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澗田村有多少人口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福州澗田村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0-04 12:46:05

⑴ 晉安區的行政區劃

全區陸域面積13.6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91平方公里。1990年,總戶數90990戶,總人口274978人。全區劃為瀛洲、後洲、蒼霞、義洲、幫洲、雙杭、茶亭、洋中、新港、上海新村10個街道,轄136個居民委員會。2008年,晉安區轄3個街道、4個鎮、2個鄉: 名稱 直轄 茶園街道 轄15個區(站前社區、站東社區、鐵中社區、環南社區、斗門社區、環北社區、洋下西社區、洋下東社區、洋四社區、湖逵社區、東浦社區、金雞社區、紅星社區、鳳山社區、電建社區) 王莊街道 轄12個區(華美社區、絲綢廠社區、紫陽社區、民安社區、五里亭社區、樂東社區、砌池社區、大名城社區、印染廠社區、紫新社區、福馬社區、鼎嶼社區) 象園街道 轄9個區(樂西社區、南湖社區、象園社區、樂園社區、長河裡社區、雙龍社區、連輝社區、菊園社區、雙坂社區) 鼓山鎮 轄12個區(茶會社區、金暉社區、機務段社區、日出東方社區、融僑東區社區、福茶社區、文華社區、三木社區、都市社區、浦東社區、連翔社區、東城社區)轄23個村(鼓一村、鼓二村、鼓三村、鼓四村、前嶼村、鳳坂村、連潘村、後浦村、茶會村、上洋村、埠興村、樟林村、紅光村、洋里村、遠東村、遠中村、遠西村、六一村、橫嶼村、湖塘村、東山村、園中村、潭橋村)轄2個農場(蕉坑農場、鱔溪農場) 新店鎮 轄6個區(金城社區、新店社區、古城社區、琴亭社區、新廈社區、秀峰社區)轄28個村(赤星村、坂中村、桂山村、井店村、斗頂村、益鳳村、澗田村、溪里村、西壠村、鳳池村、琴亭村、象峰村、廈坊村、義井村、盤石村、東園村、新店村、浮村村、郭前村、楊廷村、赤橋村、西園村、鵝峰村、秀山村、戰峰村、湯斜村)轄1個農場(泉頭農場) 岳峰鎮 轄13個區(登雲社區、琯尾社區、塔頭社區、桂香社區、康山社區、桃花山社區、新華社區、浦下社區、九龍城社區、二化社區、三華社區、東站社區、萬佳社區)轄4個村(岳峰村、鶴林村、東門村、竹嶼村) 宦溪鎮 轄24個村(宦溪村、黃田村、黃土崗村、湖中村、牛項村、湖山村、壟頭村、山溪村、峨嵋村、亥由村、板橋村、降虎村、彌高村、創新村、中心村、民義村、建立村、增樓村、勝利村、洲洋村、鵝鼻村、宜夏村、過侖村、南洋村) 壽山鄉 轄22村(紅寮村、上寮村、長基村、優山村、大坂村、石牌村、上侖村、九峰村、芹石村、壽山村、芙蓉村、前洋村、溪下村、嶺頭村、葉洋村、菜嶺村、貴洋村、沙溪村、吾洋村、江南竹村、紅廟村、山頭頂村) 日溪鄉 轄12個村(日溪村、梓山村、山秀園村、東坪村、南峰村、黨洋村、汶洋村、萬洋村、點洋村、汶石村、井後村、鐵坑村) 以上資料均來自於晉安區人民政府網

⑵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有哪些村

新店鎮是福州市晉安區平原三大重鎮之一。地處福州市北大門,面積48.29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和10個社區。
金城社區
新店社區
古城社區
新廈社區
秀峰社區
琴亭社區
主題公園社區
新盛社區
錦綉社區
雅居社區
西園村
新店村
斗頂村
後山村
桂山村
澗田村
琴亭村
盤石村
義井村
浮村村
郭前村
秀山村
井店村
溪里村
象峰村
東園村
楊廷村
鵝峰村
戰峰村
湯斜村
坂中村
西壠村
廈坊村
健康村
赤星村
赤橋村
益鳳村
鳳池村

⑶ 福州溫泉門票多少

摘要 開放時間:14:00-22:00(周一至周五),10:00-22:00(周末)

⑷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有哪些村

新店鎮
福州市晉安區平原三
重鎮
處福州市北

面積48.29平

轄28
行政村
10
社區
金城社區
新店社區
古城社區
新廈社區
秀峰社區
琴亭社區
主題公園社區
新盛社區
錦綉社區
雅居社區
西園村
新店村
斗頂村
山村
桂山村
澗田村
琴亭村
盤石村
義井村
浮村村
郭前村
秀山村
井店村


象峰村
東園村
楊廷村
鵝峰村
戰峰村
湯斜村


西壠村
廈坊村
健康村
赤星村
赤橋村
益鳳村
鳳池村

⑸ 晉安區包括哪些地方

晉安區位於福州市區北部,東與連江縣相連,西以晉安河與鼓樓區為界,西北與閩侯接壤,北與羅源毗鄰,東南與馬尾區相鄰,南隔閩江與倉山區相望。

2008年,晉安區轄3個街道、4個鎮、2個鄉: 茶園街道:站前社區、站東社區、鐵中社區、環南社區、斗門社區、環北社區、洋下西社區、洋下東社區、洋四社區、湖逵社區、東浦社區、紅星社區、鳳山社區、電建社區、金雞社區; 王莊街道:華美社區、樂東社區、印染廠社區、紫陽社區、砌池社區、紫新社區、絲綢廠社區、五里亭社區、福馬社區、民安社區、大名城社區、鼎嶼社區; 象園街道:樂西社區、長河裡社區、菊園社區、南湖社區、雙龍社區、連輝社區、樂園社區、象園社區、雙坂社區; 鼓山鎮:茶會社區、金暉社區、機務段社區、日出東方社區、融僑東區社區、福茶社區、文華社區、三木社區、都市社區、浦東社區、連翔社區、東城社區、鼓一村、鼓二村、鼓三村、鼓四村、前嶼村、鳳坂村、連潘村、後浦村、茶會村、上洋村、埠興村、樟林村、紅光村、洋里村、遠東村、遠中村、遠西村、六一村、橫嶼村、湖塘村、東山村、園中村、潭橋村、蕉坑農場、鱔溪農場; 新店鎮:金城社區、新店社區、古城社區、琴亭社區、新廈社區、秀峰社區、西園村、後山村、桂山村、澗田村、琴亭村、盤石村、郭前村、秀山村、井店村、溪里村、象峰村、東園村、楊廷村、鵝峰村、戰峰村、湯斜村、坂中村、斗頂村、西壠村、廈坊村、新店村、赤橋村、健康村、赤星村、益鳳村、鳳池村、義井村、浮村村、泉頭農場; 岳峰鎮:登雲社區、琯尾社區、塔頭社區、桂香社區、康山社區、桃花山社區、新華社區、浦下社區、九龍城社區、二化社區、三華社區、東站社區、萬佳社區、岳峰村、鶴林村、竹嶼村、東門村; 宦溪鎮:宦溪村、黃田村、黃土崗村、湖中村、牛項村、湖山村、壟頭村、山溪村、峨嵋村、亥由村、板橋村、降虎村、彌高村、創新村、中心村、民義村、建立村、增樓村、勝利村、洲洋村、鵝鼻村、宜夏村、過侖村、南洋村; 壽山鄉:紅寮村、上寮村、長基村、優山村、大坂村、上侖村、九峰村、芹石村、壽山村、芙蓉村、石牌村、前洋村、溪下村、嶺頭村、葉洋村、菜嶺村、貴洋村、沙溪村、吾洋村、江南竹村、 紅廟村、山頭頂村; 日溪鄉:日溪村、梓山村、山秀園村、東坪村、南峰村、黨洋村、汶洋村、萬洋村、點洋村、汶石村、井後村、鐵坑村。

⑹ 鬆口鎮的行政區劃

鬆口鎮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東北部,總面積92平方會里,鎮政府設在鬆口圩,距梅州市區54公里。轄17個村和3個圩鎮居委,總戶數8726戶,總人口38332人。
居民委員會:繁榮居民委員會、光明居民委員會、愛群居民委員會、松東居民委員會、松南居民委員會
村落:
44140001 121 繁榮社區居委會
44140002 121 光明社區居委會
44140003 121 愛群社區居委會
44140004 121 松南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0005 220 松東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0200 122 鎮郊村委會
大塘村、大力村、石盤村、寺坑村、下坪村、到車村、梅教村、盤龍村、洋坑村、山口村、泰東村、車田村、大澗村、官坪村、銅琶村、松郊村、介溪村、中江村、澗田村、富坑村、下井村、中井村、上井村、三塔村、上畲村、中畲村、桃寶村、南下村、南上村、圳頭村、大黃村、小黃村、橫東村、橫西村、梓育村、德化村、四社村、徑礤村、逢上村、逢下村、小金村

⑺ 鬆口鎮的名勝古跡

鬆口山川靈秀,有獅(山)象(山)守水口之贊。由於風景優美,故素有「鬆口八景」或「鬆口十景」之說,但眾說不一。如今可供游覽的鬆口名勝古跡按景區劃分,把各處的旅遊景點簡略介紹。
1、涼傘岌景區
獅象把水口
涼傘岌附近的梅江河兩岸,沿江南北各有一個小山包。在元魁塔順江而下約1公里處眺望酷似獅、象扼守著鬆口的大門,此處是鬆口的一個景觀。獅子伏於南,叫獅山。象在北岸(溪北)北鼻伸向江心,叫象山,獅象協同把守梅江水,李二何贊「獅象灘頭浪滾雷」,何等壯麗。
元魁塔
元魁塔由邑人李二何倡建築於明末,公元1619年動工,歷十年始竣工。李二何親自題刻門聯門聯,門聯僅數字描繪塔的形象而又表達了李二何自已的抱負。塔高九層,高約五十多米,聳立於岌頂,以懸崖作基座,以潭水作基腳,崖高塔更高,雄偉秀麗,游者不絕。元魁塔是粵東一勝景。廣東省郵局於1982年以十大名塔作郵資票花,元魁塔為其中之一。
元魁塔下,稱塔下潭。當江水漲滿,崖下江水滿潭,水漲時捲起千堆雪,洶涌澎湃,萬馬奔騰,景色極為壯觀。
謝逸橋紀念碑
謝逸橋紀念碑建在元魁塔附近。1905年,愛國僑賢謝逸橋,謝良牧昆仲協助孫中山籌組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為首批會員。逸橋被派遣回粵東開展活動,發展組織。逸橋先生,愛國愛民愛家鄉,在他逝世後人們在此立碑紀念.。
赤面石
涼傘岌正面,峭壁懸崖,呈赤褐色,長數里,稱「赤面石」,是「丹霞地貌」。懸崖山頂,卻又綠樹成陰,更描畫了涼傘岌的雄偉壯麗。此地還是古戰場遺址。
2、銅琶橋景區
磐安橋北,有歷四百年風雨的世德堂,再北走,有孫中山視察鬆口的住地愛春樓,磐安橋西有鬆口最古老的石拱五龍橋,附近有一座五顯宮。現分別敘述如下。
磐安橋
磐安橋建於松源河進入梅江的出口處,用花崗石條砌成,全橋有8墩9孔,每孔由9條各長8米,寬厚各近半米的花崗石條排列而成。81條巨重的長石條,在當時只能手提肩挑的生產力下,怎樣才能從河面抬上6米高的橋墩上,而且整齊得線縫直對呢?現在橋面鋪了水泥,到橋底下才可以觀看這巧妙的工藝。這些花崗石建材,一般產自鄰縣大埔,人力運送,艱苦也是難以想像的!建橋費用由華僑謝益卿、謝夢池父子首倡,張榕軒、張耀軒兄弟贊助而建成。
世德堂
世德堂建於明末,距今四百多年,規模巨大,至今保存完好,是客家三堂四點金式,三圍城的半圍龍屋,此屋有72個天井,24個門樓,二百餘間房子,裡面分為各個獨立住宅區,有門相通,正堂上中下3個大廳連成一體,可擺150張桌,供千人就餐。外圍二層,設有崗樓,。這又是抵禦外侵,可以節節退守的軍事堡壘。此屋蘊藏著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是研究客家建築文化的活教材,吸引了許多中外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考察參觀。
愛春樓
愛春樓是清末華僑巨商謝逸橋、謝良牧兄弟故居,兄弟倆協助孫中山推翻封建王朝立功至偉。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5月末,專程到鬆口視察,看望謝氏兄弟,住在愛春樓。他親為愛春樓題一副對聯:「博愛從吾志,宜春有此家」和「愛國愛民,玉樹芝蘭佳子弟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題詞給謝氏兄弟。
五龍橋
五龍橋(俗稱五顯宮橋)為清康熙九年李椅所建,是鬆口最早的石拱橋之一,橋長17米,寬3米,為雙層上下單孔,建築至今三百多年半個世紀,就讀學生數以萬計數。它又是獲得孫中山《旌義狀》的梁密庵祖居地。
仍完好無損。
五顯宮(顯光寺)
五顯宮,建於康熙九年,年久失修崩塌,1980年後,華僑捐資重建,現仍存刻有「五顯大帝」的石香爐為古物。五顯宮門前約100米處,有一棵古老的木棉樹,樹中又長出一棵榕樹。更顯得古老的風貌。
下店竹林勝景
磐安橋與新銅琶橋(1969年建的公路橋)處的松源河道中有一塊長約1公里寬約50——200米的中心壩。中心壩土質肥沃盛長竹子,豐水期間這里壩成了「湖心島」。湖心島北面是新銅琶橋,南臨梅江。人們站在松源河與梅江河交匯處磐安橋上觀景,湖心島上一望無際的竹林鬱郁蔥蔥,風吹竹林綠波盪漾;江河兩岸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古今民居夾在綠樹叢中錯落有致,蔚為壯觀;江中舟楫往返倒影江心,風景如畫。一幅詩情畫意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吸引了眾多遊客留步拍照留念。
3、鬆口鎮景區
明末,李二何攜太子到鬆口,築一簡易行宮,對外稱「書院」。院前有一橋,太子登岸經過,現叫「燈籠橋」實是「登龍橋」。書院正門前登十一級台階,書院顯得雄偉巍峨。書院前築一門樓,左右置大石鼓。進外大廳,兩側有門衛室。過長廊、登幾級台階,進中大廳,廳後有正門、兩側門。再進長廊,又一內大廳,廳後也設一正兩側的門。
古街道
鬆口建鎮較早,於今還保留了各時期的街道建築。梅東橋下,沿江一帶的大街,便於貨運,商業繁榮,店鋪多二三層的沙灰木樓,街道則於民國初年擴寬,是改良式的明清建築。在大街北側,還保留著小街小巷、石板地,如世德新街,基本上是原來的明清街道。上世紀30年代初,華僑投資家鄉建設,在火船碼頭一帶建了一批鋼筋水泥店鋪。其中火船碼頭附近,華僑廖舫州、鍾成材等投資建「騎樓式」的歐陸南洋風格的店鋪,很有特色,可說這時期的代表。
中山公園
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到松視察而興建中山公園。現進門,建一座孫中山的石雕像,園內有一「密庵亭」亭內保存孫中山在民國初簽發給梁密庵的《旌義狀》,還有抗戰重慶政府首腦林森、蔣介石等手跡,是其他公園罕有的。還建一「洛陽橋」,紀念抗日烈士李藹的,雅緻美觀。園內綠樹成蔭,遊人眾多。公園側面還有座民國初年建的鬆口圖書館。
金山頂
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中學老校背,是金山頂。鬆口老「八景」、「金山晚眺」的金山。而今建了一個「晉康園」,自然景觀已為人工景觀所代替了。晉康園中休憩的人甚多。
承德樓
承德樓名滿鬆口,是一座堂皇富麗的客家三堂四點金殿堂式建築,保存尚為完好。它建於1908年,歷時十年始建成,用銀18萬光洋,建成的此屋有48廳,18天井,108間,是一座兩層樓房,正堂石柱高6米,雕梁畫棟。屋後果園,仍保存幾棵桂綠荔枝,品味俱佳。承德樓名望高,還在於它提供鬆口中學作教室宿舍半個世紀,就讀學生數以萬計數。它又是獲得孫中山《旌義狀》的梁密庵祖居地。
溫氏精廬
溫氏精廬是1907年鬆口同盟會為培養軍事人才創辦的「鬆口體育傳習所」舊址。學校當時招收嘉應五屬學生120人,培養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饒輔庭、林修明、周增等人。溫氏精廬還是清末翰林,《嘉應州志》主篇溫仲和故居。溫仲和的兒子溫靖侯是孫同盟會粵東的領導人。
甘露亭
甘露亭在鬆口上行2里許,海運未通前,外出的第一站。亭築於河岸上大榕樹旁,迎來送往者,多在此品茗、談敘別情,行人挑夫在此歇肩,喝大碗茶,納涼,是人們休閑的好地方,既熱鬧,也幽靜。所以說「廿露納涼」又說「廿露品茗」。廿露亭臨梅江,南岸有鬆口老八景的潭頭垂鉤,圳頭的竹林,溪南的?隍渡口,以及遠望在南岸的元魁塔和寶蓋寺。鬆口八景,甘露亭觀其中之一。於今梅江上再架三座大橋,甘露亭觀景,既秀麗又壯觀。旁邊有一棵長在梅江北岸邊的古榕,這棵古榕有300多年的歷史。
劉隍喚渡
梅東橋南端隨江下行幾十米,有一水圳,據傳是劉龔時的「護城河」,溪南學校,有說是他駐地,下走幾十步是劉隍渡口。劉龔在此過渡,溪北上岸地,叫登岸樓。劉隍渡口,古榕濃綠幽靜。當夜深入靜,遊人喚渡,高亢迴旋,震湯江水,盤回榕林,有如天籟,加上紀念「劉龔皇帝」,情影交融,更為感人。現在已沒有渡船了,但美景還在,而且建一「居士林」,養心修性,為劉隍增色。
馬房坪
馬房坪,傳說是劉龔駐軍築房牧戰馬的地方。現雖無遺跡,卻是清雍正翰林、乾隆時任監察御史的丘玖華故里,曾以「一本參二相再本御九卿」聞名以時,贊為鐵筆御史。現在還傳著他少年《告倒狗臣公王》的故事。馬房坪也是丘茹雪女士的故里。馬房坪人丘秉敏與德國姑娘結婚,生一女,名茹雪。茹雪頭發全黃,膚白如雪,混合東西人種之美。小時在家上學,人人喜愛。1957年在日本與蔣偉國結婚,1962年生一子蔣孝剛。而今丘如雪(邱愛倫)故居保存完好。
饅頭庵
松南饅頭坑裡,有一饅頭小丘。林木茂密,流泉淙淙,在山谷里築一庵,名福緣,俗稱饅頭庵。庵場雅緻,清靜舒適、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此庵遠近聞名。
4、仙溪景區
仙溪村離鬆口鎮約4公理,它南向五指峰北倚鰲頭峰,山清水秀,鍾靈毓秀。村中美景引人入勝,蜚聲遐爾。清朝乾隆年間,精通勘輿術的嘉應州州官王者輔曾慕名前來游覽觀賞,他盛贊這里是個風景秀麗、地傑人靈的地方。古今文人墨客多到此游覽。
元代「鯉魚形圍龍屋」
仙口村現還保存一座宋末元初建造的「圍龍屋」,屋名叫「圍里」,它是一座鯉魚形的兩層樓房。據傳,鬆口梁氏開基祖松岡公從福建寧化遷居鬆口時曾住在這里。此屋結構獨特,大門像城樓。它建在二丈高的河岸上,防禦能力很強。因年代久遠,現只留下一半沒倒塌的還有人居住。
仙口塔
仙口塔(又叫文魁塔)建於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地處仙溪村境內的松源河西岸。它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五屋古塔,木質樓梯可通達頂層。塔周圍樹木成蔭,花果飄香,風景幽雅。登上頂層可飽覽松源河沿岸的客家民居和附近的仙溪橋及沿河的竹林秀景。據說,舊時村民為了村中多出文人特集資建塔,以前村中學子考取了功名、學位之後,都要到塔前焚香謝恩。自此塔建成之後,村中考取功名的人逐年增多,據知,科舉時代村中曾有人考取了進士、舉人、秀才,民國年間,仙口村有四人出國留學,四人當過縣長,出了三位將軍。至今為止,約2000人的仙口村,考上大學的有百餘人,這些人中有大學校長、教授、高級工程師、作家、記者、醫生、書畫家等。
仙口竹林
仙口絲竹(竹林)。它在仙溪橋上面的松源河畔,河岸兩邊左邊有一段約1公里長的地帶長滿密密麻麻的楠竹,竹子條條長達數丈,岸上竹林密布,河中水流淙淙。人們站在電站的攔河大壩上眺望竹林和村口的古塔,景緻優美壯觀。
5、雲梅景區
雲橋夜月
鬆口八景,只「雲車夜月」在深山中,而且夜間欣賞。在那月明星稀,月光照在崢嶸的龍山虎山和雲車橋上,清靜的隆文水裡又影出一雲車橋一龍虎山和一輪明月。天上一輪月,水中一輪月,橋在月色反射下,水上水下,又成一園月。形成四面險山,三輪明月的奇景。慕名前來觀賞的人很多。前泰國總理他信的母親的祖居屋就在該處。
吳蘭修故居
吳蘭修是雲車橋石闕里人,清嘉慶年間中舉人。他致力於研究學問,攻詩文、擅算學,精考據,著述甚豐,是我國南漢史著名專家。廣州四大書院諸生研習經史的「學海堂」特聘吳蘭修為第一任學長。現他故居里,還保存他的墨寶等遺物。
6、松南景區
橫西古榕
橫西古榕,樹身粗根扎地,群枝指空,龍騰虎躍,綠蔭大地。經考證,古榕樹側,是葉劍英亢帥的父親贊祥公經營「致和」商號舊址,葉帥童年生活的地方。榕樹北面「孔聖棚」,是葉帥啟蒙的學堂。榕樹下的橫西小學,是葉劍英東山中學畢業教一年書的「新群學校」。
三斤狗故居遺址
三斤狗是松南小黃沙石壁渡人。年老貧困,一個除夕半夜,他出南洋的兒子回來了。喜出望外,不覺天將亮了,他又發愁,拿什麼敬祖公。他的兒子拿出三大笸籮花邊(銀元)代替三牲。一進祠堂,眾人吃驚,忙笑臉相迎:「三伯公,恭喜恭喜;」都向三斤狗講好話。三斤狗笑道:「我長得真快,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斤(百斤)。」眾人也附和「對對」,圍著他轉。三斤狗建了座大屋,後來被一場火燒掉了,遺址今存。
丹竹窩電站
丹竹窩欄江築電站,梅江出平湖,橫山添景色,沿岸亮明珠。
7、松東景區
青龍寺
松東中井村有座寺廟叫青龍寺,它座落在崇山峻嶺中的青龍崗上,有300多年歷史。寺前右側有座山,形似白虎。此處青山綠水風景宜人。青龍寺曾是大革命時期松東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管轄九鄉。1950年,中央慰問團曾到這里慰問。
梯級電站
松東是的幾村莊都是山區,有三井、三塔、三畲等高山深處的村落。從三井、三塔流出的溪水,到中江村合成一條介溪河注入梅江。當地政府利用這條小河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座電站,形成梯級。值得游覽的是塔礤角的第一、二站。這里的水流和岩石讓城裡人看看,確實耐人尋味。澗田村口有兩棵300多年的古櫞樹和山門晨天然石筍奇觀。還有待開發的南山裡風景區。
鬆口古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經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評審委員會初評、公眾投票及專家終評,從20多個省區市申報的近百條街道中脫穎而出的10條街區入選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廣東省鬆口鎮鬆口古街榜上有名。
這1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分別是廣東省廣州市沙面街、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河南省濮陽縣古十字街、江西省鉛山縣河口明清古街、安徽省績溪縣龍川水街、廣東省珠海市斗門鎮斗門舊街、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永寧老街、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鬆口古街、江蘇省泰興市黃橋老街、四川省大邑縣新場古鎮上下正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自2008年啟動至今,已評選出50條歷史風貌保護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故宮博物院院長、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在此前的專家評審會上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走過的5年歷程,尤其是權威、公正、公開的評選機制,及其廣泛倡導民眾參與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說,現在城鎮化速度加快,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尚存不多的歷史文化街區面臨著重新定位的問題。介紹正確的保護理念和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對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導向作用非常大。

⑻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有哪些村

新店鎮是福州市晉安區平原三大重鎮之一。地處福州市北大門,面積48.29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和10個社區。
金城社區 新店社區 古城社區 新廈社區 秀峰社區
琴亭社區 主題公園社區 新盛社區 錦綉社區 雅居社區
西園村 新店村 斗頂村 後山村 桂山村 澗田村 琴亭村 盤石村
義井村 浮村村 郭前村 秀山村 井店村 溪里村 象峰村 東園村
楊廷村 鵝峰村 戰峰村 湯斜村 坂中村 西壠村 廈坊村 健康村
赤星村 赤橋村 益鳳村 鳳池村

⑼ 福州的郵政編碼是多少晉安這邊的具體地址是什麼

郵編查詢福建省 福州市 350000 晉安區,福建省福州市轄區,是一個城鄉結合、山區平原結合的城區,是著名的中國民間藝術(壽山石)之鄉,是全國最大的葉臘石礦區之一。晉安區,福建省福州市轄區,是一個城鄉結合、山區平原結合的城區,是著名的中國民間藝術(壽山石)之鄉,是全國最大的葉臘石礦區之一。

⑽ 澗田鄉的歷史沿革

澗田鄉歷史悠久。早在唐宋年間,勤勞勇敢的客家人就在澗田開基立業,成為萬安縣客家人主要聚居地。
49年前設良口區,解放後,澗田又分澗田、良口、上陳、里仁、益富五鄉分治,後合為澗田公社。
1984年撤社為澗田鄉,現轄益富、上陳、小溪、澗田、石田、里仁、曉東、高橋、良口、麻源、良富11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人口14000人。其中,被萬安水電站庫區淹沒的贛江明珠良口,船桅繁密,商賈雲集,素有「小南京」之稱。
澗田鄉歷史悠久,人文鼎盛,早在唐宗年間,勤勞淳樸的客家人就在此開基立業,被萬安電站淹沒的良口碼頭。
戰爭年代,這里孕育了鍾漢華、黃榮海兩位將軍,毛澤東、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在此戰斗過。
澗田鄉有光榮的革命歷史。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中央眾多機關、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到澗田的里仁、曉東一帶休整。澗田人民踴躍參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貢獻,已載入《英名錄》的烈士609人,有18人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養育了鍾漢華、黃榮海等一代革命將領。
新中國成立後,澗田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辛勤勞動,建設美好家園,至目前止,境內交通主幹道基本硬化,水路通達贛州,水陸交通便利,程式控制電站、行動電話、有線電視,文化、教育、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