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大學成立多少周年
擴展閱讀
千鋒杭州培訓怎麼樣 2025-09-25 20:24:03
福州白癜風哪裡看的好 2025-09-25 19:07:08

福州大學成立多少周年

發布時間: 2022-07-30 03:39:03

❶ 福州大學什麼時候建校的 什麼專業比較硬

福州大學的成立是老一輩福建省領導關愛福建的結果。
建國後,由於台灣沒有統一,特別是金門,毛為了持續內戰,抵制美國分裂中國的險惡野心,而在廈門和金門進行炮戰。當時廈門大學的實力比較雄厚,可謂屈指可數。國家就以保護廈大的人才為名義,把廈門大學理工科大部分遷到全國各地。
山東大學
1952年,廈門大學海洋系師生轉入山東大學組建山大海洋系。
中國海洋大學
前邊提到的海洋系在山大遷往濟南時留在了青島,後發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浙江大學
1952年,廈門大學的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並入浙江大學。
東南大學
1952年,廈門大學工學院的機械和電機兩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組建成南京工學院,即後來的東南大學。
河海大學
1952年,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水利專業合並,在南京成立了華東水利學院,即現在的河海大學。
南京大學
1952年,廈門大學俄語專業合並到南京大學外文系,俄語專業的學生也轉到該校外文系學習。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1年5月,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的航空系並入清華,設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由此可知,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參與組建北航(北航於1952年成立)。
上海財經大學
1953年的全國院系調整,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被調整到上海財經學院,即上海財經大學。
同濟大學
1952年,廈大的土木建築並入同濟大學。
內蒙古大學
1957年,以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五校為主,國內十餘所著名高校(包括清華、南開等)共同創建了內蒙古大學。
總之這樣做使得福建省理工科人才奇缺,教育部的所做所為,為老一輩福建省領導無法容忍。所以葉飛就決定,保護僅存的廈大理工科師資,就決定建立福州大學。將廈門大學的大部分理科全都轉到福州大學。葉飛一面指揮戰斗,一面組織籌建大學,還多次親赴數家大學的一些名教授家,請他們來福大工作,著名科學家盧嘉錫就是在他的力邀下,出山擔任了福大副校長。
195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定創辦福州大學。張孤梅為福州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當時在廈門大學工作,後曾經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嘉錫教授,受命來到福州大學,擔任福州大學副校長,在創建福州大學的同時,親手創辦了福州大學化學化工系。1984年,化學化工系分為化學系和化工系;2001年5月,作為福州大學學院制改革的成果,在原有的化學系、化工系基礎上,又合並成立了如今的化學化工學院。
1960年,從廈門大學物理系調出林星等數十名教師組建福州大學物理系。廈門大學的整個電子物理專業及其電子管試制車間也同時轉入福州大學物理系。後來,為了支持福州大學的發展,盧嘉錫帶領廈門大學的一半理科遷往福大。
1960年,為籌辦福州大學與物質結構研究所,盧嘉錫院士赴榕任職(化學一所也隨之遷往福州),化學系的一批優秀教師也來到福大。廈門大學物理系也調出林星等數十名教師組建福州大學物理系。廈大的電子物理組技術物理一組,電子物理組及其電子管試制車間(相當於廈大物理系的2/3)也同時轉入福州大學物理系。此外,數學系的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相當於廈大數學系的3/4)也遷到了福大。也就是說,為了創立福州大學,廈大分出了一半的理科。
福州大學數學系創辦於1958年10月,原名數學力學系,是福州大學創建初期最早設立的五個系之一。當時開設數學、計算數學和力學三個專業。教師隊伍主要由廈門大學數學系的計算數學、力學和微分方程等專業的教師搬遷而來。1962年調整合並為一個專業──數學專業,學制五年。

❷ 福州大學是985院校還是211院校

福州大學是211大學,但不是985大學。全國共有115所211大學,39所985大學,其中福建有2所211大學,1所985大學,目前教育部門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學申報,已經統籌為雙一流大學建設。

福建211大學名單: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福建985大學名單:廈門大學


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5月,學校建有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2個國家級、120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其中,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自然資源部創新服務平台。

館藏資源

截止2020年8月,館藏紙質中外文圖書360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500多種,期刊合訂本290132冊。電子圖書1230萬冊,中外文資料庫70種,自建特色資料庫7個。館內大型檢索工具收集比較齊全,其中《化學文摘》、《工程索引》等收集齊全,成為福建省工程技術科學文獻中心。

    ❸ 福州大學成立日期

    創建於1958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重點大學。
    網上一查就有啊

    ❹ 福州大學建立於1958年的哪天

    10月25

    ❺ 福州大學有哪些專業

    福州大學各專業設置:鏈接: http://zsb.fzu.e.cn/news/news_list.asp?class_id=4&class_name=專業設置

    福大首頁:http://fzu.e.cn/
    福州大學招生辦: http://zsb.fzu.e.cn/
    福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創建於1958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福建省屬重點大學。
    2008年,福州大學盛逢50周年校慶。學校確立了走區域特色創業型強校之路的辦學理念,正朝著建設我國東南地區強校的奮斗目標大步邁進,努力為國家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 學院設置

    學校現有19個以全日制本科生培養為主的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軟體學院、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紫金礦業學院、八方物流學院。學校還設有研究生院(籌)、繼續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以及至誠學院、陽光學院2個獨立學院。

    ● 學科建設

    學校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7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3個省級重點學科。已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即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碩士(JM)和工程碩士(含18個工程領域)。

    ● 辦學規模

    目前在校全日制學生26400餘名,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4660名,本專科生近22200名,此外各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近2200名,成人教育學歷類學生6500餘名。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了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畢業生10萬余名。學校為國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國和港、澳、台地區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

    ● 黨政領導

    校黨委書記陳篤彬研究員,校長吳敏生教授,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新民研究員,校黨委副書記陳尚義研究員,校黨委副書記陳少平研究員,副校長房貞政教授、付賢智教授、范更華教授、王耀華副研究員、高誠輝教授、王健教授。

    ❻ 福州大學管理學院是否為獨立學院,怎麼不感覺一點都不正規啊

    http://glxy.fzu.e.cn/collegeabout.asp 這是管理學院的官網 估計你也看過了
    咳咳 不正規這話 不愛聽,怎麼就不正規了~福州大學再怎麼,也是個第一批211院校啊,綜合的辦學實力還是可以的,校長一心想把福大建設成南方清華,雖然大家戲言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南方界定在錢塘江以南,閩江以北,還是很有希望的,哈哈
    至於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原因可能有幾個:1,福州大學在全國名氣真心不大,我想你應該也是個外省的,當初我報之前我也沒聽說過這個學校,但是看在它在省會城市,並且又是211的份上,就一咬牙一跺腳了,你可能也是和我一樣,對於福大的真正實力沒有信心。2.福大已經轉變成為綜合性院校,但是它是理工科出身,所以強項在於工科,比如計算機,化工,土木工程有其出名,真正進入學校,你會發現黑壓壓一群低於水平線的閩籍男生(小小調侃下他們的身高),管理學院是文科專業,管院有三個專業大類:經濟學類,工商與統計,管理信息系統與工程類,裡面倒是男女比例比較協調。但是管理學院的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在全國或者在福建省和廈門大學那是沒得比的。
    但是、、凡是都有個但是啊,雖然管理學院不是福大的招牌專業,但是招收的分數基本上在福大是數一數二的,因此進來的人都不是二流貨,管院的人都是一幫子腦子比較活泛,性格大氣,積極向上的孩紙,作為福大第一大院(2000人),在學校也是夠面子夠排場常出人才。獨立院校?這么多人,能不獨立設個院校么?。。另外管理學院至去年也成立了30周年了,前段剛剛風風火火的舉辦了歡慶會,而福州大學在2008年時候是成立50周年紀念日,所以其實管理學院也是和福大一起成長的,最近幾年的發展也是在不斷向上的道路上。
    以上所述,都是福州大學本一在旗山新校區的相關情況,如果是至誠學院什麼的我就不知道情況了。。。。

    PS:看來我的理解有點錯了。。。我的獨立的意思不是說管院是獨立出來的,它是屬於福大的,和福大其他17個專業並列的學院,就像樓下所說的,不是獨立招生。

    ❼ 福州大學在211高校中處於什麼水平

    在福建可能最出名的高校是廈門大學,許多外省的人可能對福州大學聞所未聞,甚至包括的舍友,在高考報志願之前都沒有聽說過這所211高校,在大部分人眼裡福州大學都是比較靠後的211高校了。

    自己在福大待了三年,對福大慢慢的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幫忙福大澄清這個看法。福州大學並不是末流的211高校!!!並且發展飛快!!!

    按我覺得如今福州大學在211高校中是水平靠前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❽ 福州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那我不得不吹福大土木院校友黃其森(因為我也土木的哈哈)

    飲水思源,黃其森校友向福大捐贈3億支持母校發展。

    黃其森在福州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

    「我1980年考入福州大學時,那時候高考錄取率非常低,上大學時我只有15歲,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可以說是教育改變了我的一生。」

    被教育改變了一生動黃其森,在創業取得成就之後,感恩母校的培養,一次性給予福州大學3億元的捐贈。

    ❾ 福建師范大學的歷史沿革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1908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預科成立,選舉程呂底亞女士(Miss Lydia Trimble)為校長。學院預科先租賃倉前山倪厝弄的一處房子為宿舍。
    1911年12月,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在倉前山新校址奠基。
    1917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開始創辦四年制本科專業,首先辦教育系、1921年第一屆本科生畢業。
    1921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決定向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申請學士學位的授予權。
    1922年9月28日,得到紐約州立大學董事會的臨時承認證書。
    1931年10月9日,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向中央教育部申請立案。為此,除了學院的課程設置按教育部規定進行了調整外,學院的教育經費也必須按教育部的規定達到了一定的定額。
    1933年6月,教育部准許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臨時立案,承認了中文、外語、教育、家政、數理、化學、生物等7個系。
    1934年6月,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獲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董事會正式承認具有文學士與理學士兩個學位的授予權。
    1935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加入美國基督教13所大學聯合託事部。
    1938年6月21日,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內遷南平。
    1941年,神州淪陷後,日寇入侵閩北、古田大湖阻擊戰是保衛閩北的關鍵戰役。高山峻嶺之間,糧食難以供應。南平駐軍決定趕制20萬塊光餅,穿紮成串,限期送往大湖。華南學院全體師生日夜奮戰,投入緊張的支前工作,並在每袋干糧里附一紙鼓舞士氣的短箋。大湖之役勝利了。學院師生的愛國行動得到軍民們的高度贊揚。
    1941年,福州校舍彭氏樓失火,圖書館、實驗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彭氏樓重建尚未竣工,延至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學院遷回福州的任務。1947年3月13日,波士頓大學校長親自給王世靜頒發了人文科學榮譽博士的學位。
    1951年4月,院系調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與福建協和大學合並成立福州大學。 福建協和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由世界基督教大會推舉的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Dr.John Goucher)來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幾經醞釀、籌備,於民國四年(1915)成立董事會,以俾益知(W.L.Beard)為主席,推選庄才偉(Ain C.Jones)為首任校長,校名定為福建協和大學((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民國五年(1916)二月,該校於福州倉前山租舊俄商茶行正式開課,將福州的英華、格致、三一及閩南的英華、尋源五書院的高年級學生為一年級學生,總數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師專任者5人,兼任者4人。
    民國六年(1917),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協大是一所合格大學,並且參照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管理辦法,承認其畢業生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翌年,美國羅氏基金董事會鑒於協大辦學漸具規模,乃逐年指定一筆巨款,撥作添聘教授和購置設備之用。
    民國八年(1919)一月,羅氏基金社撥助該校科學館的建築設備及常年維持費,並設科學講座六名。庄校長之兄嫂亦捐建文學院一座,及逐年圖書購置經費。
    民國十一年(1922),學校擇定福州魁岐鄉為校址,於鼓山之麓,閩江之濱,建築新校舍。
    民國十四年(1925),文學院、科學館及大小30座校舍先後落成,為紀念庄校長即以科學館命名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
    民國十六年(1927),校董事會改組、高校長辭職回美,校務收回國人自辦,由校友林景潤繼任校長,並遵照國民政府頒布的私立大學規程報請立案。
    民國十七年(1928),得何氏中國文化研究基金會的津助,擴充文學院各學系。
    民國二十年(1931),國民政府教育部因協大隻有文、理兩科,不符合大學至少要有3個學院的規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協和學立案。民國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姓。
    民國二十五年(1936),得福建省政府補助,添設農學與農業經濟兩個學系,開辦農業試驗場。
    民國二十六(1937),並在邵武設立閩北農林試驗場,作為發展農科學系的准備。
    抗戰開始,協大就在民國二十七年(1938)五月遷到閩北山城邵武。
    民國二十九年春(1940),教育部令農學系擴充為農藝學系及園藝學系,加上原有的農業經濟學系成立農科。同時將文史系分為中國文學系和歷史系,數理系改為物理系。
    民國三十一年(1942)四月,教育部批准將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改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文、理、農三科改稱文、理、農三學院。並頒發新校印。於同年10月16日啟用。學校辦學宗旨,據董事會章程(1929年2月經教育部立案)規定,是以博愛、犧牲、服務精神,研究高深學術,養成高尚健全人格,適應社會需求為宗旨。因而博愛、犧牲、服務亦定為協大校訓。
    民國三十三年(1944)十月,福州第二次淪陷,魁岐鄉校舍遭日軍洗劫,留在校內的儀器、設備,無一倖存,連門窗地板也被拆毀,樹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學院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十月被縱火焚燒,屋頂及非水泥部分全毀,膳廳、游藝廳及職員住宅,亦壁穿梯折,僅存外殼,總計校舍被毀損失達30餘萬美元。其中以沙氏考古館的損失最為慘重,館中所存古物3600餘件,包括夏、商、周以來的磁器、銅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費數十年心血,耗巨資匯集的,均盪然無存。
    民國三十四年(1945)五月,日軍撤離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戰勝利了,協大於十一月籌備復員,遷回福州。
    民國三十五年(1946)夏,文學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後修建完成,並添建臨時校舍如大禮堂、農學院辦公廳及教職員住宅等計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復課。經過數月艱巨的工程重整之後,高山蒼蒼,流水泱泱,始重聞昔日的弦歌了。九月二日林景潤校長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陳錫恩代校長及教師多人由美抵校。
    1947年5月16日,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在中國地下黨組織領導下,發動全校絕大部分學生計600餘人,沖破國民黨的威脅與重重阻撓,組織福州市有史以來人數最多、聲勢浩大的三反(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大遊行,散發《告福州市民書》。隊伍沿著市區台江、小橋、洋頭口,穿過南門兜,一路直達鼓樓的國民黨省政府,向當局遞交《請願書》。
    1951年1月,中央教育部決定接辦協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將兩校合並成立福州大學。兩校合並暨福州大學成立典禮,於1951年4月12日在福州魁岐原協大舉行。新成立的福州大學領導機構為校務委員會,由許彧青任主任,嚴叔夏、王世靜任副主任。 福建省立師范專科學校 福建省立師范專科學校(下文簡稱福建師專)為福建師范大學主要前身之一。該校於1941年6月1日,在抗戰烽火中誕生在福建戰時省會永安。
    1940年,夏省政府未經教育部同意,從權設置了省立中等學校師資養成所(二年制),以應急需。鑒於該所受種種條件限制,對解救本省中等師荒未能大有作為,省政府和教育廳不久又派專人向教育部力陳創辦福建師專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同意。
    1941年4月,著手籌辦,6月1日獲電准成立,唐守謙被任命為校長,8月1日即正式開學。福建師專在學校的性質與任務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優級師范學堂一脈相承,在福建高等師范教育史上,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
    1942年5月,乘春深水滿時節,順流而下遷校南平沙溪之濱的水南後谷。
    1946年1月,校址由南平喬遷福建師范教育的發源地-福州烏石山。
    1949年3月,發動了反飢餓、反迫害、反徵兵、反征糧聲勢浩大的遊行。
    1949年8月,師專師生迎來了福州的解放。9月省軍管會接管了學校,仍稱福建省立師范專科學院。
    1950年9月,該校即擴建為福建師范學院。 國立海疆學校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政府決定在與台灣島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創辦一所高等院校,為即將回到中國的台灣培養教師和行政人員。
    1944年5月,國民政府開始在福建籌建大專學制的國立海疆學校,先設師范和行政兩科。8月,選擇仙游縣私立金石中學舊址作為臨時校舍。1945年1月,開始招生。生源主要來自福建仙游、永春、晉江、漳州及廣東揭陽等地。2月,海疆學校正式開學。
    1945年7月,學校奉准遷址南安縣九都鎮。南安九都時期的海疆學校,師資陣容較大,聘任了有許多知名教授。
    1946年6月,國立海疆學校又遷往晉江。
    1947年1月,首屆二年制學生畢業,畢業生大多服務於台灣等地。
    海疆學校自創辦之初,就以「造就專門人才、輔助海疆建設、發展海外事業」為立校之宗旨。前後實際辦學僅僅6年,在全體教職工、校友及海內外各界人士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載入了福建高等教育的史冊。
    1950年,海疆學校停辦,師范科部分教師和學生並入福建省立師范學院。
    1952年6月,福建省立師范學院並入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與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並成立的福州大學。 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 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的前身為私立福建法政學堂,這是福建近代史上一所培養法政專門人才為主的高校,也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私立法政專門學校之一。
    1911年,私立福建法政學堂正式成立。校址位於福州烏石山西北一帶。
    1912年,改稱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經民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1914年7月,又經司法部認可。
    1925年7月,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改稱福建大學。1927年,又恢復稱為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
    192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明令廢止專門學校,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再次改辦私立福建學院。
    1932年2月,福建學院正式獲准立案。
    1936年8月,依據福建省政府實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調整各大學相同科系,福建學院專辦法科,農科歸並私立福建協和大學。
    抗戰全面爆發後,學院初遷閩清十六都白雲渡。1941年4月,再遷浦城大同鄉。1942年6月,三遷返回閩清。
    抗戰勝利後,私立福建學院及其附屬中學回遷福州烏石山原址辦學。
    1951年夏季,私立福建學院奉令辦理結束,商科四系歸並當時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與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並成立的福州大學,組成福州大學財經學院。
    1952年9月13日,福州大學財經學院歸並廈門大學。 福建省研究院 1939年4月,福建省研究所成立,附設在廈門大學抗戰期間的遷校地長汀校內辦公,匯聚了一批很有學術建樹的專門人才。
    1940年11月,福建省政府令福建省研究所改名為福建省研究院。
    1945年,抗戰勝利後福建省研究院遷址福州。
    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央研究院在各省均不設立分支機構,福建省研究院可謂獨樹一幟。在福建省研究院創立和發展的僅十年歷史中,前半段處於抗戰烽火之中,後半段處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統治之下。
    在福建省研究院工作過的有薩本棟、王亞南、汪德耀、傅鷹、林鎔、鄭作新、黃震、朱洗、唐仲璋、何景、章振干、傅家麟等著名科學家和學者,以及共產黨員楊潮烈士等。
    1950年初,福建省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歸屬廈門大學。
    1951年,福建省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室獨立改為新教育研究所,動植物研究所和工業研究所合並為自然科學研究所,歸屬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與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並成立的福州大學。
    1952年,自然科學研究所撤銷,所屬大部分人員轉入福州大學生物系與化學系。 1951年4月,私立福建協和大學(1915-1951年)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1908-1951年)合並成立福州大學。至1952年6月,福州大學先後並入福建省立師范學院(1941-1952年)、福建省研究院(1939-1951年)、私立福建學院(1911年-1951年)等單位。經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後,1953年9月,福州大學改稱福建師范學院。
    1969年,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停辦,1972年5月復校,更名為福建師范大學,並沿用至今。
    2003年,福建司法學校(1983-2003年)並入該校。
    2003年11月,福建師范大學確立為首批八所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
    2007年11月,福建師范大學迎來百年華誕。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等出席慶祝大會。
    2012年11月,教育部與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簽署共建福建師范大學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和福建省委常委、時任副省長陳樺代表雙方簽署協議。福建師范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大學行列。
    2012年12月,福建師范大學成立董事會,福建省政府省長蘇樹林任董事會主席。
    2014年1月,福建師范大學確立為福建省重點建設三所高水平大學之一。
    2014年10月15日,教育部、財政部公布2014年度「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結果,由廈門大學牽頭,復旦大學、福建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等核心單位參與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入選國家「2011計劃」,福建師范大學成為國家「2011計劃」核心參與高校。
    備註:以上歷史圖片資料來源:福建師范大學校慶105周年紀念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