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多少年

福州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2-08-26 21:09:37

⑴ 福州電視三套攀講節目主持人土豆最近怎麼不見了

聽說福州台《攀講》的主持人土豆代言和平肛腸醫院被開除了,好像是說沒和電視台打招呼。

攀講,福州方言節目,播出頻道福州電視台都市生活頻道(福州話頻道),首播時間2008年3月16日。

《攀講》,福州地面唯一一檔綜合性福州方言節目,2008年3月16日以來受到本地觀眾甚至海外鄉親的歡迎,已成為福州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欄目之一。

首播:每日19:30,重播:次日07:45;時長:全天40分鍾。節目以「講天講地,講這講那」為口號,家事、國事、天下事,街坊鄰里共「攀講」,節目主要有街頭巷尾等5個版塊。

《攀講》節目的首任主持人是林穎(依林妹)和楊昕(依昕哥)。

福州廣播電視台是福州市的主流媒體,現有新聞綜合頻道、V2頻道、福州話頻道和少兒頻道。

福州人民廣播電台於1958年7月1日成立,福州電視台前身是1983年12月成立的福州教育電視台,開播於1984年1月1日。同年10月,正式更名為福州電視台。

福州電視台在福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始終做到把握導向,服務大局,宣傳工作呈現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發展歷史:

2011年12月1日,福州移動電視頻道開播。

2015年10月,福州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正式高清開播,福州電視台就此進入高清時代。

⑵ 全國有多少家電視台

電視台名稱 所在地 成立日期

中央電視台 北京市 1958年5月1日
北京電視台 北京市 1979年5月16日
天津電視台 天津市 1959年7月1日
河北電視台 石家莊市 1969年2月17日
石家莊電視台 石家莊市 1979年1月1日
唐山電視台 唐山市 1985年1月
承德電視台 承德市 1985年10月
遷安電視台 遷安縣 1985年5月
遵化電視台 遵化縣 1995年7月
玉田電視台 玉田縣 1985年5月
隆化電視台 隆化縣 1985年9月
山西電視台 太原市 1960年5月25日
太原電視台 太原市 1984年12月29日
雁北電視台 大同市 1985年6月29日
長治市電視台 長治市 1985年5月22日
懷仁電視台 懷仁縣 1984年12月
左雲電視台 左雲縣 1983年7月
山陰電視台 山陰縣 1984年10月
大同市電視台 大同市 1984年5月1日
晉城電視台 晉城市 1985年12月1日
忻市電視台 忻州市 1984年1月1日
原平縣電視台 原平縣 1985年5月4日
運城電視台 運城市 1984年10月1日
新絳電視台 新絳縣 1985年7月1日
芮城電視台 芮城縣 1985年12月1日
臨汾市電視台 臨汾市 1984年10月
候馬市電視台 候馬市 1985年
霍縣電視台 霍縣 1985年10月
內蒙古電視台 呼和浩特市 1969年10月1日
呼倫貝爾電視台 海拉爾市 1973年10月1日
赤峰電視台 赤峰市 1984年8月1日
哲里木電視台 通遼市 1973年2月15日
烏蘭察布電視 卓資縣 1978年5月1日
包頭電視台 包頭市 1981年11月1日
烏海電視台 烏海市 1984年2月1日
錫林郭勒電視台 錫林浩特市 1979年5月1日
滿州里電視台 滿州里市 1980年9月1日
海拉爾電視台 誨拉爾市 1984年11月1日
遼寧電視台 沈陽市 1959年9月27日
沈陽電視台 沈陽市 1983年7月1日
大連電視台 大連市 1971午5月1日
鞍山電視台 鞍山市 1975年12月
撫順電視口 撫順市 1983年12月
本溪電視台 本溪市 1984年10月1日
丹東電視台 丹東市 1970年11月28日
營口電視台 營口市 1994年10月1日
錦州電視台 錦州市 1985年5月1日
阜新電視台 阜新市 1985年6月12日
遼陽電視台 遼陽市 1985年5月1日
朝陽電視台 朝陽市 1964年7月26日
吉林電視台 長春市 1959年10月1日
吉林市電視台 吉林市 1960年7月1日
延邊電視台 延吉市 1973年10月1日
白城電視台 白城市 1985年5月22日
通化電視台 通化市 1985年7月1日
榆樹電視台 榆樹縣 1985年4月20日
大安電視台 大安縣 1985年4月18日
黑龍江電視台 哈爾濱市 1958年12月20日
哈爾濱電視台 哈爾濱市 1982年1月
齊齊哈爾電視台 齊齊哈爾市 1970年9月
雞西電視台 雞西市 1985年1月
鶴崗電視台 鶴崗市 1985年4月
雙鴨山電視台 雙鴨山市 1984年7月
大慶電視台 大慶市 1984年7月
伊春電視台 伊春市 1984年9月
佳木斯電視台 佳木斯市 1984年7月
江蘇電視台 南京市 1960年5月1日
南京電視台 南京市 1981年6月13日
無錫電視台 無錫市 1984年1月5日
徐州電視台 徐州市 1984年4月16日
常州市電視台 常州市 1985年4月20日
蘇州電視台 蘇州市 1984年1月12日
南通電視台 南通市 1984年4月6日
連雲港電視台 連雲港市 1985年3月4日
揚州市電視台 揚州市 1985年9月7日
鎮江市電視台 鎮江市 1984年9月20日
淮陰電視台 淮陰市 1985年5月
鹽城電視台 鹽城市 1984年4月16日
常熟電視台 常熟市 1985年9月20日
泰州電視台 泰州市 1985年12月28日
宜興電視台 宜興縣 1964年1月5日
江都電視台 江都市 1985年2月11日
浙江電視台 杭州市 1960年10月1日
杭州電視台 杭州市 1984年1月1日
寧波電視台 寧波市 1985年3月20日
溫州電視台 溫州市 1984年7月1日
安徽電視台 合肥市 1960年9月30日
合肥電視台 合肥市 1982年10月
福建電視台 福州市 1960年7月1日
福州電視台 福州市 1984年12月7日
廈門電視台 廈門市 1982年10月9日
江西電視台 南昌市 1970年10月1日
九江電視台 九江市 1984年5月
婺源電視台 婺源市 1983年12月31日
山東電視台 濟南市 1969年5月1日
濟南電視台 濟南市 1985年1月1日
青島電視台 青島市 1976年2月1日
淄博電視台 淄博市 1985年5月1日
煙台電視台 煙台市 1984年7月1日
濰坊電視台 濰坊市 1984年10月1日
平度電視台 平度市 1985年2月9日
河南電視台 鄭州市 1969年10月1日
洛陽電視台 洛陽市 1983年1月1日
鄭州電視台 鄭州市 1985年10月1日
開封電視台 開封市 1985年9月
湖北電視台 武漢市 1960年11月7日
武漢電視台 武漢市 1983年12月6日
黃石電視台 黃石市 1984年11月12日
湖南電視台 長沙市 1970年10月1日
長沙電視台 長沙市 1984年5月1日
廣東電視台 廣州市 1959年9月30日
深圳電視台 深圳市 1984年10月
海南電視台 海口市 1983年2月
汕頭電視台 汕頭市 1983年10月
韶關電視台 韶關市 1983年10月1日
茂名電視台 茂名市 1984年1月
湛江電視台 湛江市 1985年2月
中山電視台 中山市 1985年3月
廣西電視台 南寧市 1970年10月1日
四川電視台 成都市 1960年5月1日
重慶電視台 重慶市 1981年10月1日
貴州電視台 貴陽市 1968年7月1日
貴陽電視台 貴陽市 1985年10月1日
雲南電視台 昆明市 1961年12月3l日
西藏電視台 拉薩市 1978年5月1日
拉薩電視台 拉薩市 1984年12月20日
陝西電視台 西安市 1960年7月1日
西安電視台 西安市 1985年2月1日
漢中電視台 漢中市 1985年10月1日
甘肅電視台 蘭州市 1960年9月7日
青海電視台 西寧市 1971年1月1日
寧夏電視台 銀川市 1970年10月1日
伊犁電視台 伊寧市 1984年12月5日
新疆電視台 烏魯木齊市 1970年10月1日
喀什電視台 喀什市 1985年2月7日
昌吉電視台 昌吉市 1985年6月17日
烏魯木齊電視台 烏魯木齊市 1985年9月28日
哈密電視台 哈密市 1985年9月28日

⑶ 莆田電台的詳細資料

莆田人民廣播電台於1987年10月1日正式開播,1997年10月1日,又在海拔717米的壺公山頂建立1000瓦調頻廣播發射台,實現調頻立體聲廣播,調頻頻率覆蓋全市各縣區及周邊的福州市、泉州市的部分地區,覆蓋人口500多萬。

目前,莆田人民廣播電台已擁有FM93.7莆廣綜合台和FM103莆廣音樂台兩套節目,全天播音40小時,全部實現數字播控。兩套節目各具特色,相互輝映,第一套莆廣綜合台以生活為主,融新聞、娛樂、資訊、服務為一體,力求為各個不同層次的年齡段聽眾服務;第二套莆廣音樂台主要以音樂為主,為聽眾提供一個舒服、愉快的音樂氛圍。

莆田人民廣播電台正朝著「頻率專業化、聽眾目標化、服務對象化」的目標向前邁進。

莆田市廣播電視中心於2002年9月成立,由原莆田人民廣播電台、莆田電視台、湄洲廣播電視台和各縣(區)廣播電視局(中心)等八個單位合並整合而成,是福建省廣播電視系統首家垂直到縣區、鄉鎮和深度重組的廣電體制改革模式。莆田市廣電中心大樓
莆田市廣播電視中心現設5個管理部門和6個職能部門,下轄10個中心派出縣(區)的宣傳、網路管理機構和50個鄉鎮廣播電視站,現有人員近1000人,有線電視用戶30多萬戶,廣播電視受眾400多萬人,光纜線路1500公里,光節點700個,現有總資產1億多元,自辦電視節目三套,廣播節目兩套,信號覆蓋全市及周邊地區,是莆田市主要新聞媒體之一。
莆田市廣播電視中心堅持以新聞宣傳為中心、以事業發展為動力、以規范管理為保證、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致力於深化改革,開拓進取,創新機制,凝心聚力謀發展,各項事業取得明顯成效:廣播電視節目質量不斷提高,年上省台、中央台的節目數量從700多件增至1000多件,每年都有30件以上廣播電視新聞或專題作品獲全國和省級一、二等獎,獲獎數量和等次都名列全省九地市前列,電視藝術片《盼歸》獲中國電視最高獎「金鷹獎」,《公民與法》欄目榮獲全國首屆城市之星電視社教類十佳欄目獎;有線電視節目傳輸從20套增至38套以上,並大多實現光纖傳輸;廣播電視無線傳輸連續四年實現安全優質無事故;廣播電視各項年均增長600萬元以上,創收絕對數和增長幅度不斷創造全系統的新高,2005年的創收同比增長17.78%;全系統涌現出了2個國家級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部門、1個省級文明單位、2個省級文明窗口示範點、2個省新長征突擊隊。
莆田市廣電中心大樓,佔地面積41.1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主樓地上15層、地下2層,建築高度72.9米,附樓為400平方米的多功能演播廳,總投資8000多萬元。大樓於2005年10月31日勝利建成竣工,12月26日開始搬入大樓辦公。廣電大樓集廣播電視節目采編播、工藝製作、演藝和有線無線廣播電視節目傳輸、播控以及辦公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它的建成大大改善和提高莆田廣播電視設備檔次和節目製作播出及辦公條件,為莆田市廣電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⑷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什麼時候成立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前身是於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誕生的第一座人民廣播電台------延安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3月25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撤出延安以後,改名"陝北新華廣播電台")開始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呼號,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⑸ 我國人民廣播從什麼建立開始的 A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B新華廣播電台 C北京電視台 D上海廣播電台

當然是B新華廣播了
延安新華廣播、陝北新華廣播、北平新華廣播、北京新華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日期1940年12月30日
北京電視台成立於1979年5月16日
北京電台成立於1949年2月2日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建立於1949年5月27日
上海電視台成立於1958年10月1日
上海廣播電視台是2009年10月21日掛牌

⑹ 福建人民廣播電台的頻率介紹

福建新聞廣播全稱為福建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廣播,是率先在中國實現「長時段播發新聞,全天候直通現場」的省級電台,是有60年歷史的福建省廣播主頻道,是目前廣播各頻道覆蓋范圍最廣的頻道(分別用中波和調頻雙頻覆蓋)。新聞廣播自 2009年節目改革以來,憑借地處東南沿海開放區的強大優勢呈現出巨大的活力與創新意象,大范圍地調整了節目設置,突出了新聞節目設計,架構了多個具有領先創新意義的品牌節目。除大范圍有效擴大固定收聽群外,又迅速和大幅度地進入汽車類的移動收聽群,成為中國語言類電台大幅度進入移動收聽群並且收聽率迅速崛起的廣播新軍。福建新聞廣播的改革在多個中國會議上引起廣泛的關注,並引得中國多家省級電台主頻道的來閩考察。
福建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廣播的節目以新聞節目為骨架,以綜合服務類節目為輔助,努力辦好早、中、晚三個時段的重點新聞節目,以不同的節目形態和各具特色的播音主持風格,配以不斷滾動的整點新聞、半點連線,做為貫穿全天的新聞骨架,而後再以多種形式的個性化新聞節目穿插其中,進行適當的調劑,避免收聽疲勞,提高新聞伴隨收聽率,提升節目魅力。
發展:創辦全新概念的新聞廣播創新版,需要有不同的做法。
首先強調頻道節目應有鮮明的科學定位,知道聽FM103.6 就是聽最好的新聞廣播。以大時段的方法來編排各種新聞節目,特別適合急迫要了解省內外和國內外最新消息的人士收聽,解決了各界人士因為公務、商務繁忙而無暇看電視和看報紙的煩憂,也特別適合聽眾在汽車上和各種移動場所可以連續和隨時了解剛剛發生的重要新聞,以及了解這些新聞背後的深度報道。同時,力求在整體節目中保證隨時開機的可聽性,鼓勵編播人員圍繞每日焦點新聞選題做組合報道和連線報道,大大增強現場直通式報道的容量,緊緊抓住百姓關心的選題進行篩選和突出報道。強調新聞廣播整體節目的故事化,突出整日新聞報道中的情節性和懸念性,突出人物和細節;凸顯新聞廣播整體節目的時尚、時效和輕松、有趣,強調節目有多種聲音、聲效的組合與簡訊的參與,使節目呈多樣化、趣味化、娛樂化、互動化。新聞廣播以搶發最新突發新聞(每半小時就有一次「最新消息快遞」)、全天候實時發回各類事件現場報道(全天十多次的《直通現場》)、匯集中國各大媒體精粹音響和及時分析每日焦點新聞為特色,在媒體激烈競爭的今天塑造了「昨天消息看報紙、今天消息看電視、現在消息聽廣播」的個性形象。
口號:暢快行車路,一車好新聞。
特色節目:新聞廣播擁有多個品牌節目,新聞性伴隨性與個性並存:《福建新聞》《直播福建》《參考早讀》《今天有話說》《新聞早高峰》《新聞晚高峰》《資訊二人組》《一品宗澤》《一路濤客秀》《小薇看台灣》《周末雜志匯》《1036新聞周刊》等。
《福建新聞》是新聞綜合廣播重中之重的早新聞節目,承擔著省委、省政府重大宣傳任務,新聞綜合廣播將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辦好這個節目。要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豐富的新聞來源、廣泛的音響資料、深刻的新聞影響,將它辦成福建省級廣播電台中具有特殊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一檔時政類新聞節目。節目風格權威、莊重、大氣。並以此為龍頭,帶動其後的《民情關注》《直播福建》等欄目,形成從省內乃至國內外大事的匯集。(早上7:00 )
《半點連線》將繁雜的資訊去粗取精,把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打造一份實用耐聽的廣播新聞雜志。最新最快的消息、新鮮多樣的資訊、全面深刻的分析——在主持人穩重而不失輕松的主持中為聽眾提供一個快速全面獲取新聞資訊的平台。節目強調深度,注重時效,追求精品。
《新聞晚高峰》《直播福建》是一檔關注民生,貼近民生的新聞節目。注重社會和民生,強調簡約和鮮活,攫取感性、有趣的新聞事件,風格側重於瀏覽式和生活化。
在這個時間段,新聞綜合廣播還增設了一檔 30分鍾的《直播福建》節目,播出各地電台製作的錄音報道和專題稿,既在晚間突出了本土新聞,還能為地方台的新聞稿提供更多的播出渠道,架構一個由全省各市縣台參與的新聞報道網路。
《整點新聞》以靈活精巧的編排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信息的渴求。同步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動態,它使新聞廣播成為開放型的「時間版面」,成為可以「隨時出版」「連續出版的報紙」,實現了理想的信息接收方式,做到「聽新聞不用等」。整半點新聞強調新聞時效,注重單位時間的信息量,整點的十分鍾新聞還將包括一條國內外的焦點新聞,輕重結合,淺深搭配,使聽眾對正在發生的新聞有全景式、進行式的了解,展現新聞廣播的強大優勢。(整點5分鍾)
《直通現場》欄目是新聞綜合廣播的一檔全天候、每天不間斷播出的現場報道欄目。這個欄目因為緊緊抓住事件性的報道,根據每天出現的各類突發事、群眾關心事和新鮮事進行現場口頭報道,在引人入勝、真實現場、快捷有效上推出了自己的鮮明特色。 新聞綜合廣播根據它的特點和需要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隨時插播,強化新聞的實效性、貼近性和本土特色。 福建音樂廣播全稱福建人民廣播電台音樂廣播,是新成立的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旗下最具潛力的新生傳媒,二零零四年六月二十八號,福建音樂廣播盛裝啟航。作為福建省最專業的音樂廣播,福建音樂廣播全天24小時播出,福州地區發射頻率為調頻91.3兆赫,此外,還將通過強大的發射體系覆蓋廈門、泉州、漳州等閩南發達地區,把最流行、最經典、最純凈、最豐富的音樂傳向八閩大地。
福建音樂廣播採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字調音台,全數字化的節目製作、播出系統,保證了高保真的播出音質和清晰的收聽效果;此外,福建音樂廣播還擁有龐大的音樂資料庫,收錄了從七十年代至今最受歡迎的大陸、香港、台灣、歐美、及亞洲地區流行歌曲,並依照最精準、最嚴格的專業判斷,分別灌錄各種音樂比例類型的歌曲,收錄歌曲為最新、最快的中外排行榜歌曲及曾是排行榜上的主流音樂,並分門別類的歸納,做到更精準的選播及串連節目,用精彩節目鎖定目標族群。
福建音樂廣播頻率整體定位為成人背景音樂平台。播出的音樂強化輕松性、陪伴性特徵,以時尚、流行音樂為主,兼顧高雅音樂、嚴肅音樂。運用全球最成熟、最專業的音樂電台節目編排理念,按目標聽眾的日常生活習慣,分析各種流行音樂比例,進而將流行、搖滾、到藍調等多采多姿的音樂類型,依照不同的時段,劃定不同的流行歌曲比例,流暢的貫穿於人們一整天的生活中,在主持人簡短的談話中,用最豐富的音樂知識引導您聆聽流行音樂,讓流行音樂更貼近你我的生活!致力提升福建聽眾的整體工作生活品質,用音樂營造現代都市人群的優質生活空間。
福建音樂廣播是一個時尚的充滿活力的專業化頻率,它的收聽對象的定位是年齡在18歲-50歲之間,福建沿海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含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有車一族、時尚人士以及音樂愛好者,特別是具有一定經濟基礎、文化素養較高的人士。
福建音樂廣播以最流行、最經典的音樂以伴隨性型態提供傳播服務,完全緊扣18-50歲最具消費力都市人群的收聽需求,以企業化的經營模式進行內部管理,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經營頻道廣告,致力打造福建廣播產業的新亮點。
為了擴大音樂廣播的影響,建立更加廣泛的與聽眾互動的平台,充分利用音樂資源,突破傳統的調頻廣播的頻率和地域的限制,福建音樂廣播還建立同名網路電台並通過QQ電台的P2P網路直播使音樂廣播的聲音通過國際互聯網傳遍世界各地。 福建交通廣播(調頻FM100.7)於1998年5月1日正式開播,是全省唯一一家同頻率無縫隙覆蓋全省並以移動收聽群為目標受眾的專業交通廣播電台,24小時不間斷的電波是創建「服務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目標的窗口。
十一年來100.7與福建省各職能行政部門密切合作, 傳播信息最快捷,是福建省政府對外宣傳的窗口,覆蓋全省3600萬人口,服務福建省近150萬輛客貨車,及不計其數的鄰省車輛,成為了福建數字信息交通的空中樞紐,是唯一能在移動狀態下全省范圍內的車主信息互動平台,交通廣播擁有福建最大的移動收聽群體。
名節目
《交廣早班車》
節目主持:大強、林子
節目時間:7:00—8:00周一到周日
節目簡介:這是一檔新聞資訊類欄目,是交通頻道全天新聞內容最集中的出口。節目內容涵蓋全天要聞、民生話題、生活資訊、文體快訊等等,全面且翔實地介紹每日最新鮮的大事小情,成為每天早出行時最佳的資訊平台。因節目時間正好覆蓋早高峰,也是廣告投放的重要時段。
《輕車熟路》
節目主持:田歡、大頭
節目時間:8:00——11:00周一到周日
節目簡介:該節目定位於早間輕松資訊,區別於早班的大量新聞,通過微博熱點,本土熱帖,車壇資訊等內容,讓上班族在路上聽得不枯燥,聽得新鮮有趣,到辦公室之前就可以大致了解全天的熱點話題。風格輕松,略帶調侃。特點是互動而不全盤開放。
《音樂暢通》
節目主持:凱凱
節目時間:11:00—12:00 周一到周日
節目簡介:這是一檔與國內歐美日韓同步的新鮮音樂和資訊。作為各類語言節目的補充,音樂是最好的調劑和放鬆,對於有格調注重生活品味的高端有車族群來說,具有國際范兒的流行音樂節目是他們追趕時尚了解音樂提升自我品味的最簡單方式。
《無樂不作》
節目主持:波哥、漫漫
節目時間:12:00—14:00 周一到周日
節目簡介:《無樂不作》是福建交通廣播在2009年開播的一個以知識性、趣味性為特點,以網路熱點、中國文化等為內容的脫口秀節目。《無樂不作》的宣傳語是「白駒過客,無樂不作」,意在每一個過客都能在節目中尋找到快樂。該節目每天都以一個節日為切入點,結合社會熱點、網路熱詞、經典音樂、趣味片段等廣播多元素,讓聽眾邊聽節目邊得到資訊的同時,也能夠感覺到天天過節般的快樂,賦予平凡的每一天以值得紀念的標簽。《無樂不作》在2010年的收聽率調查中排名第一位,得到了聽眾的熱情肯定,故在2011年改版中調整到了更中心的時段。
《愛車有道》
節目時間:14:00——15:00周一到周五
節目主持:田歡、大頭
節目簡介:這是一檔點對點的汽車服務節目,志在為車友提供實際可靠的汽
車維修,美容,保養知識,傳播正確用車養車理念。節目立足汽車後市場,
通過免費評估二手車,車輛技術問題免費咨詢等,服務車友和聽眾。大白話的汽車專業技術探討和分析,專業且實用。
《LIVE生活秀》
節目時間:15:30——17:00周一到周日
節目主持:妮子、阿美
節目簡介:互動的生活類節目,期待通過節目傳遞時尚生活的前沿資訊,與收音機前的年輕車友達成一片,成為節目內外的好朋友。節目輕松,娛樂,活潑具有超強的互動性。
《一路暢通》
節目時間:17:00——19:00周一到周日
節目主持:柳岩、麥子
節目簡介:傍晚行車高峰期一檔以資訊、話題互動為主的陪伴類節目,欄目設置包括《今日要聞》、《李哲來一下》(1007一路暢通特約觀察員對當天新聞話題的分析、解讀)、《圍觀時間》(聽眾通過網路、微博、簡訊、熱線等參與話題討論)、《高速交警在線》、《市政直通車》、《劍英連連看》(與電視新聞頻道、海峽都市報、東南快報等媒體記者連線探討當天熱點)、《今日新聞語錄》、《路路通新聞時間》、《搜熱帖》(搜索當天本土各網站上點擊率最高的熱門帖子)、《今晚節目單》、《音樂圍觀》等。小欄目均為本台自主創新,自編自辦,內容鮮活,形式新穎,通過主持人的的巧妙銜接,渾然一體,成為下班行車路上車友豐富且輕松的資訊大餐。
《愛1007》
節目時間:20:00——22:00周一到周日
節目主持:小哈、駱駝
節目簡介:晚間娛樂類陪伴性節目。青春活力、輕松幽默、說唱結合,將主持人的幽默活潑的個性風格融入節目中,將生活資訊、主題點歌、娛樂消息等節目內容通過誇張奔放的表現形式,讓晚間聽眾群了解資訊的同時得到身心放鬆和聽覺享受。力求讓聽眾對1007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路路通》
節目主持:記者組
節目簡介:是福建交通廣播新聞采訪專欄的總稱,也是交通廣播所有記者的統一名字,節目含蓋所有本台記者獨家采訪製作的新聞資訊和反饋,其中主要有三個部分:《出行路路通》、《反饋路路通》、《新聞路路通》。其中《新聞路路通》播出時間9:00、11:00、15:00、18:00,並根據需要隨時插播。《反饋路路通》播出時間10:00、12:00、14:00、17:00,並根據需要全天循環多次播出。《出行路路通》每天早晚在《交廣早班車》、《一路暢通》各匯總一次。
《路況信息》
節目時間:7:30-18:30每逢整、半點直播,全天共23次。即時路況全天24小時隨時插播。
節目簡介:FM100.7福建交通廣播是為行在路上的駕車人服務的大眾傳媒,為此建設了鞏固完善的信息網路,為大眾搜集廣泛而及時的交通路況信息:全省高速公路暢通網(省交通廳高速信息中心、全省高速公路交警支隊大隊、九地市高速公路路政大隊、高速經營養護公司)、全省公路信息網(省公路局及九地市公路養護系統、九地市交警支隊、國道崗亭)、市區路況播報網(6300多輛愛心播報車、福廈泉漳四大交通指揮中心)、空中航班動態網(民航福州空中管理站)、鐵路信息網、海事信息網、消防火警路況網等等。2011年福建交通廣播創新路況播報形式:美女主播進駐福州市公安局,通過收集福州市公安系統500多個全球眼監控探頭觀察的情況,周一到周五每天7:30-18:30整半點直播市區氣象、權威路況信息、交巡警安全出行提示以及高速、國省道最新路況出行信息,更好地為廣大司乘人員服務,為市民提供及時有效的路況信息,科學疏導市區交通。
《一聽可樂》
節目主持:大強等
節目時間:10:50 13:35 16:50 21:05(周一到周六)重播:周天12:00—14:00
節目簡介:一聽可樂是一檔娛樂類的線性節目,貫穿FM100.7的全天重要板塊,節目以詼諧風趣的風格,新穎的視角和幽默的對話調侃方式在5分鍾的時間里給聽眾帶去歡笑。節目中的大強和小差作為辦公室上班族的代表,在每天的各種熱點話題中提煉笑料和歡樂因子,帶來聽者的共鳴,既是行車途中的輕松調劑,又能作為每天資訊話題的傳遞平台。篇幅雖然短小,但內容精緻,精心設計的對話台詞貼近生活,老少皆宜的笑話段子新鮮熱辣。一如節目的名稱,絕對讓您一聽可樂!

⑺ 500首華語經典電台是哪裡的

一般來說各大聽歌軟體都會有這么一個專欄電台,隨便打開一個就能找到
無線電台是利用無線電波收集、製作並向一定地區的受眾傳播聲音節目的大眾傳播組織。無線電波通過無線電波或電線傳送新聞的方式。用無線電波傳送節目叫無線電廣播,用有線傳送節目叫有線廣播。廣播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並於1920年11月2日正式推出。中國的第一個廣播電台建於1923年,由外國人運營。中國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於1940年12月,前身是中國人民廣播電台——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中國傳媒大學(CUC)是中國廣播通信高等教育的搖籃。

⑻ 廣播的誕生和發展

廣播事業的誕生可以大概分為六個階段:實驗性廣播電台出現;第一批廣播電台誕生;無線電行業的利益糾紛;廣播廣告的發明;商營廣播網的建立和國際廣播的出現。
其中,在第一階段,「廣播」(broadcasting)一詞首先在一戰中開始使用,加拿大人費辛頓和美國人德佛斯特雷是早期試驗廣播電台的傑出代表。1909年,在加利福利亞洲的聖何塞市,工程和無線電學院的赫羅德開始播出預定節目,每周一次,內容有音樂和新聞,在歐美許多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的業余電台。
在第二階段,1920年4月,西屋電氣公司的工程師康拉德開始試驗播放自製的節目,收到良好的效果。1920年10月27日,負責頒發電台執照的美國商業部分配給西屋公司一個商業性電台的呼號——KDKA,1920年11月2日,KDKA電台利用美國大選的時機,大張旗鼓的開始了定期廣播,使其成為歷史記載的美國第一家正規廣播電台,該日也被認為世界廣播事業的誕生日。
在世界各國中,廣播事業的分別歷史主要可以從美國、英國、德國、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法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拉丁美洲、欠發達國家等不同的國家愛和地區進行考慮。
中國使用無線電報始於清末,1906年,清政府設立郵傳部,內設電政司,掌管無線電和電報、電話事宜。
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1922年美國人奧斯邦借用日本張姓華僑的資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國無線電公司與美資英文報紙《大陸報》創辦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呼號XRO,於1923年1月23日晚間首次播出節目。
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哈爾濱無線電台的台長劉瀚於1926年建成並於10月1日廣播的電台。
創辦於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廣播電台是南京國民政府創辦的,1932年,南京中央廣播電台發射功率擴大到75千瓦,當時在亞洲是首屈一指。據全盛時期的1947年12月統計,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所屬廣播電台共42座,全國收音機大約有100萬架。
中國共產黨的無線電通訊事業是在連年戰爭中發展起來的,它來源於新聞事業。中國共產黨的廣播電台是從新華社的無線電通信報務活動中派生出來的,在很長的時期內,廣播電台隸屬於新華社,稱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廣播事業脫離新華社的領導,擴充成立中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1949年12月5日,改名為廣播事業局,習慣上成為中央廣播事業局,成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長期的管理機構。同時,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正式喉舌。
建國後的廣播事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十七年」間(1949-1966)的廣播電視事業、文革中的廣播電視事業(1966-1979)、改革的年代(1979-1992)、轉型時期(1992-2004),其中,不同的階段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具體特點就很多了,打上來太麻煩了,你自己可以翻閱。
參考資料是郭鎮之的《中外廣播電視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版。這本書網上應該能找得到的吧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