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長樂營前長樂府有多少面積
擴展閱讀
廈門兔子哪裡買 2025-08-02 04:01:17
廈門還有哪些打車軟體 2025-08-02 03:48:25
天津水上噴泉怎麼選 2025-08-02 03:44:00

福州長樂營前長樂府有多少面積

發布時間: 2022-09-19 20:34:38

A. 福清在哪裡,在哪個省

福清市(拼音:fu qing shì),英文簡稱Fu qing。 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為全國著名僑鄉。地理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北緯25°18'—25°52', 東經119°03'—119°42'。面積243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51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1平方千米。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人口123萬。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福清市位於省會福州南翼,東臨台灣海峽,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的一個城市,最近處與台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也是福建省對台、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1990年12月撤縣建市,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農村城市化試點縣市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之一。 福清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長樂——南澳大斷裂帶大致經融城至漁溪斜貫中部。西北部屬戴雲山脈東向支脈,多低山丘陵,山間谷地有洪積——沖積平原,全市最高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米;東南部以台地、低丘為主,融城——海口,及江鏡、漁溪為沖積——海積平原;南部龍高半島楔入福清灣、興化灣中。海岸為具有沙泥灘的回升侵蝕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島嶼100多個,港灣眾多。河流多獨流入海,主要有龍江:幹流62千米,流域538平方千米,支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交溪和獲蘆溪支流風跡溪,大樟溪流域的一都溪,還有漁溪、逕江、大壩溪、沾澤河。主要湖泊有沁塘湖、占澤湖;人工湖有東張水庫(水面15平方千米)、建新、東皋、占壩水庫。年平均氣溫 19.6℃;1月平均氣溫10.8℃,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1.2℃。平均年降水量1326毫米,無霜期346天。境內耕地3.09萬公頃,有林地6.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66.8萬立方米,毛竹116.5萬根,森林覆蓋率47%。可利用草場5300公頃。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41萬千瓦,可開發1.42萬千瓦。礦藏有花崗岩、葉蠟石、高嶺土、石英砂、鐵砂、泥炭、鐵。海岸線348千米,島岸線84.24千米。 唐聖歷二年析長樂縣南鄉置萬安縣,天寶元年改福唐縣,五代梁開平二年至後唐同光元年曾名永昌縣。五代閩龍啟元年更名福清縣。元元貞二年升為福清州,明洪武元年更為縣。歷屬泉州、福州、長樂郡、長樂府、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1949年8月16日解放,歷屬閩侯專區、晉江專區、閩侯專區、莆田地區、福州市。 改革開放20多年特別是建市10多年以來,百萬福清人民領開放風氣之先,借政策驅動之利,揚僑台區位優勢,著力鍛造農業和外向型經濟堅強「雙翼」,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創造了「福清效益」、「福清速度」,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全省10強縣市第3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呈現迅猛增長的勢頭

B. 安徽宣城佔地面積多少福建長樂佔地面積多少

政府
宣城市人民政府位於宣州區鰲峰東路。市委書記高登榜,市長虞愛華
面積
全市總面積12340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總面積的8.9%)
人口
全市總人口281萬(截止2007年末)
長樂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與台灣島隔海相望。介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東臨東海,南鄰福清市,北接閩江,西連閩侯縣而接近福廈國道,福泉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東北交連江縣海界,東南交福清市、平潭縣海界,海岸線長96公里。有大小島嶼34個,其中以白犬列島為大。全市陸地面積658平方公里,轄吳航、航城、營前、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鶴上、漳港、湖南、金峰、文嶺、梅花、潭頭16個鎮和羅聯、猴嶼2個鄉,255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1994年人口65.41萬人,1998年人口67.37萬人,以漢族為主,有滿、畲、蒙、藏等少數民族20個,其中滿族聚居的航城鎮琴江村,是全省最大的滿族村。市人民政府駐吳航鎮,距省會福州陸程33公里。

C. 福州的歷史有多少年

福州,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陸、空交通樞紐。三山傲首挺立,閩江穿流城區,白塔、烏塔,兩塔對峙,構成榕城獨特的「三山兩塔一條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設、山水靈秀、氣勢非凡,素有「東南都會」」福地寶城」之美譽。 福州,現轄五區二市六縣(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五個區,福清、長樂兩市,閩候、羅源、連江、平潭、閩清、永泰六個縣)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萬,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萬。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後裔無諸(受封為閩越王)在此築城建都,稱為「冶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稱「福州」。唐末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夾城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石山、屏山圍在城中,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別名。因王審知受封閩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中的「閩國」,定都於福州,從此,福州便有了「閩都」之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發動市民廣植榕樹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又得「榕城」之美稱。 福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著歷代英才。他們中有五代開閩的王審知,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等等,

D. 福建長樂有多少人口為什麼叫長樂

長樂市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屬於國家頒布的沿海開放市(縣)之一。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市區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長樂國際機場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雙塔雙面斜拉橋青洲大橋和烏龍江特大橋把閩江南北兩岸緊密連在一起。1994年撤縣設市。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屬於國家頒布的沿海開放市(縣)之一,全市面積658平方公里,人口66萬,長樂現轄12個鎮、2 個鄉、4個街道,共有231個村、14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委會。
長樂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啟錨地,也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近30萬人,在台人員及後裔10萬人。長樂歷史悠久,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3 年),長樂(399年─401年)十六國後燕慕容盛年號。至今有1380 年的歷據史書記載,長樂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夏商時,屬揚州。秦漢時期屬閩。晉春秋和三國時,吳國、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造船,因此,別稱吳航。晉朝惠帝時,將揚州部太康分為建安郡和晉安郡,長樂屬晉安郡原豐縣。隋朝大業間,晉安郡改為建安郡,長樂屬閩縣。唐武德六年(623 )由閩縣析立,取《 詩經》 「宅新邑,寧厥止」之義,縣名為「新寧」,縣治設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稱長樂縣。聖歷二年(699 ) ,析出長樂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義、萬安、長東、永樂、永福8 個鄉,設置萬安縣(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防禦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濕,將縣治移到吳航頭。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乾化元年(911) ,改縣名為安昌縣;後唐同光元年(923 ) ,復名長樂縣;長興四年(933 ) , 王延鈞稱帝福州,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以閩縣為長樂縣,以長樂縣為侯官縣,以侯官縣為閩興縣;清泰二年(935),閩縣、侯官、長樂均復舊名;後晉天福六年(941 ) ,改閩縣為長樂縣,改長樂縣為安昌縣;天福七年,復為閩縣、長樂縣,均屬長樂府,此後長樂縣名穩定下來。立縣至清,長樂為閩州、福州、長樂郡、福州威武軍、福州彰武軍、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為今福州)所轄。1912 年,中華民國成立,廢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福建省設東、西、南、北4 路道,長樂屬東路道。1914 年,改東路道為閩海道。1925 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長樂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1933 年,以十九路軍將領為核心,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 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劃福建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 省,長樂屬閩海省。1934 年7 月,全省設10 個行政督察區,長樂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地,轄長樂、閩侯、連江、福清、平潭、永泰、羅源等縣。9 月,閩侯縣十三區的光俗、高詳、至德、紹惠、欽仁、江左6 里劃歸長樂第七區,時省府委員陳煌琳實地勘界並立碑太歲坑(今黃石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省設立8 個專區,長樂屬閩侯專區管轄。1955 年,全省改設5 個專區,長樂屬福安專區管轄。1959 年,復屬閩侯專區管轄。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屬閩侯地區管轄。1971 年,改屬莆田地區管轄。1983 年7 月l 日,實行市帶縣體制,長樂屬福州市管轄。1994 年2 月18 日,長樂撤縣設市,仍屬福州市。

E. 長樂區是屬於哪個市

長樂區屬於福建省福州市。
長樂區(古屬福州府長樂縣)是福建省福州市轄區,名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布於中部和南部。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西部為營前-玉田平原。陸地面積658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313平方千米。
長樂區擁有空海陸三軸交通,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區,屬國家頒布的開放縣(市)區之一。長樂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開洋地,貢茶方山露芽與貢鹽產地。歷史文化經濟聚為一身,有著「海濱鄒魯、文獻名邦」、「華僑之鄉、民營企業雄厚」的稱譽。

F. 在三國時期福建的福州屬於哪個國家

【福州概況】 福州市簡稱榕,拼音:fu zhou,英文簡稱Fu zhou。
因城內有屏山、烏石山、於山三山鼎立,別稱「三山」;又由於自宋代以來,人們在城內外廣植榕樹,綠蔭滿城,又稱「榕城」;此外又有「合沙」「東越」「左海」等別號。郵政編碼: 350000,電話區號:0591。為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7′。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市人民政府駐地鼓樓區烏山路。現轄五區、六縣、兩個縣級市和一個經濟區,即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5個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6個縣,福清、長樂2個市和琅岐經濟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2004年底建成區面積165.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為6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43萬人,全市戶籍人口609.3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70.85萬人。全市設34個街道辦事處、105個鎮,48個鄉(含2個民族鄉和馬祖鄉),2795個村(居)委會、社區居委會。

福州歷史悠久,夏代屬揚州地域,殷商為七閩之地,戰國時歸越國,秦時為閩中郡,漢高祖封閩越王,唐玄宗是設福州都督府,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地藏寺、萬福寺、雪峰寺),為全國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氣候宜人,地理環境優越,有榕城、溫泉城之雅稱,還有「江南勝地」之美譽。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遊季節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

【行政區劃】
福州市轄5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福州市 面積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萬人(2004年)。
鼓樓區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 56萬。郵政編碼350001。區人民政府駐津泰路。
台江區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350004。區人民政府駐廣達路。
倉山區面積 146平方千米,人口 39萬。郵政編碼350007。區人民政府駐麥園路。
馬尾區面積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萬。郵政編碼350015。區人民政府駐君竹路。
晉安區面積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萬。郵政編碼350011。區人民政府駐岳峰鎮。
福清市面積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萬。郵政編碼350300。市人民政府駐融城街。
長樂市面積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萬。郵政編碼350200。市人民政府駐吳航街。
閩侯縣面積2130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350100。縣人民政府駐甘蔗街。
連江縣面積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3505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羅源縣面積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萬。郵政編碼350600。縣人民政府駐鳳山鎮。
閩清縣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萬。郵政編碼3508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永泰縣面積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萬。郵政編碼350700。縣人民政府駐樟城鎮。
平潭縣面積 371平方千米,人口 38萬。郵政編碼350400。縣人民政府駐潭城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汽車號牌
福建省(閩)
A 福州市 B 莆田市 C 泉州市 D 廈門市 E 漳州市 F 龍岩市 G 三明市
H 南平市 J 寧德市 K 省直系統

【歷史文化】
福州是一座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秦置閩中郡。福州歷為漢閩越國都,三國建安郡、晉安郡,南朝晉平郡、閩州、豐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五代閩王都長樂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為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駐地、福建省省會、閩侯縣治。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旋廢。1946年正式設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

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用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漁獵活動,並開始飼養畜類和從事簡單的農業勞動,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本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歷次考古調查和發掘,福建省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以百計,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以平潭殼丘頭、閩侯曇石山等遺存最為豐富,並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隸屬於周朝,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東都」。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南宋紹興之後,金兵猖獗,中原塗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台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我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

福州民風淳樸、文化昌盛,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早在三國兩晉時期,嚴高、虞願、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傳播中原文化。唐開元年間,福州就設立書院廟學。韓愈曾稱道:「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與上國齒」,認為福州文化水準可與京都長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為發達,有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讀書聲」的盛況。當時,福州開設的巢經樓是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石鼓書院亦被稱為海內四大書院之一。明清以來,福州更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集地,「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名人燦若繁星。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福州籍進士達4100多人,其中文狀元16人,武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縣曾七年蟬聯「三狀元」,宋嘉定元年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為榕籍人士,都被譽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奇跡。目前,福州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50餘人,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

【自然地理】
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介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寧德市區,南連莆田市,陸域總面積12152.5平方公里。

地形:福州市區所在地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福州是礦產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硅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一定地位。

森林資源:全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地熱:全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海洋: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江陰島、琅歧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農作物一年三熟,盛產稻、麥、油菜、甘薯。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僭的有20多種。

氣候:福州氣候福州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冬短夏長,溫暖濕潤,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24~29℃。年相對濕度約77%。近年來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福州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偏南風為主,7~9月是台風活動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地方文化】
福州地區通用福州話,福州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間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整個閩東地區劃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屬的5區2市6縣通行,今寧德地區所轄的2市5縣也能聽懂。在閩東方言區之外的浙江省泰順縣、平陽縣、蒼南縣部分鄉鎮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至於閩北地區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則以福州話為第二方言,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話傳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其底層應當是古閩越族的語言。魏、晉之前的早期移民帶來古吳語和古楚語,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也明顯地留存於福州話中。

福州近現代名人輩出,有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文學家高士其、數學家陳景潤、國府主席林森、文學家鄭振鐸,化學家侯德榜,文學家冰心,華僑領袖黃乃裳等,舉不勝舉。僅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近現代名人燦若繁星,舉不勝舉。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全國各城市的前茅。

市標——「三山一水」雕塑: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市樹——榕樹: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現有古榕樹近千株。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這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相傳,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這株榕樹。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古榕約有一半樹冠首先萌芽,待老葉子逐漸落光,另一半樹冠則新葉初萌,形成層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市果——福桔: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開花,有單瓣、重瓣、單葉、復葉之分。花色有紅白兩種,以白花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於製作茉莉花茶、提煉香料等。

民間工藝品——「福州三寶」、「榕城三絕」: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

軟木畫,以質地松軟的栓樹皮為材料,經手工精雕巧鏤,製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圖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民族特色。

紙傘,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品種繁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裝飾觀賞效果。

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

牛角梳,造型美觀,結實耐用,溫潤而不掛發,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深受海內外賓客的喜愛。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選料精細,製作嚴謹,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飪界獨樹一幟,在海內外素有盛名。閩菜之首佛跳牆,原料珍貴,製作講究,湯濃味厚。雞湯氽海蚌,製法獨特,湯清味醇,清新靚麗,號稱百菜之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香芋鴨等福州名菜也獨具特色。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按製作原料分類,可分為米類、粉類、澱粉類、乾果類、肉類和海鮮類等,尤以米、豆、糖為主要原料的最為著名。春節期間的紅、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近年來,福州聚春園大酒店的「太極芋泥」,安泰樓、美食園的「鍋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等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

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G. 中國古代各朝的首都及佔地面積及平面圖

【五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公元前2070年)
『黃帝』有熊(今河南鄭州新鄭)
『顓頊』帝丘(今河南濮陽)
『帝嚳』帝丘(今河南濮陽)、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舜』永濟(今山西運城永濟)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東)
陽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原(今河南濟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北)
西河(今河南安陽東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亳(今河南鄭州)
囂(今河南鄭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東曲阜)
殷(今河南安陽)
朝歌(今河南淇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鎬京(今陝西西安長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陽)
犬丘(今陝西咸陽興平東南)
南鄭(今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陽)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肅天水西南)、平陽(今陝西寶雞東南)、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涇陽(今陝西涇陽西北)、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晉』: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新田(今山西侯馬)、屯留(今山西屯留縣南)、端氏(今山西沁水東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陳丘(今河南淮陽)、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
『齊』:臨淄(今山東淄博)
『燕』:臨易(今河北雄縣)、薊(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
『魯』:曲阜(今山東曲阜)
『鄭』:新鄭(今河南新鄭)
『趙』:晉陽(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邯鄲(今河北邯鄲)
『魏』:安邑(山西夏縣西北)、大梁(今河南開封)
『韓』: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宜陽(今河南洛陽宜陽西)、陽翟(今河南禹州)、新鄭(今河南新鄭)
『衛』:沫(今河南淇縣)、曹(今河南安陽滑縣東)、楚丘(今河南安陽滑縣東北)、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陳』:陳(今河南淮陽)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東定陶)
『吳』:吳(今江蘇蘇州)
『越』:會稽(今浙江紹興)
『杞』:杞(今河南開封杞縣)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蘇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廣東廣州)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漢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吳』(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
武昌(今湖北武漢)公元265年--公元267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漢)』(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漢(前趙)』(公元304年~公元329年):離石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蒲子(今山西隰縣)、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前涼』(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後趙』(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國(今河北邢台)、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龍城(今遼寧朝陽)、薊(今北京城西南)、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後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龍城(今遼寧朝陽)
『後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肅榆中東北)、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苑川(今甘肅榆中大營川)、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
『後涼』(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涼』(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廣武(今甘肅蘭州永登)、樂都(今青海樂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姑臧(今甘肅武威)
『北涼』(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肅高台西北)、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
『西涼』(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肅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寧夏固原)、統萬(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龍城(今遼寧朝陽)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長子(今山西長治長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齊』(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
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陳』(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大興(今陝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西京長安(陝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904年
東都洛陽(河南洛陽)公元657年-公元736年(與西京並重時期)
公元904年-公元907年
【少數民族政權】
『吐谷渾』(公元4世紀初---公元663年約350多年
伏俟城(今青海湖西22.5公里)
『吐蕃王朝』(公元6世紀--公元9世紀(877年)約300年
匹播城(今西藏瓊結縣)
邏些城(今西藏拉薩市)
『渤海』(公元669年--公元926年)
東京龍泉(今黑龍江寧安縣東京城)
『南詔』(公元738年---公元902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大長和』(公元902年--公元928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大義寧』(公元928年--公元937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後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909年—公元913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後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936年—公元937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
『後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
[十國]
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後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楚:潭州長沙府(今湖南長沙)
南漢:廣州興王府(今廣東廣州)
閩:福州長樂府(今福建福州)
吳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
吳:揚州江都府(今江蘇揚州)
南唐:西都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東都江都府(今江蘇揚州)
南平(荊南):荊州江陵府(今湖北江陵)
北漢:太原(今山西太原)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江蘇南京)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臨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少數民族政權】
『遼』(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雲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興慶府(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東南)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西遼』(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袞(別稱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南,即唐代碎葉城)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元冬都,今北京)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上都(元夏都,今內蒙錫林浩特南)公元1263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今江蘇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興京(今遼寧新賓西)公元1616年--公元1621年
遼陽(今遼寧遼陽)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
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25年--公元1644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華民國】
南京 公元1912年1月1日-公元1912年4月2日
北京 公元1912年4月2日-公元1928年6月8日
南京 公元1927年4月18日-公元1932年1月29日
洛陽 公元1932年1月29日-公元1932年12月1日
南京 公元1932年12月1日-公元1937年11月17日
重慶 公元1937年11月17日-公元1946年5月5日
南京 公元1946年5月5日-公元1949年4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 公元1949年10月1日-至今

H. 長樂府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福州長樂府

城市:福州

樓盤位置:中國福州·長樂營前·洞江湖(愉景灣東側)

開發商:均和集團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0%,共0棟樓,停車位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I. 福建長樂區屬於哪個市

長樂區,隸屬福建省福州市。
長樂區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布於中部和南部。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西部為營前-玉田平原;陸地面積658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313平方千米。下轄5個街道、11個鎮、2個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樂區常住人口為790262人。
長樂區,古屬福州府長樂縣,名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擁有空海陸三軸交通,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區,屬國家頒布的開放縣(市)區之一。長樂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開洋地,貢茶方山露芽與貢鹽產地;也是中國著名僑鄉,僑胞分布世界各地,也是台胞祖地;歷史文化經濟聚為一身,有著「海濱鄒魯、文獻名邦」、「華僑之鄉、民營企業雄厚」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