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大福州都市圈規劃總投資多少
擴展閱讀
廈門大學怎麼走機場 2025-09-25 21:39:05

大福州都市圈規劃總投資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7-29 21:46:58

Ⅰ 福州市規劃「一核心、兩新城、三組團、三軸線」各部分所承載的功能是什麼

1. 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11-202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遠期:2016-2020年;遠景:2020年以後。
2. 城市發展目標:福州市發展目標為「開放文明、和諧幸福、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把福州建成為「經濟繁榮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適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諧的文化名城」。
3. 城市規劃區:福州市城市規劃區包括福州市區、長樂市、連江縣和閩侯縣南部11個街道鄉鎮(白沙鎮、甘蔗街道、荊溪鎮、鴻尾鄉、竹岐鄉、上街鎮、南嶼鎮、南通鎮、祥謙鎮、尚干鎮、青口鎮),以及永泰縣葛嶺鎮、塘前鄉,羅源縣松山鎮、碧里鄉。規劃區面積4792平方公里。
4. 市域人口規模預測:福州市域總人口:2010年711.5萬人,規劃2015年為800萬人,2020年為890萬人。:福州市域城鎮人口:2010年440.8萬人,規劃2015年為552萬人,2020年為668萬人。
5. 城鎮化水平預測:福州市城鎮化水平:2010年為61.95%,規劃2015年為69%,2020年為75%。
6. 市域空間結構:規劃福州市域形成「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空間結構。一區:福州中心發展區。兩翼: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南翼」即福清和平潭,應充分利用豐富的港口資源條件,發展港口工業及其它臨海重工業,建設成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產業基地。「北翼」即羅源和連江部分地區,應該依託台商投資區擴區的優勢、重點發展以能源工業為主的臨港工業基地。雙軸即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多極:福州市其它經濟增長極,「多極」包括永泰縣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區(主要指永泰、閩清、閩侯)的中心鎮,永泰縣城承擔一定區域內服務中心和經濟增長極功能。中心鎮重點承擔鎮域及其相鄰地區服務中心和產業集聚區功能。
7. 市域產業布局:市域形成羅源灣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馬尾—長安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業基地、海西福州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青口汽車產業基地、長樂空港動漫和IT產業基地、長樂汽配紡織產業基地、松下港糧油食品加工產業基地、福清光電等先進製造業產業基地、江陰灣臨港產業基地共九大產業基地。
8. 城市性質: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9. 城市職能:省會、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務商貿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旅遊會展中心。
10. 城市人口規模: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2015年為346萬人,2020年為410萬人。
11. 城市用地規模:福州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2015年為300平方公里,2020年為378平方公里。
12.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構建「一核心、兩新城、三組團、三軸線」的城市空間結構。一核心:鼓樓、台江、晉安區。兩新城:南台島、馬尾新城。三組團:包括荊溪組團、上街南嶼南通組團、青口組團。三軸線:包括傳統城市服務軸、城市東擴發展軸、城市南進發展軸。傳統城市服務軸: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島的南北向傳統軸線,承擔商業服務、行政辦公、文化體育等綜合服務功能。未來跨越閩江延伸至烏龍江沿岸。城市東擴發展軸:指承接傳統城市服務軸向東部濱海延伸的區域發展軸,串聯中心區、三江口片區以及長樂城區、濱海新城,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區域服務產業軸。城市南進發展軸:指承接傳統城市服務軸向南部延伸的發展軸,串聯中心區、上街南嶼南通組團,以科技研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主的區域科技發展軸。
13. 空間管制區劃:根據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和城市安全條件,結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將中心城區范圍內的用地劃定為禁建區、限建區、已建區和適建區,並加強對四區的空間管制和建設引導。
14. 工業用地布局規劃:規劃中心城區內集中形成七個產業集聚區。即晉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馬尾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青口汽車產業集聚區、亭江先進製造業集聚區、荊溪先進製造業集聚區、上街南嶼南通科技研發產業集聚區、福州西部創意創新產業集聚區。
15. 物流用地規劃:規劃中心城區內集中形成四個物流中心,即馬尾港口物流中心、杜塢物流中心、青口物流中心、南通物流中心。
16. 住房保障與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按照核心區、新城(南台島新城、馬尾新城)及組團(荊溪、上街南嶼南通、青口組團)、軌道沿線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等四個地區進行布局,分別採取差異化的規劃對策。核心區:以存量改造更新為主、增量開發建設為輔,適當疏解鼓樓、台江舊城區居住人口。對舊居住區和城中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和改造,配建適量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新城及組團:在滿足產業所需的居住功能的基礎上,提升生活配套水平,承擔周邊區域的居住需求,增加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供給。軌道沿線地區:採取高密度開發,鼓勵居住與其它適宜功能混合布局。優先提供面向中低階層的普通商品住房。其他地區:承擔本地區就業崗位的居住職能,緊湊布局,集約利用土地。
17. 城市公共服務中心:市級中心,以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南北軸線和閩江兩岸東西軸線為核心,結合老城歷史風貌的保護,保持和發揚傳統特色,形成與商務、旅遊、休閑相結合的輻射全省的商貿服務中心。新城中心:南台島新城中心位於南台島南側,利用義序機場搬遷建設契機,培育行政辦公、商業商務、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職能,優化核心區與南台島傳統城市服務軸的服務能級,成為中心城區向南跨越閩江發展的重要培育中心;馬尾新城中心,位於閩江沿岸,承擔福州服務沿江功能。整合空間資源,優化城市環境,塑造新城形象,打造高品質的濱江商務辦公、文化旅遊等公共服務中心。組團中心:荊溪組團中心位於荊溪鎮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城市環境;上街南嶼南通組團中心:位於浦上大橋南、灣邊大橋以北,結合大學城、科技產業集中區建設,重點建設現代商業設施,完善教育、醫療等公益性服務設施,同時吸引企業總部或區域性分支機構入駐,配套建設商業、文化、體育休閑設施,構築烏龍江南岸核心服務地區;青口組團中心:位於青口、祥謙鎮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城市環境。
18. 綠地系統結構:按照「兩江潤城、碧山環城、水鏈織城、青峰綴城」的規劃理念,構築「一環八楔、兩帶一網、十一山多園」的綠化體系,形成以點帶線,以線連面,「點—線—面」結合的綠化系統。「一環八楔」:中心城區周邊青山為屏障,構成福州中心城區外圍的綠色生態環。八楔是從周邊的綠色生態環沿金牛山、蓮花山、金雞山、鼓山、清涼山、青芝山、旗山、五虎山延伸的八條綠化廊道,形成楔狀綠地,滲透入中心城區內部作為城市新城之間的綠帶。「兩帶一網」:以閩江、烏龍江兩岸濱江綠帶形成貫穿中心城區的兩條重要的綠化廊道。同時,結合中心城區內豐富的河網水系,形成沿白馬河、晉安河、鳳坂河、光明港、大樟溪等河流構建的濱水綠化網路。「十一山多園」:中心城區內的烏山、於山、屏山、高蓋山、金雞山等作為城市主要的山林公園,以西湖公園、溫泉公園、金山公園等三十一個主要城市綜合性公園構成城市公園綠地主體,形成山園相連。
19.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山城合抱、派江吻海」的大山水、大園林空間格局為依託,以「城為中心,江為紐帶,山為背景」,整合利用現存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一城八鎮(村)、一江一湖、百河潤邑、群翠繞城」的名城空間格局。從整體上保護歷史城區「一路串兩廂」的用地形態和「三山鼎立、二塔對峙、樣樓獨秀、一線貫串、內水縈繞、襟江帶湖」的城市空間格局特色。對歷史文化街區3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9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閩清坂東鎮、長樂潭頭鎮二劉村以及閩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林浦、螺州、陽岐、南嶼、青口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村)進行保護。
20.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按照構建區域快速運輸通道、強化交通樞紐銜接的思路建設沿海快速鐵路、沿海鐵路貨運專線,改造外福鐵路,預留平潭至台灣通道、沿海鐵路貨運線通道;規劃瀋海高速公路復線(福州至永泰段、羅源至連江段)、京台高速公路(閩清至閩侯段、長樂至平潭段)、福清江陰至機場高速公路、東繞城高速公路及江陰、羅源灣、松下等港區疏港高速公路,預留京台高速公路平潭至台灣通道;實施長樂機場擴建工程,啟動義序機場搬遷前期工作。規劃期末形成以港口為龍頭、機場為門戶、鐵路與公路運輸為骨幹、內河航運為輔助的綜合運輸體系。中心城區強化「中心城區—東部新城—長樂」快速通道,構建「兩環十射」進出城快速通道。加強跨閩江及烏龍江通道規劃,期末跨江通道將達到29座(含高速),核心區跨閩江平均間距控制在900m左右。規劃福泉連接線向東南跨越閩江(烏龍江),加強中心城區與長樂通道控制與預留。建設1號線、2號線、4號線三條線路,期末軌道線網總規模達到80公里以上。建立公交補貼長效機制,保障常規公交設施用地,期末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含軌道)出行比例力爭達到30%以上。
21. 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加強水源涵養與保護,加強對重要生態保護區的保護,強化水土流失控制,劃定建設限制分區、生態功能區劃、環境功能區劃,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規劃,將福州市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 近期建設目標:到2015年,以「富民強市、和諧宜居」為發展目標,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力爭用3~5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總量、質量和城市建設水平、管理水平居全省第一,比全省提前三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努力建設經濟實力雄厚、體制機制靈活、生活品質優越、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郁的省會中心城市。近期人口和用地規模:至201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規模為346萬人。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
23. 遠景展望目標: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使福州市成為結構布局合理、生態環境良好、城市景觀優美、各項城市設施完善的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有較強經濟競爭力的現代化大都市。遠景人口規模:至2030年,中心城區城鎮人口規模為550萬人。遠景用地布局結構:形成「一主、三軸、多新城(組團)」的布局結構。 「一主」是城市核心區,即閩江北岸地區。「三軸」是指福州城市發展的三條主要的發展軸線,分別是城市傳統服務軸、城市「東進」發展軸和城市「南拓」發展軸。「多新城(組團)」包括馬尾新城、南台島新城、長樂城區、濱海新城以及中心城區的荊溪、上街南嶼南通、青口等其他組團。各新城組團之間由河流、山體以及綠廊自然隔離。

Ⅱ 三城兩翼一區兩翼是指什麼

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 。

福州大都市區狹義上范圍指福州市行政轄區范圍內所構建的大都市區。

廣義上范圍指的是福州、寧德、莆田、南平、平潭綜合實驗區四市一區共建的大都市區。

2021年1月28日,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范圍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和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和建陽區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

福州大都市區狹義上范圍是福州市以「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城市空間構成。

福州大都市區規劃范圍為「一區兩翼、雙軸多極」。一區即是福州中心主城區。兩翼指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南翼發展區即福清和平潭,北翼發展區即羅源和連江部分地區。雙軸: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雙軸即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多極即福州市其它經濟增長極,包括永泰、閩清、閩侯部分地區。

福州市將高起點、高標准、高層次、高水平推進中心城市「東擴南進、沿江向海」拓展,構建「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城市發展空間結構,努力建設經濟繁榮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適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諧的文化名城。

《福建省委關於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福州大都市區」是海峽西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福州發揮「省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的依託和基礎。



Ⅲ 2021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路線圖敲定

「十四五」開局之年,新型城鎮化正穩步推進。

4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在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組織實施等七方面提出24條措施。

分析人士認為,《任務》的發布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三點意義和作用:

一是,從國家層面統一了2021年城鎮化工作推進的思想和原則;二是,在人口政策上明確具體工作;三是,在區域發展上給出明確路徑。

從整體來看,2021年的重點任務在精簡、高效、務實的基礎上,突出了兩大主題,即人和城之間的互動關系,只有解決好人在城的落戶、就業、生活、工作等各種切實問題,真正實現人與城的融合,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城市更高質量的發展。

超600座城市「零門檻」落戶,推動租購同權

《任務》提出,2021年將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近年來,戶籍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從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陸續取消落戶限制,到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再到2020年「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最終到2021年政策明確落地。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城市數量為672座。根據住建部此前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總人口超過300萬人。這也意味著,今年642座城市將全部實現「零門檻落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300萬以下的城市中,目前尚有貴陽、南昌、蘭州、呼和浩特等8個省會城市和無錫、溫州、佛山、珠海等經濟強市。這些地方同樣有大量外來常住人口,因此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有利於加速這些地方的城鎮化。

此外,《任務》還提出,城市落戶政策要對租購房者同等對待,允許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戶口落戶。

目前,我國落戶政策與房屋掛鉤,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是以「房屋所有權」為原則,這也就意味著「租房」獲得社會福利的優先順序較低,「租購歧視」現象存在,影響城市租賃市場的發展。

隨著《任務》的發布,允許租房落戶,將落戶與購房做出了進一步剝離,讓租賃成為新市民穩定甚至永久的居住方式,將有利於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著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落戶門檻的不斷放寬,一些城市的房價面臨著較大的上行壓力。因此,在放寬城市落戶限制方面,《通知》還規定,城市要整體謀劃、周密設計,統籌做好放開放寬落戶、人才引進和房地產調控工作。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將人才引進和房地產調控工作相結合,是一個新的表述,在過去幾年新型城鎮化的任務中沒有提及。這兩年一些省會城市在人才引進方面力度較大,但隨之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借人才通道進行炒房的現象在增加。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後續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如何防範各類炒房、積極穩定房地產市場成為關鍵。

此外,在著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方面,《通知》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穩定地價、房價和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效盤活存量住房資源,有力有序擴大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政策,合理調控租金水平。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問題。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支持將非住宅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表示,《任務》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對於政策調控的方向給予了指示。同時,對於租賃住房著筆頗多,透露出未來解決大城市的住房問題著重從供應端入手,加大土地供應,盤活存量。此外,《任務》提及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的住房問題,體現了國家對於困難群體、特殊群體的重點關注,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此外,租金水平將會受到管控,穩租金也將成為2021年租賃市場的重要工作。

嚴躍進認為,從過去幾年新型城鎮化的任務表看,租賃市場更多是強調「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思路,而對於租金穩定的關注比較少。此次《任務》明確把「合理調控租金水平」寫了進去。隨著「十四五」期間租賃市場的發展節奏加快,尤其是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大力發展,穩租金的市場基礎將更為扎實。同時這也意味著租賃市場的發展將加速,且更為穩健。各地需要積極落實新型城鎮化的相關任務,在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基礎上,把穩租金也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

都市圈發展仍是重點任務

《任務》還明確,要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增強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能力,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增強城市群人口經濟承載能力,形成都市圈引領城市群、城市群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動力系統。

在健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方面,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扎實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研究編制長江中游、北部灣、關中平原等跨省區城市群實施方案,有序引導省內城市群發展。

此外,《任務》提出,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支持其他有條件中心城市在省級政府指導下牽頭編制都市圈發展規劃。

對比《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可以看出,今年新增加了成都。成都都市圈涉及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近年四市GDP總和佔四川省近半壁江山。今年3月,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尹宏表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就是成都都市圈建設。2月《成都都市圈規劃協同工作機制》正式出台,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已在路上。

西安都市圈也連續兩年被點名,也可以看出近年推進西部核心城市都市圈發展的力度。此前圍繞西安曾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等多個概念。當下「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已寫進陝西「十四五」規劃,並劃定西安都市圈「一核一軸、兩翼三區、多組團」發展格局。據了解,《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正在推進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批復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都市圈在今年繼續被強調,且放在表述的第一順位。2020年福州首次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這也說明福州初步具備了發展都市圈的基礎。今年1月,《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通過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劃定了都市圈的具體范圍。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分析,近兩年對於福州都市圈的大力推動,需要結合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理解。在「十四五」規劃中,此前「海峽西岸城市群」的表述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首次提出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群」,新提法則強調了粵、閩、浙三省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大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之間,還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超級城市作為支撐。」丁長發表示,福州都市圈意在不斷提高福州首位度。

Ⅳ 福州的未來規劃是什麼

一直以來,城市的發展與交通路網的建設密不可分,城市規模的擴大必然要完善片區路網,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從交通路網的建設規劃中也能一瞥城市的發展趨向。

福州,一個中心城區人口接近飽和的省會城市,城區擴張的步伐刻不容緩。在「十三五」城市規劃中,就提到了三大超級交通工程項目,其也為福州當前城區發展標明了方向。

Ⅳ 福州未來發展的幾大戰略是什麼

城市戰略:強中心帶動、構建大福州1.東進長樂、南聯北接,打造濱海產業帶,構築「弓箭」格局的大福州。 2.「繁華看中心、實力看郊區」,實現產業空間大布局。 規劃結構:形成「一軸」、「兩片區」、「五個外圍組團」區域發展戰略:發展大尺度集聚結構1.省域層面——培育沿海城市連綿帶。以福州和廈門為核心,整合沿海6市,構建沿海城市帶,形成大尺度集聚結構。2.都市圈層面——培育福寧莆城市圈。在福州和廈門兩上經濟中心城市的帶動下,海西經濟區將在沿海分別形成「廈漳泉」、「福寧莆」兩個「1小時都市圈」。3.大福州層面——培育大福州都市連綿區。以福州、長樂、福清、羅源、連江、閩侯等縣市為基礎,培育大福州都市區。建議調整福州規劃區范圍,在行政區劃調整之前,構建雙中心結構(長樂為新城中心),同時培育若干外圍組團生長點。

Ⅵ 福州科技館新館在建中,規劃設7個主題展,佔地多大呢

說到福建,大家可能會想到廈門這座城市,廈門作為旅遊城市,境內風景優美,是很多人想去旅遊打卡地之一,因此廈門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反而作為福建省會的福州知名度沒有那麼高。福州,位於福建東部,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都市,近年來也在不斷發展當中,經濟實力在不斷提升中,在2020年GDP已超萬億,這與福州一直在不斷建設當中有著密切關系。

福州科技館新館的建設力爭打造成一座集科普展教、公共服務、管理保障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科技館,為人們提供一處學習科普和體驗科學的平台,同時對於周圍區域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福州科技館新館的建成呢?

Ⅶ 中國僅有的五個國家級都市圈每一個都很強大,你所在的城市上榜了嗎

目前全國有19個國家級新區,20多個自貿區,其中13個省份既有國家級新區,也有自貿區辦,國家批復的城市圈僅有五個,可見其含金量有多高。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五大國家級都市圈。

國家第一個批復的就是南京都市圈,於2021年2月2日批復。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位於中國東部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帶的核心地區。南京都市圈的成員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以及常州市下轄的溧陽市和金壇區,另外還包括安徽境內的滁州、馬鞍山、蕪湖和宣城四座城市,包含了3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和16個縣,總面積達6.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了3596萬,地區經濟總量達到了四點六七萬億。南京都市圈計劃江蘇與安徽兩省是目前五大國家級都市圈中唯一跨省發展的都市圈,也是五個都市圈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連接南北,承東啟西,長三角帶動中西部發展的重要傳導區。南京都市圈體系完整,實力雄厚,科教優勢明顯,文化底蘊深厚,在國家經濟戰略中擁有重要的地位。

第五個是西安都市圈,於202年3月21日批復,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個獲批的都市圈。西安是我國西北地區的第一大城市,西安都市圈的成員包括與咸陽兩座城市是目前五大都市圈中參與城市最少的一個,兩室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萬,經濟總量約一點三萬億。西安與咸陽兩座城市是我國市區離得最近的兩座城市之一,隨著近些年的同城化發展,兩室的城區幾乎完全融合。西安都市圈的獲批,未來定會成為我國西北地區城市發展的高低。如今批復的五大都市圈,未來無疑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那麼現在你在哪個都市圈發展呢?

Ⅷ 福州都市圈的范圍

法律分析:福州都市圈由以福州市為中心、聯系緊密的周邊城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和建陽區、建甌市部分地區,及平潭綜合實驗區,陸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總人口約13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1.5萬億元,分別佔全省的21.5%、33.5%和34.5%。

法律依據:《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 前言 福州都市圈由以福建省福州市為中心、聯系緊密的周邊城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和建陽區、建甌市部分地區,及平潭綜合實驗區,陸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總人口約13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1.5萬億元,分別占福建省的21.5%、33.5%和34.5%。

Ⅸ 福州將會是中國第幾個有地鐵的城市

各大城市地鐵項目盤點: 廣州:經審批同意的三號線總投資約為153億元,平均造價4.3億元/公里,預期2005年建成;二號線全長23公里,預計2003年年底通車;四號線和五號線也在規劃中。到2010年,全長近130公里的5條線將構成廣州軌道交通網路。另據悉,佛山、南海、廣州共同投資100億元建設「廣佛地鐵」,預計2005年建成。 天津:業已開工的地鐵一號線是天津市「十五」期間投資規模最大的一項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全長26.2公里,計劃用4年時間建成。據悉,天津市將在2010年前修建6條共計153公里的地鐵。 北京:未來10年內,北京軌道交通將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增長,到2008年軌道交通里程將達到300公里,市區計劃鋪設地鐵線20條。因此,在今後的20至30年內,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年投資額約為100億元,到2020年,北京軌道交通的總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目前,北京市正在建設的有八通線、城鐵東線、五號線、四號線、十號線、奧運支線和機場客運專線,部分郊區輕軌也在前期准備中,預計2008年前建成。 南京:2002年11月9日,南京地鐵奧體中心站正式開工。奧體中心站是西延線的起點站,建設總投資8000多萬元。 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將於2003年底建成通車,近中期目標是建設4條地鐵和4條輕軌線,總投資達500多億元人民幣。 沈陽:2002年9月,全長21.6公里的沈陽地鐵一號線工程總體建設方案確定,目前,總體招標工作已經展開,鐵道部第三、四設計院等設計單位已開始參與招投標。 杭州:該市將於明年興建的地鐵一號線,總長約52公里。 上海:「十五」期間,上海將投資千億元人民幣,新建軌道交通200多公里,加上現有的65公里軌道交通線路,總計接近300公里,初步形成市域級快速線(R)、市區級的地線(M)、市區軌道線(L)構築的軌道網路骨幹。 哈爾濱:該市軌道交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通過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組的評估,該項目長14.4公里,總投資45.2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2.5億元。 青島:該市地鐵規劃總長度114公里,由南北線、東西線和內環線組成。近期將選建設全長16公里的南北線,預計總投資5億美元。

福州我想會排在第11位了,申請的城市也有很多,比如成都、杭州、沈陽、西安、哈爾濱、青島、蘇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