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收入多少在福州才算中產階層
家庭年收入10萬以上。
『貳』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
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最近幾年非常火,從各種渠道來看,很多人都說目前我國中產階級的人口數量都達到好幾個億,而且未來的增速非常快。
比如2002年,有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當年的中產階層人口數量達到了8000萬,但是截止目前中國中產階級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數億人。比如美國《聖荷塞信使新聞》網站就曾經發表文章稱,目前中國的中產階級已經超過4億人。而市場信息公司歐瑞信息咨詢更大膽預測,到了202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人口數量將達到7億人。
因此按照中產階級的定義,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要達到中產階級的標准相對來說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對於中國居民來說,我認為至少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才符合增長階級的標准。
第一、主要通過工資以及薪金獲取收入來源,一線城市月薪至少達到1萬以上,二線城市至少達到8000以上,三線城市至少達到6000以上,四線及以下城市至少達到5000以上。
第二、名下有80平米以上的房產,可以有房貸。
第三、名下有15萬以上的車,可以有貸款。
第四、除了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消費之外,還有一些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比如文化,娛樂,旅遊等等。
參考以上4點標准,我認為目前我國真正的中產階級最多有3億左右,當然未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我國的中產階級規模會不斷擴大,未來5~10年,我國中產階級有可能會達到5-8億人。
『叄』 在你的城市,每月收入多少才算是中產家庭
在我的城市,每月收入2萬9以上才算是中產家庭。我們可以先為所謂的中產階級水準設一個限,大概可以總結出三句話:衣食無憂、有房有車、養老不愁。
這里說的衣食無憂就是說,在日常消費中不用會因所需消費品的價格而降低消費品質。有房有車的人群中也包括租房人群。
家庭和諧穩定。新時代的中產應該不僅僅和資產有關,也應該有個和諧的家庭,這和是否結婚沒有關系,我們都有家人,中產階級的家庭應該是和諧和睦的,否則未來出現變故的可能性較大,所謂家和萬事興。若從小是孤兒則可例外。
『肆』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
這個問題得全面分析,用數據說話。
據世界銀行和胡潤財富榜的統計,年收入在12萬元至50萬元以內的,屬於中等階層收入;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屬於高收入階層;而年收入或者凈資產在600萬元至1億元以上的,屬於富人或者富豪。
所以,按照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新型行業的繁榮,中產階級越來越多。 而年薪在12萬至50萬元的話,月薪基本得在2萬至6萬元之間,因為還要扣除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個人扣繳部分。
准確來說,中產階級則指的是從中級小康到有錢人這個階段。 這部分人年收入必須包含個人工資收入、投資理財固定性收益、租金房產收入、兼職或辦企業收入等等。
就是說,光靠工資收入是無法實現中等階層收入的,必須有資產性收入等構成。
所以,越來越多的新銳中產階級在涌現,並成為 社會 發展的中堅力量。
相對於北大清華一眾專家,還是網友對中產階級的歸納更到位,更接地氣。網友對中產是這樣定義的:不管在哪個城市,也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更不用管你掙多少錢,只要達到了以下5項標准,你就算標準的中產階級:
這五項標准都是以具體的生活形態來定義的,大家想必也發現了,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退休大爺大媽,很多都是標準的中產階級。而那些 天天以中產階級自居的都市白領,反而不太符合這個標准,這些人被網友稱為「局部中產」。
什麼叫局部中產?舉四個例子吧:
1、小王在老家縣城有一套房,但在北京工作,無房,年薪20萬,積蓄20萬,有車無貸。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一條,在實際居住地(北京)無房,不算中產!最多局部中產!
2、小李在深圳工作,有房,月薪2萬,房貸車貸每月加起來1萬2,有一個娃4歲,手裡積蓄10萬,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一、三、四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小局部中產!
3、小馬在上海工作,有房有車,月薪5萬,房貸車貸每月2萬,但是工作壓力很大,經常每月工作30天,夜裡熬到12點是常態,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五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局部中產!
4、小丁在杭州工作,有房有車,月薪2萬,有一娃,小丁對娃的教育很捨得投入,所以每月基本都是月光,積蓄5萬,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低4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局部中產!
好了,總結一下,網友總結的這個中產階級標准,其實核心內容很簡單,就是首先你不是負資產,然後再有些積蓄,能簡單享受生活就可以了。由於房產貸款的因素,其實很多自封的「中產」,還都是負資產呢!
我估計,大部分閱讀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屬於局部中產,不信就問你菜場自由能做嗎?想買啥吃買啥吃!
2018年11月2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
所謂中產,指的是:
年齡大概是在35歲左右,基本都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以IT、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居高,大部分都有本科學歷,家庭平均年收入65萬元。
當然,其實我們還可以找一些更加符合各個地方的指標,包括:
不管你是啥收入,只要你符合這幾個條件,其實就算得上是中產了。
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中產階層是覆蓋率最大的一個范圍,而且很多人對於中產的定義有較大分歧。
以加拿大這樣的北美發達國家來說,2017年3.3萬-130萬$都算中產收入家庭,以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RMB22.5萬,摺合每月大約1.87萬,疊加過去Canada過去兩年的收入增速,相當於目前RMB2.02萬,也就是說,在我國月入超過2萬的家庭,放在加拿大也能步入中產門檻。
以相對角度比較之後,我們在看一下國內對於中產的定義。
從數據來看,我國中產收入范圍也是很大的,並且將中產分為了三個檔區,新興中產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5200元-8300元,也就是說,夫妻雙方收入平均在2600元-4150元范圍內的都屬於入門級中產,這個也是普及度最高的一檔。
新興中產為8300-12500元,也就是夫妻二人平均月收入在4150元-6250元區間;
上層中產為12500元-24000元,也就是二人平均在6250-1.2萬元之間。平均1.2萬以上即為富裕階層。
單從數據對比來說,該表格中上層中產已經接近於北美發達國家的中產門檻,而入門級中產也是很貼合實際情況的。畢竟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城市收入水平普遍不及東部省份,月入三四千在這些區域就是最常見的收入,基本上也是人均收入,能達到人均值,也步入了中檔收入門檻,和中產收入是一個意思。
而中間這一檔,基本上代表著東部地區的中等工薪收入水平,以4-6千為主。
相比於某些 財經 大V口中年入50萬才算中產的言論,這份表格顯然更加貼近於實際生活,而年入50萬才算中產家庭的計算方式更適合於一線城市。
有數字說,新加坡300萬人口中約90%以上屬於中產階級,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萬美元以上;韓國人均年收入約1萬美元,都可算是中產階級,但在韓國,很多人沒有房子,且韓國工人人均負債1萬美元以上;馬來西亞自己估計,馬來西亞的中產階級大約占總人口的60%,約1800萬人左右,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約在1萬美元左右。可見標准都不一樣。
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來看,中產的定義在每個城市都不同:
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50w以上,算是中產,還房貸,吃穿住行以及孩子讀書等,花費至少都在30W以上,所以50w以上在北京上海才能算中產階級。(代表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二線城市,家庭年收入30w以上,算是中產,還房貸,吃穿住行以及孩子讀書等,花費至少在15W以上,但是壓力沒一線城市那麼大。(代表城市: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重慶等)
三四線城市,家庭年收入20W以上,算是中產,還房貸,吃穿住行以及孩子讀書等,花費每年10w以上是有的,但生活壓力相比一二線城市好多了。
中國由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相對而言,不同地方的房價,物價等消費水平都不一樣,所以各個不同類型的城市對中產階級的定位不一樣。
關注前程無憂,收獲職場干貨,陪你走過求職路!
隨著中國 社會 的發展,物質條件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幸福指數,而在中國普通人的世界裡,中產階級成為一個非常高頻率的詞彙,80後在童年時代,常常被告知要成為科學家、作家、偉人等高端群體,但現實是殘酷的,99%的人都沒有辦法成為傑出精英,相比之下,躋身中產階級或者組建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之類的目標,就顯得現實多了。
事實上,一個穩定的 社會 環境,最富有人群和最貧窮人群都應該只能佔少數,佔大部分的應該是中產階級,因為富有的人群和貧窮的人群都是「高風險」群體,比如某富二代終日打 游戲 、泡嫩模、罵大街,零花錢動輒5億元,造成了非常不好的 社會 風氣,而官員貪污、明星吸毒、企業家養小三等等,大概都是因為太有錢。
與之相反的,當人們貧窮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鋌而走險:賭博、酗酒、拐賣人口等等,大抵都是因缺錢導致的,所以,清醒的 社會 制度,應該是縮小貧富差距,努力擴大中產階級比例,而國民自己本身要放下「傑出精英」的執念,也要讓自己努力擺脫貧窮,成為真真正正的中產階級,而當中產階級日益規模日益增大, 社會 穩定之後會出現新的氣象。
每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那麼中產的標准也應該會有不小的差異。比如在上海,中產的年收入怎麼也得在二三十萬元以上吧,但在中西部的小縣城,年入10萬就可以算是中產了吧?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4336元。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40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1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9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6471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0元。
那麼,中間偏上收入組和高收入組合計有40%的 社會 人群。這部分人稱之為中產階級在邏輯上是沒有問題吧。40%的人群,那麼全國14億人口就有5.6億中產階級的規模。也就是說,只要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6471元就可以躋身中產。當然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非就業人口。如果一個四口之家,夫妻雙方就業,那麼個人年收入要達到7.3萬元才能躋身中產階級。也就是說平均每月收入6000元,差不多就可以成為中產階級。
當然,這個是全國標准。剛才說了,每個地區經濟發還在那水平不一樣。7.3萬元的年收入在都不要還省份肯定是成為不了中產階級的,但在小城市問題不大。
這個問題挺難回答的,可以科學分析,也可以感性分析。
1、科學分析要結合中產的標准、地域差異、個人負債、家庭情況等去綜合評估;光中產標准估計就已經是五花八門了,但我覺得有房有車有工作是基本條件,至於多少收入要看地域和實際購買力,不好一概而論;
2、感性分析的話,其實比較一下身邊10個關系好的同學或者10個鄰居,你負債在中位數基本上就可以算中產了。當然可能人家未必告訴你。
其實中產只是一個統計概念,對於個人來說買得起菜、看得起病、上得起學、住的了房,基本就可以算中產了。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一天到晚討論自己是不是屬於中產?
即便你現在已經是中產了,屬於富人階層了,除了滿足自己在炫耀時的虛榮心,還能有什麼作用?
我只關心,我的收入能夠滿足現在的生活,能夠滿足我現在自由自在的過好每一天,能夠讓我退休之後自由自在。
為自己的追求努力。
為什麼要和別人比較?
別人有很多的錢,別人沒錢,和我沒有任何關系。
我覺得相對於數據而言 中產用更俗氣的話說
1 在所在城市有一套滿足一家人居住的房子(全款房更好)
2 一部甚至幾部全款車
3 存款除了日常開支之外還有家庭急用金 理財金 教育基金意外保險金等維持日常開支5年以上
4 穩定的工作
最後一點想說周末休息出行 旅遊 等不受時間的限制,不知道這點算不算中產。
至於月薪多少好像已經不重要了!
瑞信財富報告以每人擁有5萬至50萬美元的凈財富來界定中產階級成年人。這樣的中產階級標准並不算高。
另外還有一個根據不同城市定義不同的中產階層,這個相對而言好處就是不會「被平均」:
一線城市,中產為月入30k(一線強則40k,一線弱則25k)以上,78.55k以下(強、弱分別/0.618^2,下同),低產標准則為月入11.46k;
二線城市,中產為月入15k(二線強則20k,二線弱則13k)以上,39.27k以下,低產標准則為月入5.73k;
三線城市,中產為月入10k(三線強則11k,三線弱則9k)以上,26.18k以下以下,低產標准則為月入3.82k;
四線城市,中產為月入7.5k(四線強則8k,四線弱則7k)以上,19.64k以下,低產標准則為月入2.86k;
五線城市,中產為月入6k(五線強則6.5k,五線弱則5.5k)以上,15.71k以下,低產標准則為月入2.29k;
六線城市,中產為月入5k(六線強則5.5k,六線弱則4.5k)以上,13.09k以下,低產標准則為月入1.91k;
七線城市,中產為月入4.3k(七線強則4.5k,七線弱則3.5k)以上,11.22k以下,低產標准則為月入1.64k。
盡管對於中產階級標准不一,大概可以總結出三句話:衣食無憂、有房有車、養老不愁。你達到中產階級的標准了嗎?
『伍』 家裡有多少錢算中產階級
按照世界銀行和胡潤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年收入12萬至50萬元(月薪1萬至4.1萬)以內都算是中產階層,年收入達到50萬以上算是高收入階層,而年收入達到600萬至一個億以上則屬於是富人或者富豪。顯然如果是按照胡潤的這個標准,中國的中產階層人群可以說相當稀少,也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中產階層的跨度很大分為三個檔位,新興中產階層的要求相對比較低,只要家庭每個月的可支配收入能達到5200-8300元就可以算是新興中產階層,按照一個家庭有夫妻2個勞動力來看,只要夫妻雙方的月收入能達到2600元-4150元范圍內的都屬於入門級中產,這個層次的中產人群應該也是最多的,至少覆蓋了40%以上的人群。
而標準的中產階層則要求家庭每月的可支配收入要達到8300-12500元,折算下來夫妻雙方每個月的收入要達到4150元-6250元,才能算是標準的中產階級。
而上層中產階級的標准則相對比較高,要求家庭每月的可支配收入要達到12500元-24000元,平均下來夫妻雙方每個月的收入要達到6250-1.2萬元之間,能達到這個收入的人群一般都是生活在一二線城市。而按照北美發達國家對於中產階級的要求,國內上層中產階級已經可以達到北美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門檻。
任何貸款或者對於還貸沒有任何壓力。2、必須要有車,而且沒有任何貸款。3、能達到菜市場基本自由,意思就是說去菜市場買菜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在吃的這方面可以沒有任何壓力。4、手裡的存款至少能夠維持你當前生活水準至少3年以上。5、有空享受周末時光,這點可能只有那些事業單位的人能達到的比較多,很多人周六還是要上班的。
中產階級的定義來看,好像那些退休人員很多都是標準的中產階層,我們這些還在努力上班的人群還有很多人達不到這個標准。
『陸』 在現在的我國,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
如果是按照世界銀行和胡潤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年收入12萬至50萬元(月薪1萬至4.1萬)以內都算是中產階層,年收入達到50萬以上算是高收入階層,而年收入達到600萬至一個億以上則屬於是富人或者富豪。顯然如果是按照胡潤的這個標准,中國的中產階層人群可以說相當稀少,也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綜上所述,很多人對於中產的定義都不一樣,但是我認為只要能做到衣食無憂、有房有車、養老不愁這三點就能算是一個標準的中產階層,而要做到這三點我感覺月薪至少要1萬起。
『柒』 家庭有多少資產才能算中產階級家庭月收入多少可以算中產
中產階級不是按資產來劃分的,而是按財富來劃分的,准確的說,中產階級在社會學里不是一個階級,而是一個階層。
中產階級至少要有一幢房子約400萬,兩部車約100萬,每年能出國旅遊約10萬,維持這樣的生活要1000萬存款。總計約1500萬財產,就算是中產階級了。
『捌』 月收入多少才算是中產
目前中國的情況是,各個地方中產的認證標准不統一,少到月入兩千,多到月入兩萬,都能被包進中產的包子皮。可問題是,月入兩千的人,會同意自己是中產么?
家庭月收入2000元就算新中間階層,這還是一級城市(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標准,一般中小城市家庭月收入滿1500元就算。可以說,除了部分農民伯伯、少數民工兄弟以及城市特困家庭,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機會分到一頂漂亮的「新中間階層」高帽。以平均一家三口計算,在一級城市,月入2000元恐怕應付基本生活開銷都成問題??明明是在貧困線徘徊,又怎麼能號稱自己是中產,是未來的主人翁?
但是那些月入兩萬的人就真能安心當中產,恐怕也不是。一次大規模裁員,股票市場和樓市的波動,甚至加息和調整稅率,都能讓中國的中產嚇出一身冷汗。畢竟,錢是買不來安全感的。
一篇文章提出中產階級的十大標志
·1、年收入20萬元以上。
·2、持有已經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權,至少有希望於近期內上市。
·3、有度假小屋或別墅以及一輛看上去不錯的車,跟人合買的也算。
·4、有豐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總會或者打麻將,通常是商務談判或者聽音樂會。
·5、有外國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國呆過三年以上。
·6、對一些時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興趣,但對於古老文化非常感興趣,對各個國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識,特別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識。
·7、知道各種禮儀,風格是美式的,但心裡崇拜歐洲。
·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劇和芭蕾舞劇。
·9、談話中經常夾雜外語單詞,聽眾不懂再用中文解釋。
·10、著裝隨便,但不是普通的隨便,而是一種非常刻意的隨便。
「中產」倒是有個不成標準的標准——在美國至少十萬,在中國至少一萬(其實這種分法本來也就有爭議,即便在國內各省也不一樣),因為各地有差異,所以其實是沒法劃分的。