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泉州地區有多少個鄉鎮
泉州市全市共有30個街道、112個鎮、30個鄉、1個民族鄉、1個省級開發區、1個國有鹽場、1個省級工業園區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其中包括金門縣3個鎮、3個鄉。
泉州,古稱刺桐城,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西毗漳州、龍岩、三明,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歷史悠久,周秦時代就已開發,公元260年(三國時期)始置東安縣治,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全國著名僑鄉、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及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844萬人,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鯉城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及1個省級開發區,分別是:江南街道、浮橋街道、金龍街道、常泰街道、開元街道、鯉中街道、海濱街道、臨江街道、江南高新電子園區。
豐澤區是泉州市中心城市核心區,區域總面積126.5平方公里,總人口54.8萬人,下轄8個街道:東湖街道、豐澤街道、泉秀街道、清源街道、華大街道、城東街道、東海街道、北峰街道。
洛江全區轄2個街道、3個鎮、1個鄉:萬安街道、雙陽街道、河市鎮、馬甲鎮、羅溪鎮、虹山鄉。
泉港區轄管有南埔、界山、後龍、峰尾、前黃、塗嶺6個鎮,1個山腰街道辦事處和1個國有鹽場。
晉江市轄13個鎮、6個街道:青陽街道、梅嶺街道、西園街道、羅山街道、新塘街道、靈源街道、安海鎮、磁灶鎮、陳埭鎮、東石鎮、深滬鎮、金井鎮、池店鎮、內坑鎮、龍湖鎮、永和鎮、英林鎮、紫帽鎮、西濱鎮。
石獅市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湖濱街道、鳳里街道、靈秀鎮、寶蓋鎮、蚶江鎮、祥芝鎮、鴻山鎮、錦尚鎮、永寧鎮。
南安市全市轄3個街道、21個鎮、2個鄉:官橋鎮、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省新鎮、侖倉鎮、東田鎮、英都鎮、翔雲鎮、金陶鎮、詩山鎮、蓬華鎮、碼頭鎮、九都鎮、樂峰鎮、羅東鎮、梅山鎮、洪瀨鎮、洪梅鎮、康美鎮、豐州鎮、霞美鎮、水頭鎮、石井鎮、眉山鄉、向陽鄉。
惠安縣轄15個鎮、1個民族鄉:螺城鎮、螺陽鎮、黃塘鎮、紫山鎮、洛陽鎮、東園鎮、張坂鎮、崇武鎮、山霞鎮、塗寨鎮、東嶺鎮、東橋鎮、凈峰鎮、小岞鎮、輞川鎮、百崎回族鄉。
安溪縣轄鳳城、湖頭、蓬萊、官橋、劍斗、城廂、魁斗、金谷、龍門、西坪、虎邱、感德、蘆田13個鎮,湖上、尚卿、大坪、龍涓、長坑、藍田、祥華、桃舟、參內、白瀨、福田11個鄉。
永春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下洋鎮、蓬壺鎮、五里街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斗鎮、達埔鎮、吾鋒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
德化縣轄10個鎮、8個鄉:潯中鎮、龍潯鎮、三班鎮、龍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口鎮、赤水鎮、葛坑鎮、上涌鎮;蓋德鄉、楊梅鄉、湯頭鄉、桂陽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11個社區、191個村。
金門縣全縣轄3鎮3鄉:金沙鎮、金湖鎮、金城鎮、金寧鄉、烈嶼鄉、烏丘鄉。
泉州台商投資區成立於2010年,下轄洛陽鎮、東園鎮、張坂鎮、百崎鄉和省級惠南工業園區,區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約22.8萬人。
B. 貴安的地名
連江縣貴安溫泉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成立於2006年,為連江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負責貴安溫泉旅遊區的服務、建設和管理。
連江縣潘渡鄉貴安村位於福州北峰山腳下,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古代的貴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尤其古驛道的開辟,曾是福州通往外界的重要門戶。但人們羨慕貴安,贊美貴安,並不僅僅因為她優越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她優美的自然環境。貴安盆地的地層下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是全國聞名的地熱集中區之一,貴安村境內有被譽為「福建溫泉之鄉」的貴安溫泉。貴安村總面積0.7平方公里,溫泉日合理開采量7000噸,水溫63℃~92℃,其中富含數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礦元素,早在公元1057年時就已被開發利用。此外,貴安村地處敖江畔,造就了山、溪、湖、泉、灘等多種自然景觀,加之森林覆蓋率近80%,旅遊資源相當豐富。 貴安古代是福州通往浙江溫州的省際驛道,宋代之前就在貴安湯嶺設有驛站,始名溫泉驛。南寧淳熙間(1174—1189年)改名陳山驛站。連江及閩東一帶與福州官府的夫役、學子、商賈人等往來,都要經過貴安驛站,在這里休息、用餐、沐浴及補充馬料。湯嶺的天然溫泉溢出地表,正是往來人員用以洗滌消乏的好地方,因此古代貴安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湯嶺至貴安曾開設不少茶館、客棧、寺、亭等,接待各地賓客。但時過景遷,明代後驛站撤銷,以往邑宰參謁上司、夫役公務往返,中午飯菜等均由官府設的驛站供給,幾百年來已迄沿成例。驛站撤銷後,接待官府往來人員轉移到光臨里(古代基層政制,相當今之鄉鎮一級)負擔,開始時里中富戶尚願出資供給,後來應付不了就轉嫁到民眾頭上,群眾叫苦不迭。至清康熙癸亥二十二年(1683年),新任連江知縣王仁灝(江蘇無錫人),知此情形,下令革除這一弊端。里中群眾感念其德,遂勒石碑紀之。說明即是封建官員,只要為民興利除弊,人民都不會忘記他。至今這塊碑記仍豎在貴安村田野中。碑文:連江光臨里,值省道之沖,凡邑宰參謁上司及公務往返,中伙概出本里,現役益創。自明季,里中富室友之私敬也,迄沿成例,吏書夫役供億浩煩,里民病之。無錫王候仁灝,字遹林,來宰茲邑,廉其情,飭示禁革,夙弊頓除,勒石志德雲。清康熙癸亥正月吉旦光臨里士民公立。
貴安因「貴人安康」而得名。
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此地結廬、修養、講學期間深受貴安先民的擁戴。特別是他所提倡的「明義理」「崇道德」「重實踐」「圖上進」「講文明」等理學道理,通俗易懂,很受人們的歡迎。貴安因「貴人安康」而得名。他走後,人們為抒發對這位偉人的敬意之情,永遠地緬懷他,便自發地在貴安主村中,建了一座佔地面積約為300平方米,木製的「朱文公祠」。祠的正中堂上還立著一尊朱公全身塑像,其神情尊嚴肅穆、泰然自若、栩栩如生。身像前放著一長方形長得石制香爐,祠的兩側房也擺著香爐。每逢過年做節,附近的許多信眾都紛紛慕名前來敬香拜神,以表自己心中的敬意之心。
民國後,這里便成了學堂,成了潘溪兩岸畲漢兩族人民文化教育的重要搖藍。但即是這樣,周邊的信眾們仍借佳節之際,給朱公燒香不斷。文革期間,有人生怕石制橫匾「朱文公祠」遭砸破壞,便將其從門亭上放下,掩藏在學堂的僻處,至今還保存無損。
歷史滄桑,天翻地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來,貴安人民在政府的支持下,自己集資建成了一座嶄新的校舍。學校搬遷外移,從而才能有效地保護了年久失修的一座四扇三間的「朱文公祠」。漫步在這個歲月滄桑的古鄉村,流連著這僅存的歷經風雨洗禮的「朱文公祠」遺物,我們似乎能夠發現地處南國水鄉的貴安演變軌道,不就是體現一個「貴」字嗎?
現今的貴安村已經飛速發展,人口眾多,交通便利,與福州市區僅有一座北嶺之隔,距離28公里,(貴新隧道西繞城高速開通後僅有12公里距離),已成為福建省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
C. 福建省福州市郊區下屬有些什麼鄉
福州轄區:
【概況】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北緯25°58'-26°25',東經119°10'-119°41'。面積1036.4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166.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3.74萬人。代碼350101,郵編350001。
【區劃】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轄33個街道、13個鎮、4個鄉。
【沿革】秦置閩中郡。福州歷為漢閩越國都,三國建安郡、晉安郡,南朝晉平郡、閩州、豐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五代閩王都長樂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
1913年為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駐地、福建省省會、閩侯縣治。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旋廢。1942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籌備處,1946年元旦劃鼓樓、大根、小橋、台江、倉山5警區,正式設福州市。
1949年8月17日解放後,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市區仍設5區。1950年市區增設水上區,市郊設鼓山、洪山、蓋山3區。1952年市郊增設新店區。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區。1956年市區並為鼓樓、台江、倉山3區,市郊撤蓋山區。1960年市郊設鼓山、新店、馬尾3區。1961年市郊增設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蓋山區。1968年9月鼓樓、台江、倉山更名紅衛、赤衛、朝陽區(1978年4月復原名),10月設郊區。1970年撤郊區,市郊設北峰、馬江2區。1975年市郊撤銷北峰區,設郊區。1978年馬江區並入郊區,增設環城區。1982年環城區並入郊區,另設馬尾區。1996年郊區更名為晉安區(國務院1995年10月27日批准)。
1949年8月17日解放後,為省轄市,市區仍設5區。12月,實行市縣劃界,從林森縣劃入松鼓、雙岳、西豹、凈屏、江南、江北、雙湖、白湖、開閩、平遠10鄉。市區面積由原來17平方千米擴大為206平方千米,增設洪山、鼓山2區。
1950年市區增設水上區,市郊設鼓山、洪山、蓋山3區。1952年市郊增設新店區。1950年6月,拆倉山區白湖和雙湖2鄉置蓋山區;7月,拆台江區江南鄉和小橋區江北鄉置水上區。1952年2月,拆洪山區部分鄉鎮設立新店區;12月,設郊區行政辦事處,轄洪山、鼓山、蓋山、新店4區。
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區。1955年4月,閩侯縣的義序、吳山、盤嶼、陽岐4鄉劃歸福州市。5月,撤銷鼓山、洪山、新店區建制,其所轄鄉(鎮)直隸郊區行政辦事處。
1956年市區並為鼓樓、台江、倉山3區,市郊撤蓋山區。1956年,撤銷大根區,並入鼓樓區;撤銷小橋區,並入台江區;撤銷水上區,並入倉山區;撤銷蓋山區,其所轄鄉(鎮)直隸郊區行政辦事處。1957年,撤銷郊區行政辦事處,其所轄鄉(鎮)由市直隸,次年成立市郊人民公社,下設鼓山、洪山、蓋山、新店4個分社。
1958年閩侯縣劃入,翌年劃出。1960年市郊設鼓山、新店、馬尾3區。1961年市郊增設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蓋山區。1959年,撤銷市郊公社,復設郊區行政辦事處。1960年,閩侯縣的馬尾公社劃歸福州市,隸屬郊區行政辦事處;3月,撤銷郊區行政辦事處,設立鼓山、新店、馬尾3區。1961年,撤銷鼓山、新店、馬尾區建制;11月,閩侯縣的亭江、琅岐、建新、北峰公社劃歸福州市。1962年,復設郊區行政辦事處。1963年6月,建新、亭江、琅岐、北峰公社分別改制為區。
1962年連江、羅源2縣劃入,1963年又劃出。1968年9月鼓樓、台江、倉山更名紅衛、赤衛、朝陽區(1978年4月復原名),10月設郊區。1968年,撤銷郊區行政辦事處,設立郊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鼓山、新店、蓋山、馬尾、建新、亭江、琅岐、北峰8個區改為人民公社建制。
1970年撤郊區,市郊設北峰、馬江2區。1970年,撤銷郊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北峰區和馬江區。同年,琅岐公社劃歸連江縣,閩侯縣城門公社劃歸福州市。
1973年閩侯縣再劃入。1975年市郊撤銷北峰區,設郊區。1978年馬江區並入郊區,增設環城區。1975年,撤銷北峰區,復置郊區革命委員會,增設蔬菜區,連江縣琅岐公社復歸福州市。1978年,紅衛區復名鼓樓區,赤衛區復名台江區,朝陽區復名倉山區,蔬菜區更名為環城區,同時撤銷馬江區,並入郊區。1981年,撤銷郊區革命委員會,設立郊區人民政府。
1982年環城區並入郊區,另設馬尾區。1982年,撤銷環城區,並入郊區;拆郊區馬尾鎮和馬尾公社,設立馬尾區。
D. 福州北峰旅遊景點
福州北峰位於福州北郊,火車站新店方向走,只是福州的一個鄉鎮;宦溪是北峰的一個村,鼓嶺避暑山莊隸屬於宦溪。北峰有較多旅遊景點,如壽山瀑布、滑草場、三疊景等~
E. 福州北峰嶺頭在哪裡
大概就是森林公園上去直走,第一個鄉就是嶺頭,很近的
不像樓上說的,那麼遠,我媽娘家是北峰,從新店到北峰才30公里啊
哪裡到個嶺頭要50、27公里的,開玩笑,丹陽在羅源啊,我爸奶媽就在羅源,所以我比較熟
在說仔細一點到新店,沿舊貨市場的那條大路走,上森林公園,第一個岔口,直線,紅廟嶺的岔口,直走,繞幾下,第一個看到的鄉就是嶺頭,嶺頭的鄉頭有綠化,再進去有塊大石頭,最多20分鍾都不要, 09年還什麼時候修了路,很好走的
F. 福建泉州有哪些縣、鎮、村
豐澤區區人民政府駐津淮街。全區轄8個街道:東湖街道、豐澤街道、泉秀街道、清源街道、華大街道、城東街道、東海街道、北峰街道。共有71個社區 鯉城區區人民政府駐打錫街,全區轄8個街道:海濱街道、臨江街道、鯉中街道、開元街道、浮橋街道、江南街道、金龍街道、常泰街道
洛江區區人民政府駐萬榮街。全區轄2個街道、3個鎮、1個鄉:萬安街道、雙陽街道、羅溪鎮、馬甲鎮、河市鎮、虹山鄉。共有18個社區、67個行政村
泉港區區人民政府駐山腰街道港二街。全區轄1個街道、6個鎮:山腰街道、南埔鎮、界山鎮、後龍鎮、峰尾鎮、前黃鎮、塗嶺鎮;國有山腰鹽場。共有4個社區、96個行政村。 石獅市石獅市轄湖濱、鳳里2個街道,靈秀、寶蓋、蚶江、永寧、祥芝、鴻山、錦尚7個鎮,共有20個社區、1個居委會、101個行政村。
晉江市晉江市人民政府駐羅山街道世紀大道(07年之前在青陽街道南山路)。全市轄6個街道、13個鎮:青陽街道、梅嶺街道、西園街道、羅山街道、新塘街道、靈源街道、安海鎮、磁灶鎮、陳埭鎮、東石鎮、深滬鎮、金井鎮、池店鎮、內坑鎮、龍湖鎮、永和鎮、英林鎮、紫帽鎮、西濱鎮。共有92個社區、293個村委會。 南安市市人民政府駐溪美街道。全市轄3個街道、21個鎮、2個鄉:官橋鎮、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省新鎮、侖倉鎮、東田鎮、英都鎮、翔雲鎮、金淘鎮、詩山鎮、蓬華鎮、碼頭鎮、九都鎮、樂峰鎮、羅東鎮、梅山鎮、洪瀨鎮、洪梅鎮、康美鎮、豐州鎮、霞美鎮、水頭鎮、石井鎮、眉山鄉、向陽鄉。共有32個社區、384個行政村。 惠安縣惠安縣轄螺城、洛陽、崇武、東園、張坂、東嶺、輞川、塗寨、螺陽、黃塘、山霞、凈峰、東橋、紫山、小岞15個鎮和百崎回族鄉,共有11個社區,284個行政村。 安溪縣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全縣轄24個鄉鎮460個村居:鳳城鎮、蓬萊鎮、湖頭鎮、官橋鎮、劍斗鎮、城廂鎮、金谷鎮、龍門鎮、虎邱鎮、蘆田鎮、感德鎮、魁斗鎮、西坪鎮、尚卿鄉、參內鄉、白瀨鄉、湖上鄉、大坪鄉、龍涓鄉、長坑鄉、藍田鄉、祥華鄉、桃舟鄉、福田鄉。共有19個社區、3個居委會、435個行政村。 永春縣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五里街鎮、一都鎮、下洋鎮、蓬壺鎮、達埔鎮、吾峰鎮、石鼓鎮、岵山鎮、東平鎮、湖洋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斗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 德化縣縣人民政府駐潯中鎮。全縣轄10個鎮、8個鄉:潯中鎮、龍潯鎮、三班鎮、龍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口鎮、赤水鎮、上涌鎮、葛坑鎮、楊梅鄉、湯頭鄉、桂陽鄉、蓋德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共有11個社區、191個行政村。 金門縣(待統一)金城鎮 、金湖鎮 、金沙鎮 、金寧鄉 、烈嶼鄉 、烏丘鄉(代管)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直接興辦開發建設的省級開發區。功能定位為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規劃面積包括已開發的清蒙園區20平方公里以及即將開發的洛秀園區8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