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有多少人去過福州的千年古榕
擴展閱讀
大美福州哪裡最好看 2025-05-22 02:52:31
杭州為什麼別克車很少 2025-05-22 02:51:50

有多少人去過福州的千年古榕

發布時間: 2022-08-06 03:59:41

⑴ 福州最大的榕樹在哪呢

應該是位於鼓樓肅威路裴仙宮內的「榕城第一古榕」
相傳植於北宋年間,至今已有1000多年樹齡,樹高約22米,樹冠如雲,遮天蔽日,胸圍達14.5米,是目前發現的我省胸徑最大的古榕。
已被列入福州市一級古樹名木范圍進行保護。

⑵ 好朋友在福州要過來了~我要猛啃福州的資料啊!能提供一些關於福州的資料、風土人情等等嗎

一、風土人情
祭 灶

福州傳統時令節俗。民間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間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每年農歷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滿上天稟報。祭灶就是為灶神餞行。福州風俗,祭灶分兩天舉行:廿三夜「祭葷灶」,供品用魚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隱惡揚善;廿四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餅。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壞,亂說一通。祭灶特別注重用糖,祭畢還抓一把糖在灶門口塗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說,不亂說。俗謂:「上天講好話,下界保平安。」在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餅和花面殼(化裝面具)給外孫、外孫女。舊時醫術不發達,迷信的人認為戴上花面殼能使瘟神見不到兒童的真面目,可以辟邪。現在一般不舉行祭灶儀式,但在節日全家歡宴的風俗仍然存在。灶糖、灶餅改稱「年糖、年餅」,花面殼僅作為春節兒童玩具。

冬 節 搓 丸

福州傳統時令節俗。福州有「冬節如大年」之說。宋代有拜節、祭墓、互相贈送禮品的習尚,至明代改變為搓丸,並把它貼在門楣間。搓丸象徵團圓,充滿歡樂氣氛。其儀式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在祖先神主龕前,陳列簪花壽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隻大竹籮,籮中盛有糯米磨成的粉粞,點綴有福桔、紅箸、四季花等。搓丸時,全家男女老幼團坐在大竹籮周圍,邊搓丸、邊唱兒歌,搓丸分搓和捏兩種,搓的有圓球和圓條,捏的則形狀不拘。大人喜歡捏壽桃、蝙蝠(福)等象徵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則不一定符合祥瑞,全靠大人喝彩附會,如捏一隻狗,就唱「狗投富」,捏一隻龜,就唱「龜長壽」。搓丸有的煮熟調糖吃;有的在煮熟後粘摻糖的豆粉吃。象這樣全家男女老幼歡聚一堂搞「麵塑」的場面,似是福州地區所特有。

拗九節
又稱孝順節、後九節、送窮節。農歷正月二十九,家家戶戶用糯米和紅糖煮拗九粥,內有紅棗、花生、豇豆、芝麻、荸薺等各種配料,用來祭祀祖先,饋贈親友。凡已嫁女兒,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拗九粥來源,民間傳說不一:一說是相傳目連母親兇悍,死後被送進地獄受苦。目連長大後,每天送飯給母親,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一碗顏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連送飯的日子即為拗九節、孝順節。一說源出送窮,明代學者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

清代學者多贊成此說,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閩俗正月初九稱上九,十九稱中九,廿九稱下九或後九,所以又叫後九節。此俗至今仍在民間流行 。

福州傳統特色小吃和特產

魚丸、芋泥、鍋邊糊,芋果、九層果、光餅、肉鬆、蔥肉餅、燕皮、線面、春卷。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23 00:23 福州傳統宴會的禮俗和禁忌

福州傳統宴會中的許多禮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義,且並不繁雜,稍加講究就能做到,所以現時進行了許多革新,這些禮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來,現舉數例談談。
語言上的客套。設宴請客,客人來了,主人多說勞駕,勞駕,客人呢?遇壽慶抱拳說拜壽,時髦的說健康長壽;其他的喜慶均統說恭喜,唯喪宴,客人以肅然不語表示哀痛為佳,低頭緊握主人的手,至多說一聲保重,千言都在一言中,甚至無聲勝有聲。在宴會上,主人勸酒說請重酌,沒好菜,給儂騙啦(因為收人家紅包,只好謙說騙了);客人說吃好了,不說吃完了(不吉利)或吃真飽了(粗魯)。
宴中的待吃和不吃。福州的壽宴和其他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謂大菜,出大菜要放鞭炮,放過鞭炮還要等待主人敬酒,在這之前是不能動筷的。有小孩不懂規矩的,大人就會制止,這是待吃。不吃呢?不吃是最後一道全頭魚。全頭魚有頭有尾且象徵有餘,豈能吃掉?不吃,最後由主人收起,作喜慶後期的飯配(下飯菜)或送鄰里親友共享。
盤碗碟的重與不重。婚喪兩種宴席,吃完一道菜,盤碗碟皆不能重迭,工作人員來收時也不能重,這是怕觸重喪和重婚的彩頭。除此以外,其他的大多可以重。不過依我看,現今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婦只生一個,按理添丁宴也不能重,但舊俗不管這一套。
菜餚中宜與不宜。婚宴和添丁彌月宴等不能上鯧魚,不論桔汁鯧、燉鯧都與娼諧音,故不宜,喪宴必須有一碗羊肉,俗稱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著哺乳的舉動,所以食羊肉表孝心。此俗實無道理,既然如此,喪宴不上羊肉才是呀!但是,祖宗教我們這樣做,大家都這樣做,誰敢去違反?
喜宴要有一碗太平燕,這已是常識,現在的壽宴第一碗是紗線面,過去似無此俗。面與命諧音,吃炒線面象徵長命,實也無可非議。
依奶(母親)不能做八十。福州有一句罵人的話叫依奶做八十,所以為母親做生日不是七十九歲就是八十一歲;即使每年都做的,八十歲這一年也不做。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福州話中八十與拔直(死亡)諧音,做了八十便意味著拔直。其次,傳說羅隱的母親生前十分悍惡,死後被關入地獄,時年八十歲。

迎 春
福州民間傳統時令節俗,又名迎春牛。明清兩代立春前數天,福州百姓都前往慶城寺閩王祠前取土,捏制春牛,准備春耕,以答謝閩王王審知開發福建的功績。立春日,近郊農民選派代表入城,在知府衙前集結,人群中有錦旗、彩坪、十番 呎、梨園百戲等。例由太守騎馬領頭,農民們抬著春牛隨後。 在鼓樂和鞭炮聲中,沿街轉巷,從東城行春門出城。並事先選定在某鄉村,由太守親自扶犁耕田,禮畢回城,歷時一天。迎春日,萬人空巷,並有泥塑小春牛以及版畫春牛圖等出售,盛況空前。此俗已廢。
迎 年
福州民間傳統節氣時俗。亦稱迎年賽會。舊時多在農歷每年正月初十以後舉行,月底結束。以村為單位,或數村聯合,用八抬大轎請出當地所供神像,如泰山神、白馬王、尚書公、臨水奶等主神,加上神的部屬,如白須、孩兒弟、七爺、八爺等「答骨」像(1尊竹架製成的神像由1人頂著搖擺而行),襯以地下坪(演員化裝歷史故事的一個場面,坐1小車上由人推動行走)、陸地行舟(把彩舟套綁在演員腰上,在陸地行走,象徵坐船)、馬上吹、肩頭坪、十番呎、舞龍燈等節目,在鑼鼓鞭炮聲中結隊巡遊各村街,群眾夾道觀看,煞是熱鬧。
中 元 節
福州傳統時令節俗。農村稱為「七月半」,俗稱「做半段」。半段,指一年之半。被列為僅次於過年的大節,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閑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明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本家人發展到宴請賓客,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鬼魂」,把「七月半」變成迷信的鬼節,大搞普渡。俗習在這一天各鄉村為了互相邀請,各定宴客時間,只要是七月,不論那一天都可以過節。富足之家以客多為榮,連續飲宴數天,甚至唱呎、請評話、演閩劇以娛賓客,耗費巨大。
做 夏
福州傳統時令節俗。由於初春乍暖還寒,容易生病。古時為了提醒人們,特在入夏第一天舉行「過節」儀式,謂之「做夏」。做夏活動古今不同,有啖李、有吃筍,目的是消病除災,今流行煮鼎邊糊、煎「煎餅」、炊「碗糕」。煎餅是用豆芽菜和米漿在特製的平底鍋上煎熟;碗糕是用米漿加入發酵料,盛在小碗內炊熟。清林祖燾詩:「春歸花謝綠成陰,迎合盤餐妙手烹。炊出花糕頤可朵,分賞先自眾鄉鄰」。花糕, 就是碗糕。此俗今已改為吃鼎邊糊。
二、市標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市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 福州金山生活區
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現有古榕樹近千株。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這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相傳,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這株榕樹。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古榕約有一半樹冠首先萌芽,待老葉子逐漸落光,另一半樹冠則新葉初萌,形成層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市果
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
市花
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開花,有單瓣、重瓣、單葉、復葉之分。花色有紅白兩種,以白花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於製作茉莉花茶、提煉香料等。
著名地點
「福州十大名片」: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林則徐、三山兩塔一條江、鼓山、閩劇、溫泉、壽山石、曇石山文化遺址、青雲山。
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

福州資料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為福建省省會,位於閩江下游,系我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同時也是重要文化中心,自宋代起文化教育非常發達,是產生進士(4100多人)、狀元(31人)和兩院院士(67人)最多的中國城市之一。在近現代史上,是中國最早開放通商的五個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工業、科技發源地之一。

應該夠了吧,求最佳!!!

⑶ 誰知道這顆樹是哪裡的,西湖那邊有這個樹么

千年古榕,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福州植物園里。榕樹是桑科榕樹屬的常綠大喬木,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枝葉繁茂,樹冠巨大。北宋治平年間(1064年),福州太守張伯玉號召福州百姓「編戶植榕」,此後,福州榕樹成蔭,故有「榕城」之美稱。 杭州市也有榕樹,但沒有這棵大。

⑷ 福州最奇特的榕樹在哪裡它有哪些歷史故事

榕樹是福州的市樹,對於福州人來說看到四處是榕樹的地方,就知道到家了。福州有許多珍貴又奇特的榕樹,我今天就來說一下。榕樹王福州榕樹中最出名的一定少不了森林公園里的這課千年古榕。光是樹冠投影在地面的面積就達1330多平方米,很是壯觀。華林寺古榕這棵古榕位於鼓樓區華林路省政府門口的環島處,1986年由華林寺內移至此,這棵榕樹相傳是北宋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時由華林寺建造時所種,是千年古榕中的佼佼者。

⑸ 福州最大的榕樹在什麼地方

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裡面的千年榕樹王.

⑹ 北宋官員在福州做過什麼事,讓這里也被稱為榕城

在中國,提起「春城」,我們就會想起四季如春的昆明;提起「花城」,我們就會想起團花似錦的廣州;提起「錦城」,我們就會想起「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成都;提起「榕城」,我們就會想起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福州。

福州之所以被稱為「榕城」,自然是因為城裡遍植榕樹,讓整座城市被綠蔭所環繞。榕樹是福州的「市樹」,城區有近1000株古榕樹。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有一株千年古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即二畝地大小,堪稱「獨木成林」,因此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榕樹王」。


福州榕樹

福州既然被稱為榕城,那麼全城到底有多少榕樹呢?

據統計,近千年來,經過歷代人們的辛勤種植,今天福州的榕樹總量已經達到了16萬株,是當之無愧的「榕樹之都」。其中,有近1000株古榕樹,上千年歷史的有6株,上百年歷史的有600多株。如今,這16萬株不同年齡的榕樹分布於全城各個區域,街頭巷尾,形成了一種造型獨特、形態優美的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圍觀,拍照留念。




⑺ 榕樹簡介

1、介紹

榕樹(學名:Ficus microcarpaLinn. f. ):大喬木,高達15-25米,胸徑達50厘米,冠幅廣展;老樹常有銹褐色氣根。樹皮深灰色。葉薄革質,狹橢圓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全緣。榕果成對腋生或生於已落葉枝葉腋,成熟時黃或微紅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廣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癭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間有少許短剛毛;花被片3,廣卵形,花柱近側生,柱頭短,棒形。瘦果卵圓形。花期5-6月。

2、分布廣

榕樹分布於中國、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直至加羅林群島。榕樹被評為福建省省樹,榕樹也被福州、贛州評為市樹。

⑻ 誰有福建福州森林公園千年古榕的詳細資料急用!!

千年古榕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

千年古榕在栽種時是兩棵獨立的樹苗,後兩棵樹漸漸熔為一體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生生不息。古榕樹皮深灰色,葉薄革質,狹橢圓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全緣。

榕果成對腋生或生於已落葉枝葉腋,成熟時黃或微紅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廣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癭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間有少許短剛毛;花被片3,廣卵形,花柱近側生,柱頭短,棒形。

千年古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古榕約有一半樹冠首先萌芽,待老葉子逐漸落光,另一半樹冠則新葉初萌,形成層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8)有多少人去過福州的千年古榕擴展閱讀

千年古榕的生長習性:

榕樹的適應性強,喜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沙質土中也能生長,在鹼土中葉片黃化。不耐旱,較耐水濕,短時間水澇不會爛根。

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良,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發生大氣生根,使觀賞價值大大提高。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和微鹼性土中均能生長,怕烈日曝曬。

⑼ 為什麼福州的市樹是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
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
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
福州城區現有古榕樹近千株。
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相傳,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這株榕樹。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古榕約有一半樹冠首先萌芽,待老葉子逐漸落光,另一半樹冠則新葉初萌,形成層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