵和支持通用航空企業開拓公務、旅遊觀光及短途支線航空運輸等業務,制定並頒布使用小型飛機從事航空運輸經營活動的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以及小型支線機場的建設標准。
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建國初期,我國內地僅有舊中國民航留下的民用機場36個,規模小、設備簡陋。到1978年,航班運行機場才達到78個(其中軍民合用機場36個)。
改革開放後,民航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省會城市紛紛新建、遷建或擴建機場。到2002年底,全國共有定期航班運行機場124個,通用航空機場30個。
有關人士介紹,從「九五」末期開始,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特別是西部地區支線機場的建設逐步受到重視,陸續安排了一些支線機場項目的建設。
盡管我國在航空運輸業務總量上,已跨入世界航空大國的行列,但人均水平還很低,距航空強國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2002年底,美國的機場總數為1.9572萬個,對公眾開放的機場有5286個,其中由聯邦航空局(FAA)負責使用許可審批、實行頒證管理、供航空公司30座以上的運輸飛機使用的公共運輸機場共有633個(含75個軍民合用機場)。
日本的國土面積僅為我國的4%,卻有102個公共機場,其中定期航班機場有94個(含6個軍民合用機場)。專家分析指出,從總量上看,我國民航運輸機場的數量甚至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支線機場建設喜憂參半
據介紹,雲南、新疆、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由於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地區支線航空運輸網,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於支線機場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在2002年9月4日完成的《雲南省支線機場後評價報告》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總結。
航空運輸的發展,對於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繁榮地區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雲南全省1990年GDP為452億元,2001年達到2077億元,以麗江地區為例,機場1995年開航,1997年起,該地區三產增速超過二產,2001年已佔GDP的50%以上,與旅遊相關的產業佔GDP的35%;當年全地區GDP增長7.5%,其中73%來自旅遊業。1992年麗江地區GDP只有1280萬元,2001年達到20.5億元。
湖南張家界市,從上世紀80年代默默無聞的大庸縣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城市,1994年建成通航的張家界機場到2002年旅客吞吐量達到71萬人次,升至全國第40位。1995年全市的旅遊收入為2.6億元,佔GDP的7.6%;2002年達到33億元,相當於GDP的46%。
從發展情況看,支線航空亮點突出,航空旅遊異軍突起,各旅遊機場業務量增長迅速。但從總體看,我國支線航空市場的發展前幾年基本處於徘徊狀態。
然而「十五」時間已經過半,自2001年起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的新增機場項目不足10個,另有6個「十五」以前批准立項的機場項目通過了可研報告的審批。支線機場項目審批難度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民航支線機場建設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國的支線航空運輸和機場建設,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突出體現在機場運量分布不平衡,機場布局東密西疏,西部地區的機場密度僅為東部地區的1/3,支線機場的網路建設遠遠落後於干線機場。
專家稱,航空運力結構不合理,支線航空適用機型少、飛機數量不足,也是影響支線航空業務量增長和支線機場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
據有關資料,2002年底,國內各航空公司共有支線飛機77架,占國內運輸飛機總數的12.8%;支線飛機座位數3420個,占民航運輸飛機總座位的3.7%,2002年運送旅客257萬人次,僅占民航客運總量的3%;旅客周轉量20.4億人公里,佔全部旅客周轉量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