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為民族獨立與解放而犧牲的革命死難戰士達 人
C
⑵ 中國人民解放軍幾次攻打金門
攻打過一次,失敗。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戰役等。
1949年10月25日清晨,九千名解放軍戰士坐船分批進攻金門,金門國民黨守軍共二萬五千人,發生激戰後,搶灘登陸,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斗三晝夜,共斃傷國民黨軍9500餘人,但由於船隻擱淺,後續部隊運不上去,登島部隊共3個多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壯烈犧牲,一部被俘。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一次重大損失。,二十七日清晨戰斗結束。四千名解放軍士兵戰死,五千被俘,其中二千人志願返回大陸,其它於一九五二年分批遣返大陸。
⑶ 福州淪陷日的紀念日來源
1941年4月18日,日軍登陸運輸艦艇駛抵閩江口海域集結,日軍30架飛機隨即對福州及閩江口兩岸地區輪番轟炸。19日拂曉,日軍登陸第一梯隊在海、空軍火力的掩護下,搶灘登陸。21日,馬尾失陷。21日晚,福州第一次淪陷。日軍飛機大規模空襲福州,福州王莊機場、台江碼頭等地被炸,死傷380人。
2005年8月27日,福州一中的李辰、胡伯濤、唐藝等3位同學給省長黃小晶寫了一封《居安思危,愛我國防》的信,建議我省每年防空警報試鳴日期應調整。以福州為例,8月17日是解放紀念日,不應試鳴警報,建議以4月21日福州淪陷日為試鳴日,更切合歷史。3名同學的信受到黃小晶的關注和贊賞,他把此信轉給福州市委、市政府負責人。2005年10月30日,市委研究決定,從2005年起將福州市的防空警報試鳴日由過去的8月17日解放日改為福州市第一次淪陷日4月21日。 1944年10月4日,日軍第二次佔領福州。9月27日,日軍陸軍第六十二獨立混成旅團2000餘人,在長嶺熹一的指揮下,從閩江口的曉沃、道沃、浦口、東岱等地登陸;28日佔領連江琯頭。10月1日,日軍從連江分兵兩路攻掠福州:一路從潘渡、湯嶺進犯大北嶺;一路攻佔閩安鎮和馬尾,10月4日,日軍從大北嶺和馬尾兩路會攻並佔領福州,同時佔領長樂。福州地區第二次淪陷。
中同守軍第八十師第三三九團一個營在營長陳墀生的指揮下,以劣勢兵力阻擊日軍強大兵力的進攻達1天之久,最後全營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撤退到南港的福州救火會300餘人,在南港成立了抗敵指揮部,公推馮泛高、江秀清等為指揮,積極策劃反擊日軍。10月7日晚,他們派便衣隊潛入福州市區,密約各救火會潛伏隊為內應。8日凌晨,福州救火會分成5路由灣邊進入倉前山,上午10時發起總攻。沿途民眾聞訊響應,許多市民手執木棍、扁擔、鋤頭加入反擊隊伍,奮不顧身沖入敵陣,英勇殺敵。14歲的小學生柯雲炳,英勇與敵搏鬥而壯烈犧牲,16歲的鄭烏鼻以木棍痛擊敵人而英勇犧牲。此次戰鬥打死日軍9人,打傷10餘人。由於日軍據煙台山和附近樓房頑抗,加上眾寡懸殊,反擊失利,救火會傷亡50餘人,被迫撤回南港,待機殺敵
⑷ 解放戰爭中國共個傷亡多少人
根據一九五零年解放軍總政治部戰報,解放軍犧牲約三十萬人,按照傷亡比一比三的比例,受傷的大約有一百萬人左右。
根據戰報,我軍和敵軍陣亡比例略小於一比一,也就是國軍死亡大約也是三十萬左右。國軍和解放軍衛生水平相當,傷亡比相當,國軍受傷也是一百萬左右。
解放戰爭雙方都很克制,沒有大規模平民傷亡事件,中國人口在解放戰爭中沒有大量損失。
可以估算解放戰爭軍人和平民因為戰爭直接死亡不會超過一百萬。
因為戰爭受傷人數應該不超過四百萬。
⑸ 福州烈士的資料
宋振中(1941-1949),男,解放戰爭時期的小烈士。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產黨員,父親宋綺雲是楊虎城將軍的秘書。宋振中八個月的時候,他的父母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帶進了監獄。 宋振中從小跟著母親在女牢中長大,一直到四五歲還沒有見過關在男牢中的父親。由於終年住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吃的是發霉發臭的米飯,小振.中長到八九歲時,個頭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麼高,成了一個大頭細身子、面黃肌瘦的孩子,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卜頭」。「小蘿卜頭」從小就很懂事,他的媽媽為了給他換一點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開飯時,「小蘿卜頭」總是讓媽媽吃。他還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條、破襪子留給媽媽做鞋用。從五歲起,他就學著自己縫補破衣服了。「小蘿卜頭」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提出讓他出去上學,特務們怕暴露他們的罪行,硬是不讓,經過多次斗爭,才同意由同監獄的政治犯黃顯聲將軍教「小蘿卜頭」念書。「小蘿卜頭」學習非常刻苦,記憶力很強,也很懂禮貌,非常尊敬老師。 監獄生活使「小蘿卜頭」懂得了許多道理,國民黨特務對共產黨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產黨員堅貞不屈、英勇斗爭的精神都留給他深刻的印象,使他從小就知道恨誰、愛誰。他還經常幫助大人做秘密工作。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信息。淮海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到監獄後,就是由他從男牢傳到女牢,從樓上傳到樓下的。每當大人商量事情,「小蘿卜頭」總是坐在門口放哨,他還幫助大入了解入獄同志的情況,傳遞東西。在國民黨潰逃之前,特務們安排殺害「小蘿卜頭」和他的父母。殘酷的敵人用刺刀殺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蘿卜頭」。「小蘿卜頭」喊著:我沒有罪,我要出去。滅絕人性的劊子手劈 胸就是幾刀,把他殺害了。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宋振中和他的父母為革命烈士。
一、陳翰章
陳翰章,吉林省敦化縣人,1913年生。1930年畢業於敦化敖東中學,受聘為縣立小學教師,兼《吉長日報》通訊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2年9月加入抗日救國軍,在前方司令部任秘書,1933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秋,任抗日工農義務隊中隊指導員,在牡丹江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5年春,任綏寧反日同盟軍第五軍第二師參謀長兼中共師黨委書記。1936年4月,調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五師師長兼中
共道南特委常委。1939年8月,任中共南滿省委委員、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
在艱苦的歲月里,陳翰章率部轉戰於寧安、額穆、敦化、蛟河等地,屢挫日本侵略軍。1940年12月8日,他帶領30多人的小隊伍,活動於鏡泊湖邊,因叛徒告密,被日軍重兵包圍,雖奮力死戰,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於鏡泊湖東南岸的小彎彎溝村附近,壯烈殉國。
二、汪亞臣
汪亞臣,曾用名汪雅臣,1911年生,工人出身。「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宋德林義勇軍部隊,活動於五常縣拉林河流域各地。1936年春,受中國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影響,率部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並任軍長,後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積極參加抗日斗爭。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配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英勇作戰,給予日軍嚴重打擊。1941年1月29日,於五常縣石頭亮子河畔,被日軍包圍,激戰中身負重傷被俘,在去賈家溝途中光榮殉國。
三、盧冬生
盧冬生,化名宋明,1907年生,湖南省湘潭縣人。7歲即打短工放牛,10歲進湘潭城裡一家鐵工廠學徒。1921年進入湘軍當兵,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共產黨員陳賡的影響和帶動下,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同年12月7日,經陳賡、王根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隨賀龍、周逸群等赴湘鄂西發動群眾,組織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地。曾任工農紅軍第四軍司令部手槍連長,紅二軍團七師營長、團長,獨立師
政委,紅三軍教導團團長、紅七師師長、軍黨委委員、紅二軍團四師師長等職。1935年11月參加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1939年3月被組織派赴蘇聯伏龍芝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1941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任教官。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哈爾濱任松江軍區司令員。同年11月16日不幸犧牲。時年38歲。
四、馬識途
馬識途,1903年生,遼寧省沈陽市人,1929年畢業於北平師范大學,後回到沈陽第三高中教書。「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他憤然入關,在東北中學和北平第二女中任教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太行山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爭,曾任專署副科長、秘書及太行山幹部學校教導主任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嫩江省政府秘書主任並代理秘書長。1945年12月24日夜,被一夥闖入省政府大院的匪徒殺害。
五、孫西林
孫西林,原名孫錫麟,1910年生,遼寧省昌圖縣人。早在東北大學讀書時即參加了革命活動,1926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比利時留學,後流亡到法國,從事工人運動。1934年調蘇聯東方無產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6年回國後,從事統一戰線工作。1938年到達延安,先後任中央城市工作部東北工作委員會委員,抗大東北幹部隊支部書記,延安女子大學指導員等職。1945年11月抵達佳木斯市,任中共合江省工委委員,佳木斯地區專員兼佳木斯市副市長。1946年1月31日上午,孫西林在與佳木斯市委領導開會時,被隱藏在內部的國民黨特務行刺,不幸遇難。
⑹ 福州戰役的介紹
福州戰役,主要指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之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為解放我國東南沿海第一重鎮福州市所發起的戰役。在1949年上半年,解放軍已佔領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4月至6月的渡江戰役則使解放軍完成對長江中下游流域的佔領。南京,上海相繼解放。8月5日,駐守福州的國軍有五個軍計十三個師,約為6萬人。指揮官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和第六兵團司令李延年。自1949年8月11日開始,至23日結束。解放了福建省省會福州市和周圍縣城9座及著名軍港馬尾,為解放福建全省創造了有利條件。
⑺ 福州八一七烈士陵園有哪些烈士
1949年8月17日為解放福州而英勇犧牲的原28軍的先烈們.
⑻ 解放戰爭1946 1949犧牲了多少解放軍戰士
一、三大戰役的傷亡情況估計1、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解放軍陣亡14009人,傷53328人,失蹤1874人,共69211人)2、平津戰役:共殲滅、改編國民黨軍52.1萬人,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餘人。(其中平津戰役紀念館有解放軍方面陣亡名單6639人)3、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中,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國民黨軍被俘320355人,斃傷171151人,投誠35093人,起義改編28500人。雙方傷亡比為4.06:1。由以上資料可見,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方面共傷亡24.4萬人,其中陣亡4.66萬人;國民黨方面估計總傷亡25萬左右,陣亡人數應該在5-7萬人左右(基於國方是敗方,傷員救治條件遠差於解放軍方而估算)。雙方合計共傷亡50萬人,其中陣亡10萬人。以上估計均不包括老百姓的傷亡情況。二、解放戰爭的傷亡情況估計由於戰爭跨度大,自然難以估計。只能根據三大戰役情況推算。據官方記錄,解放戰爭共消滅國民黨軍807萬人,其中斃傷171萬人,根據上面經驗推算,其中陣亡約30多萬人。解放軍方面傷亡130萬人,其中,犧牲26萬人,失蹤和被俘19萬人。估計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軍共有300多萬人傷亡,軍人死亡60多萬人。平民直接死於戰爭的人數估計在50-100萬之間。
⑼ 福州戰役的起因
第三野戰軍先後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後,國民黨軍殘敵繼續南撤。國民黨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和第6兵團司令李延年,把南逃到福州一帶的國民黨殘敵合編為5個軍13個師,約6萬人,防守福州地區。7月初,蔣介石令其加強正面防禦,企圖阻止我軍南進,以屏障台灣。如阻擊被我擊破,則令其由海路和福廈路南逃。具體部署為:以第106軍防守市區,以第96、第25軍、獨立第50師防守雪峰、大湖、閩清至徐家村等閩江兩岸地區,以獨立第50師防守大、小北嶺,以第74軍防守羅源、連江、琯頭一線,以第73軍防守福清和平潭島。
中央軍委為了迅速解放全國,命令第三野戰軍派有力部隊迅速進軍福建,完成解放華東南大陸的任務。據此,第三野戰軍命令位於蘇州地區的第10兵團(轄3個軍)進軍福建,全殲閩境殘敵。該兵團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韋國清,確定了先取福州,爾後解放漳、廈的作戰總方針。
第10兵團自7月2日由蘇州地區南下,月底進至尤溪、古田、建甌地區集結。葉飛、韋國清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決心分三路向福州發起進攻。具體部署為:以第29軍從右翼遠程迂迴攻佔宏路、福清、長樂,切斷福州國民黨軍陸上的逃路;以第31軍從左翼迂迴攻佔連江、閩安鎮、馬尾,切斷敵海上逃路;以第28軍擔任正面突擊,聚殲福州守軍。8月6日,第10兵團多路向福州開進。
⑽ 國共解放戰爭傷亡人數
由於戰爭跨度大,自然難以估計。只能根據三大戰役情況推算。
據官方記錄,解放戰爭共消滅國民黨軍807萬人,其中斃傷171萬人,根據上面經驗推算,其中陣亡約30多萬人。解放軍方面傷亡130萬人,其中,犧牲26萬人,失蹤和被俘19萬人。
估計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軍共有300多萬人傷亡,軍人死亡60多萬人。平民直接死於戰爭的人數估計在50-100萬之間。
三大戰役的傷亡情況估計
1、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解放軍陣亡14009人,傷53328人,失蹤1874人,共69211人)
2、平津戰役:共殲滅、改編國民黨軍52.1萬人,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餘人。解放軍陣亡7030人,傷31478人,失蹤936人,共39444人。國民黨軍斃傷3萬餘人,俘虜23.2萬餘人,接受投誠8700餘人,和平改編25萬餘人。
3、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中,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國民黨軍被俘320355人,斃傷171151人,投誠35093人,起義改編28500人。
4.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方面共傷亡24.4萬人,其中陣亡4.7萬人;國民黨方面估計總傷亡26萬左右,陣亡人數應該在5-7萬人左右(基於國方是敗方,傷員救治條件遠差於解放軍方而估算)。雙方合計共傷亡50萬人,其中陣亡10萬人。以上估計均不包括老百姓的傷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